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者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聽者卻很有意,這麽快居然已經有禦史言官們上奏折彈劾惲王了?
這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耿南仲一聽,有戲,於是故作正義凜然接過白時中的話道:“
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惲王殿上行刺忤逆,百官親眼所見!
禦史們上奏折言惲王不法之事,這說明人人心裏有杆秤,孰是孰非百官心裏都清楚地很,我朝不乏正義之士,忠心為國,敢於肝膽直言,這是好事,白大人,有何頭疼?!”
這話又是在貶損惲王,口口聲聲稱他是忤逆,童貫早已聽得不耐煩,頗為不滿地怒道:“耿詹事,莫在此大放厥詞!
朝廷的禦史言官是一群什麽樣的人……,誰人不曉?沒事找事,專在雞蛋裏挑骨頭。這些人為揚名立萬,那可是不管什麽事情,隻要一逮住機會就大上奏折亂罵亂嚷亂叫……。
想本官曾為國使,皇上派咱出使遼國,禦史們上書言本官閹人出身,出使外國,有損我天朝上邦威儀,幸虧皇上聖明,聽而未納,本官這才得有機會力挫契丹遼人。
本官監軍西北,討伐西寇,有禦史上書皇上言本官不過會些阿諛奉承之術,區區閹宦之官,對兵事一所無知,怎可為監軍,仰皇上聖明,又聽而未納,本官收複四州,上報朝廷,又有禦史言本官謊報軍功,諸多此類,本官舉不勝舉。除了整人詆毀人,在行……,我朝禦史言官們,何曾幹過正緊事一樁?
惲王忤逆?!笑話,惲王可有忤逆動機,禦史欲拿此事沽名釣譽,早已不分事情青紅皂白,奉勸耿詹事一句,休要拿禦史說事……!!!”
童貫可謂天不怕地不怕,想當年監西北軍攻青唐時,軍至湟州,宮中失火,有卜事者向皇上進言三宮失火主兵事不利,皇上擔心在外將士的性命安危,便下令西北軍停止西進。
童貫接到聖旨後,揣摩當時形勢,隻輕描淡寫般將聖旨藏匿,全當沒這回事而一樣,繼續催軍西進,事後連戰告捷,童貫這才將聖旨取出。曾經連皇帝聖旨都敢抗拒,童貫又有什麽話不敢說。
惲王忤逆?!笑話,惲王可有忤逆動機……?在幾位中樞大臣中開誠公布這樣說,那等於是將替惲王申冤公開化了。童貫膽識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而,也許冥冥之中似乎都有天意,又或者事不湊巧,有時喝涼水都能塞到牙縫,真不是虛誇胡言。
童貫正滔滔不絕、言之鑿鑿大宋一朝禦史正經事未幹一件,為沽名釣譽,專雞蛋裏挑骨頭的時候,禦史台侍禦史知雜事胡安國正抱著一大摞奏折往資政殿而進。
這位胡大人還未跨進資政殿的大門,便已經聽見童貫如雷貫耳的叫囂聲。這位老大人平時本就對童貫不順眼,好家夥,這一聽到童貫大罵禦史言官,更加怒氣叢生。
別看這位胡大人是禦史台侍禦史知雜事,是禦史台的二把手,可在禦史言官們的眼裏,這才是禦史言官們真正的榜樣和老大。
這胡老大人別看官職不大,但可是四朝元老,在英宗朝時,便是有名的敢犯龍顏的諫官,神宗、哲宗皇帝都曾挨過其罵,但都不敢給他怎麽樣,徽宗皇帝更是如此。何況是朝臣?
這可是當朝實至名歸的第一鐵頭硬漢。
“童大人好大的官威!!太祖置禦史台設禦史,督查百官,正肅朝綱,察查奸吝,童大人乃為一宮人,封官拜將,已是悖了祖宗國法,大人何德何能,竟又敢放此厥詞,哪位言官曾沽名釣譽,都是舍出性命肅正朝綱!!!
大人若是行的端走的正,誰會專挑你當今太尉的毛病?當今皇上大度仁德四海,不拘一格用人,童大人才貴添三公之位,可大人別忘了,大人是宮人出身,自古以來,宮人不行端影正行本分之職,有幾人曾得善終乎?
大人不要整日忙著追名逐利之事,有空多讀讀史書,趙高,張讓,高力士,李輔國等人之結局,童大人可要好好看看!!!老夫奉勸大人一句,莫要做本朝的李輔國,否則人人得而誅之……!!!”
宮人就是閹人的換一種說法,這是在明罵童貫是個太監,是個沒把兒的非人的東西。
這是位連命都敢不要的禦史言官,什麽話不敢說。
“胡,大,人……!!!”
童貫最煩的就是別人動不動就提他是閹人出身,偏偏這位老匹夫動不動就攻擊他是閹人出身。童貫恨的額上青筋暴起,可偏偏又對這位又倔又強的死老頭而沒有辦法。
這位可是皇上都製不住的主兒。
童貫恨恨地回擊道:“我朝皇上乃是世上罕見難出的聖主,皇上英明神武,用人也是擇良才而用,本官雖閹人出身,然能得皇上這樣的明主賞識,才得以為朝廷報效犬馬之勞,本官對皇上是感激涕零,自也是忠心不二……。
胡大人,我敬你是四朝元老,故敬你三分,但不代表本官就是怕了你。你意欲將本官比作唐時宮人中的敗類李輔國,究竟何意,莫非是在譏諷當今皇上也像唐時肅宗皇帝那樣昏庸嗎?今日,你定要給本官講清楚,否則本官,決不罷休!”
胡安國眉毛一挑,絲毫不懼道:“童大人,皇上是明君,但你未必是本分忠臣,故老夫提醒警戒你,追逐權勢富貴沒有錯,但切不可利益熏心!
別的不說,剛才老夫走來,聽你大放厥詞,言我朝禦史未幹正事,老夫不與你計較。
但大人剛才言惲王忤逆,無忤逆動機,誰都能聽出,大人這是在為惲王開罪了。
大朝會上,惲王眾目睽睽之下,行刺皇上,不管有意無意,都行了行刺之實。雖說沒傷及到皇上,但傷及到太子,這些都是鐵定的事實。
老夫從不偏袒太子,也不偏袒惲王,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太子身為國之儲君,將來要位登大寶,現僅次於天子,惲王行刺之實,傷及天子顏麵,又傷及太子尊身,是否忤逆暫且不說。
但已是的的確確犯了大不敬之罪。禦史言官上奏請求處罰惲王,實無過錯。
老夫此來資政殿原本不為此事,另有一事,不知童大人可清楚否?
這比自己想象的要好,耿南仲一聽,有戲,於是故作正義凜然接過白時中的話道:“
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惲王殿上行刺忤逆,百官親眼所見!
禦史們上奏折言惲王不法之事,這說明人人心裏有杆秤,孰是孰非百官心裏都清楚地很,我朝不乏正義之士,忠心為國,敢於肝膽直言,這是好事,白大人,有何頭疼?!”
這話又是在貶損惲王,口口聲聲稱他是忤逆,童貫早已聽得不耐煩,頗為不滿地怒道:“耿詹事,莫在此大放厥詞!
朝廷的禦史言官是一群什麽樣的人……,誰人不曉?沒事找事,專在雞蛋裏挑骨頭。這些人為揚名立萬,那可是不管什麽事情,隻要一逮住機會就大上奏折亂罵亂嚷亂叫……。
想本官曾為國使,皇上派咱出使遼國,禦史們上書言本官閹人出身,出使外國,有損我天朝上邦威儀,幸虧皇上聖明,聽而未納,本官這才得有機會力挫契丹遼人。
本官監軍西北,討伐西寇,有禦史上書皇上言本官不過會些阿諛奉承之術,區區閹宦之官,對兵事一所無知,怎可為監軍,仰皇上聖明,又聽而未納,本官收複四州,上報朝廷,又有禦史言本官謊報軍功,諸多此類,本官舉不勝舉。除了整人詆毀人,在行……,我朝禦史言官們,何曾幹過正緊事一樁?
惲王忤逆?!笑話,惲王可有忤逆動機,禦史欲拿此事沽名釣譽,早已不分事情青紅皂白,奉勸耿詹事一句,休要拿禦史說事……!!!”
童貫可謂天不怕地不怕,想當年監西北軍攻青唐時,軍至湟州,宮中失火,有卜事者向皇上進言三宮失火主兵事不利,皇上擔心在外將士的性命安危,便下令西北軍停止西進。
童貫接到聖旨後,揣摩當時形勢,隻輕描淡寫般將聖旨藏匿,全當沒這回事而一樣,繼續催軍西進,事後連戰告捷,童貫這才將聖旨取出。曾經連皇帝聖旨都敢抗拒,童貫又有什麽話不敢說。
惲王忤逆?!笑話,惲王可有忤逆動機……?在幾位中樞大臣中開誠公布這樣說,那等於是將替惲王申冤公開化了。童貫膽識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而,也許冥冥之中似乎都有天意,又或者事不湊巧,有時喝涼水都能塞到牙縫,真不是虛誇胡言。
童貫正滔滔不絕、言之鑿鑿大宋一朝禦史正經事未幹一件,為沽名釣譽,專雞蛋裏挑骨頭的時候,禦史台侍禦史知雜事胡安國正抱著一大摞奏折往資政殿而進。
這位胡大人還未跨進資政殿的大門,便已經聽見童貫如雷貫耳的叫囂聲。這位老大人平時本就對童貫不順眼,好家夥,這一聽到童貫大罵禦史言官,更加怒氣叢生。
別看這位胡大人是禦史台侍禦史知雜事,是禦史台的二把手,可在禦史言官們的眼裏,這才是禦史言官們真正的榜樣和老大。
這胡老大人別看官職不大,但可是四朝元老,在英宗朝時,便是有名的敢犯龍顏的諫官,神宗、哲宗皇帝都曾挨過其罵,但都不敢給他怎麽樣,徽宗皇帝更是如此。何況是朝臣?
這可是當朝實至名歸的第一鐵頭硬漢。
“童大人好大的官威!!太祖置禦史台設禦史,督查百官,正肅朝綱,察查奸吝,童大人乃為一宮人,封官拜將,已是悖了祖宗國法,大人何德何能,竟又敢放此厥詞,哪位言官曾沽名釣譽,都是舍出性命肅正朝綱!!!
大人若是行的端走的正,誰會專挑你當今太尉的毛病?當今皇上大度仁德四海,不拘一格用人,童大人才貴添三公之位,可大人別忘了,大人是宮人出身,自古以來,宮人不行端影正行本分之職,有幾人曾得善終乎?
大人不要整日忙著追名逐利之事,有空多讀讀史書,趙高,張讓,高力士,李輔國等人之結局,童大人可要好好看看!!!老夫奉勸大人一句,莫要做本朝的李輔國,否則人人得而誅之……!!!”
宮人就是閹人的換一種說法,這是在明罵童貫是個太監,是個沒把兒的非人的東西。
這是位連命都敢不要的禦史言官,什麽話不敢說。
“胡,大,人……!!!”
童貫最煩的就是別人動不動就提他是閹人出身,偏偏這位老匹夫動不動就攻擊他是閹人出身。童貫恨的額上青筋暴起,可偏偏又對這位又倔又強的死老頭而沒有辦法。
這位可是皇上都製不住的主兒。
童貫恨恨地回擊道:“我朝皇上乃是世上罕見難出的聖主,皇上英明神武,用人也是擇良才而用,本官雖閹人出身,然能得皇上這樣的明主賞識,才得以為朝廷報效犬馬之勞,本官對皇上是感激涕零,自也是忠心不二……。
胡大人,我敬你是四朝元老,故敬你三分,但不代表本官就是怕了你。你意欲將本官比作唐時宮人中的敗類李輔國,究竟何意,莫非是在譏諷當今皇上也像唐時肅宗皇帝那樣昏庸嗎?今日,你定要給本官講清楚,否則本官,決不罷休!”
胡安國眉毛一挑,絲毫不懼道:“童大人,皇上是明君,但你未必是本分忠臣,故老夫提醒警戒你,追逐權勢富貴沒有錯,但切不可利益熏心!
別的不說,剛才老夫走來,聽你大放厥詞,言我朝禦史未幹正事,老夫不與你計較。
但大人剛才言惲王忤逆,無忤逆動機,誰都能聽出,大人這是在為惲王開罪了。
大朝會上,惲王眾目睽睽之下,行刺皇上,不管有意無意,都行了行刺之實。雖說沒傷及到皇上,但傷及到太子,這些都是鐵定的事實。
老夫從不偏袒太子,也不偏袒惲王,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太子身為國之儲君,將來要位登大寶,現僅次於天子,惲王行刺之實,傷及天子顏麵,又傷及太子尊身,是否忤逆暫且不說。
但已是的的確確犯了大不敬之罪。禦史言官上奏請求處罰惲王,實無過錯。
老夫此來資政殿原本不為此事,另有一事,不知童大人可清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