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跑道費
自從得了精神病我學會斬神 作者:守望天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予石在高北鎮壓濾機廠當了幾年的廠長,可謂風光無限,給兒子安排在鎮上土地所上班。
他家住的那條街和李楓姥姥家的那條街挨著,因為他家很有錢,所以他家扔到土坡下的垃圾也有很多“好東西”。
李楓經常到張予石扔垃圾的地方翻著玩,有的時候,會找到一塊糖,有的時候會翻到一毛錢。
有一回,張予石的女兒在丈夫家挨了打,回到娘家後,就開始訴說自己的冤屈。
張予石聽完之後,立馬糾集了家族中的男子,大大小小一共有二三十口子,他們騎著摩托,開著三馬,來到女婿的村子。
李予石的女婿看到這陣勢,嚇得早就躲藏起來。
“誰敢不服,出來!”李予石大喊一聲。
經過這件事之後,李予石的女婿再也不敢打罵媳婦一次。
李予石的女兒也不是好脾氣的人,兩個人的生活越來越不和諧,就離婚了。
離婚之後,李予石的女兒做了很多年的老姑娘,最後悄悄地嫁出去,都沒有在村裏大聲宣揚。
李予石當廠長的那些年,都是有專門司機車接車送。
他總是向兒媳婦顯擺自己的存折,以展示自己的財力。
這天,李予石的媳婦要回娘家,司機就把她送回娘家。
司機回來得也快,就悄悄進了張予石的家,正好碰到李予石和兒媳睡在一起的畫麵。
李予石特別生氣,大罵司機是混蛋,進門前不提前打招呼,把司機給辭退了。
這件事情被人發現了,自然瞞不住眾人,先是廠子裏的人知道,慢慢地傳到整個李家村。
李予石的兒媳婦自知無臉見人,後來喝藥死了。
李予石兒媳婦死的時候,他的孫子還小。
李予石兩口子把他們的孫子撫養大,以至於李予石的兒子再次娶了媳婦,也沒有讓李予石的孫子受到為難。
李予石兒媳婦的死,在村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張予石的兒媳婦羞愧難當,喝藥自盡;一種是李予石的兒子用毒藥把媳婦灌死的。
至於怎麽死的,村裏人更傾向後一種。
李予石的兒子再次結婚後,張予石老兩口就在路邊又蓋了一處房子,和兒子分開住。
他後來也不當廠長了,往日的風光也不再。
村支書李寧浩和李寧遠住在同一條街,李寧浩家後麵住著周海生家,周海生和周海林是親兄弟,他們一共有兄弟三人,周海林是老大,周海生是老二,老三住在村北頭。
周海林家三個女兒,周海生家兩個兒子,按照常理周海生家應該壓過周海林家一頭。
可是,周海林家的嘴就像刀子一樣,說話非常狠。
周海生的媳婦是洛南省的人,剛嫁到李家村時,膽子很小,經常是在大門裏向外探頭,發現街上有人後,立馬把頭縮回去。
她的兩個兒子也學會了這種方法,經常腦袋漏出來,身子在門裏麵。
周海林的媳婦和周海生的媳婦兩個人是形同陌路的,至於什麽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妯娌之間並不和諧,連基本的麵子都沒有。
導火索就是周海林的媳婦向婆婆說周海生媳婦的壞話。
周海生有兩個兒子,她的婆婆有的時候會幫忙看一下孩子。
本來周海林的媳婦沒有生出兒子來,就非常嫉妒周海生家,這又看到婆婆幫周海生的媳婦看孩子,這氣就不打一處來。
她跑到婆婆家,大肆說周海生媳婦的壞話,說周海生媳婦背地裏罵婆婆,說了一頓周海生媳婦的壞話,氣得周海林的婆婆再也不給周海生家看孩子了。
由於周海林的媳婦說話嗓門非常大,在院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周海生的媳婦在去婆婆那院時,剛好聽個滿耳朵。
從此之後,周海生的媳婦再也沒跟周海林的媳婦說過話。
周海林的媳婦也不怕這個妯娌,兩個人就成了陌生人。
周海生的媳婦還和張寧浩的媳婦打過架,原因還是因為說話。
周海生的媳婦剛來李家村的時候,是帶有一些洛南口音,時間一長,她的說話聲音和本地人也就一樣了。
她和丈夫說話時,一提到李寧浩,就直呼張寧浩的小名。
從輩分上講,周海生和李寧浩是平輩。周海生家的房子也不籠音,說的話很容易傳到大街上,李寧浩的媳婦聽到周海生經常直呼李寧浩的小名,心裏非常氣憤。
心想:你一個外地來的媳婦竟然如此囂張,非給你點顏色瞧瞧。
這天,周海生的媳婦正領著他家大兒子周淮在門口玩,李寧浩的媳婦假裝哄孩子,靠近周海生的媳婦,隨後趁著周海生媳婦不注意的時候,一把薅住周海生媳婦的頭發,薅得嗷嗷直叫。
周海生的媳婦力氣要大過張寧浩的媳婦,僵持一會兒之後,張寧浩媳婦馬上就要被周海生媳婦反製了。
張寧浩媳婦看情況不好,推開周海生的媳婦就跑回家了,把大門一插,在家裏躺在床上裝瘋,說周海生媳婦打我了,嘴裏一直嘟囔這一句。
後來人們就信了,以為在這次打架中李寧浩的媳婦吃了虧。
周海生的媳婦心裏那個委屈,她知道,這條街上就張秀英是個好說話的人,就來到張秀英家,哭得眼淚嘩嘩的,鼻孔張得很大,訴說自己挨打的經過。
打架總有人吃虧,總有人沾光,張秀英明白這一點,也不好說什麽。
周海生家經常來張秀英家玩,周海生家沒有盤炕,到了冬天,自己又舍不得點爐子。
張秀英喜歡摟柴草,到了冬天,一天三頓火,把炕燒得熱熱乎乎的。
周海生的媳婦就倚在張秀英家的炕頭上,用這種方式過冬,張秀英就在家納鞋底子,兩個人一呆就是半天。
有話說就說,沒話說就呆著。
沒事的時候,李楓經常去大舅張建華家玩,雖然張建華家住在東場,距離李楓家較遠,但是張碩碩還是願意去那玩。
大舅還是挺疼他的,這個李楓可以體會到。
張建華有一個電動刮胡子刀,一開開關裏麵的刀片就會轉起來,比起李寧遠用的刀片,顯得先進多了。
李楓挺好奇,刮胡子刀為什麽能自己旋轉呢?
於是他把刮胡子刀拆開,拆開之後他發現,裏麵主要有一個發動機,隻要安上電池,打開開關,發動機就會旋轉。
好奇的李楓把大舅的刮胡子刀大卸八塊,取出了裏麵的發動機,用兩根金屬線,連接電池的兩端,發動機就會轉,這讓他欣喜不已。
可是當他想把這些東西重新組裝回去時,他卻做不到了,典型的會拆不會裝。
他把發動機偷偷裝進口袋裏,把其他零件扔到一邊。
大舅張建華雖然發現刮胡子刀不見了,也沒有認真找,後來知道是李楓給弄壞了,也沒有責怪他。
每次李楓去大舅家玩,張建華總是讓他去買煙,並且給兩毛錢的跑路費。
一盒煙一塊五,加上跑路費就是一塊七。
為了這兩毛錢的跑路費,李楓也是不辭辛苦,跑到南園子的小賣部。
有一回去買煙,他在路口遇到一個賣冰糕的,普通的冰糕就是兩毛錢一根,再好吃的就是冰點,
五毛錢一盒。李楓看著手裏的一塊七毛錢,想了想:還是買個冰點吃吧,到買煙的時候買便宜的。
於是他就破天荒地花了五毛錢,買了盒冰點。打開冰點,裏麵都是白色的冰激淩,上麵還有幾粒葡萄幹,真是太好吃了。
等到吃完冰點,他也到了小賣部。“買什麽,李楓?”周誌誠的娘親切地問道。
“我想買盒煙?”
“什麽牌子的?”
“迎賓。”
“一塊五。”
說著,周誌誠的娘把煙放到張碩碩跟前。
“可是我隻有一塊二毛錢。”
“那不行,咱們這最便宜的煙也得一塊五。”
看到自己的錢不夠,張碩碩垂頭喪氣地走出了小賣部。
買不到煙,沒法回去交差,這可怎麽辦呢?
那就索性不買了,拿著剩下的一塊二毛錢,也不給大舅了。
打定主意以後,他把剩下的錢也全買零食吃了。
張建華見李楓去了半天都沒回來,就知道他拿著錢自己花去了,自己的親外甥,花了就花了。
張建華在鎮上的財政所上班,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兒子張德水和李寧遠的大女兒李悅澄同歲,由於李悅澄生日大,張德水要和李悅澄喊姐。
張德水算是成長在家庭優越的環境中,張建華掙著穩定的工資,家裏又有很多地。
在吃喝上,張德水從來沒有受到為難。
可是上初中的他,學習成績一點都不好,而且早早地學會抽煙,經常和一群愛打架的同學玩在一起。
這可嚇壞了張德水的爺爺,也就是張碩碩的姥爺。
張建華哥一個,兒子張德水又哥一個,這要是因為打架出個三長兩短,那豈不是壞了大事。
張德水的爺爺堅決不讓張德水上學了,張德水本來就不喜歡上學,這下更稱他的意了。
退學之後,由於他的年齡還小,張建華沒舍得讓他出去打工,給他買了一輛摩托,四處騎著玩。
有一次,大舅張建華家的門洞子出了問題,而李寧遠又是專門的瓦匠,張建華就讓李寧遠給修一下門洞。
李寧遠一看,小事一樁,頂多兩天的活。
李寧遠這兩天就在張碩碩大舅家幹活,張碩碩也在那裏玩。
他家住的那條街和李楓姥姥家的那條街挨著,因為他家很有錢,所以他家扔到土坡下的垃圾也有很多“好東西”。
李楓經常到張予石扔垃圾的地方翻著玩,有的時候,會找到一塊糖,有的時候會翻到一毛錢。
有一回,張予石的女兒在丈夫家挨了打,回到娘家後,就開始訴說自己的冤屈。
張予石聽完之後,立馬糾集了家族中的男子,大大小小一共有二三十口子,他們騎著摩托,開著三馬,來到女婿的村子。
李予石的女婿看到這陣勢,嚇得早就躲藏起來。
“誰敢不服,出來!”李予石大喊一聲。
經過這件事之後,李予石的女婿再也不敢打罵媳婦一次。
李予石的女兒也不是好脾氣的人,兩個人的生活越來越不和諧,就離婚了。
離婚之後,李予石的女兒做了很多年的老姑娘,最後悄悄地嫁出去,都沒有在村裏大聲宣揚。
李予石當廠長的那些年,都是有專門司機車接車送。
他總是向兒媳婦顯擺自己的存折,以展示自己的財力。
這天,李予石的媳婦要回娘家,司機就把她送回娘家。
司機回來得也快,就悄悄進了張予石的家,正好碰到李予石和兒媳睡在一起的畫麵。
李予石特別生氣,大罵司機是混蛋,進門前不提前打招呼,把司機給辭退了。
這件事情被人發現了,自然瞞不住眾人,先是廠子裏的人知道,慢慢地傳到整個李家村。
李予石的兒媳婦自知無臉見人,後來喝藥死了。
李予石兒媳婦死的時候,他的孫子還小。
李予石兩口子把他們的孫子撫養大,以至於李予石的兒子再次娶了媳婦,也沒有讓李予石的孫子受到為難。
李予石兒媳婦的死,在村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張予石的兒媳婦羞愧難當,喝藥自盡;一種是李予石的兒子用毒藥把媳婦灌死的。
至於怎麽死的,村裏人更傾向後一種。
李予石的兒子再次結婚後,張予石老兩口就在路邊又蓋了一處房子,和兒子分開住。
他後來也不當廠長了,往日的風光也不再。
村支書李寧浩和李寧遠住在同一條街,李寧浩家後麵住著周海生家,周海生和周海林是親兄弟,他們一共有兄弟三人,周海林是老大,周海生是老二,老三住在村北頭。
周海林家三個女兒,周海生家兩個兒子,按照常理周海生家應該壓過周海林家一頭。
可是,周海林家的嘴就像刀子一樣,說話非常狠。
周海生的媳婦是洛南省的人,剛嫁到李家村時,膽子很小,經常是在大門裏向外探頭,發現街上有人後,立馬把頭縮回去。
她的兩個兒子也學會了這種方法,經常腦袋漏出來,身子在門裏麵。
周海林的媳婦和周海生的媳婦兩個人是形同陌路的,至於什麽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妯娌之間並不和諧,連基本的麵子都沒有。
導火索就是周海林的媳婦向婆婆說周海生媳婦的壞話。
周海生有兩個兒子,她的婆婆有的時候會幫忙看一下孩子。
本來周海林的媳婦沒有生出兒子來,就非常嫉妒周海生家,這又看到婆婆幫周海生的媳婦看孩子,這氣就不打一處來。
她跑到婆婆家,大肆說周海生媳婦的壞話,說周海生媳婦背地裏罵婆婆,說了一頓周海生媳婦的壞話,氣得周海林的婆婆再也不給周海生家看孩子了。
由於周海林的媳婦說話嗓門非常大,在院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周海生的媳婦在去婆婆那院時,剛好聽個滿耳朵。
從此之後,周海生的媳婦再也沒跟周海林的媳婦說過話。
周海林的媳婦也不怕這個妯娌,兩個人就成了陌生人。
周海生的媳婦還和張寧浩的媳婦打過架,原因還是因為說話。
周海生的媳婦剛來李家村的時候,是帶有一些洛南口音,時間一長,她的說話聲音和本地人也就一樣了。
她和丈夫說話時,一提到李寧浩,就直呼張寧浩的小名。
從輩分上講,周海生和李寧浩是平輩。周海生家的房子也不籠音,說的話很容易傳到大街上,李寧浩的媳婦聽到周海生經常直呼李寧浩的小名,心裏非常氣憤。
心想:你一個外地來的媳婦竟然如此囂張,非給你點顏色瞧瞧。
這天,周海生的媳婦正領著他家大兒子周淮在門口玩,李寧浩的媳婦假裝哄孩子,靠近周海生的媳婦,隨後趁著周海生媳婦不注意的時候,一把薅住周海生媳婦的頭發,薅得嗷嗷直叫。
周海生的媳婦力氣要大過張寧浩的媳婦,僵持一會兒之後,張寧浩媳婦馬上就要被周海生媳婦反製了。
張寧浩媳婦看情況不好,推開周海生的媳婦就跑回家了,把大門一插,在家裏躺在床上裝瘋,說周海生媳婦打我了,嘴裏一直嘟囔這一句。
後來人們就信了,以為在這次打架中李寧浩的媳婦吃了虧。
周海生的媳婦心裏那個委屈,她知道,這條街上就張秀英是個好說話的人,就來到張秀英家,哭得眼淚嘩嘩的,鼻孔張得很大,訴說自己挨打的經過。
打架總有人吃虧,總有人沾光,張秀英明白這一點,也不好說什麽。
周海生家經常來張秀英家玩,周海生家沒有盤炕,到了冬天,自己又舍不得點爐子。
張秀英喜歡摟柴草,到了冬天,一天三頓火,把炕燒得熱熱乎乎的。
周海生的媳婦就倚在張秀英家的炕頭上,用這種方式過冬,張秀英就在家納鞋底子,兩個人一呆就是半天。
有話說就說,沒話說就呆著。
沒事的時候,李楓經常去大舅張建華家玩,雖然張建華家住在東場,距離李楓家較遠,但是張碩碩還是願意去那玩。
大舅還是挺疼他的,這個李楓可以體會到。
張建華有一個電動刮胡子刀,一開開關裏麵的刀片就會轉起來,比起李寧遠用的刀片,顯得先進多了。
李楓挺好奇,刮胡子刀為什麽能自己旋轉呢?
於是他把刮胡子刀拆開,拆開之後他發現,裏麵主要有一個發動機,隻要安上電池,打開開關,發動機就會旋轉。
好奇的李楓把大舅的刮胡子刀大卸八塊,取出了裏麵的發動機,用兩根金屬線,連接電池的兩端,發動機就會轉,這讓他欣喜不已。
可是當他想把這些東西重新組裝回去時,他卻做不到了,典型的會拆不會裝。
他把發動機偷偷裝進口袋裏,把其他零件扔到一邊。
大舅張建華雖然發現刮胡子刀不見了,也沒有認真找,後來知道是李楓給弄壞了,也沒有責怪他。
每次李楓去大舅家玩,張建華總是讓他去買煙,並且給兩毛錢的跑路費。
一盒煙一塊五,加上跑路費就是一塊七。
為了這兩毛錢的跑路費,李楓也是不辭辛苦,跑到南園子的小賣部。
有一回去買煙,他在路口遇到一個賣冰糕的,普通的冰糕就是兩毛錢一根,再好吃的就是冰點,
五毛錢一盒。李楓看著手裏的一塊七毛錢,想了想:還是買個冰點吃吧,到買煙的時候買便宜的。
於是他就破天荒地花了五毛錢,買了盒冰點。打開冰點,裏麵都是白色的冰激淩,上麵還有幾粒葡萄幹,真是太好吃了。
等到吃完冰點,他也到了小賣部。“買什麽,李楓?”周誌誠的娘親切地問道。
“我想買盒煙?”
“什麽牌子的?”
“迎賓。”
“一塊五。”
說著,周誌誠的娘把煙放到張碩碩跟前。
“可是我隻有一塊二毛錢。”
“那不行,咱們這最便宜的煙也得一塊五。”
看到自己的錢不夠,張碩碩垂頭喪氣地走出了小賣部。
買不到煙,沒法回去交差,這可怎麽辦呢?
那就索性不買了,拿著剩下的一塊二毛錢,也不給大舅了。
打定主意以後,他把剩下的錢也全買零食吃了。
張建華見李楓去了半天都沒回來,就知道他拿著錢自己花去了,自己的親外甥,花了就花了。
張建華在鎮上的財政所上班,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兒子張德水和李寧遠的大女兒李悅澄同歲,由於李悅澄生日大,張德水要和李悅澄喊姐。
張德水算是成長在家庭優越的環境中,張建華掙著穩定的工資,家裏又有很多地。
在吃喝上,張德水從來沒有受到為難。
可是上初中的他,學習成績一點都不好,而且早早地學會抽煙,經常和一群愛打架的同學玩在一起。
這可嚇壞了張德水的爺爺,也就是張碩碩的姥爺。
張建華哥一個,兒子張德水又哥一個,這要是因為打架出個三長兩短,那豈不是壞了大事。
張德水的爺爺堅決不讓張德水上學了,張德水本來就不喜歡上學,這下更稱他的意了。
退學之後,由於他的年齡還小,張建華沒舍得讓他出去打工,給他買了一輛摩托,四處騎著玩。
有一次,大舅張建華家的門洞子出了問題,而李寧遠又是專門的瓦匠,張建華就讓李寧遠給修一下門洞。
李寧遠一看,小事一樁,頂多兩天的活。
李寧遠這兩天就在張碩碩大舅家幹活,張碩碩也在那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