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江老太說明日才要,她也不會今日就挖出來,明日一早挖了看著會更新鮮,顧客買的也舒心。


    江家給的蘿卜價是兩文一斤,自己拉去鎮上賣也是這價,冬日裏別人下鄉來收偶爾會多給一文,但會繞零頭。


    最近大集上沒啥人賣菜,這時候家家戶戶地裏的菜都多,她兒媳婦兒在鎮上給人縫衣裳,順便照顧兒子,小兩口子吃的菜都是家裏捎過去的,但依舊消耗不了多少。


    走出江家的戚老太回頭看了一眼,心道:老姐妹兒,俺瞧著你家這是要起來了哩?


    其實江老太能想著找村裏人收菜,也是江六睡前問起家裏菜還多不多?他還會繼續賣菜,人家商隊如果賣的好會給他留話,到時候可以適當增點兒量。


    對於錢袋的秘密,祖孫倆都十分默契的不提,江六向老太太保證,自己不會偷不會搶不會騙,但凡出現點兒不對的苗頭,他會馬上斷了這條路。


    他承認自己確實有在做倒賣的行當,也希望奶奶能幫自己保密,並在適當的時候幫忙遮掩。


    江老太想繼續問,隨後想到什麽又沒問出口。目光看向窗外低聲道:“你現在也大了,有自己的思量,奶奶隻望著你平安就好,左右不會是一口吃的,吃的好些不會升天,吃的差些也不會餓死,別把所有人的擔子都累在自己身上。”


    江六舉著手發誓,像小時候耍賴皮那般,讓老太太相信他,這次的情況再不會出現。


    祖孫倆後來都笑嗬嗬的,在外頭假裝夜觀天象的江老頭聽了也笑起來。


    江老漢:嗬嗬,隻要兩人都笑了那就是沒事兒了……


    至於收菜的人選,一夜沒睡的江老太心裏也過了一遍。


    戚家的蘿卜沒多少,就那麽小半溜地,左右不過一百來斤,先緊著她家的收。老孟頭種的那些地山藥應該也能挖了,得去問問他賣不賣。


    老孟頭就是收養了小孩兒的老爺子,是他們村年紀最大的幾人之一,老人家身子骨挺好,逃荒時和女兒一家走散了。


    至於是真的走散了,還是其他什麽原因,老頭兒一直閉口不談,大家也知趣的不過問。反正他被官府分到了九河村,現如今日子過的也還算不錯,去年地山藥交完田地稅還進賬了些銀子。


    孟老頭今年多種了一畝水田,地山藥也擴大到了兩畝,還有幾塊挨著他家的小菜地,種著些自家吃的菜。


    他的那些地山藥都是深山裏尋來的良種,慢慢攢著再種到地裏等它們生根,種子和種子之間會發生變化,去年種出來的地山藥已經有小孩兒胳膊粗了。


    江老太也買了一節回來燉湯吃,煮的時候短些就脆生生的,特別的爽口,煮的久一些的就很軟綿,很像白麵饅頭,但比白饅頭還軟。


    這些地山藥藥鋪裏不收,江老二走了自己的門道幫老爺子賣到河灘的一家小飯館兒,給的四文錢一斤。


    祖孫二人去年也算過了個好年,還送了一大籃子的山藥豆來,江老太拿了十個油煎的玉米餅子給小孟玨吃。


    青萍家的冬瓜和茄子長得也不錯,這個她也準備去問問人賣不賣,她家男人雖說是個傻的,但至少聽媳婦兒的話,讓他幹啥就幹啥,也不發瘋亂打人。


    前些日子還看見小兩口在河邊抓小蝦米呢……那大傻個兒站在水邊樂嗬嗬的,還和她打招呼哩。


    江老太把燒辣子蘸水打好,衝著後院兒喊道:“老頭子,我上青萍家一趟。”


    江老頭帶著兒子們在家裏舂稻粒,昨日去了一趟杏花村耽擱了些時間,隻舂了兩百來斤,離交稅的量還差的遠呢。


    “好,知道咯。”


    “咚咚咚”繼續舂稻子脫粒。


    “咯咯咯!”


    後院兒的雞這兩日興奮的鬧哄哄的,應是聞到了米香,一個個的都想飛出石頭牆出來吃穀粒。


    江老二怕這些雞太鬧騰,會影響抱窩的老母雞,隻能在剁細的雞草裏給它們加點玉米麵。


    …


    “小瑚啊,你們姐妹倆摘的啥啊?”山腳下的田地裏有不少忙活兒的村民。


    “喲,輝小子和江小三也來了,那是背的啥玩意兒?”


    一大早的江家小輩就出門了,江二哥和人去賣火炭菌,今日馬家橋那邊兒有收火炭菌的商人,他給的價最高。


    江餘輝帶著弟弟妹妹們上山挖蕉芋。


    當他割斷蕉芋的長杆,才知道原來這下頭真的有疙瘩塊兒。


    姐妹們一邊找野菜,一邊把蕉芋的紅花兒摘下來,準備拿回家給弟弟哄哄嘴巴。


    江小三背的簍子沒他哥那麽大,但一大早餓著肚子上山下山也是累的慌,背著簍子不停的用袖子擦汗,腦門兒上都黑乎乎的,頭上好些蛛絲網。


    向招呼他們的人道:“俺們找雞食呢,王伯你家的老紅薯藤還有沒有啊?我拿回家喂雞啊。”


    他們家養的雞多,別看個頭不大,但吃的是一點兒也不少,村裏人有不要的老菜葉都願意給他們。


    王伯在鋤田坎裏頭的野草,除完草還得把田坎加固一遍,這挨著山腳的田水源足,就是容易把田坎衝垮。


    王伯笑嗬嗬的擺手:“沒有了,沒有了哩,半山坡的最後一茬也給許家那群娃子拉回家喂豬了。”


    老紅薯藤喂雞還得再煮一遍,不然雞會挑食不吃老莖。但豬就不一樣了,隻要是能吃的,它們怎麽都願意張口。


    江小三假裝不樂意的抱怨:“哎呀,不是說好了給我的嘛,王伯你說話咋不算話哩。”


    其實他也就是說著玩兒,許家每年賣豬肉給村裏人都是便宜價,村裏人也樂意把這些藤子給它們,外村人想買還買不上呢。


    “那你把你家的雞也便宜賣給咱吧,咱也幫你養雞。”逗趣江小三的可不止王伯一人。


    一聽要他們家的雞,這下江小三開始跳腳了:“不和你們說了,我趕著回家吃飯呢!”


    背後響起了一陣陣的哄笑聲:“哈哈哈哈,小三兒就是不經逗,還是小六臉皮更厚些。”


    江家賣給村裏人的雞苗和雞蛋都很便宜,村裏人要買都是選個頭最大的,雞苗也都是抓母雞。


    一個村兒的,大家都沒啥壞心腸,總的來說九河村還是很團結很和諧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賣菜郎穿行兩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種田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種田的豬並收藏賣菜郎穿行兩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