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父子二人回到家,家裏已經開飯了,榴蓮芯子燉了大鍋的雞湯,還飄著兩粒紅棗。


    尖刺殼子沒帶回來,剝掉的果肉和去皮的白芯,放在了木匣子裏。


    見人進門,江老太把放在盤子裏的榴蓮端出來,招呼著乖孫兒:“快過來吃,就知道你倆肯定在外邊兒偷嘴。”


    帶回家的榴蓮要大些,小的那個連核帶肉有四斤多,這大的肉更厚實。


    早就等不及的江小三把爪子伸向金黃的果肉,被奶奶啪的一下給打紅了手,委委屈屈的抱著碗繼續吃飯。


    “你們吃呀,我已經吃過了。”江六得先回房換件衣裳,飄風雨就是蓑衣加大傘也擋不住。


    聞著香甜的雞湯,江建昌又坐到了飯桌上,剛剛在杜家吃的有點幹兒,正好喝兩口湯潤潤腸子。


    大黃和灰灰今兒個吃的也好,今早有位客人買了大豬頭,讓江小三把肉拆了下來,他要夾在燒餅裏吃。


    大骨頭就帶回來給狗子吃,吃不飽但是能嗦嗦味兒。


    換好衣服去了堂屋,見那盤子裏的榴蓮還是沒人動,江六去灶房裏拿了把小菜刀,一人一塊肯定是不夠分。


    果核確實不大,見小灰灰叫的起勁,就給它放在了木盆裏,現在崽子長大了,木碗換成了木盆,食量快趕上大黃。


    “真好吃。”


    “為什麽它聞著臭臭的,吃起來這麽甜呢?”


    “這果子咱能種嗎?”二哥發出了靈魂拷問。


    江六搖頭,九河村雖然沾上了南這個邊兒,但這果子屬於熱帶水果,要高溫多濕的地方才能種植。


    之前他也以為沙漠氣候熱,能種這果子,看了那果木種植書才知道不行,水分不夠,沙漠隻適合紅棗枸杞蜜瓜。


    “嗷……”江餘錢有些失望,他喜歡細水長流,但如果種植條件不夠,那也沒辦法。


    還不如多種些刺泡兒,沒想到烤幹的刺泡那麽好吃,可惜翻遍了山頭也再沒找到。


    懶得理會二哥,江六問大哥年前能不能出肥料?他好提早放出消息。


    第一批的量大營已經預定,但可以預售第二批嘛,能趕在春種翻地前施肥最好。


    “能,最先試做的已經漚好了,異味也散的差不多。”江餘輝可算是找著自己喜歡幹的事兒了。


    看著家裏弟弟們各有各的事兒做,他心裏也著急上火,弟弟們把鋪子和小攤整得紅火,自己這個做大哥的,反而成了吃白食的。


    這讓他心裏很不好受,覺得自己是個廢人,什麽也幹不了,每日天不亮就上山尋摸山貨,天都黑了還不回家。


    江六把大哥的焦急看在眼裏,飼料規整的差不多後,花了幾天時間整理地肥的資料,書裏的漚肥方式和他們的差不多,都是發酵腐爛。


    但針對不同的土壤和農作物,所需的地肥也不同,就和大夫看病是一個道理,得對症下藥。


    夏朝土地一個字,薄,什麽幹旱蟲災先放一邊,把地變肥沃才是最先要做的,第一批地肥就是粗纖維有機肥,簡單來說就是豬屎、牛屎、馬糞、樹葉雜草、稻殼鬆針。


    用了地肥後蓋上稻草捂幾日,這樣會更有利於土壤吸收養分。


    等種植的農作物下地,就得換成有機細肥,也就是雞鴨鵝、豆餅、人糞尿,一粗一細的雙重施肥標準,土壤會變得疏鬆,也越來越肥沃,農作物自然會長得更好。


    不同於以往的農家肥,地肥裏加入的東西多,變成了黑褐色的泥土樣,發酵後散味兒,無味後才能下地,不然會燒壞地裏的營養成分。


    製肥的地方不好聞,現在大伯和大哥是家裏最愛幹淨的人,每日都得洗兩次,不然能把人給熏倒。


    那邊有五人幹活兒,吃住都在那邊兒,吃的和後院做工的人一樣,也就比江家飯桌次一點兒。


    等明年種的果子多了,地肥還能做的再好些。


    “能出多少?我讓人拉走。”江六地雖然種的不好,但什麽季節該幹什麽事兒,他還是門兒清。


    大伯放下碗筷,算了算三個地圈裏的肥,說:“能出十五車,撒地八畝左右,還得看舍不舍得用。”


    如果是他,肯定不舍得兩車肥撒一畝地,這肥多好啊,用得全是好東西,不出三年準能追上馬家橋的田。


    像豆子紅薯高粱這一類,隻用一車肥就夠了,小麥玉米花生可以用一車半,稻子最少還是得兩車。


    當然了,這隻是江大伯個人的看法,買了肥怎麽用,還是得看個人舍不舍得。


    江六掰起指頭算,這麽少的量,對大營來說就是九牛一毛,要不他自個兒先用吧?


    紅薯地現在頗為受關注,把這些肥施到隔壁地裏,也好叫人看看改良地肥的作用。


    今年那地兒隻種玉米棒子,隻要棒子出粒多,大家自然能看明白地肥的價值,都不需要過多宣傳,紅薯地就是上好的廣告。


    爺爺哪能看不出來他的心思,不讚同的說道:“量多量少都是第一波肥,就是隻出了一斤,也得先給人送去。”


    “六兒,乖孫兒,咱不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人,都不能喪了良心,沒了心那還能是人嗎?買賣也做不久的,你聽爺爺的準沒錯,不能仗著和人關係好親近,就把買賣一事兒當兒戲。”


    “爺爺沒讀過書,但以前在大戶家裏給人幹長工,醃臢事兒見的太多了,一旦主家心肝兒變壞,那底下的人也會跟著學壞,就是萬貫家財也長久不了啊。”


    老爺子很少當著家人麵說教小六,他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娃兒,他心裏十分清楚小六是什麽人。


    隻要有他和老婆子在一天,小六就不可能學壞,一旦有那走偏路的苗頭,也會及時給他掐掉。


    江老太也一臉嚴肅,放下筷子說道:“這事兒不能這麽幹,小六你聽話,奶奶知道你想幫你大哥做出本事兒,讓人家不小瞧了他,但別人定下的東西,是萬萬不能動的。”


    “不論他是乞丐也好,還是貴族老爺也好,我們應下的事兒,就不能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賣菜郎穿行兩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種田的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種田的豬並收藏賣菜郎穿行兩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