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徐延的話,老賀深為讚同地點了點頭。
雲棲這時才深深感受到徐延和這家電子設備製造企業的文化底蘊,以及由此而生的堅定責任感、使命感,他也深深地點了點頭。
“我們這次技術戰略變革升級的主要目標就是技術領先,”徐延斬釘截鐵地說:“不僅僅是個別的、孤立的技術領先,而是批量的、集群的技術領先,最好是排山倒海的技術領先!”
老賀再一次開心的笑了——他等一天等了很久!
老賀曾經也是一位大學的技術教師,如果沒有意外就會逐步被評為教授,甚至獲得更高的職稱。
但是,作為技術專家,老賀對於企業界的技術現狀實在是擔憂!不斷的有人來找老賀谘詢技術層麵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相當地粗淺,他們的技術思路、方法完全沒有走上正軌。
看著這些企業在技術道路上的歪歪扭扭、艱難曲折地行進,老賀坐不住了,他忍不住跳出大學的象牙塔,想要更好地為這些企業的技術提升提供幫助。
但是,現實給老賀潑了一盆冷水。
現實中,更多的企業並不需要自己的技術體係和思路,很多企業買技術,甚至是直接山寨別人的技術。
老賀的完整技術研究和開發體係並沒有多少人認可,老賀不得不先做些企業現實需要的內容來度日。
老賀還是在守候,作為技術專家的他,深深知道技術在現代經濟體係中的核心作用,他在等待著。
漸漸地,一些注重技術的企業找到了老賀,雙方在技術探索方麵的追求是一致的。
老賀很高興自己終於可以發揮自己技術研究體係方麵的專長,但是,即使是這些追求技術的企業在資金和技術基礎方麵還很有欠缺,所追求的技術也都是市場急需的、淺層的應用型技術,也沒有多少技術深度,更談不上技術領先性。
技術領先性一直是老賀心中的一個心結,也是他從事技術研究,又從大學跳出來為企業服務的初衷,他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家企業,能夠實現技術領先性。
“要想實現技術領先性,必須要有優異的技術規劃和技術組織,”老賀開始與徐延探討技術領先性的實現策略,他補充說,“當然,還有優異的技術預研和技術開發,這方麵你們已經具備了。”
徐延點了點頭。
“從你們的技術開發實際來說,技術規劃麵太窄,技術開發麵又鋪得太寬。”老賀說。
徐延笑了,接著老賀的話說:“對!開發麵鋪得很廣,工程師壓力很大,沒有形成聚焦,隻是在技術的幾個點上有突破!”
老賀點了點頭,繼續說:“由此出發,你們的技術開發項目優先級排序不夠科學。”
徐延笑得更大聲了,接著說:“在技術上,常常是公司幾個領導拍腦袋,隻要估計公司有人能做出來,一衝動,就做下去了。”
“由此導致,研發資源調配非常頻繁,深入研究很困難。”老賀接著說。
這時的徐延笑不出來了,他陷入了深思。
“開發人才梯隊沒有形成,中間有個斷層,批量化的開發人才沒有培養起來。”老賀最後說了一句。
聽了老賀的話,徐延的臉色越來越沉重,他用手托住下巴,陷入更深的思考。
過了很久,徐總監才說:“賀老師,您說的很對!我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技術局限性,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當然,你們以前在技術上的成就也是必須經曆的過程,”老賀說,“從哲學上說,由點突破到麵的突破,也是符合辯證規律的。”
徐延點了點頭,說自己要深入思考一下,然後和老賀、雲棲再約時間進行操作層麵的討論。
過了幾天,鄭總監約老賀、雲棲再次和研發總監徐延交流技術集群的問題,這一次不是在會議室,而是在唐總辦公室,唐總也參加。
徐延首先講解了這幾天自己的思考和整理。
“我們有技術規劃,但是正如賀老師提醒的,我們的技術規劃太窄了,”徐延說,“與此同時,我們的技術開發又太寬了,導致的結果是我們的技術開發人員分布的太寬,研發資源很分散,彼此協同很困難。”
“雖然在點上有突破,但是在規劃層麵的突破不足。”徐延繼續說,“而且我們的技術人才培養過度依賴於大學供應,缺乏自主的批量化人才培養,對於技術規劃的實現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人才支撐。”
“難道大學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好嗎?”鄭總監問。
“並不是大學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好,他們培養的人才非常好。”徐延說,“畢竟我們是針對性很強的技術領域,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人才,這方麵我們自主的培養還不足。同時,有些人學曆高,但實際研發能力不是很強,經驗不足,也需要在實踐中提高。如果這些人才梯隊跟不上,我們就難以實現集群化技術領先性的要求。”
“也很難形成真正的技術門檻。”唐總做了一下補充。
鄭總監這才明白地點了點頭。
在唐總的參與下,大家對未來如何實現技術集群的領先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從技術規劃、開發布局、資源協同、人才梯隊培養等幾個方麵形成了完整的策略體係和計劃體係。
“以前,唐總就跟我們說,要低調,未來還有更大的成功在等著我們。”徐延在討論結束以後,感慨地說:“我以前做開發的時候,楞是不相信,說是除了加班還能有啥?現在我信了。”
唐總不露聲色地笑了。
鄭總監也笑著說:“聽說通信行業的大佬曾經說,未來員工的日子就是天天數錢,還要在陽台上曬錢,用耙子耙錢,你信不信?”
徐延沒有回答,大家都笑了。
大家談笑了一會之後,唐總問了一個新的問題。
“賀老師,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唐總說,“對於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到底是鬆一些好,還是緊一些好?我現在很困擾這個問題。”
雲棲這時才深深感受到徐延和這家電子設備製造企業的文化底蘊,以及由此而生的堅定責任感、使命感,他也深深地點了點頭。
“我們這次技術戰略變革升級的主要目標就是技術領先,”徐延斬釘截鐵地說:“不僅僅是個別的、孤立的技術領先,而是批量的、集群的技術領先,最好是排山倒海的技術領先!”
老賀再一次開心的笑了——他等一天等了很久!
老賀曾經也是一位大學的技術教師,如果沒有意外就會逐步被評為教授,甚至獲得更高的職稱。
但是,作為技術專家,老賀對於企業界的技術現狀實在是擔憂!不斷的有人來找老賀谘詢技術層麵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相當地粗淺,他們的技術思路、方法完全沒有走上正軌。
看著這些企業在技術道路上的歪歪扭扭、艱難曲折地行進,老賀坐不住了,他忍不住跳出大學的象牙塔,想要更好地為這些企業的技術提升提供幫助。
但是,現實給老賀潑了一盆冷水。
現實中,更多的企業並不需要自己的技術體係和思路,很多企業買技術,甚至是直接山寨別人的技術。
老賀的完整技術研究和開發體係並沒有多少人認可,老賀不得不先做些企業現實需要的內容來度日。
老賀還是在守候,作為技術專家的他,深深知道技術在現代經濟體係中的核心作用,他在等待著。
漸漸地,一些注重技術的企業找到了老賀,雙方在技術探索方麵的追求是一致的。
老賀很高興自己終於可以發揮自己技術研究體係方麵的專長,但是,即使是這些追求技術的企業在資金和技術基礎方麵還很有欠缺,所追求的技術也都是市場急需的、淺層的應用型技術,也沒有多少技術深度,更談不上技術領先性。
技術領先性一直是老賀心中的一個心結,也是他從事技術研究,又從大學跳出來為企業服務的初衷,他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家企業,能夠實現技術領先性。
“要想實現技術領先性,必須要有優異的技術規劃和技術組織,”老賀開始與徐延探討技術領先性的實現策略,他補充說,“當然,還有優異的技術預研和技術開發,這方麵你們已經具備了。”
徐延點了點頭。
“從你們的技術開發實際來說,技術規劃麵太窄,技術開發麵又鋪得太寬。”老賀說。
徐延笑了,接著老賀的話說:“對!開發麵鋪得很廣,工程師壓力很大,沒有形成聚焦,隻是在技術的幾個點上有突破!”
老賀點了點頭,繼續說:“由此出發,你們的技術開發項目優先級排序不夠科學。”
徐延笑得更大聲了,接著說:“在技術上,常常是公司幾個領導拍腦袋,隻要估計公司有人能做出來,一衝動,就做下去了。”
“由此導致,研發資源調配非常頻繁,深入研究很困難。”老賀接著說。
這時的徐延笑不出來了,他陷入了深思。
“開發人才梯隊沒有形成,中間有個斷層,批量化的開發人才沒有培養起來。”老賀最後說了一句。
聽了老賀的話,徐延的臉色越來越沉重,他用手托住下巴,陷入更深的思考。
過了很久,徐總監才說:“賀老師,您說的很對!我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技術局限性,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當然,你們以前在技術上的成就也是必須經曆的過程,”老賀說,“從哲學上說,由點突破到麵的突破,也是符合辯證規律的。”
徐延點了點頭,說自己要深入思考一下,然後和老賀、雲棲再約時間進行操作層麵的討論。
過了幾天,鄭總監約老賀、雲棲再次和研發總監徐延交流技術集群的問題,這一次不是在會議室,而是在唐總辦公室,唐總也參加。
徐延首先講解了這幾天自己的思考和整理。
“我們有技術規劃,但是正如賀老師提醒的,我們的技術規劃太窄了,”徐延說,“與此同時,我們的技術開發又太寬了,導致的結果是我們的技術開發人員分布的太寬,研發資源很分散,彼此協同很困難。”
“雖然在點上有突破,但是在規劃層麵的突破不足。”徐延繼續說,“而且我們的技術人才培養過度依賴於大學供應,缺乏自主的批量化人才培養,對於技術規劃的實現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人才支撐。”
“難道大學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好嗎?”鄭總監問。
“並不是大學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好,他們培養的人才非常好。”徐延說,“畢竟我們是針對性很強的技術領域,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人才,這方麵我們自主的培養還不足。同時,有些人學曆高,但實際研發能力不是很強,經驗不足,也需要在實踐中提高。如果這些人才梯隊跟不上,我們就難以實現集群化技術領先性的要求。”
“也很難形成真正的技術門檻。”唐總做了一下補充。
鄭總監這才明白地點了點頭。
在唐總的參與下,大家對未來如何實現技術集群的領先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從技術規劃、開發布局、資源協同、人才梯隊培養等幾個方麵形成了完整的策略體係和計劃體係。
“以前,唐總就跟我們說,要低調,未來還有更大的成功在等著我們。”徐延在討論結束以後,感慨地說:“我以前做開發的時候,楞是不相信,說是除了加班還能有啥?現在我信了。”
唐總不露聲色地笑了。
鄭總監也笑著說:“聽說通信行業的大佬曾經說,未來員工的日子就是天天數錢,還要在陽台上曬錢,用耙子耙錢,你信不信?”
徐延沒有回答,大家都笑了。
大家談笑了一會之後,唐總問了一個新的問題。
“賀老師,我們還有一個問題。”唐總說,“對於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到底是鬆一些好,還是緊一些好?我現在很困擾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