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柴大途,整個研發部就非常憋屈,又找不到更好的突破口,就這麽一天一天的維持著。
當老波談到產業升級,柴大途不以為然的說:“從大趨勢來說,我相信你說的產業升級一定會實現,一定會到來。但是,到了這家企業,什麽時候能實現?我不敢輕易下結論。”
雲棲與人力資源部蔡經理的交流還比較愉快。
蔡經理是年輕大學生,畢業沒多久,思想新,腦子活,做事周到,願意為企業出謀劃策。蔡經理對企業的前途並沒有那麽悲觀,她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有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目前,企業人力資源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人員流失率高,同時麵臨招工難的困境。
“我們企業的收入中等水平,提供宿舍,有食堂,加班不是很多,”蔡經理語速很快地說,“我不太明白為什麽工人的流失率這麽高?”
“我們還經常舉辦5s、iso質量體係、品管改善的培訓,”蔡經理補充說:“吳總很重視人才的培養,但是好像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果。”
雲棲回想起食堂的飯菜質量,想想生產部門對於采購的詬病,不知道該不該把這些告訴蔡經理。
“還有一個問題是招工難,”蔡經理說,“都已經好幾年了,怎麽都難以找到足夠數量的工人。”
“你們的工人數量已經很多了,食堂裏用餐的工人很多呀。”雲棲提醒說。
“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工人。”蔡經理略帶一點頑皮地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工人,我們,我們有點類似於工業園。”
“工人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提供效率,提高附加值。”雲棲想了一下企業升級,說。
“當然是這樣,當時我們就是需要更多的工人。”蔡經理說,“聽吳總說,還準備上幾條新的生產線,需要更多的工人。”
“新的工人收入會更高嗎?”雲棲問。
“我們的宿舍、食堂、工資都沒有優勢,”蔡經理說:“聽吳總說,市場競爭壓力很大,利潤很薄,很難再給員工漲工資、增加福利。”
“那你們就像攤大餅,”雲棲說,“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那是吳總的事,”蔡經理說,“我就負責幫吳總解決具體的事,比如說招工。”
“那你有沒有想過企業升級?”雲棲問。
“我們現在好像麵臨一個惡性循環,”蔡經理有著大學生的智商,回答說:“低工資、低福利,員工流失;員工流失,新工人技能不熟練,產量不高,質量不穩定,隻能是低利潤;低利潤又隻能提供低工資、低福利。”
“是呀,你們現在確實像在循環,所以一定要升級。”雲棲說。
“難道我們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蔡經理反問雲棲,說:“我不相信我們會這麽一直循環下去。”
“必須要產業升級和企業升級同步進行,才行,才能打破現在的怪圈。”雲棲說。
蔡經理非常認可地說:“您說的對!確實需要產業升級和企業升級,要不培養我們這些大學生幹什麽?總要迎接寫挑戰!對於未來,我有信心!”
雲棲還沒有說話,蔡經理又接著說:“聽過國外有一種理論:效率工資,就是收入與效率掛鉤,足夠的投入導致足夠的效率,足夠的生產效率又能提供足夠高的收入。這個理論很好,據說在國外一些優秀的工廠裏都實現了,他們的收入是我們工人收入的幾十甚至是上百倍,但是他們創造的產值也是我們工人的幾十甚至上百倍。”
說到這裏,蔡經理很興奮,說:“我希望這一天,在我們這裏早日實現!”
雲棲看著蔡經理年輕而充滿熱情的臉,忍不住笑了,也充滿信心地說:“這一天肯定會到來。”
晚上,李瞻海又帶著老波、老項、雲棲進行第三次項目討論會。
三個人都把各自的情況講了一下,大家都知道這次的產業升級和企業同步升級並不容易,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李瞻海也陷入了沉思,他也感覺到棘手。
過了一會,李瞻海對老波說:“老波,理論專家,你談談,有沒有合適的產業升級理論?”
“這個我早就想過了。”老波早有準備,張口就來:“雖然曆史上曾經有重農主義、重商主義、重工主義,那是曆史。對於工業化時代,有新的發展理論:勞動密集型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技術密集型階段。”
“詳細說說。”李瞻海說。
“在工業化剛剛起步的時候,資本缺乏、設備缺乏、技術落後,又要發展工業,怎麽辦?”老波說,“就靠人的勞動力,靠海量的勞動力積累資本。”
“當然,這時的資本積累不是為了資本投資,而是用資本來換設備,提高勞動生產力,於是進入第二個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老波說。
“需要注意的是,資本密集型階段並不是指資本的多寡,而是指資本換取的設備的多寡,用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來體現出來。”老波強調說。
李瞻海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然後才是第三個階段,技術密集型,以核心技術建立市場壁壘,獲取高利潤,就像現在很多工業先進國家一樣。”老波說。
老項和雲棲也都點點頭。
過了一會,老項問:“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工業化階段和理論,為什麽真正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那麽少?”
“問得好!不愧是專家!”老波一邊豎起大拇指,一邊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第二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這個時候,很多企業把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資本並沒有投入到設備中去,進入生產再製造,而是進入了房地產、金融等投資領域,於是,實業越來越缺乏資金,工業化的進程也就不了了之。”
老項聽完之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他知道,如果是這樣,作為製造人的一生也就走到了終結。
“這個工業化升級理論有沒有提到這樣一種情況?”李瞻海問,“在競爭飽和的情況下,勞動力能夠積累到的利潤非常低,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樣實現設備改造和升級?”
老波想了想,搖頭說:“好像理論裏沒有提到過。”
“看來,老天在考驗我們。”李瞻海像是在自言自語的說。
“嗯,確實是老天在考驗我們。”老波讚同地說,“但是,問題是具體怎麽操作呢?”
當老波談到產業升級,柴大途不以為然的說:“從大趨勢來說,我相信你說的產業升級一定會實現,一定會到來。但是,到了這家企業,什麽時候能實現?我不敢輕易下結論。”
雲棲與人力資源部蔡經理的交流還比較愉快。
蔡經理是年輕大學生,畢業沒多久,思想新,腦子活,做事周到,願意為企業出謀劃策。蔡經理對企業的前途並沒有那麽悲觀,她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有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目前,企業人力資源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人員流失率高,同時麵臨招工難的困境。
“我們企業的收入中等水平,提供宿舍,有食堂,加班不是很多,”蔡經理語速很快地說,“我不太明白為什麽工人的流失率這麽高?”
“我們還經常舉辦5s、iso質量體係、品管改善的培訓,”蔡經理補充說:“吳總很重視人才的培養,但是好像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果。”
雲棲回想起食堂的飯菜質量,想想生產部門對於采購的詬病,不知道該不該把這些告訴蔡經理。
“還有一個問題是招工難,”蔡經理說,“都已經好幾年了,怎麽都難以找到足夠數量的工人。”
“你們的工人數量已經很多了,食堂裏用餐的工人很多呀。”雲棲提醒說。
“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工人。”蔡經理略帶一點頑皮地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工人,我們,我們有點類似於工業園。”
“工人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提供效率,提高附加值。”雲棲想了一下企業升級,說。
“當然是這樣,當時我們就是需要更多的工人。”蔡經理說,“聽吳總說,還準備上幾條新的生產線,需要更多的工人。”
“新的工人收入會更高嗎?”雲棲問。
“我們的宿舍、食堂、工資都沒有優勢,”蔡經理說:“聽吳總說,市場競爭壓力很大,利潤很薄,很難再給員工漲工資、增加福利。”
“那你們就像攤大餅,”雲棲說,“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那是吳總的事,”蔡經理說,“我就負責幫吳總解決具體的事,比如說招工。”
“那你有沒有想過企業升級?”雲棲問。
“我們現在好像麵臨一個惡性循環,”蔡經理有著大學生的智商,回答說:“低工資、低福利,員工流失;員工流失,新工人技能不熟練,產量不高,質量不穩定,隻能是低利潤;低利潤又隻能提供低工資、低福利。”
“是呀,你們現在確實像在循環,所以一定要升級。”雲棲說。
“難道我們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蔡經理反問雲棲,說:“我不相信我們會這麽一直循環下去。”
“必須要產業升級和企業升級同步進行,才行,才能打破現在的怪圈。”雲棲說。
蔡經理非常認可地說:“您說的對!確實需要產業升級和企業升級,要不培養我們這些大學生幹什麽?總要迎接寫挑戰!對於未來,我有信心!”
雲棲還沒有說話,蔡經理又接著說:“聽過國外有一種理論:效率工資,就是收入與效率掛鉤,足夠的投入導致足夠的效率,足夠的生產效率又能提供足夠高的收入。這個理論很好,據說在國外一些優秀的工廠裏都實現了,他們的收入是我們工人收入的幾十甚至是上百倍,但是他們創造的產值也是我們工人的幾十甚至上百倍。”
說到這裏,蔡經理很興奮,說:“我希望這一天,在我們這裏早日實現!”
雲棲看著蔡經理年輕而充滿熱情的臉,忍不住笑了,也充滿信心地說:“這一天肯定會到來。”
晚上,李瞻海又帶著老波、老項、雲棲進行第三次項目討論會。
三個人都把各自的情況講了一下,大家都知道這次的產業升級和企業同步升級並不容易,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李瞻海也陷入了沉思,他也感覺到棘手。
過了一會,李瞻海對老波說:“老波,理論專家,你談談,有沒有合適的產業升級理論?”
“這個我早就想過了。”老波早有準備,張口就來:“雖然曆史上曾經有重農主義、重商主義、重工主義,那是曆史。對於工業化時代,有新的發展理論:勞動密集型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技術密集型階段。”
“詳細說說。”李瞻海說。
“在工業化剛剛起步的時候,資本缺乏、設備缺乏、技術落後,又要發展工業,怎麽辦?”老波說,“就靠人的勞動力,靠海量的勞動力積累資本。”
“當然,這時的資本積累不是為了資本投資,而是用資本來換設備,提高勞動生產力,於是進入第二個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老波說。
“需要注意的是,資本密集型階段並不是指資本的多寡,而是指資本換取的設備的多寡,用設備、廠房等固定資產來體現出來。”老波強調說。
李瞻海很認真的點了點頭。
“然後才是第三個階段,技術密集型,以核心技術建立市場壁壘,獲取高利潤,就像現在很多工業先進國家一樣。”老波說。
老項和雲棲也都點點頭。
過了一會,老項問:“既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工業化階段和理論,為什麽真正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那麽少?”
“問得好!不愧是專家!”老波一邊豎起大拇指,一邊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第二階段,資本密集型階段,這個時候,很多企業把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資本並沒有投入到設備中去,進入生產再製造,而是進入了房地產、金融等投資領域,於是,實業越來越缺乏資金,工業化的進程也就不了了之。”
老項聽完之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他知道,如果是這樣,作為製造人的一生也就走到了終結。
“這個工業化升級理論有沒有提到這樣一種情況?”李瞻海問,“在競爭飽和的情況下,勞動力能夠積累到的利潤非常低,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樣實現設備改造和升級?”
老波想了想,搖頭說:“好像理論裏沒有提到過。”
“看來,老天在考驗我們。”李瞻海像是在自言自語的說。
“嗯,確實是老天在考驗我們。”老波讚同地說,“但是,問題是具體怎麽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