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男女婚嫁之事與後世相比,其實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與這位女魔頭相處的這些時日,見她風風火火,一路打打殺殺,不怕天不怕地,若不是生得失一副女兒身,這丫頭倒是一個十足的奇男子,不知要令多少男子相形見絀。
這一路,除了看她十分溺愛自己的弟弟偶爾顯露出女性特有的風情來,大多時候行為處事,都不亞於一個男子。
也從未見她像平常女子那樣,總會有意無意談論婚姻情愛之事來,沒想到這一談,竟然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頂天立地大男兒一樣的人,以為她對男女方麵的情語蜜言詩詞歌賦也如男人一樣,應該是粗糙淺陋、懵懂無知。沒想到這丫頭竟然還知道蘇軾……。
楊雲隻覺自己像認識了新大陸一樣,以前對眼前這位瘋魔頭認識還真有些單一。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個時代,其實與後世相比,社會貧富差距也十分懸殊,許多人在生存與娶妻生子方麵,也容易不到哪裏去。
後世社會人們娶妻結婚,可能首先你得在城裏買套房,高懸的房價,這令多少年輕人望而畏步,結婚鬧心。
這個時代,雖沒有這樣的要求,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是婚姻之事,成家過日子終究還是需要物質基礎的,赤貧的人,又哪裏有媒婆來為之提親呢。
因為太窮的人,連媒婆也撈不到油水。。。
這個時代的社會,士農工商,士為尊商為末,政府打壓商人,商人的地位低下,但不代表人們就不崇拜金錢。
其實不管在任何時代,人們第一崇拜的是權利,第二崇拜的依然還是金錢。
這個時代打壓商人,隻不過是政府官員害怕商人階層快速崛起,一旦商人們有錢又有勢,很快就會超過自己的威望。
官員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官員階層自有官員階層一套最天衣無縫的生存模式。
官員們通過為官獲取俸祿,再將俸祿用來買田產地產,再將田產地產出租給中下貧農,自己不勞動,坐享土地出租收入。
這跟後世有一個階層是一樣的,城市中的職業房東,坐享家中數套房產,通過出租房子,每月不用勞動,就能獲得比大多數辛辛苦苦的勞動人獲得多的多的收入,而且還是旱澇保收,沒有任何風險……。
這一套生存模式,其實與從商相比,既省去了從商的辛勞,又省去了從商的風險,簡直是坐地生錢,吃飯睡覺都有錢賺,何樂而不為呢?
楊雲前世的時候上大學,選修過經濟學,畢業了走上社會,曾在企業管理培訓公司上過班,聽過一些所謂的企業經營大師講過高明的商業最終區別就區別在商業模式上。
商業模式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決定著一個企業占據在企業競爭鏈中的高端還是低端。
例如某著名的巴巴公司,不生產任何東西,隻搭建了一個堪比國家模式的平台,隻短短十五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性優秀巨無霸公司,而這是一般企業發展數百年也做不到的。
再比如某地產公司,其實也並不是一家什麽艱苦奮鬥、兢兢業業、創新改變了世界的公司,但在正確的時間點上,走對了商業模式,大肆囤地買地,死捂土地,等到了一定的時間,土地猛然升值,老板再將土地轉讓,竟然隻是簡單的一買一賣,老板便成為了十幾億人中超級富豪,而老板並未真正為這個世界做過多大的貢獻。
企業與企業之間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同理,其實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的不同階層人士也有著不同的生存發展模式,正所謂龍有龍道,蛇有蛇路。
不同的生存發展模式,也決定著人們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生存優越感。
楊雲習慣舉一反三,因而也就對數千年來封建農耕經濟中,為什麽那些當官的士子,也就是社會中最最精英人士,一旦有了錢後就熱衷於置辦田產地產,多少還是能理解些。
其實,他們這是在選擇一個在現有時代中最優越的生存發展模式。
可是生在這個時代的人,本身就陷入這種隱形的看不見的社會運轉模式中,除非是吃飽了撐的那種大哲人,否則又怎會去想這種大而看不見摸不著的事情。
芸芸眾生,人人都豔羨、崇拜權利與金錢,這就如後世社會中,有一些人總會笑貧不笑娼是一樣的,這是人性與生存使然。
既然做不到能改變人們的這種認知,那就隻能讓自己也成為擁有權利與金錢的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追求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不掉價,也不違反道德。
楊雲自忖自己不是那種滿口迂腐道德不識人世人性實際情況的衛道士,自己談不上瘋狂地崇拜權利與金錢,不過對那些崇拜權利與金錢的人,倒也能有一定的理解。
這時的時代,那些有錢有權的人,可以娶數房妻妾,這再正常不過。
無論是達官顯宦,還是平民百姓,哪怕是窮的娶不起媳婦的人,對此也沒什麽憤恨不滿之情,相反對誰能有這樣的本事,妻妾滿堂,反而還以此為榮,十分的尊敬、仰慕與佩服。
楊雲在陽穀縣辦公,曾下基層走訪鄉鄰時,就見過陽穀縣各鄉、都、裏,但凡家境殷實、有些名望的鄉紳家中基本上都是好幾房的妻妾,有的鄉紳,年過半百、花甲者,娶的小妾年齡十五六歲、二十幾歲的,倒真不在少數。
相反,倒是那種一夫配一妻的,則是十分罕見,這與後世社會大有不同。
與此同時,各鄉、都、裏都有不少打光棍的,有的都年過了四五旬了,依然還是老光棍,但是這些人卻毫無例外,並沒有對那些能娶上幾房妻妾的人表示憤怒與不滿。
這便是這時的社會風氣……。
想想這位蘇大詞人,也是人不是神,生活在本身就是這樣的社會風氣與環境裏,好友娶妾,贈豔詩以作賀,若是換作自己,自己倒作不出來,不過對蘇大學士這種浮浪行為,倒也能有一定的理解。
這個時代的社交聚會慶賀,但凡有一些文化的名人、讀書人,不吟詩作畫,便是失禮行為。。。
怎麽說,自己還是特別喜歡這位四川籍的蘇大名人的詩詞的,那一句多情應笑我,小心早生華發,前世上大學時,不知道自己多喜歡念。
也許這位蘇大學士寫這首詩時,隻是囿於當時的社會風氣,為作詩而作詩,至於他對這位好友八十高齡還娶十八嬌妾,到底是褒還是嘲貶,或許並不是向世人說的一樣這是一種褒揚。是褒是貶?或許隻有他自己的內心知道。
與這位女魔頭相處的這些時日,見她風風火火,一路打打殺殺,不怕天不怕地,若不是生得失一副女兒身,這丫頭倒是一個十足的奇男子,不知要令多少男子相形見絀。
這一路,除了看她十分溺愛自己的弟弟偶爾顯露出女性特有的風情來,大多時候行為處事,都不亞於一個男子。
也從未見她像平常女子那樣,總會有意無意談論婚姻情愛之事來,沒想到這一談,竟然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頂天立地大男兒一樣的人,以為她對男女方麵的情語蜜言詩詞歌賦也如男人一樣,應該是粗糙淺陋、懵懂無知。沒想到這丫頭竟然還知道蘇軾……。
楊雲隻覺自己像認識了新大陸一樣,以前對眼前這位瘋魔頭認識還真有些單一。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個時代,其實與後世相比,社會貧富差距也十分懸殊,許多人在生存與娶妻生子方麵,也容易不到哪裏去。
後世社會人們娶妻結婚,可能首先你得在城裏買套房,高懸的房價,這令多少年輕人望而畏步,結婚鬧心。
這個時代,雖沒有這樣的要求,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是婚姻之事,成家過日子終究還是需要物質基礎的,赤貧的人,又哪裏有媒婆來為之提親呢。
因為太窮的人,連媒婆也撈不到油水。。。
這個時代的社會,士農工商,士為尊商為末,政府打壓商人,商人的地位低下,但不代表人們就不崇拜金錢。
其實不管在任何時代,人們第一崇拜的是權利,第二崇拜的依然還是金錢。
這個時代打壓商人,隻不過是政府官員害怕商人階層快速崛起,一旦商人們有錢又有勢,很快就會超過自己的威望。
官員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官員階層自有官員階層一套最天衣無縫的生存模式。
官員們通過為官獲取俸祿,再將俸祿用來買田產地產,再將田產地產出租給中下貧農,自己不勞動,坐享土地出租收入。
這跟後世有一個階層是一樣的,城市中的職業房東,坐享家中數套房產,通過出租房子,每月不用勞動,就能獲得比大多數辛辛苦苦的勞動人獲得多的多的收入,而且還是旱澇保收,沒有任何風險……。
這一套生存模式,其實與從商相比,既省去了從商的辛勞,又省去了從商的風險,簡直是坐地生錢,吃飯睡覺都有錢賺,何樂而不為呢?
楊雲前世的時候上大學,選修過經濟學,畢業了走上社會,曾在企業管理培訓公司上過班,聽過一些所謂的企業經營大師講過高明的商業最終區別就區別在商業模式上。
商業模式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決定著一個企業占據在企業競爭鏈中的高端還是低端。
例如某著名的巴巴公司,不生產任何東西,隻搭建了一個堪比國家模式的平台,隻短短十五年時間,就成為了全球性優秀巨無霸公司,而這是一般企業發展數百年也做不到的。
再比如某地產公司,其實也並不是一家什麽艱苦奮鬥、兢兢業業、創新改變了世界的公司,但在正確的時間點上,走對了商業模式,大肆囤地買地,死捂土地,等到了一定的時間,土地猛然升值,老板再將土地轉讓,竟然隻是簡單的一買一賣,老板便成為了十幾億人中超級富豪,而老板並未真正為這個世界做過多大的貢獻。
企業與企業之間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同理,其實一個國家與一個國家的不同階層人士也有著不同的生存發展模式,正所謂龍有龍道,蛇有蛇路。
不同的生存發展模式,也決定著人們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生存優越感。
楊雲習慣舉一反三,因而也就對數千年來封建農耕經濟中,為什麽那些當官的士子,也就是社會中最最精英人士,一旦有了錢後就熱衷於置辦田產地產,多少還是能理解些。
其實,他們這是在選擇一個在現有時代中最優越的生存發展模式。
可是生在這個時代的人,本身就陷入這種隱形的看不見的社會運轉模式中,除非是吃飽了撐的那種大哲人,否則又怎會去想這種大而看不見摸不著的事情。
芸芸眾生,人人都豔羨、崇拜權利與金錢,這就如後世社會中,有一些人總會笑貧不笑娼是一樣的,這是人性與生存使然。
既然做不到能改變人們的這種認知,那就隻能讓自己也成為擁有權利與金錢的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追求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不掉價,也不違反道德。
楊雲自忖自己不是那種滿口迂腐道德不識人世人性實際情況的衛道士,自己談不上瘋狂地崇拜權利與金錢,不過對那些崇拜權利與金錢的人,倒也能有一定的理解。
這時的時代,那些有錢有權的人,可以娶數房妻妾,這再正常不過。
無論是達官顯宦,還是平民百姓,哪怕是窮的娶不起媳婦的人,對此也沒什麽憤恨不滿之情,相反對誰能有這樣的本事,妻妾滿堂,反而還以此為榮,十分的尊敬、仰慕與佩服。
楊雲在陽穀縣辦公,曾下基層走訪鄉鄰時,就見過陽穀縣各鄉、都、裏,但凡家境殷實、有些名望的鄉紳家中基本上都是好幾房的妻妾,有的鄉紳,年過半百、花甲者,娶的小妾年齡十五六歲、二十幾歲的,倒真不在少數。
相反,倒是那種一夫配一妻的,則是十分罕見,這與後世社會大有不同。
與此同時,各鄉、都、裏都有不少打光棍的,有的都年過了四五旬了,依然還是老光棍,但是這些人卻毫無例外,並沒有對那些能娶上幾房妻妾的人表示憤怒與不滿。
這便是這時的社會風氣……。
想想這位蘇大詞人,也是人不是神,生活在本身就是這樣的社會風氣與環境裏,好友娶妾,贈豔詩以作賀,若是換作自己,自己倒作不出來,不過對蘇大學士這種浮浪行為,倒也能有一定的理解。
這個時代的社交聚會慶賀,但凡有一些文化的名人、讀書人,不吟詩作畫,便是失禮行為。。。
怎麽說,自己還是特別喜歡這位四川籍的蘇大名人的詩詞的,那一句多情應笑我,小心早生華發,前世上大學時,不知道自己多喜歡念。
也許這位蘇大學士寫這首詩時,隻是囿於當時的社會風氣,為作詩而作詩,至於他對這位好友八十高齡還娶十八嬌妾,到底是褒還是嘲貶,或許並不是向世人說的一樣這是一種褒揚。是褒是貶?或許隻有他自己的內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