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和稀泥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海瑞的奏疏走的是正常流程,先送到通政使司,而後再由通政使司向宮中或內閣遞。
奏疏送到通政使司,那就相當於是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通政使司通政使名為周世選,河南人,高拱的學生。
他見到海瑞的這道奏疏,心裏了然,這道奏疏中蘊藏的是何等份量。沒有猶豫,他便按照程序,立刻差人將奏疏送到內閣。
內閣中有三位大學士,首輔申時行,次輔王錫爵,三輔王家屏。
這三位,都是滿腹經綸,才高八鬥。
申時行,狀元。
王錫爵,榜眼。
王家屏稍微差一些,那也是第二甲第二名。
提筆寫文章,猶如抬手觀紋。
可麵對海瑞的奏疏,卻遲遲沒有落筆票擬。
內閣中的三人,處理政務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他們倒不是不知道怎麽票擬,而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票擬。
關鍵是海瑞這道奏疏,寫的忒老道。
奏疏中,除了闡述海瑞所遇到的那老兩口的案子以及當地官府包庇凶犯之外,其餘的,全都是關於海洋貿易以及走私的內容。
經濟上,茶葉、絲綢、瓷器等貨物,在大明賣多少錢,出海賣多少錢,大概利潤能有多少,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重開市舶司,朝廷每年可以從中收取多少稅收,也計算出來並加以闡述。
軍事上,倭寇基本肅清,海疆得以綏靖。
政治上,當地官府無力管束,民間走私者比比皆是。
最後,從那老兩口遇到的案子切入,提出重開市舶司,對出海船隊加以管束。
既可以增加賦稅,充盈國庫。也可以規範民間船隊,減少刑名案件。
好處列了一籮筐。
內閣中的三位大學士,感到為難就是為難在這了。
海瑞在奏疏中將重新開海、重開市舶司的好處,寫的清清楚楚,內閣票擬要是不同意。
內閣是沙幣。
可內閣要是票擬同意,這是動了多少人的蛋糕。海瑞是不怕死,但他們不行啊。
思來想去,還是由內閣首輔申時行親自動筆,票擬了兩份意見。
一份意見是同意,理由就是海瑞奏疏中說的那些好處。
一份意見是不同意,理由是海麵上還時不時有倭寇劫掠,不安全。
開海後,更容易使不軌之徒與倭寇相互勾結,進而危害大明。
至於,海瑞提到的案子,正常審問,這個沒有什麽歧義。
很快,內閣的票擬送到宮中。
朱翊鈞掃了一眼,不用看字跡,就知道這是語言藝術大師——申時行的手筆。
朱翊鈞想開海嗎?
當然想。
可,他還真沒準備這麽快就開海。
因為開海的風險很大,沒有萬全的準備,功虧一簣不說,還很容易把自己搭進去。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事情得一件件的做,慢慢來。
實控了緬甸,平定了女真,整頓了京營,朱翊鈞現階段準備的設立銀行。
紅薯、玉米等農作物,在皇莊的種植已經有了成效,勳貴們的莊田,也在已經開始種植,正在逐步推廣。
當然,這類農作物屬於粗糧,不能當主食,而且品質什麽的也遠不如後世那般。
強硬推廣,並不現實,隻能是以皇莊、莊田等權貴的田地開始種植,有意識的逐漸引領百姓種植。
隻要百姓們了解了,就不用再去管,憑借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絕對能夠創造奇跡。
朱翊鈞是打算一步一步的改革,沒想到如今海瑞竟然上疏請求開海。
隆慶開關後,以福建漳州府月港海防館,負責民間船隊的出海事宜以及征稅,但整個沿海隻有這一處,其他地方沒有。
海瑞上疏要求開海,就是在其他沿海地區設置如同漳州府海防館那樣的機構,統一管理民間船隊出海事宜以及征稅。
簡單來說,就是打擊走私。
隆慶開關後,漳州府管理民間船隊以及征稅的海防館一直都存在。
萬曆二十二年為了防止海防官官員與當地海商勾結,又在福建各府衙輪流出一位佐官前往月港督餉,海防館隨之更名為督餉館。直至明朝滅亡。
可偌大的海岸線,就漳州府一處海防館,起到的作用,不算理想。
海瑞上疏,就是想全麵開海,要是海瑞真的能把這事辦成了,朱翊鈞給他磕一個都不為過。
可看到海瑞的奏疏後,朱翊鈞又隱隱有些擔憂。
今年是萬曆十五年,曆史上,海瑞就是在這一年去世的。
萬曆十五年,大明去世的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戚繼光,一位是海瑞。
曆史上戚繼光是鬱鬱而終。
如今的戚繼光封了伯爵,總督京營戎政,簡在帝心,精神煥發,精神倍棒,不用太過擔心。
人到七十古來稀,朱翊鈞是真的擔心海瑞的身體。
“海瑞的身體怎麽樣了?”朱翊鈞問道。
一旁侍奉的張誠立刻回道:“回稟皇爺,據福建那邊傳來的消息,海瑞的病情見好,想來是沒有什麽大礙。”
海瑞在泉州府的碼頭上露了身份,福建官府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福建巡撫親自派人慰問,恨不得把海瑞當國寶一樣對待。
朱翊鈞點點頭,“差人在民間尋一個醫術好的郎中,多給些銀錢,再從宮中找些滋補的藥材,差人一並送給海瑞。”
海瑞屬於朝廷命官,他身體患病,按理來說從太醫院裏派個太醫過去是最為合適。
可海瑞剛剛上了奏疏請求開海,太醫院的太醫醫術又太過於靈活,朱翊鈞用著不放心。
朱翊鈞在禁軍和京營中也建立了軍醫體係,可軍醫治療外傷拿手,對於治療海瑞這樣的老者,並不適宜。
張誠明白朱翊鈞的意思,立刻躬身,“奴婢明白。”
“還有。”朱翊鈞將內閣的票擬拿起。
“將這份票擬打回內閣。就說,孟子有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海瑞奏疏所言之事,如何利弊,為之奈何?再議。”
“海瑞奏疏中提到的案子,讓都察院和刑部派專人去福建,審理此案。”
“奴婢遵旨。”
票擬被打回內閣,拋開內閣中的三位大學士怎麽為難不講,朝堂上對於海瑞的奏疏,迅速予以回應。
很多官員紛紛上疏彈劾海瑞。
彈劾的理由有很多。
挑錯,隻要找,那肯定能找出來。
朱翊鈞看過彈劾海瑞的奏疏後,留中不發,而後令人抄錄一份,快馬轉給海瑞。
海瑞看過這些彈劾自己的奏疏後,再次上疏。
按官場上的規矩來說,有人彈劾自己,自己就要上疏辯解。
海瑞的這道奏疏,並不是為自己辯解,而是請求入京,陳述開海之利,同時,當麵與那些人辯駁。
朱翊鈞接到了海瑞請求入京的奏疏後,知道海瑞這是憋了大招。
“準海瑞入京。沿途驛站好生照料,沿途都司,派遣官兵護衛。”
奏疏送到通政使司,那就相當於是滿朝文武都知道了。
通政使司通政使名為周世選,河南人,高拱的學生。
他見到海瑞的這道奏疏,心裏了然,這道奏疏中蘊藏的是何等份量。沒有猶豫,他便按照程序,立刻差人將奏疏送到內閣。
內閣中有三位大學士,首輔申時行,次輔王錫爵,三輔王家屏。
這三位,都是滿腹經綸,才高八鬥。
申時行,狀元。
王錫爵,榜眼。
王家屏稍微差一些,那也是第二甲第二名。
提筆寫文章,猶如抬手觀紋。
可麵對海瑞的奏疏,卻遲遲沒有落筆票擬。
內閣中的三人,處理政務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他們倒不是不知道怎麽票擬,而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票擬。
關鍵是海瑞這道奏疏,寫的忒老道。
奏疏中,除了闡述海瑞所遇到的那老兩口的案子以及當地官府包庇凶犯之外,其餘的,全都是關於海洋貿易以及走私的內容。
經濟上,茶葉、絲綢、瓷器等貨物,在大明賣多少錢,出海賣多少錢,大概利潤能有多少,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重開市舶司,朝廷每年可以從中收取多少稅收,也計算出來並加以闡述。
軍事上,倭寇基本肅清,海疆得以綏靖。
政治上,當地官府無力管束,民間走私者比比皆是。
最後,從那老兩口遇到的案子切入,提出重開市舶司,對出海船隊加以管束。
既可以增加賦稅,充盈國庫。也可以規範民間船隊,減少刑名案件。
好處列了一籮筐。
內閣中的三位大學士,感到為難就是為難在這了。
海瑞在奏疏中將重新開海、重開市舶司的好處,寫的清清楚楚,內閣票擬要是不同意。
內閣是沙幣。
可內閣要是票擬同意,這是動了多少人的蛋糕。海瑞是不怕死,但他們不行啊。
思來想去,還是由內閣首輔申時行親自動筆,票擬了兩份意見。
一份意見是同意,理由就是海瑞奏疏中說的那些好處。
一份意見是不同意,理由是海麵上還時不時有倭寇劫掠,不安全。
開海後,更容易使不軌之徒與倭寇相互勾結,進而危害大明。
至於,海瑞提到的案子,正常審問,這個沒有什麽歧義。
很快,內閣的票擬送到宮中。
朱翊鈞掃了一眼,不用看字跡,就知道這是語言藝術大師——申時行的手筆。
朱翊鈞想開海嗎?
當然想。
可,他還真沒準備這麽快就開海。
因為開海的風險很大,沒有萬全的準備,功虧一簣不說,還很容易把自己搭進去。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事情得一件件的做,慢慢來。
實控了緬甸,平定了女真,整頓了京營,朱翊鈞現階段準備的設立銀行。
紅薯、玉米等農作物,在皇莊的種植已經有了成效,勳貴們的莊田,也在已經開始種植,正在逐步推廣。
當然,這類農作物屬於粗糧,不能當主食,而且品質什麽的也遠不如後世那般。
強硬推廣,並不現實,隻能是以皇莊、莊田等權貴的田地開始種植,有意識的逐漸引領百姓種植。
隻要百姓們了解了,就不用再去管,憑借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絕對能夠創造奇跡。
朱翊鈞是打算一步一步的改革,沒想到如今海瑞竟然上疏請求開海。
隆慶開關後,以福建漳州府月港海防館,負責民間船隊的出海事宜以及征稅,但整個沿海隻有這一處,其他地方沒有。
海瑞上疏要求開海,就是在其他沿海地區設置如同漳州府海防館那樣的機構,統一管理民間船隊出海事宜以及征稅。
簡單來說,就是打擊走私。
隆慶開關後,漳州府管理民間船隊以及征稅的海防館一直都存在。
萬曆二十二年為了防止海防官官員與當地海商勾結,又在福建各府衙輪流出一位佐官前往月港督餉,海防館隨之更名為督餉館。直至明朝滅亡。
可偌大的海岸線,就漳州府一處海防館,起到的作用,不算理想。
海瑞上疏,就是想全麵開海,要是海瑞真的能把這事辦成了,朱翊鈞給他磕一個都不為過。
可看到海瑞的奏疏後,朱翊鈞又隱隱有些擔憂。
今年是萬曆十五年,曆史上,海瑞就是在這一年去世的。
萬曆十五年,大明去世的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戚繼光,一位是海瑞。
曆史上戚繼光是鬱鬱而終。
如今的戚繼光封了伯爵,總督京營戎政,簡在帝心,精神煥發,精神倍棒,不用太過擔心。
人到七十古來稀,朱翊鈞是真的擔心海瑞的身體。
“海瑞的身體怎麽樣了?”朱翊鈞問道。
一旁侍奉的張誠立刻回道:“回稟皇爺,據福建那邊傳來的消息,海瑞的病情見好,想來是沒有什麽大礙。”
海瑞在泉州府的碼頭上露了身份,福建官府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福建巡撫親自派人慰問,恨不得把海瑞當國寶一樣對待。
朱翊鈞點點頭,“差人在民間尋一個醫術好的郎中,多給些銀錢,再從宮中找些滋補的藥材,差人一並送給海瑞。”
海瑞屬於朝廷命官,他身體患病,按理來說從太醫院裏派個太醫過去是最為合適。
可海瑞剛剛上了奏疏請求開海,太醫院的太醫醫術又太過於靈活,朱翊鈞用著不放心。
朱翊鈞在禁軍和京營中也建立了軍醫體係,可軍醫治療外傷拿手,對於治療海瑞這樣的老者,並不適宜。
張誠明白朱翊鈞的意思,立刻躬身,“奴婢明白。”
“還有。”朱翊鈞將內閣的票擬拿起。
“將這份票擬打回內閣。就說,孟子有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海瑞奏疏所言之事,如何利弊,為之奈何?再議。”
“海瑞奏疏中提到的案子,讓都察院和刑部派專人去福建,審理此案。”
“奴婢遵旨。”
票擬被打回內閣,拋開內閣中的三位大學士怎麽為難不講,朝堂上對於海瑞的奏疏,迅速予以回應。
很多官員紛紛上疏彈劾海瑞。
彈劾的理由有很多。
挑錯,隻要找,那肯定能找出來。
朱翊鈞看過彈劾海瑞的奏疏後,留中不發,而後令人抄錄一份,快馬轉給海瑞。
海瑞看過這些彈劾自己的奏疏後,再次上疏。
按官場上的規矩來說,有人彈劾自己,自己就要上疏辯解。
海瑞的這道奏疏,並不是為自己辯解,而是請求入京,陳述開海之利,同時,當麵與那些人辯駁。
朱翊鈞接到了海瑞請求入京的奏疏後,知道海瑞這是憋了大招。
“準海瑞入京。沿途驛站好生照料,沿途都司,派遣官兵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