第11章 處罰
飛升失敗後成了小白皇帝 作者:酒神葡萄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皇帝給劉芍定了罪,認為她殺人就該伏法償命之時,一些人高興,一些人失落。
還有一些因為方才皇帝登聞鼓的設立而認為他有明君之相的,更是心緒複雜。
晉律為重,新皇和先皇一樣,都是對著學派的思想不偏不倚,但注重晉律治國。
怪不得他們關係最好呢。
看著下麵各色人的神情,小白繼續道:“先帝駕崩,國孝期間不得行刑,暫且將劉芍收押。
手刃張家滿門罪行惡劣,於掖庭監管,國孝之後再行刑。”
就算殺人有罪,劉芍的年紀也過了未成年保護法,但小白的良心實在無法讓他真的看到一個受害者去死。
還沒正式上班,已經開始感受到大侄子偶爾的頭疼是為了什麽了。
劉芍不懂這是什麽意思,她大概聽懂了暫時自己不會死,要過一段時間才死。
隻是多活一段時間而已,對她來說沒有什麽區別。
而對官員們來說,皇帝這是嘴上一套,做著一套。
而下麵的官員們則是齊齊看向皇帝,最後是丞相發聲,站出來率先認可了此次判決:“臣,謹遵聖喻。”
其他吵了一上午的人也在權衡之後暫且認可了皇帝的做法,等到劉芍被帶走,皇帝也走了,一群官員們才站起來出去。
離了巍峨的大殿,三三兩兩成群,開始討論起皇帝和皇帝的判決。
丞相公孫弘和禦史大夫朱平走在最後,公孫弘咳了兩聲,年老佝僂的背都有些抖了。
他感慨道:“陛下為梁王時,雖籍籍無名不甚出彩,卻另有丘壑。”
比他年輕一點,身體也好一點,基本是朝野公認下一位丞相的朱平也感慨道:“比之其他諸侯王……先帝,果然還是賢明啊。”
本以為先皇做皇帝兩年就病在床榻,還沒個兒子,一時任性就想選個和自己關係近的。
大家都以為他是亂選的,現在看來,他可不是亂選的。
國孝期間不行刑,這說出來自然是尊敬先帝,合情合理合法,但這麽大的案子,也是可以特殊時期特殊辦理的。
皇帝以國孝為名拖著,但國孝也頂多是前三個月禁止宴樂婚嫁戰事,四十九天內禁屠宰。
而現在九月二十八,甚至等不到三個月結束,十月初五祭完天地和宗廟,皇帝就會大赦天下。
劉芍名義上依然是罪人,因殺人被定罪,卻也沒有真正為此送命。
既保證了晉律的威嚴,又兼顧了朝野上下對她的孝行的肯定,也警告後來者不要隨意效仿。
還處置了玩忽職守的縣令,因為她而設置了登聞鼓……
皇帝在沒有名義但實質就是朝會的殿上,一共也就發了三條命令,每一條都讓他們兩個從武帝時期管理大晉朝廷到現在的三朝元老都挑不出刺來。
公孫弘:“本以為老夫身子老了,現在看看,還能再多站站。”
公孫弘作為一國丞相,是不認為劉芍該死的,可更不認可孝義下的私刑無罪。
處置阜陽縣令、按律定罪拖時間拖到大赦天下,這些方法他也想到了,但是總要看看皇帝到底對治國是個什麽理念,對百姓、官員又是什麽態度,就一直沒說。
新帝比他想的還要優秀,公孫弘想得到的,他也都很能想得到;甚至他的眼睛是往下看的,願意為了他的百姓設置一麵登聞鼓。
經過柩前登基和劉芍案子的審判,公孫弘很欣慰,皇帝年輕,但是個能立得住的,比記憶裏武帝其他的兒子都要好的多。
至少在果決方麵,皇帝做的很好,不是那種容易軟耳根子,三兩句話就朝令夕改的。
不過也是,要是武帝其他兒子真能爭氣點,怎麽會讓武帝寧可立了皇太孫,也不願意培養有兒子的他們。
“丞相說笑了,您還年輕著呢。”朱平也笑了。
朱平雖是堅定的按晉律執法那一派,但也清楚劉芍的案子要是不想引起朝野的太大波動,最好是不能按晉律那麽判。
他其實對皇帝保下劉芍的做法內心並不讚同,但也知道這是對大晉最好的審判方式,看得見皇帝的立場。
至少皇帝是尊重晉律,也不願意晉律被忽視,設置登聞鼓的目的也是為了鼓勵百姓走合法途徑找朝廷處理事情。
朱平摸摸自己的胡子:“陛下從前,晉律確實有認真學。”
從前的梁王長於深宮,靠著先皇上位他這個小皇叔才有了點存在感,但人不是宅在陽泉宮就是在北嶺山。
群臣和兩位太後認可他的繼承合法性,就去深挖他以前的經曆,聽說跟著皇太子也就學了文字和晉律,別的課程都是聽一聽就自己閉眼去打他那什麽‘打坐’去了。
朱平可是也有朋友就做過皇太孫老師,他們都說梁王性子古怪,尊敬師長卻半點不聽他們的課,本來也就是重點教育皇太孫的人自然也就不管他了。
現在朱平覺得很爽,文字是基礎不算,皇帝以前那是對別的課程興趣缺缺,但認真學了晉律的!
公孫弘沒覺得皇帝是朱平心中的那種擁護晉律的君主,他走之前提醒道:“登聞鼓的事,我不操心,但是阜陽縣的事,你派個禦史府可靠的官員去。
打死劉家人在後,賄賂縣吏,強買田地在先,消息也散廣一些。”
“是,平已經有了合適人選。”朱平對著他作揖,明白老丞相是什麽意思。
阜陽縣的事,正好也給下麵提提醒,這次是做官名聲上沒事,隻是手下吏員捅了簍子,但到底地方官怎麽樣他們自己心裏有數。
還縱著地方大戶,不多加約束,回頭出了事,有人直接跑來洛京擊鼓鳴冤,那就等著和阜陽縣令一個下場,少說也領個失察之罪,一家子三代以內不能做官吧。
兩個老臣子繼續並肩往宮門外走著,心裏都在想著接下來要處理的一堆公事,但也有個共同的疑惑——
長在深宮,從小也算是錦衣玉食不缺的皇帝,怎麽會對劉芍這樣的百姓有那麽多的、耐心?
如果小白知道了兩位資曆最大老臣的想法,恐怕也是會對他們的同樣抱有疑問。
你管他重開之後的生活,叫錦衣玉食?
還有一些因為方才皇帝登聞鼓的設立而認為他有明君之相的,更是心緒複雜。
晉律為重,新皇和先皇一樣,都是對著學派的思想不偏不倚,但注重晉律治國。
怪不得他們關係最好呢。
看著下麵各色人的神情,小白繼續道:“先帝駕崩,國孝期間不得行刑,暫且將劉芍收押。
手刃張家滿門罪行惡劣,於掖庭監管,國孝之後再行刑。”
就算殺人有罪,劉芍的年紀也過了未成年保護法,但小白的良心實在無法讓他真的看到一個受害者去死。
還沒正式上班,已經開始感受到大侄子偶爾的頭疼是為了什麽了。
劉芍不懂這是什麽意思,她大概聽懂了暫時自己不會死,要過一段時間才死。
隻是多活一段時間而已,對她來說沒有什麽區別。
而對官員們來說,皇帝這是嘴上一套,做著一套。
而下麵的官員們則是齊齊看向皇帝,最後是丞相發聲,站出來率先認可了此次判決:“臣,謹遵聖喻。”
其他吵了一上午的人也在權衡之後暫且認可了皇帝的做法,等到劉芍被帶走,皇帝也走了,一群官員們才站起來出去。
離了巍峨的大殿,三三兩兩成群,開始討論起皇帝和皇帝的判決。
丞相公孫弘和禦史大夫朱平走在最後,公孫弘咳了兩聲,年老佝僂的背都有些抖了。
他感慨道:“陛下為梁王時,雖籍籍無名不甚出彩,卻另有丘壑。”
比他年輕一點,身體也好一點,基本是朝野公認下一位丞相的朱平也感慨道:“比之其他諸侯王……先帝,果然還是賢明啊。”
本以為先皇做皇帝兩年就病在床榻,還沒個兒子,一時任性就想選個和自己關係近的。
大家都以為他是亂選的,現在看來,他可不是亂選的。
國孝期間不行刑,這說出來自然是尊敬先帝,合情合理合法,但這麽大的案子,也是可以特殊時期特殊辦理的。
皇帝以國孝為名拖著,但國孝也頂多是前三個月禁止宴樂婚嫁戰事,四十九天內禁屠宰。
而現在九月二十八,甚至等不到三個月結束,十月初五祭完天地和宗廟,皇帝就會大赦天下。
劉芍名義上依然是罪人,因殺人被定罪,卻也沒有真正為此送命。
既保證了晉律的威嚴,又兼顧了朝野上下對她的孝行的肯定,也警告後來者不要隨意效仿。
還處置了玩忽職守的縣令,因為她而設置了登聞鼓……
皇帝在沒有名義但實質就是朝會的殿上,一共也就發了三條命令,每一條都讓他們兩個從武帝時期管理大晉朝廷到現在的三朝元老都挑不出刺來。
公孫弘:“本以為老夫身子老了,現在看看,還能再多站站。”
公孫弘作為一國丞相,是不認為劉芍該死的,可更不認可孝義下的私刑無罪。
處置阜陽縣令、按律定罪拖時間拖到大赦天下,這些方法他也想到了,但是總要看看皇帝到底對治國是個什麽理念,對百姓、官員又是什麽態度,就一直沒說。
新帝比他想的還要優秀,公孫弘想得到的,他也都很能想得到;甚至他的眼睛是往下看的,願意為了他的百姓設置一麵登聞鼓。
經過柩前登基和劉芍案子的審判,公孫弘很欣慰,皇帝年輕,但是個能立得住的,比記憶裏武帝其他的兒子都要好的多。
至少在果決方麵,皇帝做的很好,不是那種容易軟耳根子,三兩句話就朝令夕改的。
不過也是,要是武帝其他兒子真能爭氣點,怎麽會讓武帝寧可立了皇太孫,也不願意培養有兒子的他們。
“丞相說笑了,您還年輕著呢。”朱平也笑了。
朱平雖是堅定的按晉律執法那一派,但也清楚劉芍的案子要是不想引起朝野的太大波動,最好是不能按晉律那麽判。
他其實對皇帝保下劉芍的做法內心並不讚同,但也知道這是對大晉最好的審判方式,看得見皇帝的立場。
至少皇帝是尊重晉律,也不願意晉律被忽視,設置登聞鼓的目的也是為了鼓勵百姓走合法途徑找朝廷處理事情。
朱平摸摸自己的胡子:“陛下從前,晉律確實有認真學。”
從前的梁王長於深宮,靠著先皇上位他這個小皇叔才有了點存在感,但人不是宅在陽泉宮就是在北嶺山。
群臣和兩位太後認可他的繼承合法性,就去深挖他以前的經曆,聽說跟著皇太子也就學了文字和晉律,別的課程都是聽一聽就自己閉眼去打他那什麽‘打坐’去了。
朱平可是也有朋友就做過皇太孫老師,他們都說梁王性子古怪,尊敬師長卻半點不聽他們的課,本來也就是重點教育皇太孫的人自然也就不管他了。
現在朱平覺得很爽,文字是基礎不算,皇帝以前那是對別的課程興趣缺缺,但認真學了晉律的!
公孫弘沒覺得皇帝是朱平心中的那種擁護晉律的君主,他走之前提醒道:“登聞鼓的事,我不操心,但是阜陽縣的事,你派個禦史府可靠的官員去。
打死劉家人在後,賄賂縣吏,強買田地在先,消息也散廣一些。”
“是,平已經有了合適人選。”朱平對著他作揖,明白老丞相是什麽意思。
阜陽縣的事,正好也給下麵提提醒,這次是做官名聲上沒事,隻是手下吏員捅了簍子,但到底地方官怎麽樣他們自己心裏有數。
還縱著地方大戶,不多加約束,回頭出了事,有人直接跑來洛京擊鼓鳴冤,那就等著和阜陽縣令一個下場,少說也領個失察之罪,一家子三代以內不能做官吧。
兩個老臣子繼續並肩往宮門外走著,心裏都在想著接下來要處理的一堆公事,但也有個共同的疑惑——
長在深宮,從小也算是錦衣玉食不缺的皇帝,怎麽會對劉芍這樣的百姓有那麽多的、耐心?
如果小白知道了兩位資曆最大老臣的想法,恐怕也是會對他們的同樣抱有疑問。
你管他重開之後的生活,叫錦衣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