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京營編製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戚繼光就任總督京營戎政後,朱翊鈞會同內閣、兵部,決定重新整訓京營。
雖然文官不希望皇帝掌握兵權,可在拱衛京畿安全上,雙方還是能夠達成一致。
更重要的是,這是京師。
京師以外,皇帝可以不管,但京師,皇帝不可能不管,這個很難阻攔。
庚戌之變後,嘉靖皇帝隨即整頓京營。
己巳之變後,崇禎皇帝立刻著手組建勇衛營。
朱翊鈞雖然沒有遇到這麽大的危機,但憑借徹底實控緬甸等地樹立的權威,以及前番京營公然欺君,並在取得內閣和兵部的支持後,得以整訓京營。
文官中也是有真心為國為民之人,這些人是真的希望這個國家強盛。
不過朱翊鈞也做了部分妥協,那就是按舊例,以給事中、禦史各一人,巡閱京營。
政治本身就是妥協的藝術。
而且有文官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鞭勉那些腐化墮落的勳貴。
議定之後,朱翊鈞隨即下旨,九邊各調精兵五百、精壯一千入京聽用。
調中都司留守司,大寧、山東、河南三都司,馬步官軍入京。
大寧都司並沒有被裁撤,隻是被遷移到了保定。
在京衛、上直衛的士卒也盡皆抽調至京營。
這些也是京營一直以來的主要兵源。
同時,將隨戚繼光從征緬甸並奉詔入京的六千南兵,也編入京營。
這六千南兵,不僅僅是充實京營,更重要的是替戚繼光鎮場子。
隆慶年間戚繼光在薊州練兵,為什麽要調三千浙兵至薊州,就是替戚繼光鎮場子的。
不然,戚繼光憑什麽讓那些老兵油子聽自己的。
原有京營士兵,則加以甄別,剔除老弱。
另外再派人到各地募兵。
在各地兵馬入京之後,朱翊鈞又著手對京營的編製做了調整。
原來的京營有三十個營,五軍、神樞、神機,每營十個,統稱三大營,以五軍營人數最多。
這三十個營中,人數最多的,七千,有兩個。其次六千,有四個。剩下的都是三千人。
原本五軍營還有一個大將,統兵一萬,管副、參、遊、佐等將官。但因權柄太大,後被裁撤。
這麽做的好處就是,兵力分散,真要出什麽事,也起不了大亂子。
壞處就是,各營之間沒有向心力,無法撐起大規模作戰。
而在地方上,一營的兵力,一般在三千左右,還不如京營呢。
為了避免這種弊端,朱翊鈞便對原有編製做了調整。
朱翊鈞也不是隨意調整,而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做的決定。
京營原有的編製。
何良臣采用的軍隊編製。
戚繼光采用的軍隊編製。
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所采用的兵製。
後世的軍政雙主官製。
朱翊鈞是各取所長,做了如下調整。
京營士兵分三種,常備兵,續備兵,後備兵。
常備兵用於作戰。
續備兵充當預備役。
後備兵則再次之,同時負責輜重等事,類似於輔兵。
常備兵以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人統之。
五隊為一旗,共五十人,設旗總一人統之。
兩旗為一連,共一百人,設百總一人統之,試百總一人佐之。
五連為一司,共五百人,設把總一人統之,副把總一人佐之。
兩司為一團,共一千人,設千總一人統之,副千總一人佐之。
三團為一旅,共三千人,設遊擊將軍一人統之,佐擊將軍一人佐之。
五旅為一鎮,共一萬五千人,設主將一人統之,副將一人佐之、參將一人佐之。
五軍、神樞、神機,為常備兵,每營統轄四鎮,互不統屬,共計十八萬人。
同時,設政訓官。
每鎮設督軍一人,每旅設督察一人,每團設監察一人,每司設教導一人,每連設指導一人,負責監軍。
政訓官從內廷、禁軍、錦衣衛、各地世襲衛所軍官中選拔。
續備兵分五鎮,編製與常備兵相同,隻是每鎮兵額一萬,分為續備第一鎮、續備第二鎮、續備第三鎮、續備第四鎮、續備第五鎮,不設主將,設副將統之,參將佐之,同時設政訓官監軍。
後備兵與續備兵相同。
朱翊鈞也沒指望這十八萬常備兵全都練出來,就是廣撒網,能多練出一個來也是好的。
五軍四鎮,神樞四鎮,皆由勳貴統領,以一侯爵為主將,一伯爵為副將。
續備四鎮、後備四鎮,也是由勳貴統領。
朱翊鈞也沒按照資曆來,而是按照爵位來的。反正也沒指望他們真的能成事,主要是用來安撫勳貴。
同時,也是怕文官搶權。
勳貴別管能不能用,先把位置占了,省的文官惦記。
勳貴那麽多人呢,也不是都不堪用。
如今的勳貴中,有四人是有能力,靈璧侯湯世隆,平江伯陳王謨,鎮遠侯顧承光,臨淮侯李言恭。
靈璧侯湯世隆,久曆地方,現任漕運總兵,隻是年紀大了,朱翊鈞就沒有動他,還是讓他提督漕運。
平江伯陳王謨,這位在嘉靖朝帶過兵,平定過張璉叛亂,勳貴中為數不多有作戰經驗之人。
鎮遠侯顧承光,深得其伯父,也就是上一任鎮遠侯顧寰真傳,之前一直在宮中管理紅盔將軍。
臨淮侯李言恭,李文忠和李景隆的後人,長相不用說,很漂亮,英俊瀟灑。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趙雲的形象就是照著李文忠寫的。
李言恭本人更是文武雙全。
此人也是勳貴中能力最強的,更重要的是,他是嘉靖二十年生人,如今還很年輕。
這一次整頓京營,朱翊鈞把南北兩京,隻要是身上沒職務的,包括擔任南京五軍都督府掌印、僉書的,全召到京師來,塞到京營中任職。
不要說我朱皇帝不重用勳貴,我把你們勳貴放到京營了,可你們要是不中用,那我朱皇帝再把你們撤職,這你們可就說不出來什麽了吧。
神機四鎮,是朱翊鈞重點打造的,沒用一個勳貴,全部安排有經驗的將領統兵。
神機第二鎮,主將陳璘,副將戚繼美。
第三鎮,主將尹秉衡,副將李應祥。
第四鎮,主將張臣,副將尤繼先。
神機第一鎮,可是朱翊鈞的心頭肉,陣容也是相當豪華。
主將,李如鬆。
副將,麻承恩。
參將,蕭如薰。
督軍,駙馬都尉侯拱辰。
李如鬆,大明朝頂級勳二代,有能力,但為人也很狂。
為了壓製李如鬆這股狂勁,朱翊鈞也是特意挑選了有背景的人和他搭班子。
督軍,駙馬都尉侯拱辰,這是朱翊鈞的妹夫。
副將麻承恩,那可是麻錦的兒子,麻貴的侄子。
東李西麻,麻家雖然沒有爵位,可論起底蘊來,不比李家差。
參將蕭如薰,延安衛人。
其祖父蕭漢,官居都督僉事、涼州副總兵。
其父蕭奎,官居都督同知、京營副將。
其妻乃是前兵部尚書楊兆的女兒。
蕭家一門四子,老大蕭如蘭,老二蕭如蕙,老三蕭如芷,老四蕭如薰。
這哥四個,曆史上都官居都督,相當了得。尤其以蕭如薰為最。
東李西麻,可是,西北的將門,雖不如這兩家顯赫,但論起底蘊來,一點也不差。尤其是榆林衛、延安衛這兩個衛中的將領。
朱翊鈞是煞費苦心的把這三家揉到一塊。
而且,朱翊鈞還將五位國公中除了黔國公以外的四位,包括世鎮南京的魏國公,也塞到京營裏了。
英國公在有明一朝,也並非世人想象中的那麽重要。
國公不止英國公一家,朝堂最重要的就是製衡,不可能讓一家獨大。
像初代英國公張輔,在宣德、正統兩朝就被束之高閣,受重用的是成國公朱勇。
明末的英國公府之所以顯得重要,是因為張維賢有兩次從龍之功,所以英國公府在天啟、崇禎兩朝才格外受寵。
這一次朱翊鈞將四位國公塞到京營,沒有給他們具體官職,因為他們已經是國公了,不會再特別委以重任,不然很容易就封無可封。
朱翊鈞便讓他們提督京營訓練。
成國公督五軍營訓練,定國公督神樞營訓練,英國公輔神機營訓練,魏國公輔續備兵訓練。
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左侍郎辛應乾,督後備兵訓練。
辛應乾本來是跟著總督京營戎政的彰武伯楊炳一塊上的辭呈,可他是新官上任,朱翊鈞就讓他繼續留用。
辛應乾之前是山西巡撫,知兵。以他的能力和脾氣,能知恥而後勇。
再一個,也可以鞭策那些勳貴。
要是勳貴們不中用,辛應乾作為文官,而且是受勳貴牽連,一世英名險些付之東流,他能罵死他們。
為了更好督促京營訓練,朱翊鈞還特意設置了軍法官,專職負責整治那些偷奸耍滑之人。
軍法官的人選,朱翊鈞則是特意選擇了向來漠視軍紀的劉綎。
雖然文官不希望皇帝掌握兵權,可在拱衛京畿安全上,雙方還是能夠達成一致。
更重要的是,這是京師。
京師以外,皇帝可以不管,但京師,皇帝不可能不管,這個很難阻攔。
庚戌之變後,嘉靖皇帝隨即整頓京營。
己巳之變後,崇禎皇帝立刻著手組建勇衛營。
朱翊鈞雖然沒有遇到這麽大的危機,但憑借徹底實控緬甸等地樹立的權威,以及前番京營公然欺君,並在取得內閣和兵部的支持後,得以整訓京營。
文官中也是有真心為國為民之人,這些人是真的希望這個國家強盛。
不過朱翊鈞也做了部分妥協,那就是按舊例,以給事中、禦史各一人,巡閱京營。
政治本身就是妥協的藝術。
而且有文官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鞭勉那些腐化墮落的勳貴。
議定之後,朱翊鈞隨即下旨,九邊各調精兵五百、精壯一千入京聽用。
調中都司留守司,大寧、山東、河南三都司,馬步官軍入京。
大寧都司並沒有被裁撤,隻是被遷移到了保定。
在京衛、上直衛的士卒也盡皆抽調至京營。
這些也是京營一直以來的主要兵源。
同時,將隨戚繼光從征緬甸並奉詔入京的六千南兵,也編入京營。
這六千南兵,不僅僅是充實京營,更重要的是替戚繼光鎮場子。
隆慶年間戚繼光在薊州練兵,為什麽要調三千浙兵至薊州,就是替戚繼光鎮場子的。
不然,戚繼光憑什麽讓那些老兵油子聽自己的。
原有京營士兵,則加以甄別,剔除老弱。
另外再派人到各地募兵。
在各地兵馬入京之後,朱翊鈞又著手對京營的編製做了調整。
原來的京營有三十個營,五軍、神樞、神機,每營十個,統稱三大營,以五軍營人數最多。
這三十個營中,人數最多的,七千,有兩個。其次六千,有四個。剩下的都是三千人。
原本五軍營還有一個大將,統兵一萬,管副、參、遊、佐等將官。但因權柄太大,後被裁撤。
這麽做的好處就是,兵力分散,真要出什麽事,也起不了大亂子。
壞處就是,各營之間沒有向心力,無法撐起大規模作戰。
而在地方上,一營的兵力,一般在三千左右,還不如京營呢。
為了避免這種弊端,朱翊鈞便對原有編製做了調整。
朱翊鈞也不是隨意調整,而是在綜合考量之後才做的決定。
京營原有的編製。
何良臣采用的軍隊編製。
戚繼光采用的軍隊編製。
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所采用的兵製。
後世的軍政雙主官製。
朱翊鈞是各取所長,做了如下調整。
京營士兵分三種,常備兵,續備兵,後備兵。
常備兵用於作戰。
續備兵充當預備役。
後備兵則再次之,同時負責輜重等事,類似於輔兵。
常備兵以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人統之。
五隊為一旗,共五十人,設旗總一人統之。
兩旗為一連,共一百人,設百總一人統之,試百總一人佐之。
五連為一司,共五百人,設把總一人統之,副把總一人佐之。
兩司為一團,共一千人,設千總一人統之,副千總一人佐之。
三團為一旅,共三千人,設遊擊將軍一人統之,佐擊將軍一人佐之。
五旅為一鎮,共一萬五千人,設主將一人統之,副將一人佐之、參將一人佐之。
五軍、神樞、神機,為常備兵,每營統轄四鎮,互不統屬,共計十八萬人。
同時,設政訓官。
每鎮設督軍一人,每旅設督察一人,每團設監察一人,每司設教導一人,每連設指導一人,負責監軍。
政訓官從內廷、禁軍、錦衣衛、各地世襲衛所軍官中選拔。
續備兵分五鎮,編製與常備兵相同,隻是每鎮兵額一萬,分為續備第一鎮、續備第二鎮、續備第三鎮、續備第四鎮、續備第五鎮,不設主將,設副將統之,參將佐之,同時設政訓官監軍。
後備兵與續備兵相同。
朱翊鈞也沒指望這十八萬常備兵全都練出來,就是廣撒網,能多練出一個來也是好的。
五軍四鎮,神樞四鎮,皆由勳貴統領,以一侯爵為主將,一伯爵為副將。
續備四鎮、後備四鎮,也是由勳貴統領。
朱翊鈞也沒按照資曆來,而是按照爵位來的。反正也沒指望他們真的能成事,主要是用來安撫勳貴。
同時,也是怕文官搶權。
勳貴別管能不能用,先把位置占了,省的文官惦記。
勳貴那麽多人呢,也不是都不堪用。
如今的勳貴中,有四人是有能力,靈璧侯湯世隆,平江伯陳王謨,鎮遠侯顧承光,臨淮侯李言恭。
靈璧侯湯世隆,久曆地方,現任漕運總兵,隻是年紀大了,朱翊鈞就沒有動他,還是讓他提督漕運。
平江伯陳王謨,這位在嘉靖朝帶過兵,平定過張璉叛亂,勳貴中為數不多有作戰經驗之人。
鎮遠侯顧承光,深得其伯父,也就是上一任鎮遠侯顧寰真傳,之前一直在宮中管理紅盔將軍。
臨淮侯李言恭,李文忠和李景隆的後人,長相不用說,很漂亮,英俊瀟灑。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趙雲的形象就是照著李文忠寫的。
李言恭本人更是文武雙全。
此人也是勳貴中能力最強的,更重要的是,他是嘉靖二十年生人,如今還很年輕。
這一次整頓京營,朱翊鈞把南北兩京,隻要是身上沒職務的,包括擔任南京五軍都督府掌印、僉書的,全召到京師來,塞到京營中任職。
不要說我朱皇帝不重用勳貴,我把你們勳貴放到京營了,可你們要是不中用,那我朱皇帝再把你們撤職,這你們可就說不出來什麽了吧。
神機四鎮,是朱翊鈞重點打造的,沒用一個勳貴,全部安排有經驗的將領統兵。
神機第二鎮,主將陳璘,副將戚繼美。
第三鎮,主將尹秉衡,副將李應祥。
第四鎮,主將張臣,副將尤繼先。
神機第一鎮,可是朱翊鈞的心頭肉,陣容也是相當豪華。
主將,李如鬆。
副將,麻承恩。
參將,蕭如薰。
督軍,駙馬都尉侯拱辰。
李如鬆,大明朝頂級勳二代,有能力,但為人也很狂。
為了壓製李如鬆這股狂勁,朱翊鈞也是特意挑選了有背景的人和他搭班子。
督軍,駙馬都尉侯拱辰,這是朱翊鈞的妹夫。
副將麻承恩,那可是麻錦的兒子,麻貴的侄子。
東李西麻,麻家雖然沒有爵位,可論起底蘊來,不比李家差。
參將蕭如薰,延安衛人。
其祖父蕭漢,官居都督僉事、涼州副總兵。
其父蕭奎,官居都督同知、京營副將。
其妻乃是前兵部尚書楊兆的女兒。
蕭家一門四子,老大蕭如蘭,老二蕭如蕙,老三蕭如芷,老四蕭如薰。
這哥四個,曆史上都官居都督,相當了得。尤其以蕭如薰為最。
東李西麻,可是,西北的將門,雖不如這兩家顯赫,但論起底蘊來,一點也不差。尤其是榆林衛、延安衛這兩個衛中的將領。
朱翊鈞是煞費苦心的把這三家揉到一塊。
而且,朱翊鈞還將五位國公中除了黔國公以外的四位,包括世鎮南京的魏國公,也塞到京營裏了。
英國公在有明一朝,也並非世人想象中的那麽重要。
國公不止英國公一家,朝堂最重要的就是製衡,不可能讓一家獨大。
像初代英國公張輔,在宣德、正統兩朝就被束之高閣,受重用的是成國公朱勇。
明末的英國公府之所以顯得重要,是因為張維賢有兩次從龍之功,所以英國公府在天啟、崇禎兩朝才格外受寵。
這一次朱翊鈞將四位國公塞到京營,沒有給他們具體官職,因為他們已經是國公了,不會再特別委以重任,不然很容易就封無可封。
朱翊鈞便讓他們提督京營訓練。
成國公督五軍營訓練,定國公督神樞營訓練,英國公輔神機營訓練,魏國公輔續備兵訓練。
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左侍郎辛應乾,督後備兵訓練。
辛應乾本來是跟著總督京營戎政的彰武伯楊炳一塊上的辭呈,可他是新官上任,朱翊鈞就讓他繼續留用。
辛應乾之前是山西巡撫,知兵。以他的能力和脾氣,能知恥而後勇。
再一個,也可以鞭策那些勳貴。
要是勳貴們不中用,辛應乾作為文官,而且是受勳貴牽連,一世英名險些付之東流,他能罵死他們。
為了更好督促京營訓練,朱翊鈞還特意設置了軍法官,專職負責整治那些偷奸耍滑之人。
軍法官的人選,朱翊鈞則是特意選擇了向來漠視軍紀的劉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