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趕著回家開窯,今日沒能去雜貨鋪采購,不過那糖稀一時半會兒也賣不完,江六從鐲子世界離開。


    兩個孩子已經拿完東西回來了,無論是鐵盤還是爐子,鐵匠都沒收錢。


    “咋的呢?”之前付的定金也給退回來了。


    瓜哥兒臉上塗了藥,紫紅和烏青交織,有點像唱大戲裏頭的醜角兒,捧著盤子在人群中穿梭要賞錢。


    “他說就當買了個點子,這爐子以後也會打給別人用。”


    打這爐子和鐵盤,折合下來三兩多銀子,也不少錢了,以後還得上他那兒打東西。


    鐵盤有一定的厚度,邊角磨的很光,不會劃到人,爐子裏頭是空心的,有個鐵網簍子放炭火,這是鐵匠自個兒加的。


    爐子有了,現在還缺木炭,爺爺今日打的柴可以燒炭,丹浮縣人都會燒木炭,冬日賣炭火也能小賺一筆。


    江六也會燒,隻是燒的木炭不好看,都是碎炭,整根兒的很少,越硬的木頭燒出來的碳越好,賣的也貴。


    他這爐子倒是不需要那麽好的炭,別起太多灰就成,攤煎餅也需要手藝,崔奶奶忙不過來,還得把苗三給帶來碼頭。


    做的都是吃食,最好還是挑選有廚藝的人,買人的事兒交給烏雅,江六很放心,她挑的四人都很好,都是身家清白之人,各種由頭被家人發賣。


    鬱煒這兩日在忙籬笆花牆的事兒,碼頭不允許在側邊建牆的,江六借鑒了賣菜小院兒的矮竹石牆,打算在右側打籬笆樁子種上矮竹,鴛鴦藤淩霄花還有石藤花兒地栽,往籬笆和矮竹上牽引。


    管事兒的看過圖紙,這確實不能算牆,又能遮光,他也無話可說,這花牆說不定還能吸引船隻。


    工期趕的緊,夜間打著火把也在幹活兒,江六看了日頭還早,去了土坡。


    工頭也在幹活兒,每處都拉著墨鬥線,鬱煒見他來了,忙跑過來:“東家,你來的正好,當時說好了可以給留停船口,籬笆樁子都打好了,今兒個又說不能停。”


    碼頭管事兒和差役頭子都在,江六詢問這是什麽意思,二人麵露難色,這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上頭的意思是這樣。


    這事兒還是那鹹魚惹得禍,江六不收魚幹兒,漁民們跑到碼頭處要說法,如果這頭能停大船,船隻的走向改變,風浪勢必會變大,那他們小船經過這片水域會有翻船風險。


    上頭的意思是暫時不開這片水域的停船口,等這房子建好了,以後往來的船隻增多,到時再說。


    江六:“土坡荒廢時,也沒見有漁船靠近這塊岸邊,他們打漁也不會在碼頭打吧?”


    就是再不懂打漁的人,也不會傻到在碼頭附近打漁,全是來往的大船貨船,魚兒早就受驚跑沒了。


    差役頭子和碼頭管事兒對視一眼,“這……”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漁民們的請求也無過錯。


    “開停船口也不是我買了土坡後才開的,既然本就有意增添岸口,何須因他人之言而擱置?”


    擺明就是不想讓他占便宜嘛,如果這邊多了岸口,這一片都是江六的,他又做著買賣,好處全讓他一人占盡了。


    想開停船口當然可以,那就拿銀子來開嘛,他也不是聽不懂意思,但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這買賣還沒做起來,已經有人想從他這裏掏銀子,這吃相是真的難看。


    江六笑道:“商稅賺的越多交的越多?若因這蠅頭小利……怕是輕重倒置了吧。”


    管事兒和差役頭子不能給答複,要先問過了上官才能抉擇,也就區區五百兩,這小東家有點不上道啊。


    江六知道他們在這事兒上做不了主,也不強人所難,等問過以後再尋解決之法。


    江餘年跑的極快,急的口水都來不及咽下,拉著弟弟就要走:“快回家,縣太爺讓人送了匾額,指名兒要你回去接!”


    剛剛粉攤兒來了官爺,說是案子已經結了,賊人昨夜被押往靜安城,今日午時斬首示眾。


    新糧的獎賞和抓到賊人的獎賞,一並由清溪鎮縣衙下發,縣太爺親自寫了匾額,獎賞江家。


    江六一聽就忍不住大喜,對著差役頭子拱手:“小子先行一步,那岸口一事,就按您說的辦吧,暫且擱置!”


    差役頭子聽見匾額二字,臉上神情已經僵硬,這會兒也隻能硬著頭皮道:“再議,再議。”


    等人走了才沉下臉,管事兒的也盯著少年離開的背影出神。


    碼頭和縣衙本是一體,為何這小子得了獎賞他們不知?縣太爺這是有大動作?要懲治碼頭?


    管事兒的苦笑:“我也不知,近來縣尉大人的口是越來越大了,看來縣太爺不止為新糧而來。”


    石峰不屑的嗤笑一聲,這何止是胃口大,是把整個碼頭都看作了囊中之物,啥錢都想自己摟著。


    光是這土坡,就有一半的銀錢進了黑口袋,他們記錄在冊的才多少錢?


    現在說什麽也無濟於事,既然能讓人到碼頭報信,證明大人是鐵了心不給人麵子,他們這些小蝦米又得受連罪。


    二人分頭各自去忙,石峰想來想去也不想認下這坨屎,帶著碼頭的量地冊去了縣衙。


    江六這邊船隻劃水飛快,縣衙的人也是坐船走的,江餘年找到江六時,他們已經從碼頭出發了。


    一路跑的上氣不接下氣,終於是在村口碰著了人,來的有四位官爺,還有抬木箱的人,其中一位是每年都會來收秋糧的大人。


    “江小六,你可神氣了。”收秋糧的大人很和善,每年訓話老姑娘喬渝都是他,話雖然不大好聽,但也不會太傷人心。


    今年差役們收了秋糧,還買了不少江家的東西帶走,那南瓜糕是有買有送,有些事情大家心裏明白就行。


    江六盡量克製自己的臉皮,說道:“哪裏哪裏,青天大老爺明察秋毫愛民如子,是小民之福。”


    這些應承話差役們聽的多了,也沒什麽特別的反應,一路敲鑼打鼓的進村,讓全村人都過來看匾額,這可是縣太爺賞賜,來的人越多,傳的人越多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賣菜郎穿行兩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種田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種田的豬並收藏賣菜郎穿行兩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