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已過,就是天暗時,也會有船隻往來,他們的離去並不突兀。
過了半刻鍾,江六開始爬坡返回鋪子,花牆下的鮮花兒又換了一批,三哥昨兒個撒下了花種,等梔子開花兒時,他們也該回來了。
甄嬸子被安排回了村,果園已經修建完畢,會接果樹的餘老翁一家也搬了過來,還把他家的果樹都挖了帶來九河村,都是品相不錯的老樹,江六給的銀錢也不少。
斷崖那棵山核桃樹,也被移栽進了果園,怕它活不了還買了生長營養液,懨懨了幾日,已經有回春的跡象。
狗蛋沒在,接替他做串串的人換成了炒瓜子的嬸子,對外隻說尋親去了。
江六剛坐下,打算歇一會兒再進鐲子,沒喝補藥對身體有點兒影響,此時善堂的孩子們進門,他們來領今日的肉食,要醃製了才能炭火烤。
“小六哥,你今兒個來的真早。”
“六哥,今天有鹵鴨脖和雞脖嗎?”
這是善堂先鋒隊,每日拿貨都是他們,有四個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一歲。
有正經事兒幹,換了幹淨的衣裳,挺起胸膛做人,如今誰還看得出,他們曾經是跪地討飯的乞兒呢。
烤串攤子生意紅火,午時開烤一直到醜時才結束,菜品也在增加,肉類和菜類都受歡迎,有時還會有鹵貨。
雞脖鴨脖這類的鹵貨,會拿給他們烤,收的價很低,不虧本就行,客人們會買鹵過的豬蹄和大腸,讓孩子們幫忙加工,收四文錢的加工費。
善堂有位小姑娘,在廚藝上特別的有天賦,她就聽江六提過一嘴油條包糍粑,就開始研究做法。
這些孩子對江六的信任僅次於邢五,隻要他說這事兒能行,他們就花心思去做。
現在油條包雜糧粘糍粑,一個要賣七文錢,要沾糖醬就多給一文,烤串攤子有烤的無味糍粑,沾糖還是沾辣子粉都行。
喊來烏雅,讓她給孩子們說說今日有沒有多的鹵貨,江六問道:“你們這幾日怎麽不賣烤魚了?盡烤些河殼子。”
河蚌烤出來也很香,裏頭加了蒜末小蔥和碎辣椒,勞力們願意花三文錢買河蚌,對他們來說,其他肉類賣的有些貴。
最大的孩子叫邢原,上前答道:“近來雜魚價高,比年節前漲了兩文,我們打算開春後,魚價賤些再賣烤魚。”
烏雅知道內情,但她沒告訴江六,東家已經很忙了,沒必要再為這些小事煩心。
聽邢原這樣說,江六笑了笑:“行吧,那之後鹵貨給你們加點兒量,去拿貨吧。”
“是。”
“謝謝小六哥。”
“謝謝小江哥哥。”
有人帶他們去灶房,江六看了眼烏雅,淡淡說道:“邢五不在,你幫他看著點兒善堂,別被人欺到頭上,也不敢還手。”
一味的忍讓,隻會讓敵人更加肆無忌憚,善堂還在成長中,暫時沒有還擊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樹苗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
他自己就是賣菜郎,哪會不知其中彎彎繞繞,定是那些打魚的,紅眼病又犯了,看孩子們生意好,聯合起來提高了雜魚價。
小雜魚值錢嗎?不值錢。
但對孩子們來說很值錢,一條三指寬巴掌大的魚,除去成本他們能賺兩文錢。
提高魚價增加了成本,那兩文沒了隻能打平,他們雖然人小力量不大,但也不是傻子,不會為維持客源,做虧本的買賣。
烏雅點頭:“好,奴知道了。”
那些個賣魚的,也就欺負欺負小孩兒,遇上硬氣點的普通人,瞬間就蔫了。
不就是雜魚嘛,這也沒啥難的,也就是圖他們漁村近,魚貨夠新鮮,既然他們不稀罕小買賣,那就轉給遠些的村子吧。
烏雅讓收菜的小夥計,在木牌上加一個雜魚,賣菜的人不走正門,他們走西南角的小門兒。
剛把雜魚添上,就有送菜的人問這是要啥啊?他不識字。
“收巴掌大的雜魚哩,老翁可能弄來?每日隻要十斤。”小夥計利落的接過他的背簍,裏頭是野蔥和薺菜。
這兩日野菜多了起來,賣菜的人來的早,有的寅時就出門了,隻為早早的賣了菜,還能趕上第二趟。
賣菜老翁嗬嗬笑道:“小老兒在的村子有一處野塘,裏頭還真有毛毛魚,巴掌大的不難尋,再到附近村落湊湊,十斤不難。”
清溪碼頭有店家收菜,不論是野菜還是自家種的菜都收,價格公道,收菜的小二眼睛也沒長天上,隻要菜沒問題,他們絕不會壓價。
消息越傳越遠,隔壁鎮現在也有人送菜,不過是路程遠了些,農人最不怕的就是花費時間,能賣上銀子,走一夜也甘願。
“那行啊,隻要魚是活的咱就收,您能保證每日十斤,我就把這牌子撤了。”小二哥手上動作沒停,秤好了菜量開始算銀錢。
這會兒還不是忙時,他一個人就能應對,等會兒小角門人多,排了長長的隊,就會增添人手。
他們東家最不喜人拿橋,之前有個夥計負責收菜,是做慣了的熟練工,不知怎麽的腦子有了毛病,刻意收菜很慢,讓菜農們等著。
那日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也沒收斂同往常一樣,排隊淋雨的人越多,他臉上的笑意就越濃。
也是巧合,東家來的有些晚,坐船來的路上看見角門等了不少人,還以為是今日賣菜的人多,下船後就去了角門查看菜筐子。
這一看就不得了,往常早該換二輪的菜筐,今日才收了一半,再看外頭等著的菜農,全身上下都濕透了,也無遮雨的蓑衣,雨大的像天漏了,他們堅持沒離去,其中有老人、農婦、孩子。
江六怒從心起,一腳踹翻了背對著他的夥計,那人臉上還是未收起的得意與嘲諷,剛想起身揍人,看見是東家,嚇得不停的跪地磕頭。
江六氣的不行,當即就喊人去找人牙子來,要賣了那喪良心的夥計,這院子裏所有做工的人,半年不發例錢。
收菜院有人擇菜理菜,鋪子裏也會用這些菜,所以不止夥計一人。
那天的菜是江六親自收的,每人的菜都提了價。
過了半刻鍾,江六開始爬坡返回鋪子,花牆下的鮮花兒又換了一批,三哥昨兒個撒下了花種,等梔子開花兒時,他們也該回來了。
甄嬸子被安排回了村,果園已經修建完畢,會接果樹的餘老翁一家也搬了過來,還把他家的果樹都挖了帶來九河村,都是品相不錯的老樹,江六給的銀錢也不少。
斷崖那棵山核桃樹,也被移栽進了果園,怕它活不了還買了生長營養液,懨懨了幾日,已經有回春的跡象。
狗蛋沒在,接替他做串串的人換成了炒瓜子的嬸子,對外隻說尋親去了。
江六剛坐下,打算歇一會兒再進鐲子,沒喝補藥對身體有點兒影響,此時善堂的孩子們進門,他們來領今日的肉食,要醃製了才能炭火烤。
“小六哥,你今兒個來的真早。”
“六哥,今天有鹵鴨脖和雞脖嗎?”
這是善堂先鋒隊,每日拿貨都是他們,有四個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一歲。
有正經事兒幹,換了幹淨的衣裳,挺起胸膛做人,如今誰還看得出,他們曾經是跪地討飯的乞兒呢。
烤串攤子生意紅火,午時開烤一直到醜時才結束,菜品也在增加,肉類和菜類都受歡迎,有時還會有鹵貨。
雞脖鴨脖這類的鹵貨,會拿給他們烤,收的價很低,不虧本就行,客人們會買鹵過的豬蹄和大腸,讓孩子們幫忙加工,收四文錢的加工費。
善堂有位小姑娘,在廚藝上特別的有天賦,她就聽江六提過一嘴油條包糍粑,就開始研究做法。
這些孩子對江六的信任僅次於邢五,隻要他說這事兒能行,他們就花心思去做。
現在油條包雜糧粘糍粑,一個要賣七文錢,要沾糖醬就多給一文,烤串攤子有烤的無味糍粑,沾糖還是沾辣子粉都行。
喊來烏雅,讓她給孩子們說說今日有沒有多的鹵貨,江六問道:“你們這幾日怎麽不賣烤魚了?盡烤些河殼子。”
河蚌烤出來也很香,裏頭加了蒜末小蔥和碎辣椒,勞力們願意花三文錢買河蚌,對他們來說,其他肉類賣的有些貴。
最大的孩子叫邢原,上前答道:“近來雜魚價高,比年節前漲了兩文,我們打算開春後,魚價賤些再賣烤魚。”
烏雅知道內情,但她沒告訴江六,東家已經很忙了,沒必要再為這些小事煩心。
聽邢原這樣說,江六笑了笑:“行吧,那之後鹵貨給你們加點兒量,去拿貨吧。”
“是。”
“謝謝小六哥。”
“謝謝小江哥哥。”
有人帶他們去灶房,江六看了眼烏雅,淡淡說道:“邢五不在,你幫他看著點兒善堂,別被人欺到頭上,也不敢還手。”
一味的忍讓,隻會讓敵人更加肆無忌憚,善堂還在成長中,暫時沒有還擊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樹苗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
他自己就是賣菜郎,哪會不知其中彎彎繞繞,定是那些打魚的,紅眼病又犯了,看孩子們生意好,聯合起來提高了雜魚價。
小雜魚值錢嗎?不值錢。
但對孩子們來說很值錢,一條三指寬巴掌大的魚,除去成本他們能賺兩文錢。
提高魚價增加了成本,那兩文沒了隻能打平,他們雖然人小力量不大,但也不是傻子,不會為維持客源,做虧本的買賣。
烏雅點頭:“好,奴知道了。”
那些個賣魚的,也就欺負欺負小孩兒,遇上硬氣點的普通人,瞬間就蔫了。
不就是雜魚嘛,這也沒啥難的,也就是圖他們漁村近,魚貨夠新鮮,既然他們不稀罕小買賣,那就轉給遠些的村子吧。
烏雅讓收菜的小夥計,在木牌上加一個雜魚,賣菜的人不走正門,他們走西南角的小門兒。
剛把雜魚添上,就有送菜的人問這是要啥啊?他不識字。
“收巴掌大的雜魚哩,老翁可能弄來?每日隻要十斤。”小夥計利落的接過他的背簍,裏頭是野蔥和薺菜。
這兩日野菜多了起來,賣菜的人來的早,有的寅時就出門了,隻為早早的賣了菜,還能趕上第二趟。
賣菜老翁嗬嗬笑道:“小老兒在的村子有一處野塘,裏頭還真有毛毛魚,巴掌大的不難尋,再到附近村落湊湊,十斤不難。”
清溪碼頭有店家收菜,不論是野菜還是自家種的菜都收,價格公道,收菜的小二眼睛也沒長天上,隻要菜沒問題,他們絕不會壓價。
消息越傳越遠,隔壁鎮現在也有人送菜,不過是路程遠了些,農人最不怕的就是花費時間,能賣上銀子,走一夜也甘願。
“那行啊,隻要魚是活的咱就收,您能保證每日十斤,我就把這牌子撤了。”小二哥手上動作沒停,秤好了菜量開始算銀錢。
這會兒還不是忙時,他一個人就能應對,等會兒小角門人多,排了長長的隊,就會增添人手。
他們東家最不喜人拿橋,之前有個夥計負責收菜,是做慣了的熟練工,不知怎麽的腦子有了毛病,刻意收菜很慢,讓菜農們等著。
那日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也沒收斂同往常一樣,排隊淋雨的人越多,他臉上的笑意就越濃。
也是巧合,東家來的有些晚,坐船來的路上看見角門等了不少人,還以為是今日賣菜的人多,下船後就去了角門查看菜筐子。
這一看就不得了,往常早該換二輪的菜筐,今日才收了一半,再看外頭等著的菜農,全身上下都濕透了,也無遮雨的蓑衣,雨大的像天漏了,他們堅持沒離去,其中有老人、農婦、孩子。
江六怒從心起,一腳踹翻了背對著他的夥計,那人臉上還是未收起的得意與嘲諷,剛想起身揍人,看見是東家,嚇得不停的跪地磕頭。
江六氣的不行,當即就喊人去找人牙子來,要賣了那喪良心的夥計,這院子裏所有做工的人,半年不發例錢。
收菜院有人擇菜理菜,鋪子裏也會用這些菜,所以不止夥計一人。
那天的菜是江六親自收的,每人的菜都提了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