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夫要為你寫書
給曆史名人當導遊,祖國又驚豔了 作者:陽止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蒲鬆齡將手機一放,揉了揉幹澀的眼睛,長長伸了個懶腰。
“蘇姑娘,這些小說我差不多都看遍了。”
“不會吧?一個網站上的小說至少數萬本,您這麽快就看完了。”
“每本書我都大致看了幾章,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嘛。”
“哦?怎講?”蘇嘉禾十分好奇,蒲鬆齡會對現在的網文有何見解。
“比如,那些玄幻仙俠的小說裏,各類門派鬥來鬥去,降妖除魔,不都和《封神演義》《西遊記》差不多嘛。”蒲鬆齡說道。
“的確,現代玄幻都有古代神話的影子。”蘇嘉禾表示肯定。
“還有一類‘穿越文’,看起來好像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嗯……這個形容挺貼切的。”
蘇嘉禾突然想起,幾個月前三位大明皇帝駕到,朱棣魂穿朱由檢時,被朱元璋稱為“鬼上身”。
不知朱棣在崇禎年間過得怎麽樣了,還有點想他。
“有一本小說講道,一個人被綁定了什麽係統,別人看不見,隻有他自己能召喚,不就是‘家仙’嘛。”
“還有很多小說裏,主角都有‘空間’,我還覺得眼熟,後來一想,這不就是道人的‘袖裏乾坤’嘛。”
“哈哈哈”聽了蒲鬆齡的解釋,蘇嘉禾笑得前仰後合。
“蒲老先生,您信不信,係統和空間我都有。”
“哦?難不成還真有這些東西,蘇姑娘別誆我。”蒲鬆齡一臉不敢相信。
“先生,蘇姐姐說的都是真的,不然您猜,她怎麽把您帶到三百年後的?”賀雙卿在一旁說道。
“那這麽說,蘇姑娘還真有仙法啊。不知這仙法從何而來?”蒲鬆齡驚異地看著蘇嘉禾。
“這個……就是突然出現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哦,那就是天授了,看來蘇姑娘是天選之子。”蒲鬆齡歎服道,“蘇姑娘,你那個空間能不能讓我看看?”
“可以呀。”蘇嘉禾意念一動,就帶著蒲鬆齡一起進入了儲物戒指。
空間裏十分空曠,隻有幾個行李箱和背包放在角落。
“我還奇怪,咱們出遠門為何沒帶行禮,原來在這裏。”蒲鬆齡恍然大悟。
“確實,有了這個空間,出門方便多了。”
空間不受力學原理約束,人可以自由向上下左右移動。蒲鬆齡伸開雙手,在空間裏盡情輾轉騰挪。
“蒲老先生,您慢點,別閃到腰。”蘇嘉禾連忙在後麵追趕。
不一會兒,蒲鬆齡體驗夠了,蘇嘉禾帶著他離開了空間。
“蘇姑娘,你身懷仙法,一定經曆不凡吧,能不能給老夫講講?”盡管已是深夜,可蒲鬆齡愈發興奮,畢竟見到了活的“仙人”。
“好啊,此事還要從四個月前說起。那是個普通的上午,我在樓下看到了一個穿龍袍的人……”
蘇嘉禾開始講起了綁定係統以來,和曆任遊客發生的奇幻故事。
“老先生,蘇姐姐,你們怎麽還不休息,我都困了。”平日早睡早起的賀雙卿打起了嗬欠。
“卿卿,你先休息吧,反正這些你都聽過了。”
賀雙卿回了房間,蘇嘉禾繼續和蒲鬆齡閑聊,直到快天亮,終於講完了四個月以來發生的故事。
“哈哈,果然有趣,果然有趣啊!”蒲鬆齡沉浸在蘇嘉禾講的故事裏,久久沒有回過神。
“蘇姑娘,老夫想把你的經曆寫成書,你看如何?”
“啊?蒲老先生要為我寫書?”蘇嘉禾一愣,“那好吧,謝謝您了。”
蘇嘉禾回房休息了一會兒,天就亮了,一行人前往車站,趕到了嶗山所在的青島。
嶗山毗鄰東海,白茫茫的水霧自海上而來,縈繞在山間,如同仙境。
“不知我一把老骨頭,還能不能爬上去了。”蒲鬆齡站在山腳下,仰望著遠處的山巔。
“蒲老先生,現在可以坐纜車了。”
三人坐在纜車上,山間風景盡收眼底。已是深秋,喬木半青半黃,與遠處蔚藍的海水相襯,如一幅色彩濃烈的畫。
“蒲老先生,我記得聊齋誌異裏有一篇故事,就是嶗山道士吧。”賀雙卿突然說道。
“嶗山道士講的什麽?我沒看過。”蘇嘉禾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
“我記得,就是一個姓王的書生,前往嶗山拜師學道,道士教了他穿牆術,可他回家後,穿牆術卻失效了,還磕了一頭的包。”
“賀姑娘記得好清楚,嶗山道士講得就是這個。”蒲鬆齡點了點頭。
“那個嶗山道士不是耍人家嗎?”蘇嘉禾說道。
“可是那個王書生不肯吃苦,又急於求成,道士才用穿牆術糊弄他的,也算給他一點教訓吧。”賀雙卿發表了不同看法。
蘇嘉禾愣了一會兒,隨即長歎一聲。
“蘇姐姐,你怎麽突然歎氣啊?”
“大學考英語四級的時候,我怕自己過不了,就相信了學校裏的小廣告,和同學湊錢買了份押題密卷。賣家信誓旦旦地說不過退錢,可卷子拿到手,才發現被騙了。”
“上學期間本來就沒收入,為了買卷子,我還啃了一個月幹饅頭。唉,想起以前的自己,可真蠢啊。果然,要想走捷徑,必然要受騙啊。”
“蘇姐姐不要自責了,吃一塹長一智,錢就當給騙子買藥了。”賀雙卿連忙安慰蘇嘉禾。
蒲鬆齡卻把臉別過一邊,掩嘴偷笑。
“世上貪嗔癡之人有無數,蘇姑娘能自省,已經難得可貴了。”
不一會兒,纜車就到了目的地。三人下了車,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山頂。最高的兩座山峰之間,有一座拱橋連接。
站在橋上,極目遠眺,隻見群山連綿,白雲悠悠,遠處的蒼翠之間,還矗立著一座古寺。蒲鬆齡見此情此景,有感而發,放聲吟誦。
“深山秋日客重來,塵世衣冠動鳥猜。過嶺尚愁僧舍遠,入林方見寺門開。”
吟完四句,蒲鬆齡似乎還沒想好下文,便停下了。
“花無覓處香盈穀,樹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異,一回登眺一徘徊。”
賀雙卿稍加思索,又吟了四句,補全了這首律詩。
聽了賀雙卿的續作,蒲鬆齡大為驚訝。
“哎呀,不料賀姑娘,竟有如此才學。”
“蘇姑娘,這些小說我差不多都看遍了。”
“不會吧?一個網站上的小說至少數萬本,您這麽快就看完了。”
“每本書我都大致看了幾章,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嘛。”
“哦?怎講?”蘇嘉禾十分好奇,蒲鬆齡會對現在的網文有何見解。
“比如,那些玄幻仙俠的小說裏,各類門派鬥來鬥去,降妖除魔,不都和《封神演義》《西遊記》差不多嘛。”蒲鬆齡說道。
“的確,現代玄幻都有古代神話的影子。”蘇嘉禾表示肯定。
“還有一類‘穿越文’,看起來好像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嗯……這個形容挺貼切的。”
蘇嘉禾突然想起,幾個月前三位大明皇帝駕到,朱棣魂穿朱由檢時,被朱元璋稱為“鬼上身”。
不知朱棣在崇禎年間過得怎麽樣了,還有點想他。
“有一本小說講道,一個人被綁定了什麽係統,別人看不見,隻有他自己能召喚,不就是‘家仙’嘛。”
“還有很多小說裏,主角都有‘空間’,我還覺得眼熟,後來一想,這不就是道人的‘袖裏乾坤’嘛。”
“哈哈哈”聽了蒲鬆齡的解釋,蘇嘉禾笑得前仰後合。
“蒲老先生,您信不信,係統和空間我都有。”
“哦?難不成還真有這些東西,蘇姑娘別誆我。”蒲鬆齡一臉不敢相信。
“先生,蘇姐姐說的都是真的,不然您猜,她怎麽把您帶到三百年後的?”賀雙卿在一旁說道。
“那這麽說,蘇姑娘還真有仙法啊。不知這仙法從何而來?”蒲鬆齡驚異地看著蘇嘉禾。
“這個……就是突然出現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哦,那就是天授了,看來蘇姑娘是天選之子。”蒲鬆齡歎服道,“蘇姑娘,你那個空間能不能讓我看看?”
“可以呀。”蘇嘉禾意念一動,就帶著蒲鬆齡一起進入了儲物戒指。
空間裏十分空曠,隻有幾個行李箱和背包放在角落。
“我還奇怪,咱們出遠門為何沒帶行禮,原來在這裏。”蒲鬆齡恍然大悟。
“確實,有了這個空間,出門方便多了。”
空間不受力學原理約束,人可以自由向上下左右移動。蒲鬆齡伸開雙手,在空間裏盡情輾轉騰挪。
“蒲老先生,您慢點,別閃到腰。”蘇嘉禾連忙在後麵追趕。
不一會兒,蒲鬆齡體驗夠了,蘇嘉禾帶著他離開了空間。
“蘇姑娘,你身懷仙法,一定經曆不凡吧,能不能給老夫講講?”盡管已是深夜,可蒲鬆齡愈發興奮,畢竟見到了活的“仙人”。
“好啊,此事還要從四個月前說起。那是個普通的上午,我在樓下看到了一個穿龍袍的人……”
蘇嘉禾開始講起了綁定係統以來,和曆任遊客發生的奇幻故事。
“老先生,蘇姐姐,你們怎麽還不休息,我都困了。”平日早睡早起的賀雙卿打起了嗬欠。
“卿卿,你先休息吧,反正這些你都聽過了。”
賀雙卿回了房間,蘇嘉禾繼續和蒲鬆齡閑聊,直到快天亮,終於講完了四個月以來發生的故事。
“哈哈,果然有趣,果然有趣啊!”蒲鬆齡沉浸在蘇嘉禾講的故事裏,久久沒有回過神。
“蘇姑娘,老夫想把你的經曆寫成書,你看如何?”
“啊?蒲老先生要為我寫書?”蘇嘉禾一愣,“那好吧,謝謝您了。”
蘇嘉禾回房休息了一會兒,天就亮了,一行人前往車站,趕到了嶗山所在的青島。
嶗山毗鄰東海,白茫茫的水霧自海上而來,縈繞在山間,如同仙境。
“不知我一把老骨頭,還能不能爬上去了。”蒲鬆齡站在山腳下,仰望著遠處的山巔。
“蒲老先生,現在可以坐纜車了。”
三人坐在纜車上,山間風景盡收眼底。已是深秋,喬木半青半黃,與遠處蔚藍的海水相襯,如一幅色彩濃烈的畫。
“蒲老先生,我記得聊齋誌異裏有一篇故事,就是嶗山道士吧。”賀雙卿突然說道。
“嶗山道士講的什麽?我沒看過。”蘇嘉禾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
“我記得,就是一個姓王的書生,前往嶗山拜師學道,道士教了他穿牆術,可他回家後,穿牆術卻失效了,還磕了一頭的包。”
“賀姑娘記得好清楚,嶗山道士講得就是這個。”蒲鬆齡點了點頭。
“那個嶗山道士不是耍人家嗎?”蘇嘉禾說道。
“可是那個王書生不肯吃苦,又急於求成,道士才用穿牆術糊弄他的,也算給他一點教訓吧。”賀雙卿發表了不同看法。
蘇嘉禾愣了一會兒,隨即長歎一聲。
“蘇姐姐,你怎麽突然歎氣啊?”
“大學考英語四級的時候,我怕自己過不了,就相信了學校裏的小廣告,和同學湊錢買了份押題密卷。賣家信誓旦旦地說不過退錢,可卷子拿到手,才發現被騙了。”
“上學期間本來就沒收入,為了買卷子,我還啃了一個月幹饅頭。唉,想起以前的自己,可真蠢啊。果然,要想走捷徑,必然要受騙啊。”
“蘇姐姐不要自責了,吃一塹長一智,錢就當給騙子買藥了。”賀雙卿連忙安慰蘇嘉禾。
蒲鬆齡卻把臉別過一邊,掩嘴偷笑。
“世上貪嗔癡之人有無數,蘇姑娘能自省,已經難得可貴了。”
不一會兒,纜車就到了目的地。三人下了車,又走了一段路,便到了山頂。最高的兩座山峰之間,有一座拱橋連接。
站在橋上,極目遠眺,隻見群山連綿,白雲悠悠,遠處的蒼翠之間,還矗立著一座古寺。蒲鬆齡見此情此景,有感而發,放聲吟誦。
“深山秋日客重來,塵世衣冠動鳥猜。過嶺尚愁僧舍遠,入林方見寺門開。”
吟完四句,蒲鬆齡似乎還沒想好下文,便停下了。
“花無覓處香盈穀,樹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異,一回登眺一徘徊。”
賀雙卿稍加思索,又吟了四句,補全了這首律詩。
聽了賀雙卿的續作,蒲鬆齡大為驚訝。
“哎呀,不料賀姑娘,竟有如此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