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求賢令下
飛升失敗後成了小白皇帝 作者:酒神葡萄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時間流逝,求賢令和燕地公文廣發到各地。
才收到薊州發出的燕地公文的諸王,又一個接一個收到了洛京發出的求賢令。
皇帝想要人才,不論哪方麵的人才都可以,匠人、讀書人、武人,醫者,哪怕種田厲害的都能去。
從年後發下求賢令的這一刻起,五月初八會給他們第一個麵見君王的機會,之後每個月的初八都會有一次,時間暫且一直持續著,給足遠在天邊的人時間。
代國,代王和相國見是求賢令,不是洛京的斥責,俱是安了心。
二人商議了一下,這個求賢令就讓派人在國內城裏都張貼上,還能派人去各鄉裏去喊喊。
代國雖然也是個北邊的窮地方,好像也沒什麽人才(代王是沒覺得自己身邊看到過),但是萬一真就出了人才呢,那也算是給代國長臉了。反正那些人想去的他可以開綠燈通過身份木片,路費自付,能去洛京收到皇帝賞識那是他們的本事。
齊國,閉目打坐的齊王聽了這消息,眼睛都不帶睜開的,隻讓太子去把這事辦了就是了。
第五思定看著自己每天諸事不管的父王,最近每天都在忙活查稅查匿田匿戶的他有了些微妙的不滿。
當然慶幸父王現在不再執著於皇位,也沒了從前那些對他的鞭策,但是他父王的人生目標也未免換的太徹底了一些,這全新的修煉人生,也未免過得太自我,太輕鬆了吧?
燕地,薊州。
已經都把薊州百姓安頓好,正在加班加點做出新農具的楊頌也收到了招賢令,還有朝廷給他的郡守任命帛書、符節。
薊州現在重要任務是恢複民生,況且皇帝在薊州的時候已經把他們這些人都見了個遍,有才能的楊頌已經是郡守,他的兒子楊德一過完年也和張宏一起出發去了洛京,剩下的漁陽幾家裏,有才能的人也都在薊州有了官職或是吏職。
當然,皇帝要的有才範圍太廣了,還不拘泥身份,該給皇帝求才的工作楊頌還是會做的。
他們這些家族裏頭那些不滿自己沒有出頭的,盡管去洛京碰一碰,被選上了是自己的本事,沒被選上以後也不能怨家族老人沒有照顧他們,
而薊州以外,南邊才上任的武陽郡守和北平郡守是是帶著求賢令一起過來的,一上任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求賢令就隻是下發到各縣,讓縣令們自己宣傳。
不是他們不上心,是來之前就被丞相提醒過了,燕地沒了那些舊蟲豸,也不能有新蟲豸。這裏的燕人太多了,可不比薊州,還有能讓陛下信任的漁陽齊人。
最高位的郡守和縣令大部分都是洛京人,下麵的吏員和衙役基本都是本地人,他們更要注意的是這方麵,要是燕人裏有心氣高的想去洛京求官,那盡管去,他們也不攔著。
幸存的燕地舊貴族們也知道皇帝對他們沒什麽感情,這看隔壁薊州的上下官員再看他們的就知道了。
不過他們也不氣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不是什麽心向洛京一心為君的人,也就是這些年被新貴們折騰狠了這才和洛京朝廷有了交集而已。
但是跌入低穀的經曆讓他們實在記憶太深刻了,現在慢慢爬上來,對手握實權的重要性更是感受深刻。
哪怕縣令們隻是隨意的把招賢令在城中一張貼,這是還是引起了兩郡燕人的討論。
平邑縣,虞歎就在勸仝拾去洛京。
他自己才能一般,之前麵聖之後也知道現在的皇帝大致是個什麽樣的君主,是個難得一見的明君,能讓晉安穩過個幾十年不成問題。
雖是仁君、明君,不似他爹武帝那樣智略果毅,雄才大略,但是直麵之後就知道他多難纏。虞歎的女婿是速度最快的,想主動貼上去賣個好,但除了拿回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多得什麽都沒有。
有人抱怨這是皇帝更親近齊人,虞歎卻覺得皇帝隻是沒瞧上他們這些燕人。
不過仝拾或許是個例外。
“陛下走前同你說了話,我都看見了,也不曾對外說。你要是想去洛京就盡管去,不要顧慮家中,有我在呢。”
仝拾沉默一會兒,點了頭。
“那就一切都拜托東嶽你了,”
現在的他已經拿回了家中剛來這裏應該置辦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財產,能養活的起家,不需要讓家人操心了,也再沒了敵對的小人成天盯著。
餘家錢家的主事人都被押去了洛京,現在新令下來,縣令開始清算兩家的族人,要把他們全族都流放去南邊,他也算是父親的大仇得報。
皇帝走之前的話,確實是邀請他去洛京。想把先祖葬入邙山,或者在史書上再為先祖揚名,都是要自己爭取的,隻是協助皇帝清理一個小小的平邑縣可不夠。
虞歎見他也下了決心,喜笑顏開:“你有這誌氣,我自然要幫扶。你盡管去洛京,若能封侯拜相,我們燕人也算出了這些年的憋屈氣了!”
友人開心,仝拾就也沒出言潑他冷水。
皇帝要的,不是有才的燕人,是晉人,燕王室都沒了,還抱著燕人之心,就是他們不被君王接受的原因。
但他沒有說出來,因為現在晉的發展勢頭太好了,再過個兩代人,恐怕也就隻有燕地籍晉人了。
隨著求賢令發往各地,燕地的事也跟著傳遍天下。
之前還對新君持有觀望態度的一些人,在聽說完燕地的事後,一些人持有不滿態度仍舊不願出仕,一些人卻很是肯定,也不再猶豫,收拾行囊想趕在五月初八第一次麵聖的那天給自己爭取個機會。
洛京之外的人摩拳擦掌,洛京之內也是喧囂塵上。
一些學派去年年底就進了京,結果劉芍的案子他們隻有在朝外議論的份,於是就隻能在洛京聯絡師門、家族舊友,哪裏想到還沒找上門路被引薦,皇帝就直接人去了邊境,一直到過年他們都沒個出頭機會。
但是現在好了,皇帝主動求才,他們這些來了洛京的人,也終於有了個明路能展示自己和門派的才學。
才收到薊州發出的燕地公文的諸王,又一個接一個收到了洛京發出的求賢令。
皇帝想要人才,不論哪方麵的人才都可以,匠人、讀書人、武人,醫者,哪怕種田厲害的都能去。
從年後發下求賢令的這一刻起,五月初八會給他們第一個麵見君王的機會,之後每個月的初八都會有一次,時間暫且一直持續著,給足遠在天邊的人時間。
代國,代王和相國見是求賢令,不是洛京的斥責,俱是安了心。
二人商議了一下,這個求賢令就讓派人在國內城裏都張貼上,還能派人去各鄉裏去喊喊。
代國雖然也是個北邊的窮地方,好像也沒什麽人才(代王是沒覺得自己身邊看到過),但是萬一真就出了人才呢,那也算是給代國長臉了。反正那些人想去的他可以開綠燈通過身份木片,路費自付,能去洛京收到皇帝賞識那是他們的本事。
齊國,閉目打坐的齊王聽了這消息,眼睛都不帶睜開的,隻讓太子去把這事辦了就是了。
第五思定看著自己每天諸事不管的父王,最近每天都在忙活查稅查匿田匿戶的他有了些微妙的不滿。
當然慶幸父王現在不再執著於皇位,也沒了從前那些對他的鞭策,但是他父王的人生目標也未免換的太徹底了一些,這全新的修煉人生,也未免過得太自我,太輕鬆了吧?
燕地,薊州。
已經都把薊州百姓安頓好,正在加班加點做出新農具的楊頌也收到了招賢令,還有朝廷給他的郡守任命帛書、符節。
薊州現在重要任務是恢複民生,況且皇帝在薊州的時候已經把他們這些人都見了個遍,有才能的楊頌已經是郡守,他的兒子楊德一過完年也和張宏一起出發去了洛京,剩下的漁陽幾家裏,有才能的人也都在薊州有了官職或是吏職。
當然,皇帝要的有才範圍太廣了,還不拘泥身份,該給皇帝求才的工作楊頌還是會做的。
他們這些家族裏頭那些不滿自己沒有出頭的,盡管去洛京碰一碰,被選上了是自己的本事,沒被選上以後也不能怨家族老人沒有照顧他們,
而薊州以外,南邊才上任的武陽郡守和北平郡守是是帶著求賢令一起過來的,一上任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求賢令就隻是下發到各縣,讓縣令們自己宣傳。
不是他們不上心,是來之前就被丞相提醒過了,燕地沒了那些舊蟲豸,也不能有新蟲豸。這裏的燕人太多了,可不比薊州,還有能讓陛下信任的漁陽齊人。
最高位的郡守和縣令大部分都是洛京人,下麵的吏員和衙役基本都是本地人,他們更要注意的是這方麵,要是燕人裏有心氣高的想去洛京求官,那盡管去,他們也不攔著。
幸存的燕地舊貴族們也知道皇帝對他們沒什麽感情,這看隔壁薊州的上下官員再看他們的就知道了。
不過他們也不氣餒,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不是什麽心向洛京一心為君的人,也就是這些年被新貴們折騰狠了這才和洛京朝廷有了交集而已。
但是跌入低穀的經曆讓他們實在記憶太深刻了,現在慢慢爬上來,對手握實權的重要性更是感受深刻。
哪怕縣令們隻是隨意的把招賢令在城中一張貼,這是還是引起了兩郡燕人的討論。
平邑縣,虞歎就在勸仝拾去洛京。
他自己才能一般,之前麵聖之後也知道現在的皇帝大致是個什麽樣的君主,是個難得一見的明君,能讓晉安穩過個幾十年不成問題。
雖是仁君、明君,不似他爹武帝那樣智略果毅,雄才大略,但是直麵之後就知道他多難纏。虞歎的女婿是速度最快的,想主動貼上去賣個好,但除了拿回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多得什麽都沒有。
有人抱怨這是皇帝更親近齊人,虞歎卻覺得皇帝隻是沒瞧上他們這些燕人。
不過仝拾或許是個例外。
“陛下走前同你說了話,我都看見了,也不曾對外說。你要是想去洛京就盡管去,不要顧慮家中,有我在呢。”
仝拾沉默一會兒,點了頭。
“那就一切都拜托東嶽你了,”
現在的他已經拿回了家中剛來這裏應該置辦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財產,能養活的起家,不需要讓家人操心了,也再沒了敵對的小人成天盯著。
餘家錢家的主事人都被押去了洛京,現在新令下來,縣令開始清算兩家的族人,要把他們全族都流放去南邊,他也算是父親的大仇得報。
皇帝走之前的話,確實是邀請他去洛京。想把先祖葬入邙山,或者在史書上再為先祖揚名,都是要自己爭取的,隻是協助皇帝清理一個小小的平邑縣可不夠。
虞歎見他也下了決心,喜笑顏開:“你有這誌氣,我自然要幫扶。你盡管去洛京,若能封侯拜相,我們燕人也算出了這些年的憋屈氣了!”
友人開心,仝拾就也沒出言潑他冷水。
皇帝要的,不是有才的燕人,是晉人,燕王室都沒了,還抱著燕人之心,就是他們不被君王接受的原因。
但他沒有說出來,因為現在晉的發展勢頭太好了,再過個兩代人,恐怕也就隻有燕地籍晉人了。
隨著求賢令發往各地,燕地的事也跟著傳遍天下。
之前還對新君持有觀望態度的一些人,在聽說完燕地的事後,一些人持有不滿態度仍舊不願出仕,一些人卻很是肯定,也不再猶豫,收拾行囊想趕在五月初八第一次麵聖的那天給自己爭取個機會。
洛京之外的人摩拳擦掌,洛京之內也是喧囂塵上。
一些學派去年年底就進了京,結果劉芍的案子他們隻有在朝外議論的份,於是就隻能在洛京聯絡師門、家族舊友,哪裏想到還沒找上門路被引薦,皇帝就直接人去了邊境,一直到過年他們都沒個出頭機會。
但是現在好了,皇帝主動求才,他們這些來了洛京的人,也終於有了個明路能展示自己和門派的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