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皇後得到盂盆後,再也從未將盂盆顯現於世人麵前。也許,她已經悟到了,神通之能,力量之強,人所不能比,但終究隻能用於自度,不能廣化世人之心,人有盜心,見有神機,遂起偷盜爭奪殺戮之心,殺心一起,爭鋒不斷。


    天生萬物,萬物皆可變。披毛戴角之物通過修煉,可變化為妖,妖通過修煉,可變化為人,人通過修煉可以變化為神佛……。


    萬物皆有其宿命,大蟒似龍但終非是龍,鯉魚跳過龍門,隻不過是到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但終究化身不成龍……。


    在武氏後來的執政歲月裏,她也曾選賢任能、治政有方、國泰民豐,她也曾殺伐決斷、血流成河。她曾建元建製,改唐以周,建年號為神龍,而在死後,她又留遺詔,省去帝號,稱自己依然是則天大聖皇後,留無字碑,任憑後世之人評說……。


    也許在這位女皇的心裏,她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隻小青雀,麵對縹緲威嚴的世界,她曾渴望自己修煉成一隻神龍,於是改元建製,選賢任能、殺伐決斷,勵精圖治,代行神龍之職……。


    不過在她後來的歲月裏,她還是相信了萬物各有其宿命,大蟒似龍卻終非是龍,鯉魚跳過了龍門,隻不過是到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但終究化為不了龍,所以一切終了之後,她仍稱自己隻是則天大聖皇後,而非是皇帝……。


    她至始至終都沒認為自己是一條龍,而是龍王身邊的一隻小青雀……。


    武氏之後,盂盆再也未出現過世上,有人說盂盆自這位大聖皇後去世後,就被帶到了帝陵裏。


    也有人說,盂盆一直留在了皇家的秘密寶庫裏,隻是後來無人能識。


    歲月流轉,又過了幾十載,直到了大唐開元年間,先師們的筆記所載,有一位日本人渡海而來,他曾進入了大唐的中央,這個人苦心經營,曾常侍大唐玄宗皇帝與楊貴妃身邊,便是為了探尋盂盆的下落。


    傳言安祿山反唐,玄宗攜貴妃逃亡蜀地,途經馬嵬坡時,眾將士嘩變,要求處死禍國殃民的楊國忠與貴妃,玄宗無奈,曾賜死貴妃。


    其實真正的貴妃並未身死,死的不過是其替身罷了,而真正的貴妃被人用計謀帶到了日本。


    設計的人正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


    大唐第一才子詩仙李白曾有一詩《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講的正是阿倍仲麻呂赴海東歸,不幸在蓬萊島附近的海上遇風暴葬身,李太白感其與其交往之事,聞噩耗而悲,遂賦詩懷念。


    阿倍仲麻呂學問淵博,對中國之事知之頗多,遠勝於許多中國人。開元年間,阿倍仲麻呂曾參加大唐的科舉考試,人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阿倍仲麻呂卻輕鬆考中進士。


    一位外籍人士能輕鬆考中大唐的進士,在數百年間都是鳳毛麟角。


    據先師們的筆記記載,阿倍仲麻呂正是智道的徒孫。他在大唐長侍奉皇帝幾十年,在大唐的寶庫裏終得盂盆,所以他曾數次要求返回日本。


    到這裏,盂盆的下落有九種說法。


    第一種,阿倍仲麻呂雖然得到了盂盆,但是船在東海上遇風暴而覆,盂盆便也葬身在了大海海底。


    第二種,船在海上遇風暴而翻,其實是阿倍仲麻呂故意而為之,當時他怕有中土之人知道他載盂盆回了日本,所以故意翻船,放出風去,盂盆葬身在了黃泉海底,盂盆實際上仍在阿倍仲麻呂手裏。


    第三種,當時阿倍仲麻呂回國時,同行中有人知道了船上有載至寶盂盆並叛變了,當時一同回國的共有四條船,而唯有阿倍仲麻呂所乘的船翻了,便是最好的證明。


    阿倍仲麻呂所乘的船翻,正是叛變之人得到盂盆後,在他所乘的船上做了手腳,目的是讓阿倍仲麻呂在海上死去,盂盆實際上是到了叛變之人的手裏。


    第四種,當時雖然有人叛變,但是阿倍仲麻呂更是技高一籌,叛變之人得到得的是假盂盆。


    後來阿倍仲麻呂船毀大海,卻仍然未死,一船一百七十多人竟然神奇地飄到了越南國的驩州海岸,其實正是靠的盂盆的神通之能,實際上的真盂盆並未在叛變之人手裏。


    第五種,阿倍仲麻呂一行一百七十多人被飄到了交後,後來遇到越南當地土著人的大肆廝殺,隻有阿倍仲麻呂等幾人僥幸得以存活,盂盆被越南人搶走。


    第六種,這一切其實都是阿倍仲麻呂設計的一個陰謀。他得到盂盆後,大言鑿鑿地回國,其實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盂盆早已是秘密傳給了其它日本僧人,而自己則率大批人馬回國,實際是在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實則盂盆早已經通過另一種秘密方式運回了日本。


    第七種,阿倍仲麻呂在海上,遇到了知情的同行叛亂是真,不過阿倍仲麻呂在翻船的情況下,利用盂盆成功地使一船人穿越到了越南去,於是盂盆的神通被滿船人知曉。


    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阿倍仲麻呂動了殺戒,將滿船人幾乎殺光,後隻有幾人得以僥幸逃脫存活。


    阿倍仲麻呂動了殺戒後,攜帶著盂盆,又重新返回了大唐。


    盂盆再次被秘密送往日本 ,實際上是在楊貴妃馬嵬坡事變後,盂盆連同貴妃一起去了日本。


    第八種,其實都不對,盂盆雖是被阿倍仲麻呂所得,但最終輾轉到鑒真和尚手裏,鑒真和尚數次東渡日本傳法,手裏曾拿著一個碗到處化緣,此碗正是盂盆。


    第九種,其實都不是,這些都是憑空猜測,沒有確鑿的證據。


    因為唐朝鹹通四年,有日僧慧鍔大師借從五台山請來觀音聖像為名由,東渡回日本,據傳慧鍔大師在渡海東歸時,也曾隨身攜帶了一個碗。


    不幸的是,慧鍔大師被風暴數次所阻,最終未能成行,遂在普陀山紫竹林結草為庵,舟山普陀山自此成為天下佛國。


    如果說盂盆早已被阿倍仲麻呂或者鑒真帶往日本,那為何後來慧鍔又再度攜寶東歸?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眾說紛紜,沒有任何一個可信的答案。


    時間又匆匆過去數載,我派尋寶的任務傳至烏巢禪師後,烏巢禪師根據先師們的筆記線索,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曾南下越南近十年,又東渡日本二十年,然而依然一無所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偷天換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夢恍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夢恍惚並收藏穿越之偷天換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