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楊大人可知此一時彼一時,及至當今皇上登基坐朝,今天下大勢正日趨朝三足鼎立趨勢發展。
昔日天下強國者隻有大宋與遼,仁宗皇帝時,雖西北崛起夏國,國人稱之為西夏,然西夏偏西北一隅,勉強算一方強霸,若論可以馳騁縱橫天下者,依然還實力不足以馳騁天下,隻有大宋與契丹遼國可以縱橫天下。
然當今天下,大宋、遼、金正呈三足鼎立趨勢。金決不同於夏,夏人居於幹涸的沙漠戈壁之中,隻有少量的水草豐盛之地,國人以遊牧為業為營生,國人雖驍勇剽悍,然居風沙之地,地乏物貧,營生單一,其國不會翻起什麽浪花。
金人則不同,金人居住於白山黑水間,有山有水,地肥物豐,金人營生有以捕魚為業,有以放牧為業,有以耕種為業,且金人源出唐時靺鞨,自唐以來,就擅冶鐵鍛造,其地又自可產馬,此等族群一旦崛起為國家,有雄才明主賢能之人善於治理,假以時日,很快就能崛起天下為強國。
我朝自徽宗皇帝以來,確立聯金抗遼,皇上誓要收回幽雲十六州,以完成曆代先皇先帝們統一大業的夙願,以成萬世之偉業。
如此以來,不難推斷,將來必有一場大仗要打,仗一開打,天下形勢勢必大變。
賴某人依此推斷,將來兵戈之事一旦開啟,無論我大宋能否滅遼,收複幽雲十六州,後續都會麵臨一係列兵戈之事。
聯金滅遼,結局隻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成功滅遼,一種是能成功滅遼。
倘若是第一種,不能成功滅遼,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宋未能滅遼,但收複了幽雲十六州,一種是大宋未能滅遼,但也未能成功收複幽雲十六州。
且不說契丹遼人也如大宋一樣,我大宋視幽雲十六州為國家阻擋外族的戰略咽喉要地,契丹遼人又何嚐也不是同樣認為,有幽雲諸州之地拱衛遼土,是抵禦漢人最重要的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滅遼不成功,不能將遼一擊而滅,不管大宋是收複了幽雲十六州也好,還是未收複也罷,楊大人可曾想過,以遼人彪悍好鬥不服輸民風,賴某認為遼人旦有一息尚存,從此定會與大宋誓不罷休,血戰血償,從此以傾國之力,與大宋血戰到除非沒有任何再戰的能力。
若是第二種情形,成功滅遼,其實放眼長遠,成功滅遼後,天下由三分變為二分,就算我大宋收回幽雲十六州,從此徹底解除北方隱患,但是楊大人別忘了,天下形勢都是因時而變,那時成功滅遼,我大宋的實力增長,但金人的實力也在火速增長……。
大宋等於是雖滅掉了遼,天下間也興起了一個強國金……。
一旦如此,金人新崛起國家,兵鋒正盛,其吞並四海之心隻怕隻會比先前的遼人更盛不會更弱,如此以來,大宋與金就算一時能風平浪靜、兩國好和,但終究會有爭雄天下之戰。
既然如此,不管處於何種情形,將來大宋都避免不了與蠻虜之族有爭鋒天下之戰,而我大宋此前定都於汴京,和平年代,無有刀兵之戰,自是看不出有何不妥與危險……。
可是一旦有刀兵之戰,汴京一馬平川,唯有黃河一道之險可據,除此之外,別無一處天險,無上關上險可倚,如此以來,大宋豈不危哉!別忘了五代晉時,遼太祖滅晉之事!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這正是賴某上奏折,力諫遷都的真正原因。
所謂根據根據天象地理之說,天星不照汴京分野,汴京燥土枯索,王氣日益枯竭,不過是賴某身為欽天監,必須要仰觀天星俯察地理,根據古人所載,對應的情況,將會有如何世象,如實向朝廷上報。
真正讓賴某下決心上奏朝廷遷都的,則是前者,大宋不遷都,將來天下若是由盛世太平轉變為刀兵四起,汴京作為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之地,若有大戰,稍有不慎,有滅國之災!”
楊雲聽到這裏,恍然大悟,果然如自己所想,天象地理方麵有一部分,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出了別的什麽事情,所以力諫遷都!
原來是這個原因,看到了汴京作為大宋帝都,天下和平時,尚無什麽隱患,一旦發生戰爭時,汴京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一不小心,有容易被強敵攻破,導致城破國亡的危險局麵!!!!!!
讚,一萬個讚,看問題果然高明!!!
一個開店做生意的,店址選擇的對與錯,尚且對生意影響十分重大,同理,一個國家,都城的選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何嚐不關係到國家的興與亡!
有道理!一萬個佩服!
原來是這個原因,楊雲敬佩地道:“大人之才識,楊某萬分敬佩!怪不得皇上說大人是有大才的人,今聽大人一席言,勝讀萬卷書!大人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確,如此說來,確實當未雨綢繆,以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隱患,遷都方為上上策!
聽大人如此一說,楊某猜測,大人上第二道奏折,堅決力諫皇上萬不要輕易發兵滅遼,大人是看到了將來其實無論滅遼成功與否,天下將會因此事,從此格局大變,而大宋便不得不進入戰爭態勢。
事實也如大人預料的一樣,聯金滅遼,我大宋未撈到任何好處,金人卻一舉成功滅遼,從遼都獲得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人口馬匹糧食,實力大增,可我大宋……。
更危險的是:從現在的情形來看,朝野上下,包括皇上,諸位諸公大人,現在依然還未意識到現在的天下形勢已經悄然大變,朝中諸大人包括皇上,現在都還未為將來可能暴發的更大規模的戰爭有任何的思想準備,朝廷現在也未遷都,大宋諸地軍營現在未有未雨綢繆的先謀劃布局……。
現在想想,當時伐遼匆匆出兵,不久的將來,朝廷將會真的麵臨更大的未知的凶險!
是以,大人上書說天星有顯,赤馬紅羊,不宜動兵戈,動之不吉,將有大凶……。
不知學生所悟到的對否?大人拳拳良苦用心,愛國之誠,令人肅然起敬,請受楊某隆重一拜……!!!”
昔日天下強國者隻有大宋與遼,仁宗皇帝時,雖西北崛起夏國,國人稱之為西夏,然西夏偏西北一隅,勉強算一方強霸,若論可以馳騁縱橫天下者,依然還實力不足以馳騁天下,隻有大宋與契丹遼國可以縱橫天下。
然當今天下,大宋、遼、金正呈三足鼎立趨勢。金決不同於夏,夏人居於幹涸的沙漠戈壁之中,隻有少量的水草豐盛之地,國人以遊牧為業為營生,國人雖驍勇剽悍,然居風沙之地,地乏物貧,營生單一,其國不會翻起什麽浪花。
金人則不同,金人居住於白山黑水間,有山有水,地肥物豐,金人營生有以捕魚為業,有以放牧為業,有以耕種為業,且金人源出唐時靺鞨,自唐以來,就擅冶鐵鍛造,其地又自可產馬,此等族群一旦崛起為國家,有雄才明主賢能之人善於治理,假以時日,很快就能崛起天下為強國。
我朝自徽宗皇帝以來,確立聯金抗遼,皇上誓要收回幽雲十六州,以完成曆代先皇先帝們統一大業的夙願,以成萬世之偉業。
如此以來,不難推斷,將來必有一場大仗要打,仗一開打,天下形勢勢必大變。
賴某人依此推斷,將來兵戈之事一旦開啟,無論我大宋能否滅遼,收複幽雲十六州,後續都會麵臨一係列兵戈之事。
聯金滅遼,結局隻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成功滅遼,一種是能成功滅遼。
倘若是第一種,不能成功滅遼,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宋未能滅遼,但收複了幽雲十六州,一種是大宋未能滅遼,但也未能成功收複幽雲十六州。
且不說契丹遼人也如大宋一樣,我大宋視幽雲十六州為國家阻擋外族的戰略咽喉要地,契丹遼人又何嚐也不是同樣認為,有幽雲諸州之地拱衛遼土,是抵禦漢人最重要的屏障,進可攻退可守……。
滅遼不成功,不能將遼一擊而滅,不管大宋是收複了幽雲十六州也好,還是未收複也罷,楊大人可曾想過,以遼人彪悍好鬥不服輸民風,賴某認為遼人旦有一息尚存,從此定會與大宋誓不罷休,血戰血償,從此以傾國之力,與大宋血戰到除非沒有任何再戰的能力。
若是第二種情形,成功滅遼,其實放眼長遠,成功滅遼後,天下由三分變為二分,就算我大宋收回幽雲十六州,從此徹底解除北方隱患,但是楊大人別忘了,天下形勢都是因時而變,那時成功滅遼,我大宋的實力增長,但金人的實力也在火速增長……。
大宋等於是雖滅掉了遼,天下間也興起了一個強國金……。
一旦如此,金人新崛起國家,兵鋒正盛,其吞並四海之心隻怕隻會比先前的遼人更盛不會更弱,如此以來,大宋與金就算一時能風平浪靜、兩國好和,但終究會有爭雄天下之戰。
既然如此,不管處於何種情形,將來大宋都避免不了與蠻虜之族有爭鋒天下之戰,而我大宋此前定都於汴京,和平年代,無有刀兵之戰,自是看不出有何不妥與危險……。
可是一旦有刀兵之戰,汴京一馬平川,唯有黃河一道之險可據,除此之外,別無一處天險,無上關上險可倚,如此以來,大宋豈不危哉!別忘了五代晉時,遼太祖滅晉之事!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這正是賴某上奏折,力諫遷都的真正原因。
所謂根據根據天象地理之說,天星不照汴京分野,汴京燥土枯索,王氣日益枯竭,不過是賴某身為欽天監,必須要仰觀天星俯察地理,根據古人所載,對應的情況,將會有如何世象,如實向朝廷上報。
真正讓賴某下決心上奏朝廷遷都的,則是前者,大宋不遷都,將來天下若是由盛世太平轉變為刀兵四起,汴京作為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之地,若有大戰,稍有不慎,有滅國之災!”
楊雲聽到這裏,恍然大悟,果然如自己所想,天象地理方麵有一部分,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出了別的什麽事情,所以力諫遷都!
原來是這個原因,看到了汴京作為大宋帝都,天下和平時,尚無什麽隱患,一旦發生戰爭時,汴京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一不小心,有容易被強敵攻破,導致城破國亡的危險局麵!!!!!!
讚,一萬個讚,看問題果然高明!!!
一個開店做生意的,店址選擇的對與錯,尚且對生意影響十分重大,同理,一個國家,都城的選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何嚐不關係到國家的興與亡!
有道理!一萬個佩服!
原來是這個原因,楊雲敬佩地道:“大人之才識,楊某萬分敬佩!怪不得皇上說大人是有大才的人,今聽大人一席言,勝讀萬卷書!大人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確,如此說來,確實當未雨綢繆,以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隱患,遷都方為上上策!
聽大人如此一說,楊某猜測,大人上第二道奏折,堅決力諫皇上萬不要輕易發兵滅遼,大人是看到了將來其實無論滅遼成功與否,天下將會因此事,從此格局大變,而大宋便不得不進入戰爭態勢。
事實也如大人預料的一樣,聯金滅遼,我大宋未撈到任何好處,金人卻一舉成功滅遼,從遼都獲得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人口馬匹糧食,實力大增,可我大宋……。
更危險的是:從現在的情形來看,朝野上下,包括皇上,諸位諸公大人,現在依然還未意識到現在的天下形勢已經悄然大變,朝中諸大人包括皇上,現在都還未為將來可能暴發的更大規模的戰爭有任何的思想準備,朝廷現在也未遷都,大宋諸地軍營現在未有未雨綢繆的先謀劃布局……。
現在想想,當時伐遼匆匆出兵,不久的將來,朝廷將會真的麵臨更大的未知的凶險!
是以,大人上書說天星有顯,赤馬紅羊,不宜動兵戈,動之不吉,將有大凶……。
不知學生所悟到的對否?大人拳拳良苦用心,愛國之誠,令人肅然起敬,請受楊某隆重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