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一番言論讓眾人三觀碎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股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
啥叫衍聖公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麵?
啥叫尋找新的信仰?
啥叫孔氏不能代表聖人,人人皆可成聖?
啥叫孔氏已經腐朽?
字字誅心啊,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瞬間便會成為天下人口中的異端,那是名垂千古嗎?那特麽的是粉身碎骨啊…
隻見施鳯來,侯恂,李長庚等一眾文臣紛紛出列,顫聲道:
“陛…陛下,這…這不合適吧…”
“陛下…那孔衍植可是聖人傳承,我等皆乃聖人門徒,怎可…怎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
袁可立一時間也有些接受不了,就見這個一輩子殺伐果斷的老頭,此時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道:
“陛下,至聖先師力行教化,有大功於華夏,且聖人傳承數千年,曆朝曆代都對其後裔禮遇有加,若是其斷在了我輩手中,無論是對是錯,我等都難辭其咎。這事兒,我等是萬萬不能做的…”
袁可立這話就差把欺師滅祖,數典忘祖,大逆不道給寫在臉上了。這事兒陳某某能幹,魯某某能幹,胡某某能幹,李某某也能幹,但是他們堅決不能幹!
朱由檢聽完,眼珠子一轉,一臉正色的說道:
“老師,您怕是想岔了,朕也沒想著要斷了聖人的子嗣傳承,您是知道的,朕向來都不喜歡打打殺殺的,您看哈,這儒學傳承數千年,先賢的教義已經被後人篡改的麵目全非了…
小的不說,咱就說大的吧。這儒學亞聖孟子就給他改了一次,西漢的董仲舒又改了一次,宋代朱熹再改,到了咱大明,王陽明是不是又又又又改了一次?那亞聖咱就不說了,那董仲舒,朱熹,王陽明什麽身份,什麽地位?他們憑啥能改聖人之言,那特麽存天理,滅人欲都給整出來了,這個合理嗎?再說了,既然他們都能改,那咱們憑什麽不能改?
眾人聽著朱由檢的歪理邪說,心中氣結,袁可立那胡子都不自覺的被自己給揪下來了一把。眾人有心想要反駁,但是認真一想,哎?好像又是這麽個理啊…
朱由檢見眾人無從反駁,繼續說道:
“你們想啊,這幾千年下來,當年聖人自己說過的話,後人怎麽知道他是什麽意思?聖人說有教無類,那現在呢?窮人家的孩子能上的起學嗎?聖人有教咱們存天理滅人欲嗎?聖人說老死不相往來,大家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老祖宗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聖人也如是!更何況後人乎?”
宋獻策雙眼睜的老大,聖人有點瑕疵那還是聖人啊,那魯迅寫的錯別字還叫通假字呢…於是反駁道:
“聖人怎麽可能犯錯?”
朱由檢心想,老是我一個人說那不得行啊,袁樞這小子,自己帶在身邊改造了那麽長時間了,也是時候拉出來溜溜了,於是朱由檢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袁樞…
袁樞見狀心裏像吃了黃連一般,你們這群人擱那說的都是啥虎狼之詞啊,惹不起,惹不起…打從一開始袁樞就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眼看逃不過了,幹脆一咬牙上前道:
“那您解釋一下,聖人為何說克己複禮,老死不相往來?孔夫子身在春秋時代,為何教人們複辟周代的奴隸製?這難道不是曆史的倒退嗎?”
宋獻策:“…”
施鳯來跟上,反駁道:
“周代禮不崩,樂不壞,聖人身處亂世,向往周朝穩定的秩序本就無可厚非。雖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袁樞無奈,複又道:
“嗯,施閣老說的有道理,那你解釋一下,孔聖人為何醉心於做官?還有個緋聞女友,君不聞“子見南子”乎?”
施鳯來:“…”
侯恂硬著頭皮頂了上來:
“道聽途說,查無實證!況此乃小節爾,不足道哉…”
袁樞再問道:“好!《詩經》本有三千首,如今卻隻留十之一二,大多被孔聖人刪掉,此有錯否?失節否?”
侯恂:“…”
李長庚接著出列,這回袁樞狀態上來了,沒給其說話的機會,率先道:
“孔子任魯國大司寇後,上任堪堪七日,就把少正卯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暴屍三日。與儒家講究的仁義道德相悖否?”
李長庚:“…”
李長庚聞言很自覺的又退了回去…
袁可立現在看袁樞,是怎麽看怎麽不爽,心中那個氣啊,當即怒斥道:
“諸位,家門不幸啊…逆子!還不退下!回去看老子不打斷你三條腿!”
袁樞腦門見汗,看了一下自己的好父親,又見場中無人再言語,又又又看了一眼朱由檢,便愣愣的縮了回去。見袁樞駁倒了眾人,朱由檢頓感老懷大慰,心中盤算著,這下一步的計劃差不多能開啟了。
感覺眾人快到了爆發的邊緣,朱由檢率先打破沉默,出言道:
“諸位,袁樞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剛剛施閣老不是說天下群議洶洶嗎,所謂鑼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朕欲依托《大明時報》,展開一場論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一場關於孔子學說的大討論,徹底打破孔氏在世人心中的權威,重新定義孔子學說,傳播新儒學。
至於曲阜的孔家,朕不會殺他們,不過這些人享受了那麽多年的優待,也該過過普通人的生活了。朕也欲趁此機會,摘掉諸位身上這漢奸,亂臣賊子的帽子,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朕不忍心看諸位蒙受冤屈啊。”
看著朱由檢擱那聲情並茂的表演,眾人心中一陣mmp。不過話說回來,眾人早已經上了朱由檢這條賊船,如今就是想下也下不來了。思來想去…行吧…那就幹吧…
沉默良久,袁可立翁聲道:
“陛下若真要如此行事,需做好家國動亂的準備。這天下士子千千萬,背後支持他們的士紳豪族定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老臣說句不該說的,恐怕這靖難之禍就在眼前,稍有不慎,便是個萬劫不複啊…”
朱由檢見此倒是放下心來了,他怕的就是眾人擺爛或者抗拒,既然袁可立已經帶頭出主意了,那事情就好辦了。就見朱由檢嘴角微微勾起,問道:
“老師所想亦是朕之所憂,敢問計將安出?”
袁可立眯起眼睛說道:
“依老臣之見,這論戰一起,或天下士人群起而攻之,或扶植新皇取而代之,或舉兵北上,攻而伐之。老臣建議讓李信領第一軍與江淮一線駐紮,萬一亂起,以李小子的手段,守住江淮一線當不是問題…”
施鳯來見袁可立說完,上前補充道:
“陛下還需預防朝中眾臣反水,這天下士官,支持孔氏者十之八九,臣擔心這論戰一起,我等必被引為異端,若朝堂諸公齊齊致仕,朝政立馬就會停擺!老臣建議,當提前做好準備,如今皇莊學院經過多年發展,生員眾多且忠於陛下,當盡快在其中挑選優者作為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朱由檢心中一驚,這尼瑪不就是罷工嗎?當即點頭應道:
“善!此事就交由施閣老前去處理,越快越好!”
啥叫衍聖公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麵?
啥叫尋找新的信仰?
啥叫孔氏不能代表聖人,人人皆可成聖?
啥叫孔氏已經腐朽?
字字誅心啊,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瞬間便會成為天下人口中的異端,那是名垂千古嗎?那特麽的是粉身碎骨啊…
隻見施鳯來,侯恂,李長庚等一眾文臣紛紛出列,顫聲道:
“陛…陛下,這…這不合適吧…”
“陛下…那孔衍植可是聖人傳承,我等皆乃聖人門徒,怎可…怎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
袁可立一時間也有些接受不了,就見這個一輩子殺伐果斷的老頭,此時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道:
“陛下,至聖先師力行教化,有大功於華夏,且聖人傳承數千年,曆朝曆代都對其後裔禮遇有加,若是其斷在了我輩手中,無論是對是錯,我等都難辭其咎。這事兒,我等是萬萬不能做的…”
袁可立這話就差把欺師滅祖,數典忘祖,大逆不道給寫在臉上了。這事兒陳某某能幹,魯某某能幹,胡某某能幹,李某某也能幹,但是他們堅決不能幹!
朱由檢聽完,眼珠子一轉,一臉正色的說道:
“老師,您怕是想岔了,朕也沒想著要斷了聖人的子嗣傳承,您是知道的,朕向來都不喜歡打打殺殺的,您看哈,這儒學傳承數千年,先賢的教義已經被後人篡改的麵目全非了…
小的不說,咱就說大的吧。這儒學亞聖孟子就給他改了一次,西漢的董仲舒又改了一次,宋代朱熹再改,到了咱大明,王陽明是不是又又又又改了一次?那亞聖咱就不說了,那董仲舒,朱熹,王陽明什麽身份,什麽地位?他們憑啥能改聖人之言,那特麽存天理,滅人欲都給整出來了,這個合理嗎?再說了,既然他們都能改,那咱們憑什麽不能改?
眾人聽著朱由檢的歪理邪說,心中氣結,袁可立那胡子都不自覺的被自己給揪下來了一把。眾人有心想要反駁,但是認真一想,哎?好像又是這麽個理啊…
朱由檢見眾人無從反駁,繼續說道:
“你們想啊,這幾千年下來,當年聖人自己說過的話,後人怎麽知道他是什麽意思?聖人說有教無類,那現在呢?窮人家的孩子能上的起學嗎?聖人有教咱們存天理滅人欲嗎?聖人說老死不相往來,大家真就老死不相往來了?老祖宗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聖人也如是!更何況後人乎?”
宋獻策雙眼睜的老大,聖人有點瑕疵那還是聖人啊,那魯迅寫的錯別字還叫通假字呢…於是反駁道:
“聖人怎麽可能犯錯?”
朱由檢心想,老是我一個人說那不得行啊,袁樞這小子,自己帶在身邊改造了那麽長時間了,也是時候拉出來溜溜了,於是朱由檢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袁樞…
袁樞見狀心裏像吃了黃連一般,你們這群人擱那說的都是啥虎狼之詞啊,惹不起,惹不起…打從一開始袁樞就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眼看逃不過了,幹脆一咬牙上前道:
“那您解釋一下,聖人為何說克己複禮,老死不相往來?孔夫子身在春秋時代,為何教人們複辟周代的奴隸製?這難道不是曆史的倒退嗎?”
宋獻策:“…”
施鳯來跟上,反駁道:
“周代禮不崩,樂不壞,聖人身處亂世,向往周朝穩定的秩序本就無可厚非。雖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袁樞無奈,複又道:
“嗯,施閣老說的有道理,那你解釋一下,孔聖人為何醉心於做官?還有個緋聞女友,君不聞“子見南子”乎?”
施鳯來:“…”
侯恂硬著頭皮頂了上來:
“道聽途說,查無實證!況此乃小節爾,不足道哉…”
袁樞再問道:“好!《詩經》本有三千首,如今卻隻留十之一二,大多被孔聖人刪掉,此有錯否?失節否?”
侯恂:“…”
李長庚接著出列,這回袁樞狀態上來了,沒給其說話的機會,率先道:
“孔子任魯國大司寇後,上任堪堪七日,就把少正卯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暴屍三日。與儒家講究的仁義道德相悖否?”
李長庚:“…”
李長庚聞言很自覺的又退了回去…
袁可立現在看袁樞,是怎麽看怎麽不爽,心中那個氣啊,當即怒斥道:
“諸位,家門不幸啊…逆子!還不退下!回去看老子不打斷你三條腿!”
袁樞腦門見汗,看了一下自己的好父親,又見場中無人再言語,又又又看了一眼朱由檢,便愣愣的縮了回去。見袁樞駁倒了眾人,朱由檢頓感老懷大慰,心中盤算著,這下一步的計劃差不多能開啟了。
感覺眾人快到了爆發的邊緣,朱由檢率先打破沉默,出言道:
“諸位,袁樞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剛剛施閣老不是說天下群議洶洶嗎,所謂鑼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朕欲依托《大明時報》,展開一場論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一場關於孔子學說的大討論,徹底打破孔氏在世人心中的權威,重新定義孔子學說,傳播新儒學。
至於曲阜的孔家,朕不會殺他們,不過這些人享受了那麽多年的優待,也該過過普通人的生活了。朕也欲趁此機會,摘掉諸位身上這漢奸,亂臣賊子的帽子,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朕不忍心看諸位蒙受冤屈啊。”
看著朱由檢擱那聲情並茂的表演,眾人心中一陣mmp。不過話說回來,眾人早已經上了朱由檢這條賊船,如今就是想下也下不來了。思來想去…行吧…那就幹吧…
沉默良久,袁可立翁聲道:
“陛下若真要如此行事,需做好家國動亂的準備。這天下士子千千萬,背後支持他們的士紳豪族定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老臣說句不該說的,恐怕這靖難之禍就在眼前,稍有不慎,便是個萬劫不複啊…”
朱由檢見此倒是放下心來了,他怕的就是眾人擺爛或者抗拒,既然袁可立已經帶頭出主意了,那事情就好辦了。就見朱由檢嘴角微微勾起,問道:
“老師所想亦是朕之所憂,敢問計將安出?”
袁可立眯起眼睛說道:
“依老臣之見,這論戰一起,或天下士人群起而攻之,或扶植新皇取而代之,或舉兵北上,攻而伐之。老臣建議讓李信領第一軍與江淮一線駐紮,萬一亂起,以李小子的手段,守住江淮一線當不是問題…”
施鳯來見袁可立說完,上前補充道:
“陛下還需預防朝中眾臣反水,這天下士官,支持孔氏者十之八九,臣擔心這論戰一起,我等必被引為異端,若朝堂諸公齊齊致仕,朝政立馬就會停擺!老臣建議,當提前做好準備,如今皇莊學院經過多年發展,生員眾多且忠於陛下,當盡快在其中挑選優者作為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朱由檢心中一驚,這尼瑪不就是罷工嗎?當即點頭應道:
“善!此事就交由施閣老前去處理,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