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請願團獲得成功的消息,在日本沒有掀起什麽波瀾,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
國王靜悄悄的恢複王位,這次沒有發表講話,隻是發了一些通告,表明應國民之請,帝國同意撤去總督的頭銜,恢複國王之位,不過以後的政事悉數委托於首相。
過去的大臣官員們全部被免職,正在接受帝國督察院過篩子,沒問題的回家賦閑,有問題的到法院過堂。
國王赦免了幾個溫和派的老臣免於審查,他們堅稱自己的操行白璧無瑕,不過赦免名單出來後,沒有一個人拒絕。
經過這段時間的審查,他們都看明白了,按照督察院的標準,沒有一個人敢稱清白。
不作為的有錯,亂作為的也有錯,收受下屬孝敬這種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督察院稱之為‘行賄受賄’。
隨著官員們大大小小的問題曝光,日本老百姓也多少看明白了一點,原來不是國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這幫孫子在搞鬼,民間要求嚴懲的呼聲不斷高漲。
當第一批槍斃和終身苦役的名單出爐後,日本從南到北幾乎達到了舉國歡慶的地步。
一些自知罪行嚴重的人,提前自殺還好一些,人死了一了百了,罪行公布後,老百姓大不了唾罵幾句,反正他也聽不見。
畏罪潛逃的人就遭罪了,通緝令一發,全國的老百姓都擦亮雙眼,寧可錯抓三千,不可放過一個,吃了不少苦頭,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帝國有一項規定,等於是斷了這些官員的根,一旦有了犯罪記錄,三代以內的直係親屬不得為官,國王的赦免名單有多珍貴,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這些官員被刨了根,日本才真正進入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
六十年前,帝國征討了一次,清洗了一次,還是有不少王公貴族或者旁係親屬成了漏網之魚。
國王登基後,一方麵無人可用,另一方麵也存了跟舊勢力妥協的心思,結果日本官場換湯不換藥,權力還是被以前那些人把持著。
官場被清理一空,各種消息陸陸續續傳出,日本老百姓的心思都活泛起來,一邊前所未有的關心官場政治,一邊下死力氣督促自家孩子讀書。
以前不關注,是因為老百姓知道這些事跟自家沒關係,心裏麻木了而已。
當涉及自身利益時,沒有誰是傻子,雖然帝國還要掌控官場三十年,但是人家也說了,退休一個補一個日本人,自家的孩子好好讀書,說不定就能趕上。
對於過去的日本來說,這是一場徹底的社會變革,老百姓們歡欣鼓舞,有一個群體卻在黯然神傷,那就是集體下崗的陰陽師們。
自從帝國的民間術士和武者到位,新組建的靖夜司取代了陰陽寮,他們失去了千年以來的超然地位。
滿心期盼的妖怪鬧翻天也沒有出現,隨著靖夜司在各地的分局和派出所一一建立,日本反倒更加穩定了。
被權貴們捧的太久,陰陽師有些過於高估自己,他們以前主要是為掌權者服務,很少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死活,這麽多年來,日本的人口還不是在逐年增加。
說起來可憐,日本老百姓常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早已習慣了和妖怪共存。
對於實力弱小的妖怪,比如家裏經常出現的鳴屋、垢嚐等,可以做到完全無視。
稍微厲害一些的,諸如精螻蛄、逆柱,知道怎麽去規避,或者湊點錢請人來除掉。
真遇上厲害的妖怪,隻能閉目等死,每年傷亡個幾千上萬人,那都不叫事。
在帝國人眼裏,民間術士和武者都屬於不入流的角色,實際上在749局成立以前,他們才是對抗妖魔鬼怪的主力,放到日本完全夠用。
收編民間術士和武者,對於帝國和日本都是好事,帝國少了一批有勁沒處使的安全隱患,日本老百姓第一次享受到被保護的滋味。
在749局的帶領下,靖夜司忙的不可開交,日本民間存在的大量妖怪被清理一空,以至於有些人因為家裏沒了響動,晚上睡覺都有些不踏實。
帝國的民間術士和武者成了日本的官方力量,陰陽師群體淪為了民間術士。
有靖夜司在,他們想去鄉間除妖掙賞錢的門路都斷了,前不久還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現在要為一家的生計發愁。
土禦門家族去找國王商議過,能不能重啟陰陽寮,給陰陽師們找口飯吃,哪怕是加入靖夜司都行。
國王早就受夠了他們,以前捧著供著,還一副愛答不理牛哄哄的樣子。
一直以為他們有多厲害,現在看來,別說跟749局比,就連靖夜司都不如,起碼人家真幹活呀。
花錢請的人,本事不咋地還想當大爺,以前沒得選,隻能忍氣吞聲,現在明明有更好的人選,幹嘛用他們。
國王兩手一攤,表示愛莫能助,自己就是個沒實權的空頭國王,有事去找首相。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土禦門又去找首相,總算還有點麵子,一個星期後,給了兩分鍾說事情。
說明了陰陽師的現狀後,首相表示自己不清楚具體情況,讓他去找749局在日本的負責人。
被當成球踢也得忍,749局在日本的負責人,就是帶胡楊林他們來的總局副局長。
知曉他的來意後,表示可以接收一部分,但是需要幹活的人,大爺還是在家呆著吧。
陰陽師們分流了,一部分加入了靖夜司,一部分自謀職業,以從事殯葬行業的居多,還有一些去海外務工。
至此這場人為折騰出來的鬧劇基本結束,在帝國的強力幹涉下,各階層都有了不同的結局,總體來說,日本的老百姓煥發了生機,以後的情況隻會越來越好。
其實帝國的態度一向很明確,藩屬國不是殖民地,不能抽筋扒皮的剝削。
各藩屬國的經濟好了,帝國才會更好,這是太祖皇帝製定的發展工業化國家的共贏策略。
歐洲國家建立殖民地的方式更像是采礦,現在看著滋潤,一旦資源枯竭,或是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終將會搞的焦頭爛額。
國王靜悄悄的恢複王位,這次沒有發表講話,隻是發了一些通告,表明應國民之請,帝國同意撤去總督的頭銜,恢複國王之位,不過以後的政事悉數委托於首相。
過去的大臣官員們全部被免職,正在接受帝國督察院過篩子,沒問題的回家賦閑,有問題的到法院過堂。
國王赦免了幾個溫和派的老臣免於審查,他們堅稱自己的操行白璧無瑕,不過赦免名單出來後,沒有一個人拒絕。
經過這段時間的審查,他們都看明白了,按照督察院的標準,沒有一個人敢稱清白。
不作為的有錯,亂作為的也有錯,收受下屬孝敬這種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督察院稱之為‘行賄受賄’。
隨著官員們大大小小的問題曝光,日本老百姓也多少看明白了一點,原來不是國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這幫孫子在搞鬼,民間要求嚴懲的呼聲不斷高漲。
當第一批槍斃和終身苦役的名單出爐後,日本從南到北幾乎達到了舉國歡慶的地步。
一些自知罪行嚴重的人,提前自殺還好一些,人死了一了百了,罪行公布後,老百姓大不了唾罵幾句,反正他也聽不見。
畏罪潛逃的人就遭罪了,通緝令一發,全國的老百姓都擦亮雙眼,寧可錯抓三千,不可放過一個,吃了不少苦頭,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帝國有一項規定,等於是斷了這些官員的根,一旦有了犯罪記錄,三代以內的直係親屬不得為官,國王的赦免名單有多珍貴,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這些官員被刨了根,日本才真正進入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
六十年前,帝國征討了一次,清洗了一次,還是有不少王公貴族或者旁係親屬成了漏網之魚。
國王登基後,一方麵無人可用,另一方麵也存了跟舊勢力妥協的心思,結果日本官場換湯不換藥,權力還是被以前那些人把持著。
官場被清理一空,各種消息陸陸續續傳出,日本老百姓的心思都活泛起來,一邊前所未有的關心官場政治,一邊下死力氣督促自家孩子讀書。
以前不關注,是因為老百姓知道這些事跟自家沒關係,心裏麻木了而已。
當涉及自身利益時,沒有誰是傻子,雖然帝國還要掌控官場三十年,但是人家也說了,退休一個補一個日本人,自家的孩子好好讀書,說不定就能趕上。
對於過去的日本來說,這是一場徹底的社會變革,老百姓們歡欣鼓舞,有一個群體卻在黯然神傷,那就是集體下崗的陰陽師們。
自從帝國的民間術士和武者到位,新組建的靖夜司取代了陰陽寮,他們失去了千年以來的超然地位。
滿心期盼的妖怪鬧翻天也沒有出現,隨著靖夜司在各地的分局和派出所一一建立,日本反倒更加穩定了。
被權貴們捧的太久,陰陽師有些過於高估自己,他們以前主要是為掌權者服務,很少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死活,這麽多年來,日本的人口還不是在逐年增加。
說起來可憐,日本老百姓常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早已習慣了和妖怪共存。
對於實力弱小的妖怪,比如家裏經常出現的鳴屋、垢嚐等,可以做到完全無視。
稍微厲害一些的,諸如精螻蛄、逆柱,知道怎麽去規避,或者湊點錢請人來除掉。
真遇上厲害的妖怪,隻能閉目等死,每年傷亡個幾千上萬人,那都不叫事。
在帝國人眼裏,民間術士和武者都屬於不入流的角色,實際上在749局成立以前,他們才是對抗妖魔鬼怪的主力,放到日本完全夠用。
收編民間術士和武者,對於帝國和日本都是好事,帝國少了一批有勁沒處使的安全隱患,日本老百姓第一次享受到被保護的滋味。
在749局的帶領下,靖夜司忙的不可開交,日本民間存在的大量妖怪被清理一空,以至於有些人因為家裏沒了響動,晚上睡覺都有些不踏實。
帝國的民間術士和武者成了日本的官方力量,陰陽師群體淪為了民間術士。
有靖夜司在,他們想去鄉間除妖掙賞錢的門路都斷了,前不久還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現在要為一家的生計發愁。
土禦門家族去找國王商議過,能不能重啟陰陽寮,給陰陽師們找口飯吃,哪怕是加入靖夜司都行。
國王早就受夠了他們,以前捧著供著,還一副愛答不理牛哄哄的樣子。
一直以為他們有多厲害,現在看來,別說跟749局比,就連靖夜司都不如,起碼人家真幹活呀。
花錢請的人,本事不咋地還想當大爺,以前沒得選,隻能忍氣吞聲,現在明明有更好的人選,幹嘛用他們。
國王兩手一攤,表示愛莫能助,自己就是個沒實權的空頭國王,有事去找首相。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土禦門又去找首相,總算還有點麵子,一個星期後,給了兩分鍾說事情。
說明了陰陽師的現狀後,首相表示自己不清楚具體情況,讓他去找749局在日本的負責人。
被當成球踢也得忍,749局在日本的負責人,就是帶胡楊林他們來的總局副局長。
知曉他的來意後,表示可以接收一部分,但是需要幹活的人,大爺還是在家呆著吧。
陰陽師們分流了,一部分加入了靖夜司,一部分自謀職業,以從事殯葬行業的居多,還有一些去海外務工。
至此這場人為折騰出來的鬧劇基本結束,在帝國的強力幹涉下,各階層都有了不同的結局,總體來說,日本的老百姓煥發了生機,以後的情況隻會越來越好。
其實帝國的態度一向很明確,藩屬國不是殖民地,不能抽筋扒皮的剝削。
各藩屬國的經濟好了,帝國才會更好,這是太祖皇帝製定的發展工業化國家的共贏策略。
歐洲國家建立殖民地的方式更像是采礦,現在看著滋潤,一旦資源枯竭,或是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終將會搞的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