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誌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館裏。
陸漢斌將韭菜、蒜泥、鹵子、油波辣子調製而成的配料,加上炒好的辣椒西。
攪拌一番,隻幾下,一碗麵便被一掃而空。
“這麵吃得可真過癮呐,老板,再來一碗!”
郭陽也攪拌著,手工製作的麵條韌性十足,輕易扯不斷,心裏也漸漸明悟過來。
河西走廊現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備治理條件的還有近2億畝。
如果按現有的治理速度,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治理。
急什麽啊!
得緊跟著政策來。
現階段沙化速度已經減緩,二十年後的民勤綠洲依然存在,螞蟻森林也在這裏建立了多處梭梭林。
這說明水源的問題是有了解決的途徑。
不會像現在,農民、學生、誌願者、幹部群眾年年壓沙種樹,卻年年死!
水源的問題得有時間過程。
但想著陳教授說的,年輕人不要氣盛。
他卻不敢苟同,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
偉大的計劃胎死腹中,那就隻能先承包個幾萬畝沙漠玩玩咯!
有種子商店的存在,高產量品種培育+高抗性的沙生植物培育+節水灌溉技術。
沙產業照樣也能玩出來!
念頭通達,郭陽也學著陸漢斌的模樣,幾下就將一碗麵吃完。
“老板,給我也再來一碗……”
1月20日,大寒,離農曆新年還有10來天。
苜禾農牧的分公司:民勤沙海農牧注冊成立,和縣裏也達成了投資意向。
大哥郭山死活不肯入職公司,卻願意加入沙海公司還沒蹤影的壓沙植樹隊伍。
又從本地招了幾個員工,苜禾和天禾也在臨時抽調人手過來。
加上外部團隊輔助,人員暫時足夠了。
經過陳教授團隊的初步勘察,結合過往的數據,在騰格裏沙漠邊緣蘊藏一定的地下水資源,地下水深1~3米。
其中的紮子溝、馬崗岩、小鹽池3處水源地,開采條件下地下水補給量為1.75億m,在保護生態環境下,允許開采量為1億m。
依此,沙海農牧將會在騰格裏沙漠的邊緣,青土湖的東北方向,發展沙產業,以開發促治理的思路進行防沙治沙。
沙產業的概念由錢老提出。
按照他的想法,要利用各種前沿高新技術,在‘不毛之地’的沙漠、戈壁上開發出新的、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農業,並預言其為‘第六大產業革命’。
沙海農牧也想從沙漠裏挖出金疙瘩來,但具體種什麽,眾說紛紜。
除了荒漠化治理外,苜禾農牧也在積極爭取石羊河流域治理,以及沿途退耕還林還草的項目。
接連的大手筆投資,郭陽早已成了省裏的香餑餑。
部裏的目光近來也頻繁投向隴省大地。
但省裏也怕啊!
二十萬畝鹽堿地,良種擴繁基地工廠,河口村5000畝製種基地,辣甜椒育苗基地,三萬畝辣甜椒示範基地。
現在又多了個沙海農牧。
省裏還真擔心郭陽資金鏈斷裂,留下一堆爛攤子。
所以在退耕還林還草項目上,給足了苜禾農牧支持。
冷風掠過,殘留的枯黃樹葉旋舞著落地。
陸漢斌風塵仆仆的向辦公區走去,臉上止不住的疲憊,但想到此行的經曆,嘴角微微一笑。
騰格裏沙漠腹地,風沙從春刮到冬,方圓幾十裏沒有人煙。
但往紮子溝一帶走,由於地下水位的提升,在綠洲邊緣形成了一條積沙帶。
民勤積沙帶的植物普遍不健康,但也生長著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其中也有一些優勢植物。
這些都是沙海農牧發展的基礎,農大的團隊已經據此提出了一些發展思路。
如在綠洲邊緣棄耕的沙荒地上種植梭梭樹、怪柳等鄉土植物,再接種肉蓯蓉,或者間種牧草,既能治沙,也有經濟效益。
也可以進行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舍飼畜牧業。
此外,鎖陽、枸杞、沙棘、甘草等也具有開發價值,加上被譽為‘沙漠人生’的肉蓯蓉,一條補腎壯陽的中藥材產業鏈似乎也有了雛形。
樓道口,碰到兩個熟悉的身影走過來,苜禾農牧招采部的同事。
“漢斌,長期在沙漠裏跑不容易吧!”
陸漢斌不由想到住地窩子,吃著摻了沙的米飯的經曆。
“還行,你們這是?”
“過來投標。”
“怎麽樣?”
“挺好玩的,一群人都是同事,分批次去,還要裝作不認識。”
另一人跟著笑道:“目前已經拿下了民調工程途徑沙漠那60公裏渠道治理,紅崖山水庫——青土湖遺址河道沿線的治理和還林還草。”
陸漢斌曬然一笑,看來老板最近做的工作也不少,縣裏挺重視的。
那兩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真不回九泉了,在沙漠裏玩沙子有什麽好的,別回頭媳婦都找不到。”
陸漢斌回想起父母滄桑的臉龐,催婚的景象仿佛曆曆在目,又想起工作前幾年,一分錢也攢不下。
“不回了。”
“哦。老板給你升職加薪了啊!”
“漢斌,我覺得還是早點成家重要,在沙漠裏幹兩三年,你都三十歲了。”
陸漢斌沒搭話,沉默著上了樓,隱約還能身後傳來的話語。
“不聽勸啊,沙漠那環境,誰會嫁伱啊!”
“他家裏條件不好,可能想多掙點錢。”
“萬一公司倒閉了呢,誰說得準……”
辦公室裏新來的同事已經在張燈結彩,牆上已貼好了對聯,福字也倒掛在門上。
一切都寓意著新的一年來了。
陸漢斌遙望著窗外,二十八了啊!
嗬,今年終於有錢回家過年了!
想起這幾年的辛酸,牆上沙海農牧幾個字普普通通,他卻決定未來幾年在這裏紮根了。
不墜淩雲誌,揚帆正當時!
祁連山缺的不是風景,而是兩千年前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
……
九泉,河口村,整個村子煥然一新。
深翻過後的土地依然被凍得緊實,坑窪的道路鋪上了泥結碎石,老舊的泵房重新修繕塗白,水溝也已經清淤,表麵結上了一層冰。
有調皮的小孩將石頭丟進溝裏,沒砸碎冰麵,卻引來大人的怒罵,隻得落荒而逃。
但村子裏最引人注目的卻是村口的幾棟連體塑料大棚。
許多回家過年的年輕人一眼就能看到村裏的變化,驚奇不已。
村長盧兆強穿著大衣,戴著毛茸茸的帽子,不知是第幾次來這裏了,總想偷學點東西。
前幾天,技術人員對棚裏進行了消毒。
說是村裏的地病蟲害太重,育苗得謹慎。
他看得稀奇,硫磺粉、鋸末再加些奇奇怪怪的藥劑混合在一起,暗火點燃,密閉煙熏。
他想湊近看,技術人員卻看得緊,任何人都不讓靠近。
說是容易中毒。
算下來,今天已經通了兩天風了。
湊近看了起來。
棚裏,育苗盤已經均勻的擺放好了。
從村裏招的臨時工人正忙著將配製好的土壤裝入穴盤中,然後刮平。
哦,不能叫土壤,按他們的說法叫基質,加了秸稈、牛糞、草炭、蛭石、河沙……
基質也用藥水消了毒,真講究啊!
摸了摸大棚的鋼架,質感十足。
村裏以往多是用竹皮和鋼架、竹竿、木杆搭建大棚,立柱多,空間小,遇到大風大雪時很容易受災。
鋼管鋼架大棚他也見過,但天禾種業的大棚似乎還要高級些。
據說是用鍍鋅鋼管搭建的。
棚內空間大,操作方便,通風好,那結實的鋼管一看就能承受風雪的吹打。
哪哪都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種棚組裝拆卸方便。
天禾種業隨時能搬走。
(本章完)
陸漢斌將韭菜、蒜泥、鹵子、油波辣子調製而成的配料,加上炒好的辣椒西。
攪拌一番,隻幾下,一碗麵便被一掃而空。
“這麵吃得可真過癮呐,老板,再來一碗!”
郭陽也攪拌著,手工製作的麵條韌性十足,輕易扯不斷,心裏也漸漸明悟過來。
河西走廊現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備治理條件的還有近2億畝。
如果按現有的治理速度,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治理。
急什麽啊!
得緊跟著政策來。
現階段沙化速度已經減緩,二十年後的民勤綠洲依然存在,螞蟻森林也在這裏建立了多處梭梭林。
這說明水源的問題是有了解決的途徑。
不會像現在,農民、學生、誌願者、幹部群眾年年壓沙種樹,卻年年死!
水源的問題得有時間過程。
但想著陳教授說的,年輕人不要氣盛。
他卻不敢苟同,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嗎?
偉大的計劃胎死腹中,那就隻能先承包個幾萬畝沙漠玩玩咯!
有種子商店的存在,高產量品種培育+高抗性的沙生植物培育+節水灌溉技術。
沙產業照樣也能玩出來!
念頭通達,郭陽也學著陸漢斌的模樣,幾下就將一碗麵吃完。
“老板,給我也再來一碗……”
1月20日,大寒,離農曆新年還有10來天。
苜禾農牧的分公司:民勤沙海農牧注冊成立,和縣裏也達成了投資意向。
大哥郭山死活不肯入職公司,卻願意加入沙海公司還沒蹤影的壓沙植樹隊伍。
又從本地招了幾個員工,苜禾和天禾也在臨時抽調人手過來。
加上外部團隊輔助,人員暫時足夠了。
經過陳教授團隊的初步勘察,結合過往的數據,在騰格裏沙漠邊緣蘊藏一定的地下水資源,地下水深1~3米。
其中的紮子溝、馬崗岩、小鹽池3處水源地,開采條件下地下水補給量為1.75億m,在保護生態環境下,允許開采量為1億m。
依此,沙海農牧將會在騰格裏沙漠的邊緣,青土湖的東北方向,發展沙產業,以開發促治理的思路進行防沙治沙。
沙產業的概念由錢老提出。
按照他的想法,要利用各種前沿高新技術,在‘不毛之地’的沙漠、戈壁上開發出新的、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農業,並預言其為‘第六大產業革命’。
沙海農牧也想從沙漠裏挖出金疙瘩來,但具體種什麽,眾說紛紜。
除了荒漠化治理外,苜禾農牧也在積極爭取石羊河流域治理,以及沿途退耕還林還草的項目。
接連的大手筆投資,郭陽早已成了省裏的香餑餑。
部裏的目光近來也頻繁投向隴省大地。
但省裏也怕啊!
二十萬畝鹽堿地,良種擴繁基地工廠,河口村5000畝製種基地,辣甜椒育苗基地,三萬畝辣甜椒示範基地。
現在又多了個沙海農牧。
省裏還真擔心郭陽資金鏈斷裂,留下一堆爛攤子。
所以在退耕還林還草項目上,給足了苜禾農牧支持。
冷風掠過,殘留的枯黃樹葉旋舞著落地。
陸漢斌風塵仆仆的向辦公區走去,臉上止不住的疲憊,但想到此行的經曆,嘴角微微一笑。
騰格裏沙漠腹地,風沙從春刮到冬,方圓幾十裏沒有人煙。
但往紮子溝一帶走,由於地下水位的提升,在綠洲邊緣形成了一條積沙帶。
民勤積沙帶的植物普遍不健康,但也生長著大量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其中也有一些優勢植物。
這些都是沙海農牧發展的基礎,農大的團隊已經據此提出了一些發展思路。
如在綠洲邊緣棄耕的沙荒地上種植梭梭樹、怪柳等鄉土植物,再接種肉蓯蓉,或者間種牧草,既能治沙,也有經濟效益。
也可以進行人工草地建設,發展舍飼畜牧業。
此外,鎖陽、枸杞、沙棘、甘草等也具有開發價值,加上被譽為‘沙漠人生’的肉蓯蓉,一條補腎壯陽的中藥材產業鏈似乎也有了雛形。
樓道口,碰到兩個熟悉的身影走過來,苜禾農牧招采部的同事。
“漢斌,長期在沙漠裏跑不容易吧!”
陸漢斌不由想到住地窩子,吃著摻了沙的米飯的經曆。
“還行,你們這是?”
“過來投標。”
“怎麽樣?”
“挺好玩的,一群人都是同事,分批次去,還要裝作不認識。”
另一人跟著笑道:“目前已經拿下了民調工程途徑沙漠那60公裏渠道治理,紅崖山水庫——青土湖遺址河道沿線的治理和還林還草。”
陸漢斌曬然一笑,看來老板最近做的工作也不少,縣裏挺重視的。
那兩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真不回九泉了,在沙漠裏玩沙子有什麽好的,別回頭媳婦都找不到。”
陸漢斌回想起父母滄桑的臉龐,催婚的景象仿佛曆曆在目,又想起工作前幾年,一分錢也攢不下。
“不回了。”
“哦。老板給你升職加薪了啊!”
“漢斌,我覺得還是早點成家重要,在沙漠裏幹兩三年,你都三十歲了。”
陸漢斌沒搭話,沉默著上了樓,隱約還能身後傳來的話語。
“不聽勸啊,沙漠那環境,誰會嫁伱啊!”
“他家裏條件不好,可能想多掙點錢。”
“萬一公司倒閉了呢,誰說得準……”
辦公室裏新來的同事已經在張燈結彩,牆上已貼好了對聯,福字也倒掛在門上。
一切都寓意著新的一年來了。
陸漢斌遙望著窗外,二十八了啊!
嗬,今年終於有錢回家過年了!
想起這幾年的辛酸,牆上沙海農牧幾個字普普通通,他卻決定未來幾年在這裏紮根了。
不墜淩雲誌,揚帆正當時!
祁連山缺的不是風景,而是兩千年前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
……
九泉,河口村,整個村子煥然一新。
深翻過後的土地依然被凍得緊實,坑窪的道路鋪上了泥結碎石,老舊的泵房重新修繕塗白,水溝也已經清淤,表麵結上了一層冰。
有調皮的小孩將石頭丟進溝裏,沒砸碎冰麵,卻引來大人的怒罵,隻得落荒而逃。
但村子裏最引人注目的卻是村口的幾棟連體塑料大棚。
許多回家過年的年輕人一眼就能看到村裏的變化,驚奇不已。
村長盧兆強穿著大衣,戴著毛茸茸的帽子,不知是第幾次來這裏了,總想偷學點東西。
前幾天,技術人員對棚裏進行了消毒。
說是村裏的地病蟲害太重,育苗得謹慎。
他看得稀奇,硫磺粉、鋸末再加些奇奇怪怪的藥劑混合在一起,暗火點燃,密閉煙熏。
他想湊近看,技術人員卻看得緊,任何人都不讓靠近。
說是容易中毒。
算下來,今天已經通了兩天風了。
湊近看了起來。
棚裏,育苗盤已經均勻的擺放好了。
從村裏招的臨時工人正忙著將配製好的土壤裝入穴盤中,然後刮平。
哦,不能叫土壤,按他們的說法叫基質,加了秸稈、牛糞、草炭、蛭石、河沙……
基質也用藥水消了毒,真講究啊!
摸了摸大棚的鋼架,質感十足。
村裏以往多是用竹皮和鋼架、竹竿、木杆搭建大棚,立柱多,空間小,遇到大風大雪時很容易受災。
鋼管鋼架大棚他也見過,但天禾種業的大棚似乎還要高級些。
據說是用鍍鋅鋼管搭建的。
棚內空間大,操作方便,通風好,那結實的鋼管一看就能承受風雪的吹打。
哪哪都好!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種棚組裝拆卸方便。
天禾種業隨時能搬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