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板,你從美利堅買的什麽拖拉機啊?這種板結的地也能犁得動。”


    幾位施工單位的負責人都是常年和工程機械打交通,尤其是疆省農墾和隴省農墾,對各種農機更是再熟悉不過了。


    但在他們的認知裏,這種板結的鹽堿地,即使是老外的農機,應該也很難犁的動吧。


    “兩台300馬力的芬特930,芬特公司最新的產品。”


    “我還以為是約翰迪爾呢,芬特不是被美利堅愛科公司收購了嗎,現在也對華出售?”


    “願意花錢肯定還是能買得到,又不是全麵的科技封鎖,兩台機器到時候每天犁小一千畝地還是能行的。”


    郭陽把數據往高了說,因為他也不知道經過自然能量和機械碎片改造過後的芬特能提升到什麽地步。


    候懷傑等人將信將疑,麵麵相覷,主要是誰也沒真正的見過芬特930的作業場景。


    轉完項目施工場地,也到了中午時間,郭陽跟著老向到苜禾的臨時項目部用餐。


    有意思的是,郭陽一路上聽到不少人在討論撿石機。


    “你們注意到沒,今天上午有台撿石機居然沒開去維修!”


    “哈哈哈,早看到了,聽說那兩個天天上午幹活,下午和晚上就忙著修機器的駕駛員臉都綠了。”


    “要我我也急,開個農機天天像伺候媳婦似的。”


    “那台撿石機咋來的?”


    那人捂著嘴小聲說道:


    “聽說是郭老板從疆省農墾那買的舊機器改造的,可把候工頭給氣著了。”


    “哈哈哈……”


    在項目區的周圍、田塊和道路間已經陸陸續續的栽植了一些林木,速生楊、大果沙棘……


    隻是天氣太熱,樹木的狀態都不太好,每天都還得持續澆水。


    不然成活率可能會很低。


    而種植林帶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防風防沙,減少地麵蒸發作用,改善小氣候。


    隻是樹木的需水量遠遠高於普通作物,但這樣也有個好處,能有效降低作物附近的地下水位,獲得生物排水排鹽的效果。


    來到簡陋的項目部,後勤人員已經給他專門安排好了一桌飯菜。


    除此之外,其餘工作人員也都在幾張大圓桌上用餐。


    郭陽也趁著這個機會和苜禾項目部的員工交流了片刻,了解了他們的工作情緒和需求。


    臨時項目部確實很簡陋,工作環境更是惡劣,用水、用電、交通環境、娛樂設施等等都很艱難。


    不過苜禾牧草加工廠和辦公樓的用地審批已經在辦理了,明年初廠區應該就能夠建好入住。


    基礎環境差,但好在苜禾食堂提供的飯菜還算豐富,主打的就是量大管飽。


    吃了飯,老向便迫不及待的帶著郭陽去看已經初具雛形的‘苜禾1號’的擴繁種子田了。


    ‘苜禾1號’的種子田被老向選在了雙橋村的北麵,但離村子還有一段距離,這裏靠近正在建設的防護林帶。


    郭陽來的時候,已經看到種子田用圍欄給圍起來了,而在種子田的不遠處,他此前要求的牛棚也在建設中了。


    老向做事情的能力肯定沒得說,但他也有聽到施工方和員工抱怨老向不太合群。


    不喝酒隻是一方麵,主要是老向除了工作很少會和他人閑聊。


    最大的愛好便是下班後和他帶來的三個徒弟下象棋,理由是防止老年癡呆。


    除此之外,每天早晨起來練金雞獨立,每天至少吃一個蘋果,三到六個核桃等等養身理論也都在項目部裏流傳了開來。


    種子田的圍欄裏外,是一片灌木叢。


    目的是考慮到苜蓿作為豆科牧草的生物特性,靠近灌木叢和防護林有利於昆蟲的授粉,但後期仍然需要人工輔助授粉。


    一般來說,為了獲得產量高、品質好的種子,苜蓿的種子基地應設在最好田塊上,而且要求近5-6年內沒有種植過苜蓿。


    同時要求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土壤肥沃,雜草少,排水良好,灌溉條件更是必備。


    此外,如果後續考慮在這裏繁育其它種子,還要設置不少於200-400米的隔離帶,防止種間及品種間的生物混交。


    生物混交分為跨屬雜交、屬內雜交等等。


    比如芸香科的柑橘家族以混亂不堪著稱,幾乎所有的種都是寬皮橘、柚和香櫞這3個野生種的後代。


    柚和寬皮橘雜交產生了橙,寬皮橘和橙雜交又產生了柑,香櫞和酸橙或柑雜交又產生了各種檸檬,柚和甜橙雜交又產生了葡萄柚.....


    另外,作為主糧之一的小麥也是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兩度跨屬雜交,無視生殖隔離而誕生的。


    馬鈴薯與番茄融合得到的薯番茄和番茄薯;


    ‘抗倒伏’的竹稻;


    馬和驢的後代:騾子;


    最誇張的寬吻海豚更是鯨中‘西門慶’,至少與13種其它海豚發生過雜交。


    還好沒跨科,保住了哺乳動物作為名門望族的最後體麵。


    人工條件下的遠緣雜交,如果有利於農業生產,且不會侵擾自然界,自然應當支持。


    但由於人力影響造成的本不該發生的基因汙染,還是應該盡力避免的。


    這也是種子田設立圍欄和隔離帶的目的。


    郭陽在老向的帶領下走進了種子田。


    相比鹽堿地改良項目,老向其實對‘苜禾1號’的種子田更為重視。


    畢竟20萬畝鹽堿地最後能不能改良成功,最終靠的是郭陽所說的超級紫花苜蓿‘苜禾1號’!


    所以,老向在向郭陽介紹種子田的工作進展時,也格外的詳細。


    “苜蓿種子細小,幼苗較弱,早期生長緩慢,為了給‘苜禾1號’提供良好的發芽和生長條件,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很細。”


    “平整好地後,每畝施用了有機肥2000千克、尿素8千克、速效磷8千克、速效鉀8千克。”


    “深耕後又晾曬了幾天,今天才開始上人工清撿石頭雜草、耙平耙細,灌溉水源也很快就接過來了。”


    “最多一個星期,就可以開始鎮壓播種。”


    “老板,播種是你親自過來把控還是……”向天山問道。


    他很清楚郭陽對‘苜禾1號’到底有多麽的重視。


    “到時候我過來看看吧,具體指揮還是得你來。”


    也就是這時,郭陽突然想起20萬畝鹽堿地的苜蓿種子還沒著落。


    和製種的種子用量不一樣,普通紫花苜蓿的種子用種量普遍在每畝3斤左右。


    而且這還是新改出來的地,每畝用種量至少得有5斤,20萬畝就至少得是100萬斤。


    雖然在‘苜禾1號’擴繁出來之前,這些苜蓿最後都是用來深翻還田,改良土壤理化性質。


    但為了保證出苗率和還田效果,該用的種子肯定不能少。


    “老向,鹽堿地的苜蓿種子也該提前準備了,100萬斤可不是個小數目,你有啥渠道沒?”


    向天山想了好一會兒,才麵帶猶豫的說道:“要不再找找輝煌種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蘆並收藏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