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本王承認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太後走到乾清宮中坐下,有小太監端上來新沏的茉莉花茶和杏仁酥,可李太後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陛下,你知道潞王的事嗎?”
“回母後,順天府倒是派人稟報過此事,不光有潞王,好像還有武清伯的孫子李誠錫。”
“兒臣不是很清楚,就讓張宏去順天府了解情況了。”
“張宏。”朱翊鈞接著喊了一聲。
“奴婢在。”張宏應聲從殿外走進來。
“朕不是讓你去順天府了解潞王還有李誠錫的事去了,到底是怎麽回事,當著太後的麵,你仔細的說一遍。”
“是。”張宏接著又複述一遍。
李太後聽的心不在焉,因為武清伯府早就派人向他稟報了。
“陛下,關於此事,你打算如何處理?”
“朝廷自有法度,按例處置即可。”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陛下,順天府派人稟報,原本受傷昏迷的傷者,過世了。”
潞王朱翊鏐和李誠錫當街縱馬,害死了人。
原本平靜的李太後,頓時有點慌神,潞王朱翊鏐是他最疼愛的兒子,李誠錫是她的侄子,哪個她也不舍得讓人判刑。
“陛下,潞王可是你的親弟弟,李誠錫也是你親娘舅家的表弟,你可不能不管啊。”
“母後放心,兒臣不會不管的。”
朱翊鈞看向張宏,“傳旨,刑部尚書潘季馴,右都禦史潘晟,大理寺卿辛自修,掌宗人府事駙馬都尉許從誠,讓他們到順天府衙,會同順天府尹張國彥審理此案。”
“張宏你也去盯著點。”
“奴婢遵旨。”
“陛下,”李太後站起身來,“潞王是我的兒子,李誠錫是我的侄子,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另外,武清伯今年七十有四,我這個當女兒的也不忍讓他擔憂,不如讓馬明也跟著去順天府衙吧,有什麽消息我也好及時告訴武清伯,免得讓他擔心。”
馬明,是慈寧宮的總管太監,李太後的親信。
朱翊鈞看向李太後身旁的馬明,“馬明,你就聽從太後的安排,跟著張宏一塊去順天府衙。”
馬明躬身道:“奴婢遵旨。”
順天府衙公堂中,原本升堂問案時站立兩旁的衙役全都撤了,取而代之的,是左右兩側各有三把太師椅。
左側太師椅的首位,坐著駙馬都尉許從誠。
說起這個許從誠,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尚的是嘉靖皇帝的女兒嘉善公主,論輩分,是朱翊鈞的姑父。
而這個許從誠的孫子,就是許顯純。
去年,朱翊鈞任命許從誠掌宗人府事。這次案子又涉及潞王朱翊鏐,朱翊鈞便讓他參與審案。
緊挨著駙馬都尉許從誠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宏,馮保被發配到南京之後,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張宏就晉升掌印太監。
挨著張宏的,就是李太後派來的慈寧宮總管太監馬明。
右側的三把太師椅,首位作為刑部尚書潘季馴,而後依次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潘晟,大理寺卿辛自修。
公堂中的上位,坐著的依舊是順天府尹張國彥。
按理來說,刑部尚書,右都禦史,大理寺卿,三法司的堂官都在,這三位哪個審案都比順天府尹張國彥要合適,可這三位卻一致堅持讓順天府尹張國彥審案。
因為這案子涉及潞王朱翊鏐和李誠錫,這倆人,一個是李太後的兒子,一個是李太後的侄子,怎麽審,這個度怎麽把握。
這個燙手的山芋,這三位沒一個想接,所以就堅持讓最初審理案子的順天府尹張國彥接著審。
反正旨意隻是讓他們認為來審案,並沒有規定哪個主審。
既然你順天府尹張國彥一開始就接了這個燙手的山芋,那你就接到底吧,別再燙別人的手了。
順天府尹張國彥,也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上。
公堂中,左側依舊是那五位苦主,不過這時候是站著,並沒有如最初那般跪著。
右側,站著李誠錫,坐著潞王朱翊鏐。
朱翊鏐一開始不怎麽在意,他認為不就是撞傷了幾個人嗎,大不了賠點錢就是。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叫問題。
可當朱翊鏐得知昏迷的傷者過世之後,朱翊鏐明顯有點發慌。
朱翊鏐是隆慶二年的生人,很年輕,平時又被李太後慣著,根本就沒經曆過事,等這次真的撞死了人,他就有點慌。
他雖然紈絝,可也知道死人的事,是大事,尤其是他還是被巡捕營當街抓捕,那麽多人都看著呢,想捂都捂不住。
而朱翊鏐身旁的李誠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這家夥平時就這樣,這壞事做多了,也就不覺得壞了。
啪!
張國彥一拍驚堂木,“升堂!”
由於兩旁的衙役都撤下去了,也就沒有人再喊“威武”。
雖然兩旁的衙役撤下了,可公堂外,依舊還允許百姓圍觀。畢竟這事是在大街上發生的,那麽多人都看著呢,又涉及潞王,要是不讓百姓圍觀,更容易引起不好的輿論。
潞王朱翊鏐,很聰明,一聽到張國彥喊升堂,立馬就站起來了,還把椅子推到一旁。
“潞王殿下,李千戶,對於你們二人當街縱馬,致使百姓傷亡一事,你們可有異議?”
李千戶,指的是李誠錫,這家夥憑借李太後的恩澤,蔭授錦衣衛千戶,所以張國彥稱其為李千戶。
不過,他這個千戶,隻負責拿按月俸祿,不管事,更不幹活。
而潞王殿下,指的自然就是潞王朱翊鏐。
朱翊鏐很聰明,曆史上也是如此,雖然他有李太後慣縱,平日行事也是無法無天,但有一點,但凡是和皇權沾邊的事,他都不碰。
也正是因為朱翊鏐如此懂得分寸,曆史上萬曆皇帝也是很疼愛這個弟弟。
朱翊鏐一看當下的情景,馬上就明白,既然死了人,這事必須得承認。
憑他堂堂親王之尊,死個人,不算什麽,重要的是他必須表現出應該有的態度。
雖然他在這件事上犯了錯,但除了這件事之外,其他的地方,決不能讓別人挑出一點毛病來。
隻有這樣,此事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當順天府尹張國彥一問,這事你們倆認不認,朱翊鏐的態度立刻就有了。
他朝著上位的張國彥微微一躬身,以全禮數,“張府尹,此事,本王承認。”
“陛下,你知道潞王的事嗎?”
“回母後,順天府倒是派人稟報過此事,不光有潞王,好像還有武清伯的孫子李誠錫。”
“兒臣不是很清楚,就讓張宏去順天府了解情況了。”
“張宏。”朱翊鈞接著喊了一聲。
“奴婢在。”張宏應聲從殿外走進來。
“朕不是讓你去順天府了解潞王還有李誠錫的事去了,到底是怎麽回事,當著太後的麵,你仔細的說一遍。”
“是。”張宏接著又複述一遍。
李太後聽的心不在焉,因為武清伯府早就派人向他稟報了。
“陛下,關於此事,你打算如何處理?”
“朝廷自有法度,按例處置即可。”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陛下,順天府派人稟報,原本受傷昏迷的傷者,過世了。”
潞王朱翊鏐和李誠錫當街縱馬,害死了人。
原本平靜的李太後,頓時有點慌神,潞王朱翊鏐是他最疼愛的兒子,李誠錫是她的侄子,哪個她也不舍得讓人判刑。
“陛下,潞王可是你的親弟弟,李誠錫也是你親娘舅家的表弟,你可不能不管啊。”
“母後放心,兒臣不會不管的。”
朱翊鈞看向張宏,“傳旨,刑部尚書潘季馴,右都禦史潘晟,大理寺卿辛自修,掌宗人府事駙馬都尉許從誠,讓他們到順天府衙,會同順天府尹張國彥審理此案。”
“張宏你也去盯著點。”
“奴婢遵旨。”
“陛下,”李太後站起身來,“潞王是我的兒子,李誠錫是我的侄子,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另外,武清伯今年七十有四,我這個當女兒的也不忍讓他擔憂,不如讓馬明也跟著去順天府衙吧,有什麽消息我也好及時告訴武清伯,免得讓他擔心。”
馬明,是慈寧宮的總管太監,李太後的親信。
朱翊鈞看向李太後身旁的馬明,“馬明,你就聽從太後的安排,跟著張宏一塊去順天府衙。”
馬明躬身道:“奴婢遵旨。”
順天府衙公堂中,原本升堂問案時站立兩旁的衙役全都撤了,取而代之的,是左右兩側各有三把太師椅。
左側太師椅的首位,坐著駙馬都尉許從誠。
說起這個許從誠,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尚的是嘉靖皇帝的女兒嘉善公主,論輩分,是朱翊鈞的姑父。
而這個許從誠的孫子,就是許顯純。
去年,朱翊鈞任命許從誠掌宗人府事。這次案子又涉及潞王朱翊鏐,朱翊鈞便讓他參與審案。
緊挨著駙馬都尉許從誠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宏,馮保被發配到南京之後,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張宏就晉升掌印太監。
挨著張宏的,就是李太後派來的慈寧宮總管太監馬明。
右側的三把太師椅,首位作為刑部尚書潘季馴,而後依次是都察院右都禦史潘晟,大理寺卿辛自修。
公堂中的上位,坐著的依舊是順天府尹張國彥。
按理來說,刑部尚書,右都禦史,大理寺卿,三法司的堂官都在,這三位哪個審案都比順天府尹張國彥要合適,可這三位卻一致堅持讓順天府尹張國彥審案。
因為這案子涉及潞王朱翊鏐和李誠錫,這倆人,一個是李太後的兒子,一個是李太後的侄子,怎麽審,這個度怎麽把握。
這個燙手的山芋,這三位沒一個想接,所以就堅持讓最初審理案子的順天府尹張國彥接著審。
反正旨意隻是讓他們認為來審案,並沒有規定哪個主審。
既然你順天府尹張國彥一開始就接了這個燙手的山芋,那你就接到底吧,別再燙別人的手了。
順天府尹張國彥,也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繼續上。
公堂中,左側依舊是那五位苦主,不過這時候是站著,並沒有如最初那般跪著。
右側,站著李誠錫,坐著潞王朱翊鏐。
朱翊鏐一開始不怎麽在意,他認為不就是撞傷了幾個人嗎,大不了賠點錢就是。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都不叫問題。
可當朱翊鏐得知昏迷的傷者過世之後,朱翊鏐明顯有點發慌。
朱翊鏐是隆慶二年的生人,很年輕,平時又被李太後慣著,根本就沒經曆過事,等這次真的撞死了人,他就有點慌。
他雖然紈絝,可也知道死人的事,是大事,尤其是他還是被巡捕營當街抓捕,那麽多人都看著呢,想捂都捂不住。
而朱翊鏐身旁的李誠錫,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這家夥平時就這樣,這壞事做多了,也就不覺得壞了。
啪!
張國彥一拍驚堂木,“升堂!”
由於兩旁的衙役都撤下去了,也就沒有人再喊“威武”。
雖然兩旁的衙役撤下了,可公堂外,依舊還允許百姓圍觀。畢竟這事是在大街上發生的,那麽多人都看著呢,又涉及潞王,要是不讓百姓圍觀,更容易引起不好的輿論。
潞王朱翊鏐,很聰明,一聽到張國彥喊升堂,立馬就站起來了,還把椅子推到一旁。
“潞王殿下,李千戶,對於你們二人當街縱馬,致使百姓傷亡一事,你們可有異議?”
李千戶,指的是李誠錫,這家夥憑借李太後的恩澤,蔭授錦衣衛千戶,所以張國彥稱其為李千戶。
不過,他這個千戶,隻負責拿按月俸祿,不管事,更不幹活。
而潞王殿下,指的自然就是潞王朱翊鏐。
朱翊鏐很聰明,曆史上也是如此,雖然他有李太後慣縱,平日行事也是無法無天,但有一點,但凡是和皇權沾邊的事,他都不碰。
也正是因為朱翊鏐如此懂得分寸,曆史上萬曆皇帝也是很疼愛這個弟弟。
朱翊鏐一看當下的情景,馬上就明白,既然死了人,這事必須得承認。
憑他堂堂親王之尊,死個人,不算什麽,重要的是他必須表現出應該有的態度。
雖然他在這件事上犯了錯,但除了這件事之外,其他的地方,決不能讓別人挑出一點毛病來。
隻有這樣,此事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此,當順天府尹張國彥一問,這事你們倆認不認,朱翊鏐的態度立刻就有了。
他朝著上位的張國彥微微一躬身,以全禮數,“張府尹,此事,本王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