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這次的高級人才的集體戰略變革升級,何總監很高興,但是他還是感覺到後怕,因為這麽多互相不服氣的高級人才短時間聚在一起在別的企業有可能就是一場災難,有的企業可能元氣大傷,有的企業可能陷入持久不休的內鬥,走向衰落。
何總監不止一次地聽說,哪些企業因為高管不和,企業分成幾派,鬧得無心經營,業績一塌糊塗的事,想想這些,他自己也覺得心驚。
雖然呂總的鎮定和睿哲讓何總監歎服,最終是一路高速的發展,何總監還是覺得充滿了驚險。
有空的時候,他也會把自己的擔憂說給呂總聽。
呂總聽完了,並沒有簡單地付之一笑,而是認真思考後,說:“真正驚險的不是現在,而是我當年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那時候,我是一個外來者,又是新手,能在高手如林、激烈競爭的行業裏立足嗎?”
“那時候,我的壓力遠遠高於現在,如果一旦失手的話,我以前的辛苦都將付之東流。”呂總說,“為了那次的新行業轉換,幾天幾夜沒合眼,一直在掂量。”
“後來的實踐證明,隻要功夫下得深,還是會出現好結果的。”呂總最後說,“大變革,心不驚,不可能,關鍵是心驚之前要深入調查、充分準備、務實操作。”
何總監這才心安地點了點頭。
“經過了那一次的生死考驗,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呂總說:“使命,還是使命!當我緊緊地抓住使命,我就不會失敗;當我遠離了使命,不論我多麽努力,請了多少高人,用了多少好的方法,我肯定會失敗!”
何總監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使命!使命會引導我,讓我去找我應該需要的,”呂總說,“也會幫助我避開未知的陷阱和風險,還會幫我找到我自己的漏洞,而不是依仗自己以前的成功、擁有的人才和資源、精熟掌握的方法!那些隻能是讓自己自滿、傲慢、懈怠,最後對客戶的感覺日漸遲鈍,對行業新的變化日漸麻木,對於自己的漏洞習以為常,給自己找理由,給對手挑毛病,走向衰亡是必定的。”
何總監這才認認真真地點頭認可。
“我們以後要持續實行企業再造,”呂總說,“不能讓大家覺得以前的成功是理所當然,我們不能滿足,還要繼續拚搏!我們也不能原地踏步,必須不斷精進。”
“這也是使命告訴你的?”何總監問。
呂總點了點頭。
“明白,我和霍總一起商議,共同推進這件事。”何總監答應下來,他感覺呂總的精神世界很高深,也很現實,而且更睿智。
“還有一件事,”呂總說,“你把兩位顧問老師請過來,我們上次關於戰略變革升級的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是時候繼續討論了。”
何總監答應下來,然後請老賀和雲棲到呂總辦公室。
老賀和雲棲在呂總辦公室坐好以後,呂總說:“兩位老師好!我們上次留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們再探討一下。”
雲棲問:“是關於戰略變革升級的道和術嗎?”
呂總點點頭,說:“看看兩位老師有哪些新體悟?”
老賀看了看雲棲,雲棲開口說:“我們是做具體工作的,我們的理解可能也比較淺。”
“本來就是探討,不在乎高下。”呂總說。
“還有,我們的理解也可能是偏頗的,”老賀說,“但是,不妨根據我們的經驗探討一下。”
說完,老賀示意雲棲繼續說下去。
於是,雲棲說:“戰略變革升級,最終目的是經濟發達、企業有序、安居樂業、人人幸福,這或許就是道吧。”
呂總點了點頭,說:“那術呢?”
“術,就是具體的管理方法,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等等。”雲棲回答說。
呂總再次點了點頭,問雲棲:“那你覺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過程符合你剛才說的道和術嗎?”
“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都是經濟發展的過程,在過程中也要考慮企業有序、安居樂業、人人幸福,”說到這裏,雲棲停了一下,他感覺現實並沒有那麽理想,想了一會,才繼續說:“隻有達到技術密集型階段,這個目標可能才能比較好的實現。”
“這是道,那術呢?”呂總又問了一句。
“術還是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等,”雲棲說,“但是在勞動密集型階段的經濟環境、技術狀態不同,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有著自己的特點。”
“也就是說此術非彼術?”呂總問。
“是的,是道同術不同。”雲棲回答。
“那你們就是實現術的戰略變革升級?”呂總追問。
雲棲覺得呂總這個問題非常好,覺得非常有啟發,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誰知道,呂總自己也停了下來,開始進行思考。
“道同術不同?”呂總一邊念叨,一邊思考著,過了一會,呂總問:“有沒有道不同術也不同,或者道不同術同的?”
“道不同術不同就很多了,”雲棲的反應很快,說:“到了資本密集型階段,很多企業嫌棄製造業辛苦、瑣碎、利潤薄,轉而進入房地產業、純金融業,這就是道不同術不同了。”
呂總點點頭,說:“房地產業是為了安居樂業,金融是為了融通經濟,本身也是造福社會的,隻是比重太高才會掏空實體經濟,造成金融危機的風險。”
“但是,誰能把握這個度?”雲棲問,“如果是分散決策,市場信息又不對稱,不充分,這樣的情況很難避免。”
“還是使命和引領的問題。”呂總回答說,說到這裏,他又停了下來。
“當然有的企業認為製造業是產業,是樂趣,也得到了很高的利潤和發展速度。”雲棲這時候想起了曾經的機械製造商的戰略變革升級,也想起了老項。
“那為什麽同樣是製造業,有的人覺得是辛苦、是瑣碎,得到的是利潤薄,”呂總又問了一句,“而有的人覺得是產業、是樂趣,得到了高利潤呢?”
何總監不止一次地聽說,哪些企業因為高管不和,企業分成幾派,鬧得無心經營,業績一塌糊塗的事,想想這些,他自己也覺得心驚。
雖然呂總的鎮定和睿哲讓何總監歎服,最終是一路高速的發展,何總監還是覺得充滿了驚險。
有空的時候,他也會把自己的擔憂說給呂總聽。
呂總聽完了,並沒有簡單地付之一笑,而是認真思考後,說:“真正驚險的不是現在,而是我當年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那時候,我是一個外來者,又是新手,能在高手如林、激烈競爭的行業裏立足嗎?”
“那時候,我的壓力遠遠高於現在,如果一旦失手的話,我以前的辛苦都將付之東流。”呂總說,“為了那次的新行業轉換,幾天幾夜沒合眼,一直在掂量。”
“後來的實踐證明,隻要功夫下得深,還是會出現好結果的。”呂總最後說,“大變革,心不驚,不可能,關鍵是心驚之前要深入調查、充分準備、務實操作。”
何總監這才心安地點了點頭。
“經過了那一次的生死考驗,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呂總說:“使命,還是使命!當我緊緊地抓住使命,我就不會失敗;當我遠離了使命,不論我多麽努力,請了多少高人,用了多少好的方法,我肯定會失敗!”
何總監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使命!使命會引導我,讓我去找我應該需要的,”呂總說,“也會幫助我避開未知的陷阱和風險,還會幫我找到我自己的漏洞,而不是依仗自己以前的成功、擁有的人才和資源、精熟掌握的方法!那些隻能是讓自己自滿、傲慢、懈怠,最後對客戶的感覺日漸遲鈍,對行業新的變化日漸麻木,對於自己的漏洞習以為常,給自己找理由,給對手挑毛病,走向衰亡是必定的。”
何總監這才認認真真地點頭認可。
“我們以後要持續實行企業再造,”呂總說,“不能讓大家覺得以前的成功是理所當然,我們不能滿足,還要繼續拚搏!我們也不能原地踏步,必須不斷精進。”
“這也是使命告訴你的?”何總監問。
呂總點了點頭。
“明白,我和霍總一起商議,共同推進這件事。”何總監答應下來,他感覺呂總的精神世界很高深,也很現實,而且更睿智。
“還有一件事,”呂總說,“你把兩位顧問老師請過來,我們上次關於戰略變革升級的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是時候繼續討論了。”
何總監答應下來,然後請老賀和雲棲到呂總辦公室。
老賀和雲棲在呂總辦公室坐好以後,呂總說:“兩位老師好!我們上次留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們再探討一下。”
雲棲問:“是關於戰略變革升級的道和術嗎?”
呂總點點頭,說:“看看兩位老師有哪些新體悟?”
老賀看了看雲棲,雲棲開口說:“我們是做具體工作的,我們的理解可能也比較淺。”
“本來就是探討,不在乎高下。”呂總說。
“還有,我們的理解也可能是偏頗的,”老賀說,“但是,不妨根據我們的經驗探討一下。”
說完,老賀示意雲棲繼續說下去。
於是,雲棲說:“戰略變革升級,最終目的是經濟發達、企業有序、安居樂業、人人幸福,這或許就是道吧。”
呂總點了點頭,說:“那術呢?”
“術,就是具體的管理方法,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等等。”雲棲回答說。
呂總再次點了點頭,問雲棲:“那你覺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過程符合你剛才說的道和術嗎?”
“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都是經濟發展的過程,在過程中也要考慮企業有序、安居樂業、人人幸福,”說到這裏,雲棲停了一下,他感覺現實並沒有那麽理想,想了一會,才繼續說:“隻有達到技術密集型階段,這個目標可能才能比較好的實現。”
“這是道,那術呢?”呂總又問了一句。
“術還是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等,”雲棲說,“但是在勞動密集型階段的經濟環境、技術狀態不同,戰略、組織、流程、激勵、文化有著自己的特點。”
“也就是說此術非彼術?”呂總問。
“是的,是道同術不同。”雲棲回答。
“那你們就是實現術的戰略變革升級?”呂總追問。
雲棲覺得呂總這個問題非常好,覺得非常有啟發,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誰知道,呂總自己也停了下來,開始進行思考。
“道同術不同?”呂總一邊念叨,一邊思考著,過了一會,呂總問:“有沒有道不同術也不同,或者道不同術同的?”
“道不同術不同就很多了,”雲棲的反應很快,說:“到了資本密集型階段,很多企業嫌棄製造業辛苦、瑣碎、利潤薄,轉而進入房地產業、純金融業,這就是道不同術不同了。”
呂總點點頭,說:“房地產業是為了安居樂業,金融是為了融通經濟,本身也是造福社會的,隻是比重太高才會掏空實體經濟,造成金融危機的風險。”
“但是,誰能把握這個度?”雲棲問,“如果是分散決策,市場信息又不對稱,不充分,這樣的情況很難避免。”
“還是使命和引領的問題。”呂總回答說,說到這裏,他又停了下來。
“當然有的企業認為製造業是產業,是樂趣,也得到了很高的利潤和發展速度。”雲棲這時候想起了曾經的機械製造商的戰略變革升級,也想起了老項。
“那為什麽同樣是製造業,有的人覺得是辛苦、是瑣碎,得到的是利潤薄,”呂總又問了一句,“而有的人覺得是產業、是樂趣,得到了高利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