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走進了一家店鋪,這些店鋪的名字都特別的好聽,明月堂、桃花閣、七裏香、識花記等等。


    有的店隻對女兒家開放,小男娃子也不能進,隻能在門口的長亭裏等著。


    江六見明月堂進出的人挺多,也跟著進去,他想給大娘買個簪子,南瓜籽賣出去那麽久了,大娘的辛苦錢還沒給。


    他阿奶年紀大了,就是買了銀簪子也不會戴出來,在村裏也沒啥可炫耀的,誰家什麽情形,大家心裏都清楚。


    奶奶和娘可以戴鐲子,他娘生了他一直身子不好,頭發稀稀拉拉的枯黃,現在頭上一直戴著很輕的木簪。


    明月堂的小二哥很熱情的給江六介紹,絲毫不介意這位客人不夠整潔,布鞋一類本來就不好打理,上山的路難走,能理解。


    小二哥推薦了梅花細簪,江六喜歡這簪子的樣式,很精致很漂亮,但這簪子好亮啊……


    他們那的銀簪子沒有這麽亮,怎麽擦也不可能擦這麽亮,那些金首飾更是閃閃發光,江六都不敢看。


    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小二哥帶他上了二樓,這裏的首飾就更偏向於江六的喜好,並蒂蓮花、蝴蝶簪、祥雲簪,都是古樸寬型的。


    祥雲簪本身價值三百塊,但做舊工藝讓它身價又上漲了一百,兩個鐲子也同樣如此。


    這裏的銀飾真的不貴,比他們那賣的便宜,樣式也更好看,就是買的有點心虛,細看之下還是能看出差別。


    大娘她們不是張揚的性子,也極少出村,江六這才敢買銀飾,姐姐們的他沒買,出嫁時他會提前備好厚禮。


    金銀飾物這個可不敢倒賣,他的命還沒那麽長,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花了一千買了三樣,那黑木簪子算作的添頭,這簪子是真的鋒利,小二哥反複交代要小心佩戴,一旦出現問題,他們不負責的。


    至於他自己的行頭,還是沒搞到手,這裏的成衣和夏朝樣式有明顯差別,布匹大多是雙麵色,單色的都是絲織品或者絲綿。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他這個農家小子能受得起的,買好了東西,江六又回到醫館。


    醫館小哥已經等了很久,讓他以後別賣牛蒡做菜,全都賣給他們做藥材。


    江六點頭說好,反正黑蘿卜多得是,想要這個和常見藥材一樣簡單,就是挖的更費功夫。


    今日的藥材能抵消那瓶人參丸,還多收入了三百塊,現在江六已是小有資產,財產為三千八百塊。


    以後沒有特殊情況,他不會再花費大額錢幣,錢隻會花在尋古味木工坊和雜貨鋪,那個手搖扇是真的吸引人。


    …


    從鐲子世界出來,江六露出笑意,雖然這裏不繁華,但這裏才是家,是他的歸屬地。


    涼粉攤有了幫工,生意越發紅火,已經有好些人上前打聽蕉芋粉,都是外地的商販。


    江小三被他小叔安排去和商販交談,剛開始還有些畏手畏腳,慢慢的也放開了自己。


    今日粗粉一共賣出了四十斤,折合四兩銀,江餘年高興的一直拉著弟弟,問他自己是不是很厲害。


    “三哥很厲害,下次記得收他們定錢。”


    這粉不同於其他吃食易壞,但買賣一事還是要先講清楚,尤其是碼頭人來人往的,大家又不熟悉,還是收了定錢更安心。


    江小三點頭,是了,自己被四十斤給衝昏了頭,完全沒記起要收定錢這事兒,那幾人每日都來吃涼粉,應該不會是騙子吧?瞬間垮臉,自己果然還是腦子不夠用……


    安撫的拍拍三哥:“沒事兒,賣不掉又拿回去。”


    在小六走了以後,鍾少爺的仆從來了,拿走了他們準備好的幹貨,不光付了錢還遞過來一個盒子,江小三找出來給弟弟。


    江六避著人群,打開木盒子,裏麵是一張地契,已經蓋好了碼頭的紅印和縣衙的紅印。


    這裏是土坡的後半段地契,以廢棄茶攤為界,之後的地都屬於江六。


    看著這薄紙,江六有些惆悵,原來給人當狗腿小弟這麽賺錢,少爺手指頭稍稍漏點兒,就是他想都不敢想的錢財。


    但又很快恢複心情,要是自己沒有價值,人家也不會這麽大方,總的來說,自己肯定還是有過人之處……的吧?


    鍾少爺:…….


    其實這是謝禮,那橘子糖送去了府衙,終於換來他大哥親口說的話,知府大人很喜歡橘子糖,你也切勿忘記吃橘子。


    鍾文把自己關在房裏,對著這一筐爛橘子出神,不停的琢磨這些青橘子有什麽提示?


    橘子……洞……


    切勿忘記……


    青橘子……


    切勿,青橘,忘洞?


    終於明白過來的鍾文,白眼翻了不知多少次,這什麽破提示啊,這是人能想出來的嗎?要是自己沒領悟到呢?


    惱怒後鍾文繼續沉思,看來大哥最近是在辦“假米”一案,不方便傳話出來,這才借了青橘之口。


    這橘子糖一送,知府大人鬆了口,允許他傳話,但不能說的太直白,不然有妨礙辦案之嫌。


    鍾文想明白之後,找來貼身仆從,讓他去把小六看上的地買下,一是示好,二是真的感謝。


    悄摸辦大案,最後的動靜是小不了的,更何況那仿的還是禦用之物,鍾文飲茶假笑,經此一事,他的米鋪可要擴大咯。


    涼粉攤賣光了,已經加了這麽多量,還是隻勉強撐到了正午時。


    瓜哥兒的爺爺奶奶拿著錢還有些恍惚,這十文錢是不是賺的太容易了些?總共也就一個半時辰。


    “老人家安心收下,花費時間雖不多,但忙起來也是片刻不停歇。”


    他回來時還剩了點兒涼粉和糊糊,他爹負責切條,瓜哥兒奶奶一直在給涼粉調味,爺爺負責糊糊木桶,都是忙的一直沒空下來。


    客人們吃完的竹筒,三哥要收拾起來放好,把桌子板凳擦幹淨讓後頭的客人們坐。


    崔奶奶有些不好意思:“那以後這些竹筒你們不用帶回去吧,我們清洗好了,第二日再帶過來。”


    她和老頭子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人家願意雇他們,自己也要拿出誠意。


    竹桌子可以放在碼頭指定地方,隻要做好標記也沒人會偷拿,就拿些竹筒回去,洗洗也不費力。


    江六拒絕了,涼粉最多再賣三日,就要換成熱粉,以後會有其他人補上賣涼粉,自家賣吃食隻是打頭陣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賣菜郎穿行兩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種田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種田的豬並收藏賣菜郎穿行兩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