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偏偏這孩子最爭氣
閨蜜爆火後,我跟著雞犬升天 作者:吃一碗餃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完郭福的話,杜嬸和村長對視一眼,麵麵相覷。
杜嬸更是羞愧的搓搓手,笑聲詢問:“您的意思是說,孩子不能老是打?”
郭福:呃……我是這個意思嗎?
古存輕笑一聲:“咱們國家,自古以來都在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年代不同了。
現在的孩子,足不出戶,都能通過手機,看外麵的大千世界。
也可以遨遊在不同的遊戲世界裏。
做家長的,最重要的是引導。
咱們呢,都是普通人,又怎麽能要求孩子有一天能成才呢。”
村長一拍手:“對!古先生說的對。
孩子啊,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
杜嬸啊,咱們適當的幹預就行,也不能一直壓抑著他。
假如孩子是一根彈簧,你一直壓著他,等哪一天突然放手,彈簧會怎麽樣。”
一個孩子搶答:“會彈起來!”
另一個孩子:“你說的不對,彈簧會躺在那不動。”
“我去給你拿根彈簧試試。”
“試試就試試!”
杜嬸隻是點點頭。
她沒上過幾天學,這些話也隻能聽個一知半解。
反正從城裏麵來的大人物說的話,意思就是不要老是打罵柱子,時間久對柱子不好。
對孩子不好的事,她可不能做。
“我知道了,我以後會好好說他,不會動不動就打他。”
柱子這時恰好和劉可一起回來。
剛好聽到自家老媽說這句話。
他興奮的跑到杜嬸後麵,直接趴在杜嬸背上。
被杜嬸推了個踉蹌。
杜嬸抬手就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哎喲,你不是說,咱也不打俺了,幹嘛又打俺屁股,疼死了。”
柱子捂著屁股,哎喲哎喲的叫了幾聲。
杜嬸訕訕笑了兩聲,起身拉著他就要走。
“我們就先回去了,柱子這孩子字還沒寫完,等明天讓柱子爸來給城裏的客人送點家裏做的好吃的。”
“俺爸做的餡餅可好吃了!”
古存嗯了一聲:“謝謝。”
隨後看著柱子:“回去好好寫作業,就算是喜歡踢球,也要成為認識很多人的球星。”
劉柱大聲回應:“俺知道了古爺爺,你多吃點飯。”
古存笑著抬手,拍拍他的胳膊:“好。”
柱子走了之後,幾個孩子也漸漸散了。
桌子上隻剩下村長,古存,郭福,劉軍然。
村長這才悠悠開口:“古先生,這次您能選中我們村來建學校,我們村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啊。
這些年,我也知道外麵的世界早已經天翻地覆。
但我們隻是普通的老百姓,過得也都是普通生活。
現在唯一的念想,就是想讓孩子們,能有個光明的未來。
村裏麵以前的小學,是我年輕時候在外麵收破爛,賺點錢才修起來的。
也就是這個學校,讓不少孩子認識了字。
可慢慢的呀,就不行了。
開學校,一來要聘請老師。
我們這裏又是偏院的小山村,哪有老師肯來啊。
後來,學校最後一個老師也走了。
村子裏的孩子,隻能走路去另外一個學校上學。”
村長說著,臉上滿是苦澀。
端起桌上的杯子,悶了一口白酒進肚。
這才緩慢的鬆了口氣。
“那個學校,也不行了。
這兩年,老師該走的也都走了。
誰也不能總留在一個地方吃苦不是。
我們啊,都能理解。
可孩子們不能啊,對他們來說,老師是引路人。
是教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人。
教他們有清晰認知的人。
現在周圍好幾個大村子的孩子,都在那上學。”
村長有些語無倫次。
但古存也聽得明白。
老師少,學生也不多。
可孩子們的年齡段不同。
總不能都在一個班級裏麵上課。
說著說著,村長直接拉住他的手:“古老哥啊,你不知道,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多久。
王家村有學校,但離我們太遠。
更不要說別的幾個村子。
光走路,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
現在周圍幾個村子都聽說要在我們村建立新學校。
孩子們一個個開心的不行。”
“嗯……”古存抬手在他手上輕輕的拍了幾下:“現在周圍幾個村裏麵,有孩子上高中嗎?”
村長想了一下,然後說了句等會。
接著就拿出手機,不知道給誰發了條消息。
“我先說我們村的吧,其他的我問問,具體的不太清楚。
我們村裏麵,現在有六七個學前班的小孩。
十來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等。
三個上初中的,在離我們這二十多公裏鎮上的閉店鎮第一中學。
一個上高中的,在縣裏麵。”
聞言,古存眉心緊鎖。
按照之前的資料來看,現在村子裏麵,十八歲以下的孩子。
除去不能上學的小孩子外,共有三四十個。
怎麽上到初中以上的,才三個。
“那上高中的孩子……”
“那孩子行啊,在我們縣第一高中,聽說前幾天還拿了獎學金。”
說起這個孩子,村長那叫一個驕傲。
就連胸膛都挺起了不少。
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他黝黑的臉上,竟也隱隱帶著些許潮紅。
“這孩子,可是我們村第一個考上第一高中的,還是第一個拿到獎學金的。”
劉軍然啞然失笑:“村長,您好像對這個孩子,情感很不一般,是您的親人嗎?”
村長連連擺手:“不是不是,也算是吧。”
說起這個孩子,他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一樣。
“這孩子,有點命苦啊。
三四歲的時候,他爸媽在外麵工地幹活,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都沒了。
屍體都沒見到。
工友送回來的,隻有兩盒骨灰。
兩個老人也沒經受住打擊,跟著去了。
他沒有親人,也算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
從小到大都很懂事,也會經常去給別人家幫忙。
村子裏都是淳樸的農民,多做一碗飯的事,對吧。
上學,也一直是我在想辦法。
上初中後啊,學雜費全免,吃飯學校也都負責。
就是一些生活上的零花錢和買點衣服什麽的。
也花不了幾個錢。
上高中就更不用說了,拿到獎學金了。
前幾天放假回來還在跟我說,有一個什麽奶茶店讓他星期天可以打零工。
說以後不用我給他零花錢了。”
村長一臉驕傲,忍不住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大口酒:“哈哈哈哈,誰能想到,偏偏這孩子最爭氣。”
杜嬸更是羞愧的搓搓手,笑聲詢問:“您的意思是說,孩子不能老是打?”
郭福:呃……我是這個意思嗎?
古存輕笑一聲:“咱們國家,自古以來都在說,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年代不同了。
現在的孩子,足不出戶,都能通過手機,看外麵的大千世界。
也可以遨遊在不同的遊戲世界裏。
做家長的,最重要的是引導。
咱們呢,都是普通人,又怎麽能要求孩子有一天能成才呢。”
村長一拍手:“對!古先生說的對。
孩子啊,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
杜嬸啊,咱們適當的幹預就行,也不能一直壓抑著他。
假如孩子是一根彈簧,你一直壓著他,等哪一天突然放手,彈簧會怎麽樣。”
一個孩子搶答:“會彈起來!”
另一個孩子:“你說的不對,彈簧會躺在那不動。”
“我去給你拿根彈簧試試。”
“試試就試試!”
杜嬸隻是點點頭。
她沒上過幾天學,這些話也隻能聽個一知半解。
反正從城裏麵來的大人物說的話,意思就是不要老是打罵柱子,時間久對柱子不好。
對孩子不好的事,她可不能做。
“我知道了,我以後會好好說他,不會動不動就打他。”
柱子這時恰好和劉可一起回來。
剛好聽到自家老媽說這句話。
他興奮的跑到杜嬸後麵,直接趴在杜嬸背上。
被杜嬸推了個踉蹌。
杜嬸抬手就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哎喲,你不是說,咱也不打俺了,幹嘛又打俺屁股,疼死了。”
柱子捂著屁股,哎喲哎喲的叫了幾聲。
杜嬸訕訕笑了兩聲,起身拉著他就要走。
“我們就先回去了,柱子這孩子字還沒寫完,等明天讓柱子爸來給城裏的客人送點家裏做的好吃的。”
“俺爸做的餡餅可好吃了!”
古存嗯了一聲:“謝謝。”
隨後看著柱子:“回去好好寫作業,就算是喜歡踢球,也要成為認識很多人的球星。”
劉柱大聲回應:“俺知道了古爺爺,你多吃點飯。”
古存笑著抬手,拍拍他的胳膊:“好。”
柱子走了之後,幾個孩子也漸漸散了。
桌子上隻剩下村長,古存,郭福,劉軍然。
村長這才悠悠開口:“古先生,這次您能選中我們村來建學校,我們村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啊。
這些年,我也知道外麵的世界早已經天翻地覆。
但我們隻是普通的老百姓,過得也都是普通生活。
現在唯一的念想,就是想讓孩子們,能有個光明的未來。
村裏麵以前的小學,是我年輕時候在外麵收破爛,賺點錢才修起來的。
也就是這個學校,讓不少孩子認識了字。
可慢慢的呀,就不行了。
開學校,一來要聘請老師。
我們這裏又是偏院的小山村,哪有老師肯來啊。
後來,學校最後一個老師也走了。
村子裏的孩子,隻能走路去另外一個學校上學。”
村長說著,臉上滿是苦澀。
端起桌上的杯子,悶了一口白酒進肚。
這才緩慢的鬆了口氣。
“那個學校,也不行了。
這兩年,老師該走的也都走了。
誰也不能總留在一個地方吃苦不是。
我們啊,都能理解。
可孩子們不能啊,對他們來說,老師是引路人。
是教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人。
教他們有清晰認知的人。
現在周圍好幾個大村子的孩子,都在那上學。”
村長有些語無倫次。
但古存也聽得明白。
老師少,學生也不多。
可孩子們的年齡段不同。
總不能都在一個班級裏麵上課。
說著說著,村長直接拉住他的手:“古老哥啊,你不知道,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多久。
王家村有學校,但離我們太遠。
更不要說別的幾個村子。
光走路,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
現在周圍幾個村子都聽說要在我們村建立新學校。
孩子們一個個開心的不行。”
“嗯……”古存抬手在他手上輕輕的拍了幾下:“現在周圍幾個村裏麵,有孩子上高中嗎?”
村長想了一下,然後說了句等會。
接著就拿出手機,不知道給誰發了條消息。
“我先說我們村的吧,其他的我問問,具體的不太清楚。
我們村裏麵,現在有六七個學前班的小孩。
十來個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等。
三個上初中的,在離我們這二十多公裏鎮上的閉店鎮第一中學。
一個上高中的,在縣裏麵。”
聞言,古存眉心緊鎖。
按照之前的資料來看,現在村子裏麵,十八歲以下的孩子。
除去不能上學的小孩子外,共有三四十個。
怎麽上到初中以上的,才三個。
“那上高中的孩子……”
“那孩子行啊,在我們縣第一高中,聽說前幾天還拿了獎學金。”
說起這個孩子,村長那叫一個驕傲。
就連胸膛都挺起了不少。
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他黝黑的臉上,竟也隱隱帶著些許潮紅。
“這孩子,可是我們村第一個考上第一高中的,還是第一個拿到獎學金的。”
劉軍然啞然失笑:“村長,您好像對這個孩子,情感很不一般,是您的親人嗎?”
村長連連擺手:“不是不是,也算是吧。”
說起這個孩子,他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一樣。
“這孩子,有點命苦啊。
三四歲的時候,他爸媽在外麵工地幹活,也不知道怎麽回事,都沒了。
屍體都沒見到。
工友送回來的,隻有兩盒骨灰。
兩個老人也沒經受住打擊,跟著去了。
他沒有親人,也算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
從小到大都很懂事,也會經常去給別人家幫忙。
村子裏都是淳樸的農民,多做一碗飯的事,對吧。
上學,也一直是我在想辦法。
上初中後啊,學雜費全免,吃飯學校也都負責。
就是一些生活上的零花錢和買點衣服什麽的。
也花不了幾個錢。
上高中就更不用說了,拿到獎學金了。
前幾天放假回來還在跟我說,有一個什麽奶茶店讓他星期天可以打零工。
說以後不用我給他零花錢了。”
村長一臉驕傲,忍不住端起杯子又喝了一大口酒:“哈哈哈哈,誰能想到,偏偏這孩子最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