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為官,早已不是早年血氣方剛的愣頭青了,心中雖然不屑,但麵上仍是讓人看不出來:“劉大人多禮了。你我同朝為官,但各自分管的朝廷事物不同,大人也知百官中有句話,光祿大夫馬植能言善辯,卻不善與同僚走動。劉大人深夜來訪,不知有何貴幹……?”
楊雲細細打量著這劉豫,隻見這劉豫也不拐彎抹角。
“大人高風亮節,鶴立雞群,向來與朝中同僚少走動,這是人盡皆知。實不相瞞,下官今夜前來所為兩件事。
一是,我知大人有相馬訓馬之能,我有一位大和尚師父贈予的一匹西域寶馬,世上罕見,卻無人能降服,本想進獻給聖上,又怕此馬暫未馴服,匆匆獻給聖上,有礙觀瞻。
朝中上下皆知大人有禦馬相馬馴馬之能,想請大人為下官相一相,看看怎麽能馴服這烈馬。”
“劉大人深信佛,我朝皇上信道,朝臣有信仰者,也都信道,隻有劉大人你一人信佛。
大人曾在皇上麵前揚佛抑道,與皇上大論佛道兩家之不同,皇上雖然有些不樂意,但聖心寬廣,允許天下人各持己見、各有其信。
大人在辯論中展現出的才華學識,令聖上與朝臣們讚服,也因此大人在皇上的心目中頗有分量。
劉大人這馬,是從您大和尚師父處得來的嗎?
劉大人佛學精湛,於儒於道也學識非常,究竟什麽樣的師父能培養出這麽出色的學生。我記得聖上曾經好奇,幾次想召見你的這位師父一睹佛顏,奈何你這位師父雲遊四海,未有一次成功過。
大人近日又從師父處得來寶馬一匹,莫非你的師父終於又來到了汴京城了?”
馬植愛馬,相對於相馬,這位二品光祿大夫其實更感興趣相天下間各種高人與人才。
這位劉豫佛學精湛,一直聲稱有一位佛學淵博高深的和尚師父,自陳自己出身寒門,家貧如洗,根本無錢讀書,少年時連字都不識。
十七歲那年山中砍柴,偶遇一位和尚,在這位和尚的教導下,十七歲時才識得字,後來和尚教其讀書,研習四書五經,這才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能將一位目不識丁幾乎是已經成人的窮苦人家少年,培養成學識淵博的知識人並考中進士,想想這位和尚當真了不起。
要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考中進士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用奇跡來形容。全國有多少讀書人,又有多少富家子弟,從小時就開始讀書習文,聘請名師指點教讀,但到最後能考中進士者,可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名師出高徒,能將一位十七歲一字還不識的人培養成進士,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奇跡,這樣的老師不能用名師來形容了,是神師。
既然這劉豫近日從和尚師父處得來一匹寶馬,那麽極有可能他的這位神師師父此刻又在汴京了。神人難見,這個機會怎能錯過?
自己不喜歡這劉豫,說不出什麽原因,可能這人求功業謀高官之心過強,功利心太重,但不可否認這人確實有學識與能力。他的這位和尚師父到底是什麽樣的人來?
是以馬植一聽說馬是從大和尚師父處得來的,相比較於相寶馬,馬植更關心起這位劉大人的大和尚師父來。
“大人,下官的恩師前十日還在汴京,送了下官一匹寶馬後,又雲遊四方去了……。”
馬植有些遺憾地道:“既然前十日還在這汴京,劉大人怎麽不上奏皇上,皇上曾數次想見見這位世外大和尚,都不曾見。這次這位高僧已經在汴京了,劉大人怎麽忍心又讓皇上的心願落空了……。”
“大人,恕下官有罪,非是下官不想上奏皇上,隻是下官恩師有言,他是一介閑遊野僧,方外陋人,見不得大宋天子。
恩師是劉某的再造父母,沒有恩師的栽培,劉某莫說中進士,恐怕至今連字都識不得,恩師不願見當今皇上,劉某也強求不過……。”
想不到這位後來的梟雄,一派儒雅文臣,堂堂國子監祭酒,竟然還是個深信佛的在家修行居士,居然是一位和尚培養其成為進士的。
隻是佛家講慈悲,戒殺生,實在想不通以後他是如何一邊信佛,一邊又殺伐決斷、興兵天下和幹出挖人墳墓盜竊古塚這種事來的。
楊雲忍不住道:“大人是國子監的祭酒,孔教門生,熟知儒家典籍,不想大人卻是個佛弟子。我朝聖上頗信道學,為迎合聖心,滿朝文武即便有信仰,也都是信道家,大人卻是獨樹一幟,深信佛家,令學生生敬……。”
被楊雲這話打擾,隻見劉豫眼中一亮,頗有欣賞之色,隨即又有些複雜令人難以琢磨的眼色一閃即逝道:“這位公子姓甚名誰,是馬大人什麽人,公子一表人才,現身居何職……?”
楊雲正要答話,早已有馬植開口道:“這位公子姓楊,單名一個雲字,是陽穀縣文書師爺,從邊境處得知金國老皇帝駕崩,受陽穀縣縣令所托,特快馬加鞭進京來向朝中報告此事的……。”
劉豫眼中精光一閃,道:“喔,原來是從邊境陽穀縣而來報告邊境情況的,怪不得沒見過……。”
“劉大人,剛才你說所來為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相馬,那第二件事是何事……?”
馬植被時人稱為大宋小蘇秦,又在朝中為官多年,何等睿智。道不同不相為謀,第一件事已經清楚了,對於第二件事,胸中已猜到了八九分,但是要想盡快結束這場本不應該有的應酬,依然還是得走過場地親問一下。
隻要劉豫陳述出所求第二件事,自己再應付敷衍一下,很快,今晚的會見就能很快的結束了。
“實不相瞞大人,下官第二件事是想請大人在皇上麵前為下官美言幾句。
下官聽說皇上要設十八學士府,這十八學士名單中,一開始本來是有下官的,可後來因有禦使彈劾下官妄議禮製局的事情,皇上又將下官從十八學士名單中勾掉了。
下官雖出身寒門,但身為國子監祭酒,國子監乃孔門之地,孔師六經,禮為其一,論議禮製局,下官這也絕不是妄議。
禮製局近年來製禮事,越發新奇大膽,有悖古禮,下官這才憤而上書……。”
楊雲細細打量著這劉豫,隻見這劉豫也不拐彎抹角。
“大人高風亮節,鶴立雞群,向來與朝中同僚少走動,這是人盡皆知。實不相瞞,下官今夜前來所為兩件事。
一是,我知大人有相馬訓馬之能,我有一位大和尚師父贈予的一匹西域寶馬,世上罕見,卻無人能降服,本想進獻給聖上,又怕此馬暫未馴服,匆匆獻給聖上,有礙觀瞻。
朝中上下皆知大人有禦馬相馬馴馬之能,想請大人為下官相一相,看看怎麽能馴服這烈馬。”
“劉大人深信佛,我朝皇上信道,朝臣有信仰者,也都信道,隻有劉大人你一人信佛。
大人曾在皇上麵前揚佛抑道,與皇上大論佛道兩家之不同,皇上雖然有些不樂意,但聖心寬廣,允許天下人各持己見、各有其信。
大人在辯論中展現出的才華學識,令聖上與朝臣們讚服,也因此大人在皇上的心目中頗有分量。
劉大人這馬,是從您大和尚師父處得來的嗎?
劉大人佛學精湛,於儒於道也學識非常,究竟什麽樣的師父能培養出這麽出色的學生。我記得聖上曾經好奇,幾次想召見你的這位師父一睹佛顏,奈何你這位師父雲遊四海,未有一次成功過。
大人近日又從師父處得來寶馬一匹,莫非你的師父終於又來到了汴京城了?”
馬植愛馬,相對於相馬,這位二品光祿大夫其實更感興趣相天下間各種高人與人才。
這位劉豫佛學精湛,一直聲稱有一位佛學淵博高深的和尚師父,自陳自己出身寒門,家貧如洗,根本無錢讀書,少年時連字都不識。
十七歲那年山中砍柴,偶遇一位和尚,在這位和尚的教導下,十七歲時才識得字,後來和尚教其讀書,研習四書五經,這才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能將一位目不識丁幾乎是已經成人的窮苦人家少年,培養成學識淵博的知識人並考中進士,想想這位和尚當真了不起。
要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考中進士可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用奇跡來形容。全國有多少讀書人,又有多少富家子弟,從小時就開始讀書習文,聘請名師指點教讀,但到最後能考中進士者,可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名師出高徒,能將一位十七歲一字還不識的人培養成進士,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奇跡,這樣的老師不能用名師來形容了,是神師。
既然這劉豫近日從和尚師父處得來一匹寶馬,那麽極有可能他的這位神師師父此刻又在汴京了。神人難見,這個機會怎能錯過?
自己不喜歡這劉豫,說不出什麽原因,可能這人求功業謀高官之心過強,功利心太重,但不可否認這人確實有學識與能力。他的這位和尚師父到底是什麽樣的人來?
是以馬植一聽說馬是從大和尚師父處得來的,相比較於相寶馬,馬植更關心起這位劉大人的大和尚師父來。
“大人,下官的恩師前十日還在汴京,送了下官一匹寶馬後,又雲遊四方去了……。”
馬植有些遺憾地道:“既然前十日還在這汴京,劉大人怎麽不上奏皇上,皇上曾數次想見見這位世外大和尚,都不曾見。這次這位高僧已經在汴京了,劉大人怎麽忍心又讓皇上的心願落空了……。”
“大人,恕下官有罪,非是下官不想上奏皇上,隻是下官恩師有言,他是一介閑遊野僧,方外陋人,見不得大宋天子。
恩師是劉某的再造父母,沒有恩師的栽培,劉某莫說中進士,恐怕至今連字都識不得,恩師不願見當今皇上,劉某也強求不過……。”
想不到這位後來的梟雄,一派儒雅文臣,堂堂國子監祭酒,竟然還是個深信佛的在家修行居士,居然是一位和尚培養其成為進士的。
隻是佛家講慈悲,戒殺生,實在想不通以後他是如何一邊信佛,一邊又殺伐決斷、興兵天下和幹出挖人墳墓盜竊古塚這種事來的。
楊雲忍不住道:“大人是國子監的祭酒,孔教門生,熟知儒家典籍,不想大人卻是個佛弟子。我朝聖上頗信道學,為迎合聖心,滿朝文武即便有信仰,也都是信道家,大人卻是獨樹一幟,深信佛家,令學生生敬……。”
被楊雲這話打擾,隻見劉豫眼中一亮,頗有欣賞之色,隨即又有些複雜令人難以琢磨的眼色一閃即逝道:“這位公子姓甚名誰,是馬大人什麽人,公子一表人才,現身居何職……?”
楊雲正要答話,早已有馬植開口道:“這位公子姓楊,單名一個雲字,是陽穀縣文書師爺,從邊境處得知金國老皇帝駕崩,受陽穀縣縣令所托,特快馬加鞭進京來向朝中報告此事的……。”
劉豫眼中精光一閃,道:“喔,原來是從邊境陽穀縣而來報告邊境情況的,怪不得沒見過……。”
“劉大人,剛才你說所來為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相馬,那第二件事是何事……?”
馬植被時人稱為大宋小蘇秦,又在朝中為官多年,何等睿智。道不同不相為謀,第一件事已經清楚了,對於第二件事,胸中已猜到了八九分,但是要想盡快結束這場本不應該有的應酬,依然還是得走過場地親問一下。
隻要劉豫陳述出所求第二件事,自己再應付敷衍一下,很快,今晚的會見就能很快的結束了。
“實不相瞞大人,下官第二件事是想請大人在皇上麵前為下官美言幾句。
下官聽說皇上要設十八學士府,這十八學士名單中,一開始本來是有下官的,可後來因有禦使彈劾下官妄議禮製局的事情,皇上又將下官從十八學士名單中勾掉了。
下官雖出身寒門,但身為國子監祭酒,國子監乃孔門之地,孔師六經,禮為其一,論議禮製局,下官這也絕不是妄議。
禮製局近年來製禮事,越發新奇大膽,有悖古禮,下官這才憤而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