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規劃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泉是典型的戈壁綠洲農業,綠州星羅棋布地分布於山地、戈壁、沙漠之中。
農業耕地276萬畝,主要分布在各河流中下遊地區,供種子繁製的麵積較大。
企業可合理選擇安排玉米、瓜菜、花卉和牧草的雜交製種和親本繁殖。
農田又多在綠洲內,綠州又被戈壁、沙漠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每個綠州便是一個良好的天然隔離區。
區域內有發源於祁連山冰川積雪區的三大水係、十九條河,水資源豐富。
渠道縱橫配套,形成了洪水片河水灌溉,泉水片機井灌溉,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九泉開始承接對外製種。
此後的時間裏,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大批民營種業迅速崛起。
到2002年時,全市製種麵積達22萬畝,已成為全國第二大種子生產基地。
自2000年12月1日,《種子法》開始實施,九泉已有53家種子企業登記獲得了種子經營許可證。
但絕大多數種子生產經營企業注冊資金在100~200萬元,經營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低。
具有自主品牌和科研育種能力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代繁種子量達到整個製種量的70%!
就在這種情況下,郭陽新注冊的種子公司通過了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核,在工商悄然無聲的完成了注冊登記。
並取得了種子經營許可證。
而經過慎重的思考,郭陽還是決定將種子公司的業務與苜禾農牧分離開來。
種子生產基地的規劃也已獲批,相關的土地流轉工作,地方部門也已經在動員起來。
作物收獲、房屋拆遷、青苗賠償……
等完成這些,良繁基地和生產基地就可以開始建設。
除此之外,種子公司還需要同步建設向市政府承諾的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
‘悄然’隻是郭陽以為的悄然。
事實上,其高達3億的注冊資本,已經在行業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許多小種企隻能無奈的感慨前有狼後有虎。
‘狼’自然是指的各大跨國種企。
美利堅先鋒公司幾年前就進入了國內市場,且在tl市長期租用了兩百多畝土地,建立起了育種試驗站,其選育的先玉335已經在審定試驗中了。
孟山都在冀、皖兩省合資設立了棉種公司,專門從事抗蟲綿種子的生產經營。
瑞士諾華收購了在我國獨資建立的韓國漢城種苗公司。
‘虎’便是新近成立的種業新貴,比如說龍平高科和苜禾。
郭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能夠引起業內足夠的關注,這方便他以後招人和挖人。
不將計劃中的5億資金一股腦的投入,實在是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他現在手裏隻有苜禾1號一個牧草品種,而且還是在苜禾農牧有限公司的名下。
就苜禾農牧的賬上都還有剩下兩個億的資金,是計劃用來建設牧草加工廠和奶牛場的。
而對於新成立的種子公司,近期需要投入的主要是三個方麵:生產基地、推廣體係、種業人才體係。
至於育繁推一體化體係建設中的生物科研育種體係,郭陽並不急於這一時。
他有種子商店,用生態修複獲取的自然能量定製或購買各種新品種就相當於是他的科研育種體係。
隻是為了以後企業的長久發展,生物科研育種體係也得逐步建立。
該有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體係(轉基因)、分子育種體係、育種研究平台等等都得有。
這樣哪怕他百年之後,企業也不至於轟然倒塌。
而經過這麽幾天的積累,自然能量又再次來到了62點。
郭陽已經在思考該定向培育哪些作物種子了。
買是買不起的。
種子商店裏目前隻有紅色和橙色等級的種子銷售,每種都需要至少500點自然能量。
還需要消費滿一定金額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所以短時間隻能靠著定製培育獲得白色、藍色、紫色等較低等級的種子來構建產品體係。
而定向培育需要自己提供材料,所以種子公司還得建立自己的種質資源庫。
良繁基地和生產基地自己得有。
但大頭郭陽計劃通過與製種大戶、專業合作聯盟等契約合作模式,未來逐步在西北、西南、長江流域、黃淮海流域、瓊省南繁等全國各地建立生產基地。
除此之外,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和物流配送體係也得逐步建立。
推廣體係和國際化戰略,大區營銷中心、經銷商……
以及種子公司的組織管理架構,實行總裁負責製,郭陽暫定的是自己。
下設生產、品管、營銷、財務、行政、國際事務部,以及未來的生物技術中心、育種,甚至可能會有具體的品種經營。
經過幾天的思考,郭陽對於種子公司的規劃已經漸漸的明晰。
但這一切都還停留在紙麵上,想要實施得一步步來。
人已經有獵頭公司在負責,而且目前基礎的辦公部門已經有了。
生產方麵,也暫時從輝煌種業挖來了段海濤頂上。
隻是大田作物的製種技術,指望段海濤是肯定不夠的,得有完善的技術團隊。
不過種子公司的人好招。
據種子管理站提供的消息,九泉53家種子公司,從事育種研究、新品種開發和種子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100多名。
還都是些實際生產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
種子公司有錢,挖就是了!
讓郭陽頭疼的是苜禾農牧公司那邊。
苜禾1號的生長速度讓人感到驚喜,苜蓿種子體內的營養物質少,幼苗本該生長緩慢。
但苜禾1號打破了常識,離郭陽離開才過去5天,這就已經有兩三公分高了。
老向欣喜的將這一消息告訴了郭陽。
郭陽也很高興,但也讓他驚覺,隨著他的精力轉移到種子公司後,苜禾農牧可還差位掌舵人。
關係到自然能量的積累,可不能馬虎!
向天山管生產和技術沒問題,但隨著後續牧草加工廠和奶牛場的建立,要統籌考慮的事就多了。
老向還真不行!
郭陽想過挖輝煌種業的吳峰。
雖然原先是大車司機,但其身上具有一股獨特的草莽氣息。
而且能從大車司機跨行做到一家種業公司的老總,其身上總有些特殊的優點。
隻是獵頭告訴他,吳峰暫時還沒有離開輝煌的想法。
“叮鈴鈴……”
郭陽收回思緒,看到是吳峰打來的電話,以為他改變想法了,忙不迭的接通。
吳峰責備的聲音傳來,語氣裏帶著濃濃的怨氣。
“我前腳剛把種子交貨,回來就收到了段海濤的辭職信。”
“郭總,你這事做得太不厚道了。”
“兩個管理層,三個技術骨幹,薅羊毛都沒有你狠。”
“說好要一起攜手並進,共同謀求發展,結果你轉頭就來撬我牆角。”
郭陽尷尬的笑了笑,事情確實做的不太地道。
農業耕地276萬畝,主要分布在各河流中下遊地區,供種子繁製的麵積較大。
企業可合理選擇安排玉米、瓜菜、花卉和牧草的雜交製種和親本繁殖。
農田又多在綠洲內,綠州又被戈壁、沙漠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塊狀,每個綠州便是一個良好的天然隔離區。
區域內有發源於祁連山冰川積雪區的三大水係、十九條河,水資源豐富。
渠道縱橫配套,形成了洪水片河水灌溉,泉水片機井灌溉,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九泉開始承接對外製種。
此後的時間裏,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大批民營種業迅速崛起。
到2002年時,全市製種麵積達22萬畝,已成為全國第二大種子生產基地。
自2000年12月1日,《種子法》開始實施,九泉已有53家種子企業登記獲得了種子經營許可證。
但絕大多數種子生產經營企業注冊資金在100~200萬元,經營規模小,市場競爭力低。
具有自主品牌和科研育種能力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代繁種子量達到整個製種量的70%!
就在這種情況下,郭陽新注冊的種子公司通過了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核,在工商悄然無聲的完成了注冊登記。
並取得了種子經營許可證。
而經過慎重的思考,郭陽還是決定將種子公司的業務與苜禾農牧分離開來。
種子生產基地的規劃也已獲批,相關的土地流轉工作,地方部門也已經在動員起來。
作物收獲、房屋拆遷、青苗賠償……
等完成這些,良繁基地和生產基地就可以開始建設。
除此之外,種子公司還需要同步建設向市政府承諾的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
‘悄然’隻是郭陽以為的悄然。
事實上,其高達3億的注冊資本,已經在行業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許多小種企隻能無奈的感慨前有狼後有虎。
‘狼’自然是指的各大跨國種企。
美利堅先鋒公司幾年前就進入了國內市場,且在tl市長期租用了兩百多畝土地,建立起了育種試驗站,其選育的先玉335已經在審定試驗中了。
孟山都在冀、皖兩省合資設立了棉種公司,專門從事抗蟲綿種子的生產經營。
瑞士諾華收購了在我國獨資建立的韓國漢城種苗公司。
‘虎’便是新近成立的種業新貴,比如說龍平高科和苜禾。
郭陽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能夠引起業內足夠的關注,這方便他以後招人和挖人。
不將計劃中的5億資金一股腦的投入,實在是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他現在手裏隻有苜禾1號一個牧草品種,而且還是在苜禾農牧有限公司的名下。
就苜禾農牧的賬上都還有剩下兩個億的資金,是計劃用來建設牧草加工廠和奶牛場的。
而對於新成立的種子公司,近期需要投入的主要是三個方麵:生產基地、推廣體係、種業人才體係。
至於育繁推一體化體係建設中的生物科研育種體係,郭陽並不急於這一時。
他有種子商店,用生態修複獲取的自然能量定製或購買各種新品種就相當於是他的科研育種體係。
隻是為了以後企業的長久發展,生物科研育種體係也得逐步建立。
該有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體係(轉基因)、分子育種體係、育種研究平台等等都得有。
這樣哪怕他百年之後,企業也不至於轟然倒塌。
而經過這麽幾天的積累,自然能量又再次來到了62點。
郭陽已經在思考該定向培育哪些作物種子了。
買是買不起的。
種子商店裏目前隻有紅色和橙色等級的種子銷售,每種都需要至少500點自然能量。
還需要消費滿一定金額才能解鎖購買資格。
所以短時間隻能靠著定製培育獲得白色、藍色、紫色等較低等級的種子來構建產品體係。
而定向培育需要自己提供材料,所以種子公司還得建立自己的種質資源庫。
良繁基地和生產基地自己得有。
但大頭郭陽計劃通過與製種大戶、專業合作聯盟等契約合作模式,未來逐步在西北、西南、長江流域、黃淮海流域、瓊省南繁等全國各地建立生產基地。
除此之外,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和物流配送體係也得逐步建立。
推廣體係和國際化戰略,大區營銷中心、經銷商……
以及種子公司的組織管理架構,實行總裁負責製,郭陽暫定的是自己。
下設生產、品管、營銷、財務、行政、國際事務部,以及未來的生物技術中心、育種,甚至可能會有具體的品種經營。
經過幾天的思考,郭陽對於種子公司的規劃已經漸漸的明晰。
但這一切都還停留在紙麵上,想要實施得一步步來。
人已經有獵頭公司在負責,而且目前基礎的辦公部門已經有了。
生產方麵,也暫時從輝煌種業挖來了段海濤頂上。
隻是大田作物的製種技術,指望段海濤是肯定不夠的,得有完善的技術團隊。
不過種子公司的人好招。
據種子管理站提供的消息,九泉53家種子公司,從事育種研究、新品種開發和種子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100多名。
還都是些實際生產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
種子公司有錢,挖就是了!
讓郭陽頭疼的是苜禾農牧公司那邊。
苜禾1號的生長速度讓人感到驚喜,苜蓿種子體內的營養物質少,幼苗本該生長緩慢。
但苜禾1號打破了常識,離郭陽離開才過去5天,這就已經有兩三公分高了。
老向欣喜的將這一消息告訴了郭陽。
郭陽也很高興,但也讓他驚覺,隨著他的精力轉移到種子公司後,苜禾農牧可還差位掌舵人。
關係到自然能量的積累,可不能馬虎!
向天山管生產和技術沒問題,但隨著後續牧草加工廠和奶牛場的建立,要統籌考慮的事就多了。
老向還真不行!
郭陽想過挖輝煌種業的吳峰。
雖然原先是大車司機,但其身上具有一股獨特的草莽氣息。
而且能從大車司機跨行做到一家種業公司的老總,其身上總有些特殊的優點。
隻是獵頭告訴他,吳峰暫時還沒有離開輝煌的想法。
“叮鈴鈴……”
郭陽收回思緒,看到是吳峰打來的電話,以為他改變想法了,忙不迭的接通。
吳峰責備的聲音傳來,語氣裏帶著濃濃的怨氣。
“我前腳剛把種子交貨,回來就收到了段海濤的辭職信。”
“郭總,你這事做得太不厚道了。”
“兩個管理層,三個技術骨幹,薅羊毛都沒有你狠。”
“說好要一起攜手並進,共同謀求發展,結果你轉頭就來撬我牆角。”
郭陽尷尬的笑了笑,事情確實做的不太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