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皇帝竟然把湘王一脈的班輩拿出來,充當衛所名稱。


    不過,這也省去了不少煩惱。


    孟養、緬甸等土司之地,那是正兒八經的蠻夷之人,漢化程度遠遠不及朝鮮和安南,有的甚至還不如建州與海西的女真人。


    大明境內的地名,那都是有曆史淵源的,多少年傳承下來的文化脈絡。


    就緬甸那些地方的地名,重新以漢地的方式命名,確實得費點勁。


    如今把湘王一脈班輩的二十個字拿出來,的確能省不少事。


    有我洪武大帝禦口親賜的二十個字在,誰敢說緬甸不是自古以來。


    見衛所命名的事情解決,兵部尚書梁夢龍接著奏報,“根據內閣和兵部擬定的章程,將孟養、木邦、緬甸、八百大甸四個宣慰司的地方整合在一起。”


    “雖然四個宣慰司的地域加起來麵積廣大,可除去劃入雲南的部分,再除去五位殿下的封地,餘下之地,朝廷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管理。”


    “內閣和兵部擬定,將這些地方整合為一個都司,將其命名為緬中都司。”


    “根據我大明沿邊都司的官員設置,以巡撫、用兵駐軍事重鎮阿瓦,都司、副總兵、巡按禦史等,在次一級的城池駐守。”


    “另設參將、遊擊將軍、守備等武官,分守或協守戰略要地。”


    朱翊鈞點點頭,“可。”


    “至於阿瓦城,乃軍事重鎮,戰略要地,這個名字在緬甸由來已久,不能再用。”


    “將阿瓦城更名為澄遠城,再設一澄遠衛。”


    “澄遠,即安定邊疆之意。但願西南之地,再無刀兵。”


    申時行心中驚歎,澄遠,澄遠,這位年輕的帝王,誌向怕不僅於此啊。


    “百姓遷移準備的怎麽樣?”朱翊鈞問道。


    戶部尚書張學顏出列,“陛下,遷移百姓一事,內閣會同戶部、兵部有過商議。”


    “先行招募百姓,編入衛所軍戶,由衛所幫助他們成家立業,一應待遇,比之開國之初。”


    “而後,再行遷移我大明內地的軍戶和百姓,移民戍邊。”


    衛所製,這個製度還是很好用的。


    大明朝的統治基礎,就是這些衛所的世襲軍官,他們就是大明朝的軍事貴族,類似於普魯士的容克貴族。


    衛所製度本身,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總體而言還是好的。明朝衛所製的崩潰,主要還是執行出了問題。


    像衛所糧倉的管理權,衛所武官的軍政選考,全被文官拿走了。


    衛所士兵想要吃飯,衛所軍官想要升遷調動,全被文官捏著,這衛所怎麽可能好的了。


    不過,衛所製度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可以快速恢複生產和移民戍邊。


    就像貴州,在大明開國之初,還是由衛所管理的軍事區域。經過衛所幾十餘年的發展,永樂年間已經能夠設立承宣布政使司了。


    如今的西南之地,情況和明初的雲南情況差不多,隻要這幾十個衛所撒出去,衛所士兵連帶著他們的家人,很快就能在當地紮下根。


    至於衛所士兵的待遇,一切比著開國之初來,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而且,到了那,給房子給地,給媳婦。


    木邦、孟養等土司麾下的青壯士兵,被明軍有意識的消耗,當地男女比例失調。


    大明作為天朝上國,自然要想辦法給予幫助。


    朱翊鈞聽著戶部尚書張學顏的訴說,頻頻點頭,大明朝的西北、西南,純純就是靠衛所兵以及衛所家屬撐起來的。


    “百姓,軍戶,是要遷移。雲南、貴州雖然氣候與緬甸相近,可當地漢人也是經過二百餘年才有如此規模,這兩個省的軍戶和百姓就不要動了。”


    戶部尚書張學顏躬身道:“臣明白。”


    “朝廷給予移民的條件還是極其優厚的,我大明朝沒有田地以及沒有娶妻生子的百姓,還是有的。”


    “以臣愚見,不如優先遷移此類百姓,一來可以緩解土地兼並的壓力,二來也可以減少一些刑名案件。”


    “凡事就怕優先。”沉寂片刻後,朱翊鈞的聲音傳來。


    “可以優先,但也要預防一些有田地之民,被優先。”


    內閣首輔申時行立刻表態,“內閣會嚴令各省府州縣的官員,若發現有趁機欺壓良善者,嚴懲不貸。”


    朱翊鈞覺得不放心,又加了一道保險,“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東廠,錦衣衛,也要派人下去巡查。”


    “臣明白。”


    朱翊鈞繼續開口訴說,“生活不易的百姓,衛所的士兵,再加上一個,秦、晉、蜀、楚,四藩下麵的底層宗室,也遷移過去。”


    “親王都走了,他們這些人失去庇佑,很難生存。將他們也編入衛所中,一切比照正常的軍戶。放開限製,允許他們自謀生路。”


    “宗室玉牒上保留他們的宗室身份,他們的子孫也一律承認宗室身份,但不再發放宗俸。”


    至於郡王,朱翊鈞要是沒有動。郡王的數量遠多於親王,不過世界那麽大,總歸是有他們的用武之地的。


    對於宗室的安排,在場的官員並沒有太多波動。


    宗俸,地方官府不知道拖欠多少年了,就算是發,還要折成大量的寶鈔,發不發的沒什麽區別。


    與其看著他們頻繁的上疏訴苦,倒不如一竿子扔到緬甸去,最起碼他們還能多條活路。


    明朝的宗室問題,被刻意誇大太多了。


    明代藩王的宗俸,是由地方官府發放的。


    藩王的莊田稅收,也是由地方官府負責征收,而後再轉交給藩王的。至於給藩王的錢足不足額,全看人品。


    宗俸不是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標準,宗室是死是活,人家壓根就不在乎。


    比如說該發宗俸了,地方官府就是不發。別問,問就是沒錢。


    就算是有錢,對不起,前方打仗了,山裏鬧土匪了,我要用宗俸去充軍餉。理由,多的是。


    各地官府對於宗室的宗祿是能拖就拖,能欠就欠,能不給就不給。底層宗室根本就活不下去。


    明代宗俸,賬麵上的數字很多,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


    宗俸由朝廷發放,朝廷沒錢發放就要從民間加稅。大明朝的文官向來是關愛百姓的,那麽為了減輕百姓賦稅,他們勢必要削減、甚至是拖欠宗俸,這叫為民請命,以搏清名。


    一個沒權沒兵的藩王,誰拿你當回事。


    這也不是說明朝的藩王沒有問題,而是說明朝的藩王問題,對於財政的確有很大影響,但絕對達不到所謂吃垮大明朝的誇張地步。


    因為皇帝和大臣不是傻子。


    如果明朝真的能掏出那麽多錢來供養藩王宗室的話,那大明朝也就不會亡了。


    同樣被以訛傳訛的,還有薊州兵變,戚家軍被屠殺。


    明日校場領餉,不必著甲。


    這個也是被刻意的誇大了。


    薊州兵變本質上是小部分心懷叵測之人,裹挾無辜之人,進而連累更多無辜之人的一場叛亂。


    被鎮壓的也不是戚家軍。


    在平定過程中死亡人數大概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其他的都被遣散了。但死亡人數傳到朝鮮就變成了三千人。


    網上辟謠的資料有很多,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搜一搜。


    對於藩王問題,朱翊鈞打算是要解決,但現在還不時候,當務之急是先要把緬中都司的事解決。順勢將秦、晉、蜀、楚四藩的底層宗室安置,這也是為了以後宗室改革做鋪墊。


    想到安置四藩底層宗室的問題,朱翊鈞忽然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此戰,我軍不是還有大量的俘虜。”


    “緬甸人一輩子待在西南濕熱之地,哪裏知道四海各地的風景迥異。”


    “這些緬甸的俘虜,多數是些受裹挾的普通人,也是身不由己。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必嚴苛懲治,將他們發配建州,充軍。”


    “順便,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麽叫銀裝素裹。”


    “另外,女真人一輩子待在遼東,也沒過過什麽好日子。再抽調一部分女真人,編入緬甸的衛所中。”


    “讓這些女真人也過一過暖冬。”


    在場的大臣聞言,就是一怔,這兩個地方的氣候,天壤之別,將這兩個地方生活的人對調,真是殺人不用刀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