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裸奔的消息不脛而走。


    在園區裏傳的沸沸揚揚,而當人們知曉原因後,更是會心一笑。


    豐凱農機裏,員工也時常拿這事當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很快,裸奔事件的影響力就被吹散。


    國際商報的報道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3000萬元外貿訂單喜落豐凱農機!”


    在眾人還在議論是真是假時,華夏工業報,魯省日報等更多的媒體也加入了報道。


    確信了,


    豐凱農機和安哥拉正式簽訂了合同,未來一年內陸續向安哥拉提供大馬力輪式拖拉機、柴油發電機等品牌產品!


    豐凱農機已經張開了他的國際化觸角!


    這自然得歸功於餘洪海。


    當餘洪海得意的向他邀功時,郭陽卻隻是搖頭笑了笑,拿出了幾分記錄。


    “有的經銷商收了農民的定金,但產品遲遲沒送到,現在經銷商來堵門了,你去處理一下。”


    餘洪海興奮地來,又急匆匆的走了。


    郭陽還不忘提醒,


    “國內的生產基地擴張,還有國外的大輪拖生產基地建設計劃,豐凱先向集團總部報一個計劃。”


    餘洪海點了點頭,離開的腳步卻加快了幾分,國外的大輪拖生產基地是很肯定要建的。


    除了非洲,南美、東亞、中東都是豐凱農機的潛在市場。


    基地的建設計劃自然是交給專業的團隊和谘詢公司去做,擴大產能雖然很急迫。


    但他目光卻瞄向了4月份伊朗即將舉行的農機展覽,豐凱已經收到了邀請。


    ……


    豐凱農機的戰果顯著。


    但從2004年年末到2005年3月,耀眼的不隻是豐凱農機。


    嘉禾的其它版塊也爆發了強勁的活力。


    3月中旬。


    種業周刊的記者徐小雪,到魯省某縣進行隨機采訪。


    天氣還冷,徐小雪穿一身黑色的衝鋒衣,一頭微卷的長發紮成馬尾,身形挺拔,看上去似有舞蹈的功底。


    她走進一家種子貿易公司的門市部。


    正好見到一位60多歲的老大爺一下子買了150多塊錢的蔬菜種子,大約有一二十袋。


    徐小雪仔細看了看,從包裝上看應該隻有兩個品種。


    她好奇的上前問道:“大爺,你買的什麽種子呀,買這麽多。”


    大爺眼眉一抬,這女娃子還怪好看的。


    “我是來進貨的,要拿到自己開的小商店裏去賣。”


    “都是辣椒啊。”徐小雪看清了包裝上的照片。


    “是的呢,這都是近兩年才出的新品種,賣得可俏了,我這都是第三次來補貨了。”


    老大爺走後,徐小雪在店裏找到了剛才的蔬菜品種。


    天椒1號,赤紅1號,而且都是同一家叫天禾種業的公司生產的。


    這公司近兩年她也有所耳聞,但她負責的是糧食種子,所以也僅限於聽說過。


    而後她又來到玉米種子銷售櫃台旁邊,幾張彩色的玉米種子宣傳畫貼在一旁。


    有關新品種的特性、播種條件、管理方法,還有價格等都寫在了上麵。


    也有很多農民圍在一旁,不時的向銷售人員詢問各自關心的問題。


    她也跟著看了,聽了一會兒。


    嗯,玉米種子的品類還是很多的。


    他向一位站在玉米種子堆前指指點點的大爺問道。


    “大爺,你準備買些什麽品種,是宣傳上的這些嗎?”


    “嗯,但我主要買它,其它的零星搭配點。”


    徐小雪跟著大爺的手指看了過去,天玉1號,好熟悉的名字!


    再瞧了瞧,又是天禾種業的。


    價格70元/公斤,怎麽這麽貴!


    旁邊有她熟悉的老品種,每公斤才賣5-6元,其餘幾個新品種價格也在10-12元/公斤啊!


    這價格差距也太大了。


    老大爺為啥還盯著這個品種買啊?


    宣傳畫上寫著天玉1號畝產能達到1.5噸!!!


    沒搞錯吧!


    徐小雪仔細的看了又看,才確信自己沒有看錯。


    1.5噸?


    這屬於虛假宣傳了吧!


    頓時她就警惕了起來。


    她不由想到去年的采訪經曆,68戶村民買的“高產”玉米種子經過春的耕耘、夏的澆灌、秋的企盼。


    但卻沒有盼來收獲的喜悅!


    他們種下的“高產”新品種,長出的碩長的玉米棒子上卻隻結了稀稀拉拉數十粒玉米。


    而鄰近的地塊,甚至同一家同一塊地同一天種植的其它玉米種則結的顆粒飽滿。


    縣裏當即組織了調查組,


    當時她也是調查組的一員,恰逢連日陰雨,通往田間的土路上泥濘不堪,路上的泥水有的地方有一尺多深。


    等到了田間,她臉上被拖拉機輪子甩得都是泥水,下了拖拉機走了不到20米路,每個人鞋上沾的泥足足有兩三斤重。


    而調查的結果也很沉重,“高產”玉米減產96%,對農民來說就意味著絕收!


    不隻是這68戶農民,更多的村戶被牽扯了進來。


    最後甚至驚動了國家總局。


    她很清楚的記得當時的“高產”玉米宣傳的產量也不過1噸!


    眼前的天玉1號怎麽可能是真的!


    她急忙衝大爺說道:“大爺,這宣傳伱也敢信???”


    還沒等老大爺回答,旁邊一位中年婦女就搶先說道:“不太信,就是價格太貴了,但還是想種點試試,給我也來兩包這個,我回去試試效果。”


    徐小雪一時呆住了,不太信,又貴,你還買,這是什麽邏輯?


    老大爺這時也說道:“我去年就試過了,想達到宣傳的產量很難,但產量確實很高。”


    “有多高?”


    “哼哼,你試了就知道了,我四個子女,一大家子二十多畝地,今年準備全部種這個。”


    徐小雪訝然,她甚至看到中年婦女也有躍躍欲試的模樣。


    真不是虛假宣傳嗎?


    在她的印象裏,玉米能畝產800公斤以上,也隻有東北、西北某些高產田裏能達到。


    何況是1500公斤,這都快直接翻倍了?


    這老大爺怕不是拖吧!


    她又在店裏呆了一會兒,發現買天玉1號的還真不少。


    有些是看了電視上的宣傳來的,也有的是去年就試種,嚐試過後來複購的。


    至少不是坑農的假種子!


    徐小雪心裏有了判斷,但這產量也未免太驚人了。


    又呆了會兒,她有了更多的發現。


    門市裏蔬菜、玉米、大豆、生等各類種子繁多,新品種普遍要貴上一倍。


    但農民卻很願意嚐試新品種,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新品種賣得也比較好。


    農民的求新心理也很重啊!


    在縣裏種子公司的門市隨機采訪了幾家,


    徐小雪跟著又去了鄉下,種子公司在鄉鎮上設了很多代銷點。


    路上她還碰到了兩輛種子公司的下鄉服務車,在各鄉鎮集貿市場、村間巡回流動。


    據說,春耕期間每天不間斷。


    她跟著觀察了兩天,記錄著春耕種子市場的所見所聞。


    種子市場蓬勃待發,農民購種喜新不厭舊。


    她印象深的品種隻有兩個,中外合資的先玉335!


    以及天禾種業的天玉1號!


    昨天看到最新新聞,老美已經把玉米畝產的世界記錄推高到了2641公斤。


    感覺我還是寫保守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蘆並收藏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