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母親楊氏端著最後一盤菜出現,擱置桌上後言道:“對啊!
你該多出去走走,雖然娘知道你學習勤奮,
但總是閉門苦讀也不是辦法,偶爾外出散心,對身體也有好處。”
說完,她匆匆回房,不多時,拿著一些五銖錢和碎銀遞給沐辰:
“辰兒,帶他們出去自然要花錢。你把皇上的賞賜都給了我,身上肯定沒錢。
外麵開銷大,這些你帶著,想買什麽就買什麽。長安不太平,你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們。”
沐辰恭敬地接過銀錢,保證道:“嬸子放心,有皇上派的護衛在側,應該不會有危險。”
早飯後,在四名鐵甲衛士的伴隨下,一行人出了門。
信步遊逛,不知不覺間已至長安外城。
然而,映入沐辰眼簾的卻是一片蕭索的景象,本應繁華的外城竟如此凋敝。
沐辰驚訝之餘,招來一名鐵衛詢問:“這裏為何如此荒涼?”
鐵衛恭敬回答:
“大人,這些年長安飽受戰亂之苦,特別是漢趙軍隊頻繁侵擾,許多百姓為了避難,
有的躲進了深山,有的遷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
有的投靠有權勢的家族,甚至有人遠走南方。”
了解到這一情況,沐辰心中五味雜陳。從現代社會的法律與秩序中走出的他,
此刻深刻體會到史書上描述的“五胡亂華”時代那無盡的苦難。
盡管“民不過百戶”或許有誇張之嫌,但對於一座曾經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來說,
如今的人口總量,即便加上官員、軍隊,也不過二十萬左右,實在令人唏噓。
接下來,恢複人口戶籍、重啟生產、儲備糧食、繁榮商業以增加稅收、組建常備軍,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想到這些,沐辰不禁搖頭苦笑,
麵對外患不斷、朝局動蕩、腐敗盛行、門閥割據的現狀,
要在短短三年內使西晉重歸正軌,實現自保,無疑困難重重。
隨後,沐辰提議前往城郊,以進一步觀察情況。鐵衛連忙勸阻:
“大人,當前長安城內尚存地痞惡霸,威脅治安。
雖有軍隊勉力維穩,然城外流民如織,為求生計,不少人淪為盜賊,四處搶掠。
這些雖未成氣候,卻也極度危險。屬下懇請大人切莫冒險出城。”
沐辰輕輕揮手,淡然言道:“無妨,我們僅作短途探訪,近郊一探究竟即可。”
鐵衛見狀,無奈之下隻得隨行,一行人於是向城外進發。
抵達城郭之外,曾經的繁盛已成雲煙,眼前唯餘蒼茫與沉靜。
秋風蕭瑟,枯葉翻飛,似大地沉重的歎息,在斷壁殘垣間回蕩。
昔日車馬絡繹的街道,此時荒草叢生,
野獸徘徊,偶爾孤雁哀鳴,劃破長空,倍增淒清。
烈日炙烤著這片戰痕累累的土地,遠方的烽火台在陽光下泛出血紅,宛如大地的瘡疤,無聲訴說連綿戰禍的悲歌。
村莊廢棄,炊煙不再,幾座搖搖欲墜的茅舍,在寒風中勉強支撐,仿佛被時光遺忘的片段。
田野中,作物稀疏,雜草與枯枝交纏,
饑餓與絕望編織成無形的陰霾,籠罩著這片土地和其上的生靈。
輕風拂過,周遭更顯寧靜,
唯有遠處隱約的狼嚎與模糊的戰鬥聲,提醒著這仍有人煙,卻比荒漠更顯荒涼。
盜匪的魅影在林邊忽隱忽現,在這片廢土上尋覓生機,同時也成為新恐懼的源泉。
長安古城,城牆雖固,卻似一位孤寂的老者,靜靜凝視著周遭的荒涼,
眼中滿載著對往昔榮耀的追憶,以及對今日苦楚的無奈。
晉湣帝時期,長安城外不再是人們心向神往的樂土,
而是末日景象的畫卷,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深切創傷與哀愁。
目睹此景,一股深刻的悲涼湧上沐辰心頭,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扭轉時局的決心。
據史書記載,此時正值五胡亂華初端,長安一旦淪陷,漢民將麵臨無休止的戰火。
社會結構崩潰,城鄉遭受毀滅性打擊,人口劇減,經濟衰敗。
史冊詳述,戰亂與饑饉造成大規模人口損失,
部分地區甚至呈現“野外白骨露,千裏無雞鳴”的慘象。
同時,民族間的暴力衝突,
特別是羯族石勒軍隊的暴行,給漢族及其他民族帶來了深重的傷害。
正當沐辰沉浸於思緒之中,未察覺隊伍已悄然遠離長安數裏之遙。
此時,道路兩側的茂密草叢中,隱約可見十幾個身影在晃動。
四位鐵衛展現出超常的警覺,迅速布防,形成保護圈,將沐辰等核心人物緊緊包圍。
沐辰察覺到潛伏的危機,目光頓時銳利如劍。沐嫣兒身體微顫,本能地躲至沐辰背後。
沐風雖心有懼意,責任感驅使他迅速抱起沐嵐兒,背靠沐辰,全神貫注,戒備四麵。
沐辰深知,在這亂世,任何疏漏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結局。
他低聲對鐵衛吩咐:
“保持警覺,避免衝突為上。我們人數有限,不利硬碰硬。
我來嚐試與他們溝通,或許能化敵為友。但若對方不懷好意,亦不必手下留情。”
鐵衛們聞言,默默頷首,抽出兵器,
眼中閃爍著決絕與冷靜,隨時準備迎接可能的戰鬥。
沐辰步伐穩健,每一步都力求展現從容不迫與威嚴並存的姿態。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強者的意誌往往是左右衝突局勢的關鍵。
他收斂起平日的溫文爾雅,麵容逐漸凝重,
眼神裏透出不容置喙的決斷力,宛若晨曦初破曉時分的山巔,清冷而堅定。
他挺拔的身姿宛如鬆柏,聲音深邃渾厚,
仿佛能穿越風雨,穿透周遭彌漫的緊張與不安:
“諸位靜聽,我乃朝廷官吏,蒙聖恩巡查四方,體察民情,確保地方安瀾。
當下國運多舛,各地務必攜手並進,共渡難關。
爾等身為大晉之子,遵紀守法,共築家園安寧,乃是天職。”
話語如同利劍出鞘,斬斷了空氣中的疑慮與戒備,使得藏匿於暗處的身影為之一震。
未完待續……
你該多出去走走,雖然娘知道你學習勤奮,
但總是閉門苦讀也不是辦法,偶爾外出散心,對身體也有好處。”
說完,她匆匆回房,不多時,拿著一些五銖錢和碎銀遞給沐辰:
“辰兒,帶他們出去自然要花錢。你把皇上的賞賜都給了我,身上肯定沒錢。
外麵開銷大,這些你帶著,想買什麽就買什麽。長安不太平,你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們。”
沐辰恭敬地接過銀錢,保證道:“嬸子放心,有皇上派的護衛在側,應該不會有危險。”
早飯後,在四名鐵甲衛士的伴隨下,一行人出了門。
信步遊逛,不知不覺間已至長安外城。
然而,映入沐辰眼簾的卻是一片蕭索的景象,本應繁華的外城竟如此凋敝。
沐辰驚訝之餘,招來一名鐵衛詢問:“這裏為何如此荒涼?”
鐵衛恭敬回答:
“大人,這些年長安飽受戰亂之苦,特別是漢趙軍隊頻繁侵擾,許多百姓為了避難,
有的躲進了深山,有的遷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
有的投靠有權勢的家族,甚至有人遠走南方。”
了解到這一情況,沐辰心中五味雜陳。從現代社會的法律與秩序中走出的他,
此刻深刻體會到史書上描述的“五胡亂華”時代那無盡的苦難。
盡管“民不過百戶”或許有誇張之嫌,但對於一座曾經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來說,
如今的人口總量,即便加上官員、軍隊,也不過二十萬左右,實在令人唏噓。
接下來,恢複人口戶籍、重啟生產、儲備糧食、繁榮商業以增加稅收、組建常備軍,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想到這些,沐辰不禁搖頭苦笑,
麵對外患不斷、朝局動蕩、腐敗盛行、門閥割據的現狀,
要在短短三年內使西晉重歸正軌,實現自保,無疑困難重重。
隨後,沐辰提議前往城郊,以進一步觀察情況。鐵衛連忙勸阻:
“大人,當前長安城內尚存地痞惡霸,威脅治安。
雖有軍隊勉力維穩,然城外流民如織,為求生計,不少人淪為盜賊,四處搶掠。
這些雖未成氣候,卻也極度危險。屬下懇請大人切莫冒險出城。”
沐辰輕輕揮手,淡然言道:“無妨,我們僅作短途探訪,近郊一探究竟即可。”
鐵衛見狀,無奈之下隻得隨行,一行人於是向城外進發。
抵達城郭之外,曾經的繁盛已成雲煙,眼前唯餘蒼茫與沉靜。
秋風蕭瑟,枯葉翻飛,似大地沉重的歎息,在斷壁殘垣間回蕩。
昔日車馬絡繹的街道,此時荒草叢生,
野獸徘徊,偶爾孤雁哀鳴,劃破長空,倍增淒清。
烈日炙烤著這片戰痕累累的土地,遠方的烽火台在陽光下泛出血紅,宛如大地的瘡疤,無聲訴說連綿戰禍的悲歌。
村莊廢棄,炊煙不再,幾座搖搖欲墜的茅舍,在寒風中勉強支撐,仿佛被時光遺忘的片段。
田野中,作物稀疏,雜草與枯枝交纏,
饑餓與絕望編織成無形的陰霾,籠罩著這片土地和其上的生靈。
輕風拂過,周遭更顯寧靜,
唯有遠處隱約的狼嚎與模糊的戰鬥聲,提醒著這仍有人煙,卻比荒漠更顯荒涼。
盜匪的魅影在林邊忽隱忽現,在這片廢土上尋覓生機,同時也成為新恐懼的源泉。
長安古城,城牆雖固,卻似一位孤寂的老者,靜靜凝視著周遭的荒涼,
眼中滿載著對往昔榮耀的追憶,以及對今日苦楚的無奈。
晉湣帝時期,長安城外不再是人們心向神往的樂土,
而是末日景象的畫卷,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深切創傷與哀愁。
目睹此景,一股深刻的悲涼湧上沐辰心頭,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扭轉時局的決心。
據史書記載,此時正值五胡亂華初端,長安一旦淪陷,漢民將麵臨無休止的戰火。
社會結構崩潰,城鄉遭受毀滅性打擊,人口劇減,經濟衰敗。
史冊詳述,戰亂與饑饉造成大規模人口損失,
部分地區甚至呈現“野外白骨露,千裏無雞鳴”的慘象。
同時,民族間的暴力衝突,
特別是羯族石勒軍隊的暴行,給漢族及其他民族帶來了深重的傷害。
正當沐辰沉浸於思緒之中,未察覺隊伍已悄然遠離長安數裏之遙。
此時,道路兩側的茂密草叢中,隱約可見十幾個身影在晃動。
四位鐵衛展現出超常的警覺,迅速布防,形成保護圈,將沐辰等核心人物緊緊包圍。
沐辰察覺到潛伏的危機,目光頓時銳利如劍。沐嫣兒身體微顫,本能地躲至沐辰背後。
沐風雖心有懼意,責任感驅使他迅速抱起沐嵐兒,背靠沐辰,全神貫注,戒備四麵。
沐辰深知,在這亂世,任何疏漏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結局。
他低聲對鐵衛吩咐:
“保持警覺,避免衝突為上。我們人數有限,不利硬碰硬。
我來嚐試與他們溝通,或許能化敵為友。但若對方不懷好意,亦不必手下留情。”
鐵衛們聞言,默默頷首,抽出兵器,
眼中閃爍著決絕與冷靜,隨時準備迎接可能的戰鬥。
沐辰步伐穩健,每一步都力求展現從容不迫與威嚴並存的姿態。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強者的意誌往往是左右衝突局勢的關鍵。
他收斂起平日的溫文爾雅,麵容逐漸凝重,
眼神裏透出不容置喙的決斷力,宛若晨曦初破曉時分的山巔,清冷而堅定。
他挺拔的身姿宛如鬆柏,聲音深邃渾厚,
仿佛能穿越風雨,穿透周遭彌漫的緊張與不安:
“諸位靜聽,我乃朝廷官吏,蒙聖恩巡查四方,體察民情,確保地方安瀾。
當下國運多舛,各地務必攜手並進,共渡難關。
爾等身為大晉之子,遵紀守法,共築家園安寧,乃是天職。”
話語如同利劍出鞘,斬斷了空氣中的疑慮與戒備,使得藏匿於暗處的身影為之一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