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終被多疑誤。遼軍的將領因其自己的懷疑,最終認為這是宋軍改變了進軍的策略,將中軍的主力羽林軍調換來了左翼,自己才遭此大敗。
宋軍這是要一舉要團滅自己這支左翼的有生力量,鑒於現在與自己作戰的是宋軍的精銳,現在糧草又被燒,當此情況下,絕不可在沒有戰勝把握的情況下,與宋軍左翼的這支力量再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前情況下,還是保存有生力量為上策,在這種思想下,左翼的這支遼軍最後果斷地撤了軍。
陰差陽錯,因為此,半是運氣半是實力,大宋的這支左翼龍襄軍一直到滅遼之戰結束,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死翹翹,這支軍隊竟還活得有滋有味,竟成了滅遼之戰後,大宋唯一的最終的勝利軍。
因為勝利,龍襄軍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滅遼之後,代表大宋在幽雲之地的駐軍。
為了便於盡快地按照先前與金人達成的協議,收複全部的幽雲十六州,大宋在龍襄軍的基礎上成立了民政軍政一體的燕山府。
而朝廷任命的燕山府府尹,自然也便是帶領龍襄軍勝利的王安中。
這便是當前燕山府的基本情況,燕山府與其說是一州府衙,不如說更像一個軍區的總司令指揮部。
……………………………………
不亮欽差的身份,進這燕山府,楊雲已想好對策……。
童貫好兵,這位燕山府尹王安中,雖是文人進士,但從他的事跡中可知,這位主應該是對兵事也是有相當濃厚的興趣的。
如果不是有興趣的話,估計先前壓根就不會搞假文書真斬將軍自己指揮龍襄軍打遼兵的事了。
既然要見的兩個人都好兵,那何不投其所好,就從論兵這方麵入手……。
想好了進燕山府府衙的辦法,楊雲下了馬後,便徑直來到府衙的大門前。
與別處的府衙大同小異,燕山府倒也沒有什麽不同,隻是府門前兩排把守大門的護衛比別的府衙要多得多。
楊雲細數了一下,單側整整十二個護衛,也就是說整整二十四個衛兵把守大門!!!!
在大宋,平常的府衙,一般通常是八個衛兵把守大門,還有更少的,四個衛兵把守大門,十二個衛兵把守的已是極為少見,楊雲這是知道的。
整整二十四個衛兵把守,這唱的是哪出!!!???
其實楊雲壓根不知,燕山府今日擺出這麽大陣勢,是為了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自是要把場麵撐的十足起來……。
…………
進這燕山府,楊雲原先的計劃是把自己裝扮成從汴京城而來的熱心奇人異士角色,以進獻一本天下間難得的兵書給童大人與王大人為由,請求麵見童大人和王大人。
送禮要送到人家的心坎上。好兵的人,送人家一本難得的兵書,這無異於是送了人家一份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出的東西,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話說楊雲還在陽穀縣時,在範老夫子處看過大宋官方版的軍事教科書——《武經七要》。在後世的曆史學家點評裏,常說終其大宋一朝重文輕武,對軍事方麵,十分輕視,其實這是嚴重偏離了客觀事實的評價。
大宋一朝,是中國所有王朝裏最先製定出完整的軍事教科書的朝代,軍隊係統中,大規模地對將官進行係統的有理論有實踐的軍事培訓與學習,足見對軍事的重視。
隻是後來發生了靖康之恥,國亡政滅,國家被異族所滅,但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並非是由所謂的重文輕武這一方麵的原因造成的。
在陽穀縣時,楊雲有幸在範老夫子處讀過朝廷在軍事方麵製定的教科書——《武經七要》,這本書集結了《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問公問對》等前朝經典的軍事著作。
楊雲讀完這本教科書,當時覺得書確實好,讀之,讓人神清氣爽,不過這本集結前人軍事精華的教科書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這些書經過前人不斷的改版,全都側重於軍事理論和軍隊對於國家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的方麵,有些高談闊論,作為軍事思想方麵,確實是可以堪稱永遠的經典。
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方麵,這些書終究還是有些欠缺,書中的許多東西都難以落實到實際當中。也就是說這些書在“道”的方麵上好,在“術”的層麵欠佳。
也就是在那時,楊雲萌生了一種想法,穿越而來,畢竟對古代和現代的都有所了解,軍事方麵的書,自己前世的時候,就愛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也看過一些。
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十大兵書自己也知道些,自己多少也了解些,《武經七要》這書是現在宋人所編,集結的內容隻包含了宋代之前的一些優秀書籍。
其實北宋之後,南宋、元、明、清、以及民國,包括後麵咱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出很多優秀的軍事方麵的書……。
楊雲記得前世的時候,看過像明朝戚繼光編著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樣的書,這兩本書也是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列。
而且後世的這些兵書不像前朝的那些兵書一樣,過多地高談闊論宏觀方麵的一些東西,而是更注重於實踐方麵的。
這對於現在的《武經七要》,正好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補短。
既然這樣,自己何不東施效顰也寫本軍事方麵的書,一來是愛好,二來是將自己胸中所知的知識轉換成肉眼可見的作品,這其實是一件多麽暢快的事兒。
因為此念頭,楊雲在陽穀時就動手編著了一本《強兵要略》,一直到現在,夜晚睡覺之前,就會寫兩筆,現在整個書已經成形了。
現在到了這燕山府,正愁怎麽進入燕山府,忽然想到了用投其所好之法,那剛好這本《強兵要略》正好派上了用場。
宋軍這是要一舉要團滅自己這支左翼的有生力量,鑒於現在與自己作戰的是宋軍的精銳,現在糧草又被燒,當此情況下,絕不可在沒有戰勝把握的情況下,與宋軍左翼的這支力量再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前情況下,還是保存有生力量為上策,在這種思想下,左翼的這支遼軍最後果斷地撤了軍。
陰差陽錯,因為此,半是運氣半是實力,大宋的這支左翼龍襄軍一直到滅遼之戰結束,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死翹翹,這支軍隊竟還活得有滋有味,竟成了滅遼之戰後,大宋唯一的最終的勝利軍。
因為勝利,龍襄軍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滅遼之後,代表大宋在幽雲之地的駐軍。
為了便於盡快地按照先前與金人達成的協議,收複全部的幽雲十六州,大宋在龍襄軍的基礎上成立了民政軍政一體的燕山府。
而朝廷任命的燕山府府尹,自然也便是帶領龍襄軍勝利的王安中。
這便是當前燕山府的基本情況,燕山府與其說是一州府衙,不如說更像一個軍區的總司令指揮部。
……………………………………
不亮欽差的身份,進這燕山府,楊雲已想好對策……。
童貫好兵,這位燕山府尹王安中,雖是文人進士,但從他的事跡中可知,這位主應該是對兵事也是有相當濃厚的興趣的。
如果不是有興趣的話,估計先前壓根就不會搞假文書真斬將軍自己指揮龍襄軍打遼兵的事了。
既然要見的兩個人都好兵,那何不投其所好,就從論兵這方麵入手……。
想好了進燕山府府衙的辦法,楊雲下了馬後,便徑直來到府衙的大門前。
與別處的府衙大同小異,燕山府倒也沒有什麽不同,隻是府門前兩排把守大門的護衛比別的府衙要多得多。
楊雲細數了一下,單側整整十二個護衛,也就是說整整二十四個衛兵把守大門!!!!
在大宋,平常的府衙,一般通常是八個衛兵把守大門,還有更少的,四個衛兵把守大門,十二個衛兵把守的已是極為少見,楊雲這是知道的。
整整二十四個衛兵把守,這唱的是哪出!!!???
其實楊雲壓根不知,燕山府今日擺出這麽大陣勢,是為了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自是要把場麵撐的十足起來……。
…………
進這燕山府,楊雲原先的計劃是把自己裝扮成從汴京城而來的熱心奇人異士角色,以進獻一本天下間難得的兵書給童大人與王大人為由,請求麵見童大人和王大人。
送禮要送到人家的心坎上。好兵的人,送人家一本難得的兵書,這無異於是送了人家一份價值根本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出的東西,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話說楊雲還在陽穀縣時,在範老夫子處看過大宋官方版的軍事教科書——《武經七要》。在後世的曆史學家點評裏,常說終其大宋一朝重文輕武,對軍事方麵,十分輕視,其實這是嚴重偏離了客觀事實的評價。
大宋一朝,是中國所有王朝裏最先製定出完整的軍事教科書的朝代,軍隊係統中,大規模地對將官進行係統的有理論有實踐的軍事培訓與學習,足見對軍事的重視。
隻是後來發生了靖康之恥,國亡政滅,國家被異族所滅,但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並非是由所謂的重文輕武這一方麵的原因造成的。
在陽穀縣時,楊雲有幸在範老夫子處讀過朝廷在軍事方麵製定的教科書——《武經七要》,這本書集結了《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問公問對》等前朝經典的軍事著作。
楊雲讀完這本教科書,當時覺得書確實好,讀之,讓人神清氣爽,不過這本集結前人軍事精華的教科書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這些書經過前人不斷的改版,全都側重於軍事理論和軍隊對於國家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的方麵,有些高談闊論,作為軍事思想方麵,確實是可以堪稱永遠的經典。
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方麵,這些書終究還是有些欠缺,書中的許多東西都難以落實到實際當中。也就是說這些書在“道”的方麵上好,在“術”的層麵欠佳。
也就是在那時,楊雲萌生了一種想法,穿越而來,畢竟對古代和現代的都有所了解,軍事方麵的書,自己前世的時候,就愛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也看過一些。
其中包括中國古代十大兵書自己也知道些,自己多少也了解些,《武經七要》這書是現在宋人所編,集結的內容隻包含了宋代之前的一些優秀書籍。
其實北宋之後,南宋、元、明、清、以及民國,包括後麵咱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出很多優秀的軍事方麵的書……。
楊雲記得前世的時候,看過像明朝戚繼光編著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樣的書,這兩本書也是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列。
而且後世的這些兵書不像前朝的那些兵書一樣,過多地高談闊論宏觀方麵的一些東西,而是更注重於實踐方麵的。
這對於現在的《武經七要》,正好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補短。
既然這樣,自己何不東施效顰也寫本軍事方麵的書,一來是愛好,二來是將自己胸中所知的知識轉換成肉眼可見的作品,這其實是一件多麽暢快的事兒。
因為此念頭,楊雲在陽穀時就動手編著了一本《強兵要略》,一直到現在,夜晚睡覺之前,就會寫兩筆,現在整個書已經成形了。
現在到了這燕山府,正愁怎麽進入燕山府,忽然想到了用投其所好之法,那剛好這本《強兵要略》正好派上了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