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邊境的人,多少都會點拳腳功夫,無論男女都從小開始練,就為能從賊人刀下活著。
把該交代的事都交代清楚,江六要回九河村了,明日的路大概會輕鬆很多,他家終於有牛了。
臨走時叮囑烏雅,一定要小心周圍的動靜,把麥粉袋子打開,舀了滿滿一碗出來,一會兒娃子醒了,大概會餓的慌,他想吃就給,能吃能睡,病就好了。
烏雅點頭:“東家不必為奴憂心,奴能從那些人手裏跑掉,也是有保命之法的。”
她手裏還有點錢,東家給的麥粉也沒拒絕,這麥粉比店裏賣的粗麥好很多,得了江六的準話,她也安心許多。
見她這樣說,江六也隻能暫且信她,等小土坡建好就不用擔心了。
工匠說土坡太高了,得鏟低一點兒,為了房子穩固,隻能和碼頭平齊,不用憂心水會衝進來,當年開山時都是請人測量好的。
這事兒讓江六心裏有點不舒坦,這哪裏是鏟低一點,是直接鏟平,當時買地,那差役頭頭可沒說建房要鏟平啊。
工匠應該也是知道這點,他透露給江六一個算好的消息,正對著的那片河流,某處位置其實可以停船,船費要麽船隻自己出,要麽商戶出。
但他這院子要避強光,不能正對著河岸,大門朝向隻能對著右側路口,這停船口也就到了右側,除非這鋪子能客似如雲,來往商販兒絡繹不絕,否則還真沒啥用處。
今日在鎮上的事兒暫且落下,江六一家,牽著牛離開碼頭,回去還得給板車加兩個樁子,樁子上掛著繩子,牛兒才能拉車。
自家有養牛的,前兩年很少用木架,新木架太重,會先用碎布稻草包著繩子,等牛兒拉重物習慣了,再換上木架。
一頭牛那麽貴,尋常農戶真的是不舍得使勁用它,也隻是在耕田翻地時用用,借牛出去一會兒,得在家心疼半晌。
路上江餘年說,今日賣了八十斤粗粉,都收了定錢,之前他那四十斤也賣出去了的,別人沒驢他。
做粗粉容易,今日又添了兩個紗布架,應該能出更多粉,他爹江建昌一路上都在摸牛腦袋,那嘴角就沒壓下去過。
江六一路上沒怎麽說話,他在想九河村的菜到底要怎麽收,憑他自個兒肯定是拉不完的,但要讓大家拉去碼頭,那麽遠的路,會不會太不近人情了?
越到年底,村裏的菜越好賣,冬日裏菜少,都是白菜蘿卜打頭陣,他們村的這兩樣菜自然能占上風。
就這麽一直沉默到進村,還是沒想出個所以然來,摘水菜的曹三丫,老遠就看見他們回來了,忙飛奔過來。
“東家,你們回來了。”
江六聽出她語氣不對勁,問怎麽了?家裏出事兒了?
曹三丫告訴他們,是村裏有人受傷了,今日上山打刺球兒,那顆樹特別的高,他們幾人爬上樹抱著搖,結果樹枝突然斷了,底下的人輕傷,摔下來的四人傷的比較重。
白雲山的刺球樹都很高,拿長竹竿打也要特別小心,刺球從高處落下,砸到頭和眼睛都會受傷。
江六很少用長竹打,都是去撿掉下來的,就是打也得戴鬥笠,把大黃攆到遠處,不讓它待在樹下。
“誰啊?請大夫了嗎?”江建昌問道。
江小三摸了摸自個兒的頭,他也被刺球砸傷過,血流的可不少,“這也太大意了,怎麽能爬樹呢。”
這次受重傷的四人都是村北的人家,前兩年才搬來,其中還有樹下等著的白家三人。
她也沒去看到底怎麽回事兒,百花村的老大夫被請了過來,白仁午後也回來了,受傷的是他親弟弟和親妹子,還有一個堂哥。
江六和白仁關係不錯,現在又收著白家的菜,於情於理都該去一趟白家。
家裏今日多了兩位婆婆,是江老太的老姐妹兒,都在灶上幫忙,田雲花和青萍去了後院兒過濾蕉芋。
江餘錢力氣是真的大,比驢子拉的磨還快,他奶奶答應讓他三天一歇,拉夠三天的磨,就放他出去賣貨一天。
錢串子今日拉磨可高興了,他的至交好友粱狗蛋看他的眼神很憐憫,江餘錢……可能真的腦子有點毛病。
陸橋送來了兩擔刺竹筍,洪澤又挖了些黑蘿卜,之前江六告訴過他,這個也收。
走進院子,看見滿滿一堆貨物,江六隻能假裝自己看不見,明日還是辛苦牛吧,自個兒是真的不行,他承認他不行。
從灶房裏撿了些南瓜糕,又帶了小半斤的芝麻博餅,江六去了白家。
白家要上一個小坡,周圍這片,幾乎都是他家親戚,這會兒白仁家好些人,江六提著籃子進門,大家唰的一下全回頭。
“嗯……叔叔伯伯們,我來看看白善。”
“是小六啊,快過來坐。”
“多謝你了孩兒。”
白仁聽見聲兒,走到院子裏和江六說話,他們上次見麵還是年節時。
江六把籃子遞給他,白仁點頭收下,愁容滿麵,嘴角泛著苦笑。
“多謝你了,小六。”
江六以為是傷的太重了,這院子裏才有這麽多人在,兩人站在門外,避開親戚說著話。
他們是因為白仁的事兒而來,今日回家的白仁帶回來了消息,他被布坊給趕出來了,師傅冤枉他手腳不幹淨,對客人舉止輕浮。
這對白仁來說打擊太重,可以說他學藝不精,但不能在人品上挑刺兒,傳出去別人會怎麽看他?
男子做成衣匠,最是看重言行舉止,一旦名聲受損,接不接活兒倒是小事,還會變成人人喊打的老鼠。
當年進布坊,家裏使了不少銀子,各家都湊了些,就是想著學有所成後能貼補家裏。
好看的成衣價高,能買得起的都是較為富裕的人家,越是好看精美的衣裳,成衣匠得的錢就越多。
每家布坊都有成衣匠,誰家做的衣裳好看,布賣的也就更好,這一行很挑手藝和眼光,但也是真能掙錢。
現在他被趕出來,還背了這樣的名聲,以後無論是自己裁衣,還是去別家幹活兒,都很難。
把該交代的事都交代清楚,江六要回九河村了,明日的路大概會輕鬆很多,他家終於有牛了。
臨走時叮囑烏雅,一定要小心周圍的動靜,把麥粉袋子打開,舀了滿滿一碗出來,一會兒娃子醒了,大概會餓的慌,他想吃就給,能吃能睡,病就好了。
烏雅點頭:“東家不必為奴憂心,奴能從那些人手裏跑掉,也是有保命之法的。”
她手裏還有點錢,東家給的麥粉也沒拒絕,這麥粉比店裏賣的粗麥好很多,得了江六的準話,她也安心許多。
見她這樣說,江六也隻能暫且信她,等小土坡建好就不用擔心了。
工匠說土坡太高了,得鏟低一點兒,為了房子穩固,隻能和碼頭平齊,不用憂心水會衝進來,當年開山時都是請人測量好的。
這事兒讓江六心裏有點不舒坦,這哪裏是鏟低一點,是直接鏟平,當時買地,那差役頭頭可沒說建房要鏟平啊。
工匠應該也是知道這點,他透露給江六一個算好的消息,正對著的那片河流,某處位置其實可以停船,船費要麽船隻自己出,要麽商戶出。
但他這院子要避強光,不能正對著河岸,大門朝向隻能對著右側路口,這停船口也就到了右側,除非這鋪子能客似如雲,來往商販兒絡繹不絕,否則還真沒啥用處。
今日在鎮上的事兒暫且落下,江六一家,牽著牛離開碼頭,回去還得給板車加兩個樁子,樁子上掛著繩子,牛兒才能拉車。
自家有養牛的,前兩年很少用木架,新木架太重,會先用碎布稻草包著繩子,等牛兒拉重物習慣了,再換上木架。
一頭牛那麽貴,尋常農戶真的是不舍得使勁用它,也隻是在耕田翻地時用用,借牛出去一會兒,得在家心疼半晌。
路上江餘年說,今日賣了八十斤粗粉,都收了定錢,之前他那四十斤也賣出去了的,別人沒驢他。
做粗粉容易,今日又添了兩個紗布架,應該能出更多粉,他爹江建昌一路上都在摸牛腦袋,那嘴角就沒壓下去過。
江六一路上沒怎麽說話,他在想九河村的菜到底要怎麽收,憑他自個兒肯定是拉不完的,但要讓大家拉去碼頭,那麽遠的路,會不會太不近人情了?
越到年底,村裏的菜越好賣,冬日裏菜少,都是白菜蘿卜打頭陣,他們村的這兩樣菜自然能占上風。
就這麽一直沉默到進村,還是沒想出個所以然來,摘水菜的曹三丫,老遠就看見他們回來了,忙飛奔過來。
“東家,你們回來了。”
江六聽出她語氣不對勁,問怎麽了?家裏出事兒了?
曹三丫告訴他們,是村裏有人受傷了,今日上山打刺球兒,那顆樹特別的高,他們幾人爬上樹抱著搖,結果樹枝突然斷了,底下的人輕傷,摔下來的四人傷的比較重。
白雲山的刺球樹都很高,拿長竹竿打也要特別小心,刺球從高處落下,砸到頭和眼睛都會受傷。
江六很少用長竹打,都是去撿掉下來的,就是打也得戴鬥笠,把大黃攆到遠處,不讓它待在樹下。
“誰啊?請大夫了嗎?”江建昌問道。
江小三摸了摸自個兒的頭,他也被刺球砸傷過,血流的可不少,“這也太大意了,怎麽能爬樹呢。”
這次受重傷的四人都是村北的人家,前兩年才搬來,其中還有樹下等著的白家三人。
她也沒去看到底怎麽回事兒,百花村的老大夫被請了過來,白仁午後也回來了,受傷的是他親弟弟和親妹子,還有一個堂哥。
江六和白仁關係不錯,現在又收著白家的菜,於情於理都該去一趟白家。
家裏今日多了兩位婆婆,是江老太的老姐妹兒,都在灶上幫忙,田雲花和青萍去了後院兒過濾蕉芋。
江餘錢力氣是真的大,比驢子拉的磨還快,他奶奶答應讓他三天一歇,拉夠三天的磨,就放他出去賣貨一天。
錢串子今日拉磨可高興了,他的至交好友粱狗蛋看他的眼神很憐憫,江餘錢……可能真的腦子有點毛病。
陸橋送來了兩擔刺竹筍,洪澤又挖了些黑蘿卜,之前江六告訴過他,這個也收。
走進院子,看見滿滿一堆貨物,江六隻能假裝自己看不見,明日還是辛苦牛吧,自個兒是真的不行,他承認他不行。
從灶房裏撿了些南瓜糕,又帶了小半斤的芝麻博餅,江六去了白家。
白家要上一個小坡,周圍這片,幾乎都是他家親戚,這會兒白仁家好些人,江六提著籃子進門,大家唰的一下全回頭。
“嗯……叔叔伯伯們,我來看看白善。”
“是小六啊,快過來坐。”
“多謝你了孩兒。”
白仁聽見聲兒,走到院子裏和江六說話,他們上次見麵還是年節時。
江六把籃子遞給他,白仁點頭收下,愁容滿麵,嘴角泛著苦笑。
“多謝你了,小六。”
江六以為是傷的太重了,這院子裏才有這麽多人在,兩人站在門外,避開親戚說著話。
他們是因為白仁的事兒而來,今日回家的白仁帶回來了消息,他被布坊給趕出來了,師傅冤枉他手腳不幹淨,對客人舉止輕浮。
這對白仁來說打擊太重,可以說他學藝不精,但不能在人品上挑刺兒,傳出去別人會怎麽看他?
男子做成衣匠,最是看重言行舉止,一旦名聲受損,接不接活兒倒是小事,還會變成人人喊打的老鼠。
當年進布坊,家裏使了不少銀子,各家都湊了些,就是想著學有所成後能貼補家裏。
好看的成衣價高,能買得起的都是較為富裕的人家,越是好看精美的衣裳,成衣匠得的錢就越多。
每家布坊都有成衣匠,誰家做的衣裳好看,布賣的也就更好,這一行很挑手藝和眼光,但也是真能掙錢。
現在他被趕出來,還背了這樣的名聲,以後無論是自己裁衣,還是去別家幹活兒,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