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撇開情感來說,既是曆史欠賬,也是曆史進步。”孫總又喝了一口茶,說。
“具體怎麽說理解?”李瞻海追問。
“從客觀的曆史來說,確實欠賬很多,我們離先進生產力還差的很遠,需要奮起直追;從進步的角度講,引進先進的客機,雖然貴,但是能提高巨大的效率。”孫辛談了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這就是比較優勢呀。”李瞻海說。
“比較優勢?就聽說競爭優勢比較多,詳細講講。”孫辛說。
“比較優勢就是相對於別人的絕對優勢而言,我們的相對優勢。”李瞻海解釋說,“比如我們的勞動力優勢,別人技術實力強,但是在傳統的常規勞動中,他的技術優勢就體現不出來,而我們的非技術勞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就像傳統製造業裏的非技術勞動?”孫辛問。
“是的。”李瞻海肯定地說。
“隻是,用傳統的非技術勞動換取技術勞動成果,我們這點比較優勢太微弱,代價太大了。”孫辛感慨地說。
“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李瞻海問。
“有些人不願意用這樣的方式,自己微弱的非技術勞動的優勢不願意發揮,”李瞻海平穩地說,“先進的技術又學不會、學不來,就懸在半空,上不上,下不下,幾十年一個樣。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耗費了,沒有進步,而人家還在繼續進步,差距還拉大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孫辛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孫總,您別太難受。”李瞻海又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說:“近現代強大的先進國家幾乎都是這麽走過來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蘭、英國、美國……”
孫辛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
“這些強國在強大的時候,實力雄厚,風光無限,但是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是資源緊張、東拚西湊,東學西學,才逐步逐步發展起來的。”李瞻海說。
“大國興衰,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衰,是一個快速的過程。”李瞻海看著孫辛沒有反應,繼續說:“我們可能指望興的過程,就是一個快速的過程,而沒有想過衰的時候。”
“我們可是天天警醒——提防著衰的過程,”孫辛終於說話了,“我隻是沒有想到興的過程,這麽艱難,這麽長久……”
李瞻海喝了一口茶,看著孫辛。
“唉——我就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道海堤,一道又一道的潮水衝到自己麵前,來不及反應,隻能拚命頂住!”孫辛感慨著說,邊說邊喝了一口茶。
李瞻海點點頭。
“別人以為我是勇立潮頭,操控企業大盤,引領企業發展,”孫辛說,“我自己知道,就現在,我充其量就是一道堤壩,迎著先進的商品、技術、管理的道道潮水,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不能垮掉!”
李瞻海看著孫辛,由衷地欣賞這位優秀的高管。
“不僅不能垮掉,還得吸收先進商品、技術、管理的一道道大潮的能量,繼續前進。”孫辛說完,眼裏發出光來。
李瞻海使勁地點點頭,讚同地說:“這就是比較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
談到這裏,孫辛忽然笑了:“這就是我們的命!一麵苦悶,一麵興奮!苦悶的是現在太憋屈,興奮的是看得見前麵的光。”
李瞻海也笑了,他看到了孫辛這一類人身上蘊含的能量。
能伸能屈,能挺立能吸收再釋放的能量!這能量蓄積起來,就能改變絕對實力的對比!
這時的孫辛想通了,釋然了,他舉起茶杯說:“來,喝一個,我們繼續——咬緊牙關!”
李瞻海也舉起了茶杯,重複著:“繼續咬緊牙關!”
這一杯茶喝完之後,兩人告辭分開。
李瞻海回到住處,和顧問們開起了會。
聽完了李瞻海和孫辛的對話,老波先樂了,說:“李瞻海老師,你這比較優勢理論行呀!”
“那是,比較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有門!”老熊附和著。
“理論是理論,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真是不容易。”李瞻海謙遜地回答,“孫總他們這些人真不容易。”
“這個時代企業家和高管都不容易。”老熊說。
“一線操作人員更不容易。”老波說。
“是呀!既有曆史沉澱,又有曆史欠賬。”老熊補充著。
“都得咬緊牙關處理。”老波微笑著接過來。
李瞻海點點頭。
而此時的雲棲卻沒有參與討論,他更多的是感受孫辛關於一道一道海浪衝擊堤岸的的感受。
雲棲曾經在海裏感受過一道又一道的海浪衝擊。
最開始是新鮮、是興奮,隨著海浪一道又一道的持續衝擊,開始覺得枯燥、乏味,然後就開始乏力,再後來就感覺到自己的力氣在衰退,有些經不住海浪的擊打。
再後來就感覺到痛,想逃離,而海浪是不知道疲倦的,一道接著一道的持續打過來。
雲棲也知道在休閑的海裏,可以逃;但是在現實的大海,不能逃,這是責任!
孫辛他們就是在商海裏頂住這一道又一道的浪潮的衝擊,忍受著那持續不斷的厚重的力量的持續擊打。
從機械化、電氣化、微電子化、有線模式下的信息化、移動模式下的信息化……一道一道的技術大潮洶湧而來,資本在緊跟其後的推動,這些變化的潮水,又有多少人看清?又有多少人頂得住?
李瞻海打斷了顧問們的討論和遐思,讓大家早點休息,明天繼續企業的戰略變革輔導。
果然,第二天一早,成總就邀請李瞻海和顧問們一起討論馬傑的資金調動問題。
李瞻海仔仔細細地了解了馬傑的思路和資金使用計劃,然後陷入了沉思。
成總則一言不發的看著李瞻海。
過了很久,李瞻海才開始說話,而他一開口,並沒有直接講馬傑調動資金的事。
“現在,資本助力創業,已經是一個潮流,”李瞻海說,“各種媒體再不斷地推波助瀾,好像快速創業配套資本注入,是十分普遍和容易的事。”
“管殺不管埋。”老熊冷不丁冒出一句。
“具體怎麽說理解?”李瞻海追問。
“從客觀的曆史來說,確實欠賬很多,我們離先進生產力還差的很遠,需要奮起直追;從進步的角度講,引進先進的客機,雖然貴,但是能提高巨大的效率。”孫辛談了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這就是比較優勢呀。”李瞻海說。
“比較優勢?就聽說競爭優勢比較多,詳細講講。”孫辛說。
“比較優勢就是相對於別人的絕對優勢而言,我們的相對優勢。”李瞻海解釋說,“比如我們的勞動力優勢,別人技術實力強,但是在傳統的常規勞動中,他的技術優勢就體現不出來,而我們的非技術勞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就像傳統製造業裏的非技術勞動?”孫辛問。
“是的。”李瞻海肯定地說。
“隻是,用傳統的非技術勞動換取技術勞動成果,我們這點比較優勢太微弱,代價太大了。”孫辛感慨地說。
“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李瞻海問。
“有些人不願意用這樣的方式,自己微弱的非技術勞動的優勢不願意發揮,”李瞻海平穩地說,“先進的技術又學不會、學不來,就懸在半空,上不上,下不下,幾十年一個樣。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耗費了,沒有進步,而人家還在繼續進步,差距還拉大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孫辛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孫總,您別太難受。”李瞻海又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說:“近現代強大的先進國家幾乎都是這麽走過來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蘭、英國、美國……”
孫辛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
“這些強國在強大的時候,實力雄厚,風光無限,但是剛剛起步的時候,也是資源緊張、東拚西湊,東學西學,才逐步逐步發展起來的。”李瞻海說。
“大國興衰,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衰,是一個快速的過程。”李瞻海看著孫辛沒有反應,繼續說:“我們可能指望興的過程,就是一個快速的過程,而沒有想過衰的時候。”
“我們可是天天警醒——提防著衰的過程,”孫辛終於說話了,“我隻是沒有想到興的過程,這麽艱難,這麽長久……”
李瞻海喝了一口茶,看著孫辛。
“唉——我就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道海堤,一道又一道的潮水衝到自己麵前,來不及反應,隻能拚命頂住!”孫辛感慨著說,邊說邊喝了一口茶。
李瞻海點點頭。
“別人以為我是勇立潮頭,操控企業大盤,引領企業發展,”孫辛說,“我自己知道,就現在,我充其量就是一道堤壩,迎著先進的商品、技術、管理的道道潮水,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不能垮掉!”
李瞻海看著孫辛,由衷地欣賞這位優秀的高管。
“不僅不能垮掉,還得吸收先進商品、技術、管理的一道道大潮的能量,繼續前進。”孫辛說完,眼裏發出光來。
李瞻海使勁地點點頭,讚同地說:“這就是比較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
談到這裏,孫辛忽然笑了:“這就是我們的命!一麵苦悶,一麵興奮!苦悶的是現在太憋屈,興奮的是看得見前麵的光。”
李瞻海也笑了,他看到了孫辛這一類人身上蘊含的能量。
能伸能屈,能挺立能吸收再釋放的能量!這能量蓄積起來,就能改變絕對實力的對比!
這時的孫辛想通了,釋然了,他舉起茶杯說:“來,喝一個,我們繼續——咬緊牙關!”
李瞻海也舉起了茶杯,重複著:“繼續咬緊牙關!”
這一杯茶喝完之後,兩人告辭分開。
李瞻海回到住處,和顧問們開起了會。
聽完了李瞻海和孫辛的對話,老波先樂了,說:“李瞻海老師,你這比較優勢理論行呀!”
“那是,比較優勢轉化為絕對優勢,有門!”老熊附和著。
“理論是理論,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真是不容易。”李瞻海謙遜地回答,“孫總他們這些人真不容易。”
“這個時代企業家和高管都不容易。”老熊說。
“一線操作人員更不容易。”老波說。
“是呀!既有曆史沉澱,又有曆史欠賬。”老熊補充著。
“都得咬緊牙關處理。”老波微笑著接過來。
李瞻海點點頭。
而此時的雲棲卻沒有參與討論,他更多的是感受孫辛關於一道一道海浪衝擊堤岸的的感受。
雲棲曾經在海裏感受過一道又一道的海浪衝擊。
最開始是新鮮、是興奮,隨著海浪一道又一道的持續衝擊,開始覺得枯燥、乏味,然後就開始乏力,再後來就感覺到自己的力氣在衰退,有些經不住海浪的擊打。
再後來就感覺到痛,想逃離,而海浪是不知道疲倦的,一道接著一道的持續打過來。
雲棲也知道在休閑的海裏,可以逃;但是在現實的大海,不能逃,這是責任!
孫辛他們就是在商海裏頂住這一道又一道的浪潮的衝擊,忍受著那持續不斷的厚重的力量的持續擊打。
從機械化、電氣化、微電子化、有線模式下的信息化、移動模式下的信息化……一道一道的技術大潮洶湧而來,資本在緊跟其後的推動,這些變化的潮水,又有多少人看清?又有多少人頂得住?
李瞻海打斷了顧問們的討論和遐思,讓大家早點休息,明天繼續企業的戰略變革輔導。
果然,第二天一早,成總就邀請李瞻海和顧問們一起討論馬傑的資金調動問題。
李瞻海仔仔細細地了解了馬傑的思路和資金使用計劃,然後陷入了沉思。
成總則一言不發的看著李瞻海。
過了很久,李瞻海才開始說話,而他一開口,並沒有直接講馬傑調動資金的事。
“現在,資本助力創業,已經是一個潮流,”李瞻海說,“各種媒體再不斷地推波助瀾,好像快速創業配套資本注入,是十分普遍和容易的事。”
“管殺不管埋。”老熊冷不丁冒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