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情況?


    寧小婧愣住了,老板回來前,他就預料到了老板可能會先來公司處理各種資料和工作。


    也做好了相關準備。


    但招聘方麵,一直是人事在負責,秋招也一般都是學生,老板除了招聘高管時會參與麵試外,也很少過問學生招聘的事。


    她略微有點局促的說道:“秋招已經快結束了,相關資料還沒來得及匯總。”


    郭陽想了想,說:“秋招進來的學生是公司重要的新鮮血液,回頭整理份名單給我,學校、專業、崗位等,有家庭出身等背景資料更好。”


    05年的大學生還是很金貴的,如果是在沿海地區,有技術傍身的畢業生,怎麽也得幾千塊錢。


    但這是在西北,還是農學專業,工資自然沒有那麽高。


    前世郭陽畢業後就曾認識一個師兄,也是05年畢業的,當時他有兩份工作選擇。


    一是去兵團連隊,另一個則是學校教授開辦的玉米種企。


    師兄最後去了教授的種企,原因是每個月的工資有600塊。


    當然,十幾二十年後,這也成了他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


    嘉禾集團的招聘生源來自西北的各大農校,但相比進企業,這些人更熱衷於進體製內。


    有些有抱負的研究生甚至會響應號召,去支援邊疆艱苦地區建設,多年後,大部份人也有了很好的政治前途。


    不是各地農業局的局長,就是縣長,甚至更高的位置。


    為了和體製內以及科研院所競爭生力軍,嘉禾也開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工資。


    大學生願意來就能每月拿1000元,學校越好,學曆越高,待遇越高。


    回過神來。


    寧小婧雖然感覺很繁瑣,但老板交待了,自然得去做。


    將一些需要處理的文件放下後,寧小婧腳踩高跟鞋,暗罵了句老光棍,便蹬得地板咚咚作響的離去了。


    郭陽怪異的看著她的背影,即使穿著外套,也能看出身材姣好。


    隻是脾氣有點古怪。


    咋的?老板給你安排點工作,還有意見了?


    在椅子上舒服的坐下,那兩穗玉米棒子還在,但沒有盤出包漿。


    略微緩了下,郭陽就開始處理工作,一直忙到傍晚。


    羅修出現在辦公室提醒他,“老板,該下班了。”


    郭陽抬頭,透過窗戶發現天快黑了,看了看時間,也才6點過。


    起身開窗透透了口氣,撲麵的冷風就拚了命的灌進來。


    室外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看著夜色下略顯神秘的祁連山,郭陽想著基層應該也調整了作息。


    入冬前的各項工作也不知怎麽樣了。


    “走吧,先吃飯。”


    郭陽出來時,發現寧小婧還坐在工位上忙活著,開著空調,其身上的外套也脫了下來。


    露出潔白色的毛衣。


    郭陽湊近看了眼,應該是在整理校招新入職員工的信息,皺了皺眉。


    “這些完全可以讓人事部門整理好再給你啊!”


    寧小婧抬頭說道:“子公司發上來的,稍微整理補充下。”


    郭陽還是覺得有問題,但也沒多說什麽,“走,先去吃飯?”


    “吃什麽?”


    “食堂啊,好久沒吃,怪想念的。”


    寧小婧癟了癟嘴,“你們去吃吧,我再加會兒班。”


    “怎麽?食堂吃膩了。”


    “沒有,我就是想到工作還沒完成,渾身就不舒坦。”


    郭陽也不知她哪根筋沒對,難得搭理,和羅修去食堂美美的喝了碗羊肉麵粉。


    再回到辦公室時,發現寧小婧已經走了,倒是關於新員工的文件資料放在了他桌子上。


    郭陽就這麽拿起來看了看。


    校招的總人數涵蓋大專院校,總共282人,看著好像不少,但細分下來還是太少了。


    尤其是苜禾和天禾。


    天禾現有員工2262人,但此次招聘的高校學生卻隻有81人;


    苜禾現有員工878人,校招的人數同樣隻有38人;


    豐凱農機目前穩定在6000人上下,這次升級擴張後,預計還要增加兩三千人,這次也招聘了117人;


    全王生物總共200餘人,也新進了20人。


    …


    總體來說,嘉禾的人員學曆結構太過於不合理,尤其是基層。


    比如說,製種基地的老技術員或者基層的銷售人員,很多還隻是高中,甚至初中學曆。


    郭陽雖然不是唯學曆論,但對大公司來說,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隱患。


    尤其是想自建製種基地,必然離不開規模化、農機化、智能化,肯定是學曆越高越合適。


    苜禾也是同樣的情況。


    在美利堅,一個3萬畝左右的苜蓿草場,隻需3-5個人,就能完成所有的種植-管理-收獲-加工等管理。


    苜禾呢?


    平均每一萬畝,需要8-9個能熟練操作農機的工人和管理人員,這還不包括加工、儲藏、運輸等等。


    算下來,每萬畝的人工需要17-18個人。


    這就是差距。


    現階段國內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嘉禾願意,也能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


    但以後呢?


    假如說苜禾管理的麵積增加到幾百萬畝,上千萬畝,甚至更多……


    郭陽思索著,前期為了擴張,嘉禾的基層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但也為集團做出了貢獻。


    也不能無故把人優化了。


    中高層雖然挖了不少人過來,但關係戶不少,也存在問題,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高管就那麽幾個。


    很多人都有名無實。


    還真應了那句話,這世界就是個草台班子。


    嘉禾也是這樣。


    那還不如自己培養,從招聘上打主意,但現在大學生金貴,願意從事農業的高校生又太少。


    這方麵郭陽可是深有體會。


    一時半會兒,郭陽也沒了主意。


    隻得先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杯祁連山鮮牛奶下肚,郭陽感覺整個人都活了過來。


    這也算是嘉禾總部的福利,食堂每天早上供應鮮牛奶。


    早飯後,郭陽先去天禾的加工廠看了看。


    生產車間內,3條種子加工流水線有條不紊的運轉著。


    顆粒飽滿的玉米種子,經過無跌落傳送係統,穩穩落在包裝機裏。


    一袋袋滿載著農民豐收希望的優質成品種子,整齊的碼放在立體倉位中。


    現場一派火熱繁忙的工作景象。


    看著變化了不少的生產車間,郭陽問道:“種子生產線是又升級了?”


    今天是嚴群陪著郭陽來的,生產上的重心也已經從大田轉回到了工廠。


    嚴群笑道:“對,已經平穩運行一個月了,每天工作16個小時,每條生產線可生產加工9萬公斤玉米種子。”


    郭陽略微一算,感歎道:“生產任務很緊。”


    “是啊,2億多斤玉米種子,3個工廠,9條生產線,全力運轉也要到2月份去了,春播早的區域3月份就要播種了。”


    “還要抽空加工一些蔬菜種子供應市場。”


    嚴群的表情頗為無奈,天玉1號的市場火爆的同時,也給生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從大田到工廠,原以為冬季能輕鬆些,事實上,除了不用曬太陽,壓力依然還是擺在那裏。


    郭陽也清楚,這都是擴張太快帶來的後遺症。


    昨晚他也沒怎麽睡好,嘉禾的腳步太快,管理上留下的問題太多。


    可能是要稍微緩緩了。


    郭陽苦笑道:“苜禾還有一千多萬斤牧草種子沒加工完,還指望著天禾幫幫忙。”


    嚴群擺了擺手,“那可能指望不上了,現在機器都快忙得冒煙了。”


    “前段時間,閩省那邊從島國進口的阪田胡蘿卜種子嚴重缺貨,一小罐10萬粒種子,也就2.5畝的量,市場價格從3800元元炒到了1.3萬元一罐。”


    郭陽皺了皺眉,那不是平均每畝胡蘿卜光種子投入就要好幾千塊。


    “超級紅芯呢,在那邊的市場接受度如何?”郭陽問道。


    超級紅芯自然就是種子商店培育出的品種。


    嚴群一臉無奈,“西北胡蘿卜一般是春播,閩省則更喜歡秋播,然後年前出貨。”


    “等閩省的客商找過來時,包裝好的超級紅芯已經出完貨了。”


    阪田株式會社是島國最出名的蔬菜種子公司之一。


    除了胡蘿卜,菜心和有棱絲瓜也是其極具代表性的蔬菜種子。


    郭陽略感可惜,閩省的胡蘿卜產業發展的不錯,莆田和晉江的胡蘿卜都挺有名。


    但在天禾的市場劃分裏,閩省被歸類到了c級市場,也就是隨緣。


    客商不僅要主動聯係,還得付全款拿貨。


    天禾也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去開拓c類市場,隻能先讓小日子多囂張一年。


    看完天禾的工廠,又去了苜禾的種子工廠,隻有可憐的一條生產線。


    從9月中旬就死命了的掄,上個月才把國糧和農發集團的300多萬斤種子發了出去。


    還有近1700萬種子,生產線不出問題,都還要半年時間。


    但這種工作強度,就和劉翔高密度參加大賽一樣,想不出問題都難。


    各個工廠都很忙,車間的機器持續轟鳴,工人們也全神貫注。


    用工人調侃的話就是:“真忙得冒煙了,歇腳的機會都沒有。”


    不用去看,郭陽也知道豐凱農機也是同樣的情況。


    從年初到年尾,都是產能跟不上。


    每一環都是環環相扣的,天禾和苜禾的種子生產線都出自豐凱,貿然換別的廠家,很可能得不償失。


    也就造就了如今的局麵。


    郭陽回到辦公室後,先是讓戰投部的人牽頭編製各子公司明年的規劃。


    寧小婧還是興致不高的樣子,也不知咋了。


    郭陽還是沒有多問,女人嘛,一個月總有那麽幾天。


    讓其拿來營銷部門準備好的河西乳業關於奧運營銷的資料,細細的看了起來。


    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部長已經到了九泉,晚上有個飯局,明天還有簽約儀式。


    現場來的記者也少不了,肚子裏得備點貨才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的冰糖葫蘆並收藏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