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控訴
插翅難逃,權臣國舅太難纏 作者:鑫思睿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道聖旨一下,直接把全場人都給整懵了。
文老丞相見慣了風雨,倒是淡定如初。
文芷若的爹和娘則是互望一眼,皆是十分意外。
不是說,太後放棄了給她們賜婚的念頭嗎?
難不成,此前,宮裏的消息不準?
不光他們文家人意外,衛太後也很意外。
關於封佟錦瑟為公主,賜婚給郢盛,用來拉攏郢家的決定,衛太後是知情的。
但是,給楚王和文芷若賜婚,她可是完全不知情的。
她是沒想到,自己的皇帝兒子,竟然會不跟她提前通個氣,就這麽直接下旨了。
畢竟,之前,她可是親口答應了楚王,不會給他和文家賜婚的了。
“皇帝……”
衛太後心知,君無戲言。
聖旨已經頒布,此事定然沒有反轉的餘地。
但是,她還是想知道,這是為什麽。
小皇帝孝順的衝著衛太後緩緩一笑:
“母後,朕的這位皇叔啊,整日裏隻想著遊山玩水,縱情享樂。
早就到了該成婚的年歲,卻一直拖著,不願被束縛。
父皇和皇祖父尚在時,就曾數次念及過此事。
如今,朕這個做晚輩的,倒是不能再由著皇叔的性子,胡鬧下去了。
文家嫡女,溫婉賢淑,才貌俱佳,有她來做朕的皇嬸兒,正好能讓皇叔收收心。
母後,也會認同朕的,對嗎?“
衛太後看著自己兒子的眼睛,才明白,原來,之前,她要給楚王賜婚卻又放棄的事,他是早就知情的。
隻是,他從未問過她而已。
“皇帝說的是,倒是母後這個做皇嫂的疏忽了。”
“母後忙於後宮之事,已是很辛苦了。皇叔的事,朕來安排便好。”
小皇帝說完,又看向文家人。
“文老丞相,文侍郎,你們對朕的賜婚,可有異議?“
文丞相攜兒子兒媳即刻起身,原地跪拜。
他恭敬道:
“臣及文家滿門感念皇恩浩蕩!楚王殿下人中傑子,是芷若高攀了!”
小皇帝對他的回答,很滿意。
“既如此,朕便放心了。
皇叔那邊,朕不擔心。
既然,文老丞相一家都滿意。
那總歸,是一樁好姻緣,不算是朕亂點了鴛鴦譜。
說到這,朕倒是想起來,之前皇叔被刺客所傷,這一晃都好幾個月了。
這刺客,難不成真是插了翅膀,變成了蝴蝶,飛出了城?
怎麽竟耽擱到現在還沒抓到呢!?
如此下去,若是文家的女兒嫁入了楚王府,再被這等可惡的賊人傷了。
朕,可就對不住文老丞相一家了!“
他的話說的輕緩隨意,卻透著滿滿的問責之意。
字字沒有提及衛韶,卻字字都在隱晦的說,是他衛國舅所主持的金吾衛沒本事。
畢竟,六扇門的人,可都不在這含元殿裏。
負責緝拿刺客的人,也就隻剩下他的金吾衛了。
這冬至宴,原來竟是一場鴻門宴啊!
還真是狡兔死,走狗烹啊。
如今二王餘黨尚未徹底肅清。
他這小外甥的心,未免也太急了點。
衛韶看向小皇帝,終是主動開口道:
“請皇上恕罪。
是臣辦事不利。“
小皇帝忙擺手,道:“誒……舅舅千萬莫要多心。
朕,不過是關心皇叔和未來皇嬸的安危。
才會多說幾句。
舅舅率領金吾衛將士,守護著我大雁的社稷安危,辛苦了。
朕敬舅舅一杯酒。“
小皇帝說著便站起身,端起桌上的金樽,衝著衛韶點頭敬酒。
看到他起身給衛韶敬酒,衛太後緊張的臉色才緩和了幾分。
她可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和最信任的弟弟之間,鬧不和。
畢竟,衛韶的她們母子的忠心,她是知道的。
衛韶:“臣,謝皇上。
日後,定會盡全力,盡快將刺客緝拿歸案。
解除楚王和未來楚王妃的心頭憂患。“
還不等衛韶將那杯酒喝下,就聽見一道油膩不平的斥責聲響起。
“啊呸!衛國舅還真是會做戲!”
朝著衛韶突然發難的是閩丞相的人——大理寺卿盧裘。
乍一看,他這老匹夫,像是吃醉了酒。
才會有如此的膽子,當著皇帝和太後的麵,對衛韶這般無禮。
可其實,他醉沒醉,隻有他自己清楚。
衛韶轉頭看向盧裘,聲音淡似水:
“哦?盧大人,此言何意啊?”
盧裘冷哼一下,大聲道:
“何意?!
衛國舅!你包藏的是什麽禍心,真當我們這些老臣不知道嗎?
先是瑞王,又是齊王!
是,他們是對皇上起了反心,所以,你對他們出手,他們不冤枉!
但是,楚王殿下呢!?
楚王殿下風流不羈,從不參與朝堂政務。
你為何也要對他下毒手!?
你不就是要把皇上的至親叔伯都除掉,好架空皇上,獨攬大權,將李家的江山控製在手中嗎!
你如此做,對得起先皇對你的信任,對得起當今皇上對你的敬重嗎?!
衛國舅,實話告訴你吧!
就在昨日,刺客已經落網。
既不是他六扇門,也不是你金吾衛抓到的!
而是!
我大理寺的人抓到的!
好巧不巧啊!
衛國舅!
那個刺客,他指認了你,就是幕後指使之人。
那刺客說他就是在你的掩護下,從你所在的雅間中逃走的!
而且,還有人親眼目睹了那日你出現在長樂酒肆中。
衛國舅,衛大人,請問,你作何解釋啊!?
是不是這楚王殿下一旦被你除去,下一個,你就要編排個理由,去對付遠在淮陽的禹王了啊!“
盧裘此刻語氣咄咄逼人,完全沒有半點酒醉的影子。
字裏行間皆是對衛韶的控訴。
這控訴,簡直是想要他的命。
若衛韶被證實與那刺客有關,那不就是坐實了想要謀朝篡位的罪名了麽!
畢竟,楚王,可是一位閑散王爺。
他身上除了流著皇家的血,手中是沒有半點兵權的。
連他這樣的閑散王爺都容不下,那衛國舅的心思,可真是司馬昭之心了!
文老丞相見慣了風雨,倒是淡定如初。
文芷若的爹和娘則是互望一眼,皆是十分意外。
不是說,太後放棄了給她們賜婚的念頭嗎?
難不成,此前,宮裏的消息不準?
不光他們文家人意外,衛太後也很意外。
關於封佟錦瑟為公主,賜婚給郢盛,用來拉攏郢家的決定,衛太後是知情的。
但是,給楚王和文芷若賜婚,她可是完全不知情的。
她是沒想到,自己的皇帝兒子,竟然會不跟她提前通個氣,就這麽直接下旨了。
畢竟,之前,她可是親口答應了楚王,不會給他和文家賜婚的了。
“皇帝……”
衛太後心知,君無戲言。
聖旨已經頒布,此事定然沒有反轉的餘地。
但是,她還是想知道,這是為什麽。
小皇帝孝順的衝著衛太後緩緩一笑:
“母後,朕的這位皇叔啊,整日裏隻想著遊山玩水,縱情享樂。
早就到了該成婚的年歲,卻一直拖著,不願被束縛。
父皇和皇祖父尚在時,就曾數次念及過此事。
如今,朕這個做晚輩的,倒是不能再由著皇叔的性子,胡鬧下去了。
文家嫡女,溫婉賢淑,才貌俱佳,有她來做朕的皇嬸兒,正好能讓皇叔收收心。
母後,也會認同朕的,對嗎?“
衛太後看著自己兒子的眼睛,才明白,原來,之前,她要給楚王賜婚卻又放棄的事,他是早就知情的。
隻是,他從未問過她而已。
“皇帝說的是,倒是母後這個做皇嫂的疏忽了。”
“母後忙於後宮之事,已是很辛苦了。皇叔的事,朕來安排便好。”
小皇帝說完,又看向文家人。
“文老丞相,文侍郎,你們對朕的賜婚,可有異議?“
文丞相攜兒子兒媳即刻起身,原地跪拜。
他恭敬道:
“臣及文家滿門感念皇恩浩蕩!楚王殿下人中傑子,是芷若高攀了!”
小皇帝對他的回答,很滿意。
“既如此,朕便放心了。
皇叔那邊,朕不擔心。
既然,文老丞相一家都滿意。
那總歸,是一樁好姻緣,不算是朕亂點了鴛鴦譜。
說到這,朕倒是想起來,之前皇叔被刺客所傷,這一晃都好幾個月了。
這刺客,難不成真是插了翅膀,變成了蝴蝶,飛出了城?
怎麽竟耽擱到現在還沒抓到呢!?
如此下去,若是文家的女兒嫁入了楚王府,再被這等可惡的賊人傷了。
朕,可就對不住文老丞相一家了!“
他的話說的輕緩隨意,卻透著滿滿的問責之意。
字字沒有提及衛韶,卻字字都在隱晦的說,是他衛國舅所主持的金吾衛沒本事。
畢竟,六扇門的人,可都不在這含元殿裏。
負責緝拿刺客的人,也就隻剩下他的金吾衛了。
這冬至宴,原來竟是一場鴻門宴啊!
還真是狡兔死,走狗烹啊。
如今二王餘黨尚未徹底肅清。
他這小外甥的心,未免也太急了點。
衛韶看向小皇帝,終是主動開口道:
“請皇上恕罪。
是臣辦事不利。“
小皇帝忙擺手,道:“誒……舅舅千萬莫要多心。
朕,不過是關心皇叔和未來皇嬸的安危。
才會多說幾句。
舅舅率領金吾衛將士,守護著我大雁的社稷安危,辛苦了。
朕敬舅舅一杯酒。“
小皇帝說著便站起身,端起桌上的金樽,衝著衛韶點頭敬酒。
看到他起身給衛韶敬酒,衛太後緊張的臉色才緩和了幾分。
她可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和最信任的弟弟之間,鬧不和。
畢竟,衛韶的她們母子的忠心,她是知道的。
衛韶:“臣,謝皇上。
日後,定會盡全力,盡快將刺客緝拿歸案。
解除楚王和未來楚王妃的心頭憂患。“
還不等衛韶將那杯酒喝下,就聽見一道油膩不平的斥責聲響起。
“啊呸!衛國舅還真是會做戲!”
朝著衛韶突然發難的是閩丞相的人——大理寺卿盧裘。
乍一看,他這老匹夫,像是吃醉了酒。
才會有如此的膽子,當著皇帝和太後的麵,對衛韶這般無禮。
可其實,他醉沒醉,隻有他自己清楚。
衛韶轉頭看向盧裘,聲音淡似水:
“哦?盧大人,此言何意啊?”
盧裘冷哼一下,大聲道:
“何意?!
衛國舅!你包藏的是什麽禍心,真當我們這些老臣不知道嗎?
先是瑞王,又是齊王!
是,他們是對皇上起了反心,所以,你對他們出手,他們不冤枉!
但是,楚王殿下呢!?
楚王殿下風流不羈,從不參與朝堂政務。
你為何也要對他下毒手!?
你不就是要把皇上的至親叔伯都除掉,好架空皇上,獨攬大權,將李家的江山控製在手中嗎!
你如此做,對得起先皇對你的信任,對得起當今皇上對你的敬重嗎?!
衛國舅,實話告訴你吧!
就在昨日,刺客已經落網。
既不是他六扇門,也不是你金吾衛抓到的!
而是!
我大理寺的人抓到的!
好巧不巧啊!
衛國舅!
那個刺客,他指認了你,就是幕後指使之人。
那刺客說他就是在你的掩護下,從你所在的雅間中逃走的!
而且,還有人親眼目睹了那日你出現在長樂酒肆中。
衛國舅,衛大人,請問,你作何解釋啊!?
是不是這楚王殿下一旦被你除去,下一個,你就要編排個理由,去對付遠在淮陽的禹王了啊!“
盧裘此刻語氣咄咄逼人,完全沒有半點酒醉的影子。
字裏行間皆是對衛韶的控訴。
這控訴,簡直是想要他的命。
若衛韶被證實與那刺客有關,那不就是坐實了想要謀朝篡位的罪名了麽!
畢竟,楚王,可是一位閑散王爺。
他身上除了流著皇家的血,手中是沒有半點兵權的。
連他這樣的閑散王爺都容不下,那衛國舅的心思,可真是司馬昭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