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巍轉身拿了背簍,讓江六再等一下,他馬上出來。
春婆婆就坐在門口,這會兒沒下雨了,老人家笑眯眯的看著外頭,活到她這歲數,還有什麽好憂心的,兒孫自有兒孫福。
和春婆婆沒說幾句話,許巍出來了,還提了一籃子的千裏香花苞,青黃花苞特別的肥,還有淡淡的香味。
許巍:“這個拿回去煮湯吃,今年花快要開過了。”
他們家為了掩蓋豬的臭味兒和驅蚊,在後院種了兩棵夜來香,可能是豬糞太養它了,長得特別的好,夜晚開花時,人都不敢去後院。
每晚那些豬很安靜,也不知是不是被花兒給香暈的,夜來香氣味濃鬱,尤其是悶熱的雨後,能把人熏的頭暈想吐。
但它的花苞也是真的好吃,滾水裏過一下,是清甜的口感,如果有大骨肉一起煮,那就更美味了。
江六接過籃子,忙道謝:“謝謝十二哥。”
是的……許巍在家中排行十二,還隻是在男娃中的十二,還有更小的妹妹。
他們江家以前也分男女排行,按理說他應該是江四,但這聽著不太好,奶奶就讓他和五姐不分排行,順著往下喊。
春婆婆笑眯眯的看著他們,招呼著許巍:“十二啊,一會兒回來記得給奶奶帶香糕。”
許巍樂的不行,他家老祖宗是真的老小孩兒,牙齒都沒幾顆了,還很愛吃甜的,覺得比肉都好吃。
爺爺不準家裏人私下給奶奶買甜糕,奶奶近來吃飯都沒精神,江家現在賣的南瓜香糕她很喜歡,一直說那就是南瓜做的,吃了不會得毛病,家裏人無奈的允許她每日吃一塊兒。
老太太下雨天也待不住,要出門溜達是為啥?還不是想上江家去買南瓜糕!
許家沒人有閑工夫去挖蕉芋頭,他們整日忙活那些豬還忙不過來哩,最近這幾個月可得好好伺候它們,年底賣個好價錢。
江六跟著許巍去他的地頭,越走越熟悉,這不是狗蛋哥和他二哥開的地嗎?都看見土瓜藤了。
許巍見他是真的不知,笑道:“你以為我們都不待見梁狗蛋?”
江六沒吱聲,但心裏確實是這樣想的,狗蛋哥刻意避著村裏人,無意碰見也是埋頭就走。
“哎。”許巍長長的歎氣,“咱惡心的是梁家人,和狗蛋真沒什麽關係,他是啥人,這麽多年大家都看在眼裏,不然當年村裏人也不會逼著梁家寫契書。”
那時候江六還小,很多事情家裏人都不讓他知道,他爺爺江老漢,當年可是狠狠給了梁家那老不死的兩坨子。
這事兒江六還是第一次聽說,爺爺很少揍人,怎麽還會對梁老頭動手呢?
許巍挑著大顆的蔥拔,這些小毛蔥長的很好,一點兒黃枯葉也沒,應是澆了不少好肥。
江六忍不住問,種這麽多蔥是幹啥,除了像嚴嬸兒那樣做蔥餅,還是有啥吃法?也沒聽說啊。
“做蔥腸啊,可好吃了,你沒吃過吧?”
家裏多是屠戶,年底幫人殺豬要錢少,但要帶走豬血和豬腸,自家殺的豬也留下這些不賣,一個做成豬血腸,一個做腸灌蔥,好吃的不得了。
許家做鹹肉不用香木煙熏,初時用鹹鹽、蔥和香料醃製,再晾曬變幹就行,需要用的蔥可不少。
他家的鹹貨骨頭有貨郎收,別看骨頭上沒啥肉,放點蘿卜進去燉,湯白白的特別誘人,還能吃出蔥和香料味兒。
江六會意的點點頭,冬日多數人家都會做鹹肉,一斤兩斤不嫌少,三斤五斤不嫌多,也就許家能有那麽多豬骨頭。
“那你家現在還有鹹骨頭賣嗎?”
說的他好饞,也好想試試什麽味兒,好像家裏還真的沒做過鹹骨頭。
許巍笑道:“這都啥時候了,再等一個多月都又要做鹹肉了,哪裏還有去年的,鹹豬頭也很好吃,今年可以賣你兩個。”
在閑聊中,不知不覺蔥也裝滿了背簍,兩個背簍就是一百斤的香蔥,也才拔了蔥地的一角。
毛毛蔥沒有大葉蔥值錢,這一百斤許巍說給一百五十文,以後要蔥就給他說一聲,他送去江家就好。
江六:“等我明日去探探路,好不好賣我也說不準。”
“行。”許巍也是爽快人。
買了南瓜糕,許巍就回去了,家裏老祖宗還等著吃。
江六把今日買的烈酒拿出來,裝在小壇子裏,抱著往李家去,還帶了奶奶之前做好的辣子粉。
那紅腐乳做好後需要放一段時間,和變蛋差不多,做了兩批變蛋,江六怕自己記不住,還給做了草簽記號。
李家今日做了四十斤豆腐,其中二十斤是拿來試做腐乳,老豆腐切成小方塊,放在大簸箕裏瀝水,得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兒,等豆腐變黃。
曹三丫沒在,早上切完了豆腐就去江家,這會兒正在做蕉芋墩子,得三個人一起做墩子,才能趕上大山哥刮粉條。
李芸豆抱走了酒壇子,帶江六去看了晾曬的豆腐,上頭還蓋了一層紗布。
這二十斤是真的沒多少,江六算了算手裏的細粒鹽,說:“明日再切五十斤,頭一批不能做太少了。”
林老板說紅腐乳放一個月開壇味道最好,十天半個月的也能吃,根據個人鹹淡口味兒來。
還得去定一批裝腐乳的罐子,他們村和附近的村子都沒人會燒土,這是長期的營生,實在是不想便宜杏花村人。
江六隻能找爺爺問,哪裏去找人幫他燒罐子?
江老漢也不知,倒是打井的人知曉,長興村再翻山,有個小興嶺,那裏有一座土窯,已經很多年了,就村裏人自個兒燒些碗和罐子什麽的,也不拿出去賣,那村裏人挺好說話,如果要買的話,賣的不會太貴。
祖孫兩個對視一眼,這人咋這麽清楚哩?
打井那老頭子笑嗬嗬的:“俺們就是小興嶺的人,家家戶戶都會燒,但燒不出來那等好看的彩碗,罐子壇子倒是沒問題。”
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打井人名聲好,想來也不會做出驢人這等事兒。
春婆婆就坐在門口,這會兒沒下雨了,老人家笑眯眯的看著外頭,活到她這歲數,還有什麽好憂心的,兒孫自有兒孫福。
和春婆婆沒說幾句話,許巍出來了,還提了一籃子的千裏香花苞,青黃花苞特別的肥,還有淡淡的香味。
許巍:“這個拿回去煮湯吃,今年花快要開過了。”
他們家為了掩蓋豬的臭味兒和驅蚊,在後院種了兩棵夜來香,可能是豬糞太養它了,長得特別的好,夜晚開花時,人都不敢去後院。
每晚那些豬很安靜,也不知是不是被花兒給香暈的,夜來香氣味濃鬱,尤其是悶熱的雨後,能把人熏的頭暈想吐。
但它的花苞也是真的好吃,滾水裏過一下,是清甜的口感,如果有大骨肉一起煮,那就更美味了。
江六接過籃子,忙道謝:“謝謝十二哥。”
是的……許巍在家中排行十二,還隻是在男娃中的十二,還有更小的妹妹。
他們江家以前也分男女排行,按理說他應該是江四,但這聽著不太好,奶奶就讓他和五姐不分排行,順著往下喊。
春婆婆笑眯眯的看著他們,招呼著許巍:“十二啊,一會兒回來記得給奶奶帶香糕。”
許巍樂的不行,他家老祖宗是真的老小孩兒,牙齒都沒幾顆了,還很愛吃甜的,覺得比肉都好吃。
爺爺不準家裏人私下給奶奶買甜糕,奶奶近來吃飯都沒精神,江家現在賣的南瓜香糕她很喜歡,一直說那就是南瓜做的,吃了不會得毛病,家裏人無奈的允許她每日吃一塊兒。
老太太下雨天也待不住,要出門溜達是為啥?還不是想上江家去買南瓜糕!
許家沒人有閑工夫去挖蕉芋頭,他們整日忙活那些豬還忙不過來哩,最近這幾個月可得好好伺候它們,年底賣個好價錢。
江六跟著許巍去他的地頭,越走越熟悉,這不是狗蛋哥和他二哥開的地嗎?都看見土瓜藤了。
許巍見他是真的不知,笑道:“你以為我們都不待見梁狗蛋?”
江六沒吱聲,但心裏確實是這樣想的,狗蛋哥刻意避著村裏人,無意碰見也是埋頭就走。
“哎。”許巍長長的歎氣,“咱惡心的是梁家人,和狗蛋真沒什麽關係,他是啥人,這麽多年大家都看在眼裏,不然當年村裏人也不會逼著梁家寫契書。”
那時候江六還小,很多事情家裏人都不讓他知道,他爺爺江老漢,當年可是狠狠給了梁家那老不死的兩坨子。
這事兒江六還是第一次聽說,爺爺很少揍人,怎麽還會對梁老頭動手呢?
許巍挑著大顆的蔥拔,這些小毛蔥長的很好,一點兒黃枯葉也沒,應是澆了不少好肥。
江六忍不住問,種這麽多蔥是幹啥,除了像嚴嬸兒那樣做蔥餅,還是有啥吃法?也沒聽說啊。
“做蔥腸啊,可好吃了,你沒吃過吧?”
家裏多是屠戶,年底幫人殺豬要錢少,但要帶走豬血和豬腸,自家殺的豬也留下這些不賣,一個做成豬血腸,一個做腸灌蔥,好吃的不得了。
許家做鹹肉不用香木煙熏,初時用鹹鹽、蔥和香料醃製,再晾曬變幹就行,需要用的蔥可不少。
他家的鹹貨骨頭有貨郎收,別看骨頭上沒啥肉,放點蘿卜進去燉,湯白白的特別誘人,還能吃出蔥和香料味兒。
江六會意的點點頭,冬日多數人家都會做鹹肉,一斤兩斤不嫌少,三斤五斤不嫌多,也就許家能有那麽多豬骨頭。
“那你家現在還有鹹骨頭賣嗎?”
說的他好饞,也好想試試什麽味兒,好像家裏還真的沒做過鹹骨頭。
許巍笑道:“這都啥時候了,再等一個多月都又要做鹹肉了,哪裏還有去年的,鹹豬頭也很好吃,今年可以賣你兩個。”
在閑聊中,不知不覺蔥也裝滿了背簍,兩個背簍就是一百斤的香蔥,也才拔了蔥地的一角。
毛毛蔥沒有大葉蔥值錢,這一百斤許巍說給一百五十文,以後要蔥就給他說一聲,他送去江家就好。
江六:“等我明日去探探路,好不好賣我也說不準。”
“行。”許巍也是爽快人。
買了南瓜糕,許巍就回去了,家裏老祖宗還等著吃。
江六把今日買的烈酒拿出來,裝在小壇子裏,抱著往李家去,還帶了奶奶之前做好的辣子粉。
那紅腐乳做好後需要放一段時間,和變蛋差不多,做了兩批變蛋,江六怕自己記不住,還給做了草簽記號。
李家今日做了四十斤豆腐,其中二十斤是拿來試做腐乳,老豆腐切成小方塊,放在大簸箕裏瀝水,得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兒,等豆腐變黃。
曹三丫沒在,早上切完了豆腐就去江家,這會兒正在做蕉芋墩子,得三個人一起做墩子,才能趕上大山哥刮粉條。
李芸豆抱走了酒壇子,帶江六去看了晾曬的豆腐,上頭還蓋了一層紗布。
這二十斤是真的沒多少,江六算了算手裏的細粒鹽,說:“明日再切五十斤,頭一批不能做太少了。”
林老板說紅腐乳放一個月開壇味道最好,十天半個月的也能吃,根據個人鹹淡口味兒來。
還得去定一批裝腐乳的罐子,他們村和附近的村子都沒人會燒土,這是長期的營生,實在是不想便宜杏花村人。
江六隻能找爺爺問,哪裏去找人幫他燒罐子?
江老漢也不知,倒是打井的人知曉,長興村再翻山,有個小興嶺,那裏有一座土窯,已經很多年了,就村裏人自個兒燒些碗和罐子什麽的,也不拿出去賣,那村裏人挺好說話,如果要買的話,賣的不會太貴。
祖孫兩個對視一眼,這人咋這麽清楚哩?
打井那老頭子笑嗬嗬的:“俺們就是小興嶺的人,家家戶戶都會燒,但燒不出來那等好看的彩碗,罐子壇子倒是沒問題。”
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打井人名聲好,想來也不會做出驢人這等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