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灘的這段路越來越好走,是時候把三輪木滑車整出來了,運送貨物也更加方便。
滑車的圖紙早就記在心裏,拆解圖也不難,杜木匠和他老丈人,最近一直在忙手搖扇和腳踏扇。
在江六的建議下,把木扇葉和扇麵分給了其他木工坊做,隻要掌握好核心技術,第一年他們怎麽也仿製不出來。
到村口時又碰見婆婆們,正坐在大樹下一塊兒戳羊毛,這是作坊用不上的粗劣羊毛,有的成團不易清洗,有的染色不均勻,這樣的毛拉不成長絲。
攢了有不少後,江六把這些粗毛搬回了家,打算做成羊毛墊子和地毯,戳成不同的花樣子,賣給外地商人。
大姐現在有了身孕不方便出門,江六拿了圖樣和羊毛給她,讓她在家戳羊毛墊子,一個墊子給三十文,大小不同價格也不同。
被野豬尖牙傷了腿的人家,大兒子和小兒子不願意輪流養老人,代勝傷了腿,家裏的銀錢花了個幹淨。
代家老婆婆當年逃荒路上護著包袱,被賊人給踢傷了腿,現在人老了那腿更不利索,做不動什麽重活兒,半夜偷偷離家,準備找個山窩尋死。
雖然最後被村民們找了回來,但村裏老人們都有些兔死狐悲,就連江老太那幾日心裏也不舒坦。
江六把羊毛墊子放家門口,並揚言隻有老人才能做活兒,這些羊毛能出多少墊子,他心中自然有數。
可以把粗羊毛帶回家戳,做完一個墊子又到江家領新的羊毛。
羊毛輕,很容易被私藏,但九河村的老人不會這樣幹,如果有人克扣了羊毛,那麽下次再沒這樣的活兒,老人們心裏很清楚,這是小六又發了善心。
“小六,你回來啦。”
“咋沒和小二小三兒一塊回來哩,那倆也才回來沒多久。”
這次的統一花樣子是牡丹花墊子,熟練的一天能戳完一張墊子,等攢到年節前半月,再拿到鋪子賣掉。
戳好的墊子還要分區染色,單人坐墊五百文,雙人的和地毯就要貴些,粗羊毛有些紮人。
江六說自己剛剛有事兒忙,走近些看婆婆們戳的墊子,比他戳的不知道好多少,手裏的長木針不停的往下紮。
“婆婆,您這針好像有點不同。”迎春婆婆用的木針很細,戳出來的花蕊很真。
婆婆們笑了,“是啊,迎春用細針戳花蕊,咱們就一塊兒戳大朵花兒,你瞧著是不比之前的更好看哩?”
戳了好幾日的墊子,大家自發地改良了粗針和細針,花瓣的邊緣部分和花蕊都用細針勾勒,粗針做大花朵。
幾人一塊兒幹活兒,能做的更快些,算下來每人每日,能戳一張半的墊子。
江六拿起一張戳好的牡丹花坐墊,雖然還未染色,但已經很華貴,是比前些日子的墊子更好看。
“婆婆們真厲害。”江六是很佩服這些老人的,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還不遺餘力的為家操勞。
把墊子放回去,江六看了看天色,讓她們早些回去,怕是等會兒要下大雨。
這會兒明顯感到更冷了些,風刮在臉上都有些疼,今夜的雨怕是不會小。
“做完這張我們就回去了,小六你快回家去吧。”婆婆們都離家近,江家在村西還得走上一刻鍾。
江六點點頭趕緊走了,他還得去一趟杜木匠家,把三輪木滑車怎麽做告訴他們。
木滑車和板車不同的是,它更矮、更穩固、更輕巧,腳往後蹬,車輪子就能走。
鐲子世界的小孩兒們,兩歲就能蹬走木輪平衡車,平衡車不帶後鬥,一輛車賣三百塊。
大人跟在後頭兒攆都攆不上,抓著了就是一頓好打,怕他們滑得太快撞到人,古鎮現在老人小孩兒多,遇上不講理的,家底子都得賠一半出去。
到杜木匠家裏,見他們都在忙,江六拿出隨身攜帶的炭筆,在巴掌大的紙上開始畫圖。
“小六,來喝茶。”杜家嬸子拿了個漂亮大碗衝茶,裏頭是翠綠色的嫩芽。
聞著有股清香,喝進嘴裏清甜微澀,茶湯呈淡綠色,由於茶炒的太幹,一時分不出是什麽嫩芽。
“嬸子,這是什麽茶啊?”
在農家,什麽嫩葉嫩芽都能炒成茶,尤其是清明前後的茶,保存兩年都還很香濃。
貴族的老爺們,還會收集露水雪水泡茶,隻不過人家用的茶更好。
杜木匠的媳婦:“棗樹上摘得嫩芽,你杜叔之前去給人幹活兒,回來碰上棵酸棗樹,說那樹特別的大,嫩芽出茶後肯定會很香。”
她說的酸棗樹很高,不是酸棗仁刺樹,這酸棗子能把人牙給酸掉,偶爾會有一兩顆很甜。
村裏的小娃子們,喜歡撿一堆的酸棗果,每人挑一個吃,看誰能吃到甜的那顆。
江家現在也會用到一些酸棗,稍微借點兒果酸味兒。
見他還挺愛喝這綠棗茶,杜娘子笑了笑進屋,把炒好的茶葉都給裝上,也就一小罐子,大半斤的量。
“你杜叔不愛喝這個,我其實也不愛喝,你喜歡就都拿回去。”杜娘子為人大氣,早知當家漢子和江家姑娘的事兒。
她從不因為這點和杜木匠嘔氣,隻會心疼老實的漢子,是那江家姑娘沒福氣,看不見杜木匠的好。
對自己好、對孩子好、對老丈人好,滿心隻為這個家打算,不亂花一文錢,也沒有臭毛病,這樣的男人,用她爹的話說,那得打著十個燈籠找。
江家和杜木匠是多年老鄰居,杜木匠小時候就孤零零的,如果沒有江家人照拂,怕是也活不到長大。
這些杜娘子都知道,她對江家人也好,杜木匠去外地做活兒,帶回來的新鮮玩意兒,她都會送一份到江家,雖然量不多,也是一份心意。
江六本想推辭,見嬸子笑眯眯的看著自己,嘴裏的話又咽回去,點頭笑道:“那好啊,杜叔的一番辛苦,最後便宜我了。”
真心待你的人,不會因為你開口而為難,反而一再的見外推脫,會讓他們難過。
滑車的圖紙早就記在心裏,拆解圖也不難,杜木匠和他老丈人,最近一直在忙手搖扇和腳踏扇。
在江六的建議下,把木扇葉和扇麵分給了其他木工坊做,隻要掌握好核心技術,第一年他們怎麽也仿製不出來。
到村口時又碰見婆婆們,正坐在大樹下一塊兒戳羊毛,這是作坊用不上的粗劣羊毛,有的成團不易清洗,有的染色不均勻,這樣的毛拉不成長絲。
攢了有不少後,江六把這些粗毛搬回了家,打算做成羊毛墊子和地毯,戳成不同的花樣子,賣給外地商人。
大姐現在有了身孕不方便出門,江六拿了圖樣和羊毛給她,讓她在家戳羊毛墊子,一個墊子給三十文,大小不同價格也不同。
被野豬尖牙傷了腿的人家,大兒子和小兒子不願意輪流養老人,代勝傷了腿,家裏的銀錢花了個幹淨。
代家老婆婆當年逃荒路上護著包袱,被賊人給踢傷了腿,現在人老了那腿更不利索,做不動什麽重活兒,半夜偷偷離家,準備找個山窩尋死。
雖然最後被村民們找了回來,但村裏老人們都有些兔死狐悲,就連江老太那幾日心裏也不舒坦。
江六把羊毛墊子放家門口,並揚言隻有老人才能做活兒,這些羊毛能出多少墊子,他心中自然有數。
可以把粗羊毛帶回家戳,做完一個墊子又到江家領新的羊毛。
羊毛輕,很容易被私藏,但九河村的老人不會這樣幹,如果有人克扣了羊毛,那麽下次再沒這樣的活兒,老人們心裏很清楚,這是小六又發了善心。
“小六,你回來啦。”
“咋沒和小二小三兒一塊回來哩,那倆也才回來沒多久。”
這次的統一花樣子是牡丹花墊子,熟練的一天能戳完一張墊子,等攢到年節前半月,再拿到鋪子賣掉。
戳好的墊子還要分區染色,單人坐墊五百文,雙人的和地毯就要貴些,粗羊毛有些紮人。
江六說自己剛剛有事兒忙,走近些看婆婆們戳的墊子,比他戳的不知道好多少,手裏的長木針不停的往下紮。
“婆婆,您這針好像有點不同。”迎春婆婆用的木針很細,戳出來的花蕊很真。
婆婆們笑了,“是啊,迎春用細針戳花蕊,咱們就一塊兒戳大朵花兒,你瞧著是不比之前的更好看哩?”
戳了好幾日的墊子,大家自發地改良了粗針和細針,花瓣的邊緣部分和花蕊都用細針勾勒,粗針做大花朵。
幾人一塊兒幹活兒,能做的更快些,算下來每人每日,能戳一張半的墊子。
江六拿起一張戳好的牡丹花坐墊,雖然還未染色,但已經很華貴,是比前些日子的墊子更好看。
“婆婆們真厲害。”江六是很佩服這些老人的,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還不遺餘力的為家操勞。
把墊子放回去,江六看了看天色,讓她們早些回去,怕是等會兒要下大雨。
這會兒明顯感到更冷了些,風刮在臉上都有些疼,今夜的雨怕是不會小。
“做完這張我們就回去了,小六你快回家去吧。”婆婆們都離家近,江家在村西還得走上一刻鍾。
江六點點頭趕緊走了,他還得去一趟杜木匠家,把三輪木滑車怎麽做告訴他們。
木滑車和板車不同的是,它更矮、更穩固、更輕巧,腳往後蹬,車輪子就能走。
鐲子世界的小孩兒們,兩歲就能蹬走木輪平衡車,平衡車不帶後鬥,一輛車賣三百塊。
大人跟在後頭兒攆都攆不上,抓著了就是一頓好打,怕他們滑得太快撞到人,古鎮現在老人小孩兒多,遇上不講理的,家底子都得賠一半出去。
到杜木匠家裏,見他們都在忙,江六拿出隨身攜帶的炭筆,在巴掌大的紙上開始畫圖。
“小六,來喝茶。”杜家嬸子拿了個漂亮大碗衝茶,裏頭是翠綠色的嫩芽。
聞著有股清香,喝進嘴裏清甜微澀,茶湯呈淡綠色,由於茶炒的太幹,一時分不出是什麽嫩芽。
“嬸子,這是什麽茶啊?”
在農家,什麽嫩葉嫩芽都能炒成茶,尤其是清明前後的茶,保存兩年都還很香濃。
貴族的老爺們,還會收集露水雪水泡茶,隻不過人家用的茶更好。
杜木匠的媳婦:“棗樹上摘得嫩芽,你杜叔之前去給人幹活兒,回來碰上棵酸棗樹,說那樹特別的大,嫩芽出茶後肯定會很香。”
她說的酸棗樹很高,不是酸棗仁刺樹,這酸棗子能把人牙給酸掉,偶爾會有一兩顆很甜。
村裏的小娃子們,喜歡撿一堆的酸棗果,每人挑一個吃,看誰能吃到甜的那顆。
江家現在也會用到一些酸棗,稍微借點兒果酸味兒。
見他還挺愛喝這綠棗茶,杜娘子笑了笑進屋,把炒好的茶葉都給裝上,也就一小罐子,大半斤的量。
“你杜叔不愛喝這個,我其實也不愛喝,你喜歡就都拿回去。”杜娘子為人大氣,早知當家漢子和江家姑娘的事兒。
她從不因為這點和杜木匠嘔氣,隻會心疼老實的漢子,是那江家姑娘沒福氣,看不見杜木匠的好。
對自己好、對孩子好、對老丈人好,滿心隻為這個家打算,不亂花一文錢,也沒有臭毛病,這樣的男人,用她爹的話說,那得打著十個燈籠找。
江家和杜木匠是多年老鄰居,杜木匠小時候就孤零零的,如果沒有江家人照拂,怕是也活不到長大。
這些杜娘子都知道,她對江家人也好,杜木匠去外地做活兒,帶回來的新鮮玩意兒,她都會送一份到江家,雖然量不多,也是一份心意。
江六本想推辭,見嬸子笑眯眯的看著自己,嘴裏的話又咽回去,點頭笑道:“那好啊,杜叔的一番辛苦,最後便宜我了。”
真心待你的人,不會因為你開口而為難,反而一再的見外推脫,會讓他們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