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瑾月的話再次觸動了李二狗的敏感神經,他意識到事態可能比想象中更為複雜。
然而,此刻李二狗才發現蘇瑾月,左肩插著一支箭矢,且蘇瑾月此時,臉色蒼白氣息不穩。
李二狗連忙上前,關切之情溢於言表:“柳盟主,你受傷了!快,我為你處理傷口。”
蘇瑾月微微搖頭,強忍疼痛,嘴角揚起一抹苦笑:“無妨,這點小傷不礙事。
當務之急,是我們要盡快離開此地,找到安全的藏身之處,再行治療不遲。”
李二狗深感愧疚,他沒想到蘇瑾月為了幫助自己竟至如此境地,
當下不再多言,命令手下加快速度,同時派遣可靠的人手留意四周,以防再次遭遇伏擊。
夜色更暗,林間小徑上,一行人影匆匆而行,蘇瑾月的“傷勢”為這次逃亡增添了幾分真實與緊迫。
終於,在一處預定的隱蔽山穀,蘇瑾月示意停歇。山穀隱蔽,四周環山,是他們臨時的避風港。
李二狗立刻組織人手搭建簡易營地,同時尋找可用的草藥為蘇瑾月處理傷口。
在蘇瑾月的巧妙引導下,李二狗一行人繼續在密林中穿梭,而蘇瑾月則不斷利用她對地形的熟悉和對人心的把握。
巧妙地避開夜巡衛設置的陷阱和巡邏路線,同時,她還通過暗號和細微的動作,與隱藏在暗處的夜巡衛保持聯係,
確保他們能夠適時出現,為李二狗營造出一種被追擊的緊張氛圍,卻又始終讓其處於可控的安全範圍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二狗的隊伍逐漸深入林區,離臥虎寨的控製範圍越來越遠,
而蘇瑾月也徹底地放棄了製造“追兵”,讓李二狗感到似乎真的甩掉了追蹤,心中萌生出一線生機。
正當李二狗認為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可以稍作休整時,蘇瑾月卻提出了新的建議:
“李大當家,此處雖然暫時安全,但並非長久之計。為防萬一,我建議盡快找到一處更隱蔽安全的地方棲身。”
李二狗沉思片刻,最終點頭同意。他深知,僅憑目前的力量,難以與可能存在的強大勢力抗衡。
借助外力或是唯一的出路:“柳盟主!不如你隨我一起去高陵暫避如何?”
蘇瑾月佯裝詫異:“李大當家,為何要去高陵?”
李二狗環視四周,確保無人竊聽後,悄然貼近蘇瑾月,語音低沉而神秘:
“柳盟主或許未曾料到,我實則是出身高陵的名門望族李氏世家。
在這皇權式微的亂世,我作為家族的精英後裔,被族中長輩賦予重任。
一來在邊緣地帶,表麵上經營一些買賣,實則是為了家族在朝堂鬥爭中能有更多運作的資本和退路。
二來也是為了將來萬一朝廷……。
而如今,遭此大難,暫時返回高陵李府或許是我等最後的避風港。”
蘇瑾月眼神微閃,似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內情,但很快恢複了鎮定:“原來如此,李大當家深謀遠慮,小女子佩服。
既如此,我願意隨李大當家前往高陵,共謀出路。但在此之前,我們需得謹慎行事,確保一路平安,不被敵人察覺。”
李二狗點頭讚同,隨即兩人商討起具體的行進路線和安排。他們決定避開大路,取道偏僻小徑,
且沿途以蘇瑾月的江湖經驗和李二狗對高陵的熟悉程度,交替安排路線,確保安全。
鳳鳴山臥虎寨聚義堂,沐辰坐在昔日李二虎珍愛的虎皮躺椅上,看著下方諸多匪寇:“爾等可有話說?”
沐辰的詢問在寂靜的聚義堂內回蕩,引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那些被俘的匪寇麵麵相覷,有的低頭不語,有的麵露畏懼,顯然在權衡著是否開口。
在沐辰沉穩而威嚴的氣勢壓迫下,終於有一人打破了沉默,站了出來,是個身形瘦削,麵帶刀疤的中年男子,
他咽了咽口水,開口道:“大人,小的們隻是些混口飯吃的小卒子,那些大買賣,我們真不知情啊。”
沐辰目光淩厲地掃過眾人,沉聲道:“不知情?你們可知道,你們的行為給多少百姓帶來了災難?
你們中的許多人原本也是平民出身,為何要助紂為虐?”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同情。
這時,一個看似較為年輕的匪寇鼓起勇氣,聲音顫抖地說:
“我們,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家裏老小要吃飯啊,往往剛剛種下的糧食,
就因為戰亂被毀,而逃得慢些不是被殺就是被抓。不做這個,就得餓死啊。”
沐辰聽後,臉色稍有緩和,他知道這些話中不乏真實成分。他轉向楊辰軍,輕聲吩咐:
“楊師兄,篩選出那些確係被迫為匪的普通百姓,其餘的,特別是那些有組織能力的頭目,
要單獨羈押審問,我們要從他們口中得到更多關於背後勢力的信息。”
楊辰軍點頭,隨即開始指揮人手進行分類羈押解工作。
沐辰則繼續留在原地,目光深邃,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
他心中盤算著,待到高陵的蘇瑾月那邊傳來更確切的消息後,再做決策。
沐辰深知,與李二狗一同前往高陵的蘇瑾月,正是一步險棋,但也是解開整個局的關鍵。
隨著進剿匪寇尾聲,董樹林帶著後勤人員來到沐辰近前向沐辰匯報:“沐大人,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
從匪寇倉庫所獲頗豐,其中白銀萬餘兩,大米、粟米等接近三萬石。”
董樹林欣喜若狂的繼續陳述:“按照這個比例省著點夠養活萬人一年的吃用了。
另外布匹有四百多匹,戰馬百餘匹……”
沐辰聽著這些數據心中大定,沒想到一個小小臥虎寨竟然這樣富有。
這背後要說沒有那個勢力支持,鬼都不信。
隨後在徹底打掃完戰場後,沐辰交代楊辰軍等帶著夜巡衛,繼續清理長安附近流民草寇。
安排妥當後沐辰帶著一百禁衛軍,帶著戰利品返回了長安。
未完待續……
因為漏發一章,作者無法增加,隻能增加在62章名下,煩請讀者大大諒解。
第63章
遠赴高陵
幾日後的一個夜晚,月明星稀,李二狗一行人如同鬼魅般悄無聲息地穿行在山林間,
終於在的引領下,巧妙地避開了所有可能的危險,悄然接近了高陵的邊緣。
高陵城垣在夜色中顯得莊嚴而寧靜,城門緊閉,但對李二狗而言,這裏是他熟悉的家園,也是他最後的希望。
他用家族特有的暗號敲響了隱秘的城門,不久,一道縫隙開啟,一名身著仆役服飾的中年人探頭出來,
見到李二狗,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旋即恢複常態,迅速將他們引入城內。
高陵李府,燈火通明,李二狗帶著蘇瑾月拜見了族長李長生:
“族長,這次官軍來的有兩千多人馬,小的也是拚死一戰,怎奈寡不敵眾,還是多虧了柳盟主舍命相救。
小的才有機會逃出生天,小的自知罪該萬死,還望族長寬容。”
李長生眼中泛起絲絲疑惑:“二狗子,據你所說官軍有兩千人嗎?那可知此次是何人帶隊進剿爾等?”
李二狗為難的搖了搖頭:“稟告族長,這次官軍來的突然,且我臥虎寨毫無防備。
事先也未收到風聲,故而不知此次何人帶隊,隻是從逃出來的屬下口中聲稱,對方叫什麽夜巡衛。
而在戰鬥之中,小的並未遇到對方主將,所以更不知曉是何人帶隊。”
李長生暗自納悶:“怪哉!根據李二狗所言有模有樣,不似作偽。但何時起朝廷有了這個夜巡衛?
這個所謂的夜巡衛又是何人?看來得盡快了解朝廷最新動向了。”
想到這裏李長生看了看蘇瑾月:“柳盟主,感謝出手相助,不知柳盟主此後有何打算?”
蘇瑾月微微欠身,舉止端莊,語氣不卑不亢:“李族長客氣了,我與李大當家同舟共濟,本是應該。
至於今後,我考慮暫時留在高陵,一來需調養傷勢,二來也想借住貴地休養生息,或許將來我鳳鳴盟可與李族長成為盟友,共抵外患。”
李長生聞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看似不經意地說道:“柳盟主既有此意,李府自當盡力提供庇護。
不過,高陵近日風聲鶴唳,外有北方戎狄虎視眈眈,內有宵小窺伺,還望柳盟主行動盡量低調,以免節外生枝。”
蘇瑾月含笑應允,心中卻更加警覺,她明白,高陵李府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自己的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
在李府的掩護下,蘇瑾月得以休養生息,同時暗中搜集情報,為夜巡人的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而沐辰這邊,帶著繳獲的物資回到長安,一方麵著手加強夜巡人的裝備與訓練,
另一方麵則密切關注來自高陵的動態,等待蘇瑾月的情報。
翌日禦書房,當沐辰見到晉湣帝並敘述有關此次剿滅匪寇事宜,晉湣帝大為讚賞:
“沐愛卿!此次剿滅匪患可謂功勞不小,等他日朝會卿之功績必定獲得,朕要好好嘉獎你與夜巡人。
但愛卿可有想過,匪寇雖除,治標還需治本。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流民問題,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才是長久之計。”
沐辰躬身答道:“陛下聖明,臣等已有考慮。流民之所以成匪,多因戰亂流離失所,無以為生。
臣計劃在長安周邊設立流民營,集中安置流民,同時開展農耕、手工藝等生產活動,使其自給自足。
再者,加強夜巡人隊伍建設,強化治安,預防匪患再生。”
沐辰深吸一氣,神色堅定,再啟齒時語調平和而堅決:“陛下明鑒,臣之所謀,出自肺腑。
今日之世,動蕩流離者眾,臣懇請陛下,廣推教化,遍設義學,使流浪失所、無所依歸的幼苗,亦得享知識之光,
讓教育之泉,不分貴賤,普澤四方。此乃固國之本,安民心之舉,望陛下三思。”
晉湣帝聞言,麵色微凜,輕蔑之餘透出一絲寒意:“沐愛卿,爾之建言,誠為大膽矣。
可曾思量,在我大晉基業穩磐之上,傳統禮法與秩序之維係,重於泰山?
教引百姓開卷學習,此非但攪擾尊卑有別之序,更是動搖了千秋不易之階層架構,其害匪淺,慎思之。”
沐辰卻毫不退縮,他回應道:“陛下,微臣深知您心中的憂慮,但世事如流水,不進則退。
國之興衰,係於變通,拘泥舊製,國家恐難以前行。教育若僅為少數人特權,何談萬民歸心,國家強盛?
唯有讓每個子民都有機會學習成長,國家的根基方能更加堅實,力量源自萬眾一心,
智識普及方能鑄就堅不可摧之屏障。微臣懇請陛下,以長遠計,勇敢邁出這變革的第一步。”
晉湣帝麵色凝重,憂慮道:“沐卿,你所謀之事,直擊我朝結構之本。試問,此番變革引發的波瀾,你可曾細量?
士族門閥麵對眾多平民百姓同樣握卷誦讀之景,心中會作何感想?其後果,你可曾預料一二?”
沐辰則堅定不移地說:“陛下,微臣之所以堅持此議,
在於我朝現下正值風雨飄搖之時,恰是破舊立新、力挽狂瀾的緊要關頭。
無論士族還是平民百姓,同為國家血脈,理應共享知識之光,平等地沐浴教育的甘霖。
更何況短期內,微臣建議先繞開士族門閥之敏感,低調行事,在流民聚居地小範圍開展教育試點,
培養一批明理知禮、技術嫻熟的民眾,以此證明教育之效。待時日成熟,人才蔚起,微臣才可能進行大規模推廣。
誠然,微臣深知此議或將觸動士族門閥之根本利益,但恕臣冒昧直言,實為國家社稷之憂心忡忡。
然則,觀今日之局,我巍巍大晉已如風中殘燭,光芒搖曳,朝夕難保。
值此危殆之際,試問天下士族豪門,真正能與陛下同袍澤、共命運者,又有幾何?
恐多為自保之計,鮮有念及江山社稷、蒼生福祉者。
故此,推行教化,興辦義學,或可為陛下贏得民心,培育國家未來之希望。
未完待續……
然而,此刻李二狗才發現蘇瑾月,左肩插著一支箭矢,且蘇瑾月此時,臉色蒼白氣息不穩。
李二狗連忙上前,關切之情溢於言表:“柳盟主,你受傷了!快,我為你處理傷口。”
蘇瑾月微微搖頭,強忍疼痛,嘴角揚起一抹苦笑:“無妨,這點小傷不礙事。
當務之急,是我們要盡快離開此地,找到安全的藏身之處,再行治療不遲。”
李二狗深感愧疚,他沒想到蘇瑾月為了幫助自己竟至如此境地,
當下不再多言,命令手下加快速度,同時派遣可靠的人手留意四周,以防再次遭遇伏擊。
夜色更暗,林間小徑上,一行人影匆匆而行,蘇瑾月的“傷勢”為這次逃亡增添了幾分真實與緊迫。
終於,在一處預定的隱蔽山穀,蘇瑾月示意停歇。山穀隱蔽,四周環山,是他們臨時的避風港。
李二狗立刻組織人手搭建簡易營地,同時尋找可用的草藥為蘇瑾月處理傷口。
在蘇瑾月的巧妙引導下,李二狗一行人繼續在密林中穿梭,而蘇瑾月則不斷利用她對地形的熟悉和對人心的把握。
巧妙地避開夜巡衛設置的陷阱和巡邏路線,同時,她還通過暗號和細微的動作,與隱藏在暗處的夜巡衛保持聯係,
確保他們能夠適時出現,為李二狗營造出一種被追擊的緊張氛圍,卻又始終讓其處於可控的安全範圍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二狗的隊伍逐漸深入林區,離臥虎寨的控製範圍越來越遠,
而蘇瑾月也徹底地放棄了製造“追兵”,讓李二狗感到似乎真的甩掉了追蹤,心中萌生出一線生機。
正當李二狗認為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可以稍作休整時,蘇瑾月卻提出了新的建議:
“李大當家,此處雖然暫時安全,但並非長久之計。為防萬一,我建議盡快找到一處更隱蔽安全的地方棲身。”
李二狗沉思片刻,最終點頭同意。他深知,僅憑目前的力量,難以與可能存在的強大勢力抗衡。
借助外力或是唯一的出路:“柳盟主!不如你隨我一起去高陵暫避如何?”
蘇瑾月佯裝詫異:“李大當家,為何要去高陵?”
李二狗環視四周,確保無人竊聽後,悄然貼近蘇瑾月,語音低沉而神秘:
“柳盟主或許未曾料到,我實則是出身高陵的名門望族李氏世家。
在這皇權式微的亂世,我作為家族的精英後裔,被族中長輩賦予重任。
一來在邊緣地帶,表麵上經營一些買賣,實則是為了家族在朝堂鬥爭中能有更多運作的資本和退路。
二來也是為了將來萬一朝廷……。
而如今,遭此大難,暫時返回高陵李府或許是我等最後的避風港。”
蘇瑾月眼神微閃,似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內情,但很快恢複了鎮定:“原來如此,李大當家深謀遠慮,小女子佩服。
既如此,我願意隨李大當家前往高陵,共謀出路。但在此之前,我們需得謹慎行事,確保一路平安,不被敵人察覺。”
李二狗點頭讚同,隨即兩人商討起具體的行進路線和安排。他們決定避開大路,取道偏僻小徑,
且沿途以蘇瑾月的江湖經驗和李二狗對高陵的熟悉程度,交替安排路線,確保安全。
鳳鳴山臥虎寨聚義堂,沐辰坐在昔日李二虎珍愛的虎皮躺椅上,看著下方諸多匪寇:“爾等可有話說?”
沐辰的詢問在寂靜的聚義堂內回蕩,引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那些被俘的匪寇麵麵相覷,有的低頭不語,有的麵露畏懼,顯然在權衡著是否開口。
在沐辰沉穩而威嚴的氣勢壓迫下,終於有一人打破了沉默,站了出來,是個身形瘦削,麵帶刀疤的中年男子,
他咽了咽口水,開口道:“大人,小的們隻是些混口飯吃的小卒子,那些大買賣,我們真不知情啊。”
沐辰目光淩厲地掃過眾人,沉聲道:“不知情?你們可知道,你們的行為給多少百姓帶來了災難?
你們中的許多人原本也是平民出身,為何要助紂為虐?”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嚴厲,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同情。
這時,一個看似較為年輕的匪寇鼓起勇氣,聲音顫抖地說:
“我們,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家裏老小要吃飯啊,往往剛剛種下的糧食,
就因為戰亂被毀,而逃得慢些不是被殺就是被抓。不做這個,就得餓死啊。”
沐辰聽後,臉色稍有緩和,他知道這些話中不乏真實成分。他轉向楊辰軍,輕聲吩咐:
“楊師兄,篩選出那些確係被迫為匪的普通百姓,其餘的,特別是那些有組織能力的頭目,
要單獨羈押審問,我們要從他們口中得到更多關於背後勢力的信息。”
楊辰軍點頭,隨即開始指揮人手進行分類羈押解工作。
沐辰則繼續留在原地,目光深邃,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
他心中盤算著,待到高陵的蘇瑾月那邊傳來更確切的消息後,再做決策。
沐辰深知,與李二狗一同前往高陵的蘇瑾月,正是一步險棋,但也是解開整個局的關鍵。
隨著進剿匪寇尾聲,董樹林帶著後勤人員來到沐辰近前向沐辰匯報:“沐大人,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
從匪寇倉庫所獲頗豐,其中白銀萬餘兩,大米、粟米等接近三萬石。”
董樹林欣喜若狂的繼續陳述:“按照這個比例省著點夠養活萬人一年的吃用了。
另外布匹有四百多匹,戰馬百餘匹……”
沐辰聽著這些數據心中大定,沒想到一個小小臥虎寨竟然這樣富有。
這背後要說沒有那個勢力支持,鬼都不信。
隨後在徹底打掃完戰場後,沐辰交代楊辰軍等帶著夜巡衛,繼續清理長安附近流民草寇。
安排妥當後沐辰帶著一百禁衛軍,帶著戰利品返回了長安。
未完待續……
因為漏發一章,作者無法增加,隻能增加在62章名下,煩請讀者大大諒解。
第63章
遠赴高陵
幾日後的一個夜晚,月明星稀,李二狗一行人如同鬼魅般悄無聲息地穿行在山林間,
終於在的引領下,巧妙地避開了所有可能的危險,悄然接近了高陵的邊緣。
高陵城垣在夜色中顯得莊嚴而寧靜,城門緊閉,但對李二狗而言,這裏是他熟悉的家園,也是他最後的希望。
他用家族特有的暗號敲響了隱秘的城門,不久,一道縫隙開啟,一名身著仆役服飾的中年人探頭出來,
見到李二狗,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旋即恢複常態,迅速將他們引入城內。
高陵李府,燈火通明,李二狗帶著蘇瑾月拜見了族長李長生:
“族長,這次官軍來的有兩千多人馬,小的也是拚死一戰,怎奈寡不敵眾,還是多虧了柳盟主舍命相救。
小的才有機會逃出生天,小的自知罪該萬死,還望族長寬容。”
李長生眼中泛起絲絲疑惑:“二狗子,據你所說官軍有兩千人嗎?那可知此次是何人帶隊進剿爾等?”
李二狗為難的搖了搖頭:“稟告族長,這次官軍來的突然,且我臥虎寨毫無防備。
事先也未收到風聲,故而不知此次何人帶隊,隻是從逃出來的屬下口中聲稱,對方叫什麽夜巡衛。
而在戰鬥之中,小的並未遇到對方主將,所以更不知曉是何人帶隊。”
李長生暗自納悶:“怪哉!根據李二狗所言有模有樣,不似作偽。但何時起朝廷有了這個夜巡衛?
這個所謂的夜巡衛又是何人?看來得盡快了解朝廷最新動向了。”
想到這裏李長生看了看蘇瑾月:“柳盟主,感謝出手相助,不知柳盟主此後有何打算?”
蘇瑾月微微欠身,舉止端莊,語氣不卑不亢:“李族長客氣了,我與李大當家同舟共濟,本是應該。
至於今後,我考慮暫時留在高陵,一來需調養傷勢,二來也想借住貴地休養生息,或許將來我鳳鳴盟可與李族長成為盟友,共抵外患。”
李長生聞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看似不經意地說道:“柳盟主既有此意,李府自當盡力提供庇護。
不過,高陵近日風聲鶴唳,外有北方戎狄虎視眈眈,內有宵小窺伺,還望柳盟主行動盡量低調,以免節外生枝。”
蘇瑾月含笑應允,心中卻更加警覺,她明白,高陵李府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自己的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
在李府的掩護下,蘇瑾月得以休養生息,同時暗中搜集情報,為夜巡人的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而沐辰這邊,帶著繳獲的物資回到長安,一方麵著手加強夜巡人的裝備與訓練,
另一方麵則密切關注來自高陵的動態,等待蘇瑾月的情報。
翌日禦書房,當沐辰見到晉湣帝並敘述有關此次剿滅匪寇事宜,晉湣帝大為讚賞:
“沐愛卿!此次剿滅匪患可謂功勞不小,等他日朝會卿之功績必定獲得,朕要好好嘉獎你與夜巡人。
但愛卿可有想過,匪寇雖除,治標還需治本。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流民問題,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才是長久之計。”
沐辰躬身答道:“陛下聖明,臣等已有考慮。流民之所以成匪,多因戰亂流離失所,無以為生。
臣計劃在長安周邊設立流民營,集中安置流民,同時開展農耕、手工藝等生產活動,使其自給自足。
再者,加強夜巡人隊伍建設,強化治安,預防匪患再生。”
沐辰深吸一氣,神色堅定,再啟齒時語調平和而堅決:“陛下明鑒,臣之所謀,出自肺腑。
今日之世,動蕩流離者眾,臣懇請陛下,廣推教化,遍設義學,使流浪失所、無所依歸的幼苗,亦得享知識之光,
讓教育之泉,不分貴賤,普澤四方。此乃固國之本,安民心之舉,望陛下三思。”
晉湣帝聞言,麵色微凜,輕蔑之餘透出一絲寒意:“沐愛卿,爾之建言,誠為大膽矣。
可曾思量,在我大晉基業穩磐之上,傳統禮法與秩序之維係,重於泰山?
教引百姓開卷學習,此非但攪擾尊卑有別之序,更是動搖了千秋不易之階層架構,其害匪淺,慎思之。”
沐辰卻毫不退縮,他回應道:“陛下,微臣深知您心中的憂慮,但世事如流水,不進則退。
國之興衰,係於變通,拘泥舊製,國家恐難以前行。教育若僅為少數人特權,何談萬民歸心,國家強盛?
唯有讓每個子民都有機會學習成長,國家的根基方能更加堅實,力量源自萬眾一心,
智識普及方能鑄就堅不可摧之屏障。微臣懇請陛下,以長遠計,勇敢邁出這變革的第一步。”
晉湣帝麵色凝重,憂慮道:“沐卿,你所謀之事,直擊我朝結構之本。試問,此番變革引發的波瀾,你可曾細量?
士族門閥麵對眾多平民百姓同樣握卷誦讀之景,心中會作何感想?其後果,你可曾預料一二?”
沐辰則堅定不移地說:“陛下,微臣之所以堅持此議,
在於我朝現下正值風雨飄搖之時,恰是破舊立新、力挽狂瀾的緊要關頭。
無論士族還是平民百姓,同為國家血脈,理應共享知識之光,平等地沐浴教育的甘霖。
更何況短期內,微臣建議先繞開士族門閥之敏感,低調行事,在流民聚居地小範圍開展教育試點,
培養一批明理知禮、技術嫻熟的民眾,以此證明教育之效。待時日成熟,人才蔚起,微臣才可能進行大規模推廣。
誠然,微臣深知此議或將觸動士族門閥之根本利益,但恕臣冒昧直言,實為國家社稷之憂心忡忡。
然則,觀今日之局,我巍巍大晉已如風中殘燭,光芒搖曳,朝夕難保。
值此危殆之際,試問天下士族豪門,真正能與陛下同袍澤、共命運者,又有幾何?
恐多為自保之計,鮮有念及江山社稷、蒼生福祉者。
故此,推行教化,興辦義學,或可為陛下贏得民心,培育國家未來之希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