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國一共造了31架黑鳥偵察機,那他造30架就可以了。


    反正利弊都給說清楚,國家願意造,那就給其他工廠造,即使不造也能當個參考提升一下下一代戰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工業區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他特意去看了一眼小姨子,這是他老婆交代的,送了點吃的喝的,順道他又去看了看大舅子。


    “怎麽樣?在這裏已經習慣了沒有?”


    李曉濤臉苦了起來,“習慣倒是習慣,現在工廠已經走上正軌,每天就是去養殖場轉轉就可以了,不過我們這裏缺少大量的獸醫和藥品,現在都是你給的那些書籍才讓我們度過難關。”


    製藥廠的事他還真忘了問廖輝,曾經領導交代過之後,他隻是說了一下,並沒有太重視。


    現在大舅子這裏出問題那他說什麽都要幫一下了。


    許大茂在李曉濤帶領下查看了一下養豬場,雞鴨養殖場。


    此時漢沽區據說已經有五十萬頭豬的養殖規模。


    屠宰場,罐頭廠等等配套的工廠也都開了起來。


    獸醫獸藥的事情他必須重視起來,不然哪天突然來場瘟病,那損失就大了。


    想到這裏他趕緊回到塘沽工業區。


    “老廖,上次我說的製藥廠建設的如何了?”


    已經建設了三個工廠,不過現在沒有藥的製備技術信息。


    許大茂一拍腦袋,他是真把這事忘了。


    藥品技術資料在係統中非常便宜,哪怕2020年代最好的藥品製備技術也不超過百萬一種,大部分都是一萬到十萬好人值的技術,他不知道係統為什麽搞出這麽便宜的藥,難道要自己普及醫藥?


    世界上普通的基礎藥種類就有685種,不過現在夏國還沒那麽多亂七八糟的病。


    但是沒有那麽多偏門的病,可是基礎病還是有幾百種。


    這涉及的藥可以說用十萬計數都不為過。


    他記得後世藥品都快突破二十萬了。


    在係統中挑挑揀揀,一共兌換了一千多種藥品的製備技術。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他製造了大量的藥品生產設備。


    廖輝派人拉了三天的圖紙和設備,搞的他都麻了。


    許大茂自然沒有忘記李曉濤那裏,直接在漢沽區開了兩家製藥工廠,以製造獸藥為主,感冒發燒藥為輔。


    他兌換了三百多種治療豬牛羊馬驢等藥物資料以及一些常規的感冒發燒頭疼藥。


    等這次兩個區把這些藥消化完再說吧,他回到外猛和島城同樣要製造製藥廠,他這一千多種藥想要消化掉還真不容易呢。


    一切安排妥當後,許大茂飛回烏市,下飛機就來到機修車間,占領了一間剛完工的廠房。


    幫忙把機修的設備全都打印了一套出來後,直接把黑鳥偵察機具現了出來。


    這架偵察機乘員2人,機長33米,翼展17米,機高5.6米,飛機空重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2馬赫,實用升限米,最大航程4830千米。


    為了區分和黑鳥區別,這架飛機他塗裝了灰色油漆,並且在外形上稍微更改了一些,將兩翼尾部製造的更具流線型。


    這架飛機放到這個時代太黑了,怎麽看這架飛機也應該在九十年代以後出現的飛機。


    鎖好機庫,許大茂回到專用車間。


    他在兩個工業區扔出來五百多種藥品技術,他打算在烏市,以及外猛的二十一個地級市都設一到兩個製藥工廠把剩下的五百多種都散出去。


    他兌換的這些製藥技術全部都是相當於漂亮國兩千年的製藥技術,一級文明最先進的製藥技術他還沒弄出來。


    不過以兩千年時期的漂亮國製藥技術已經可以吊打現在所有的國家。


    楊為民聽說許大茂回來後,馬上找了過來。


    “大茂你真行啊!出差回來都不回家,直接來工廠?”


    “沒辦法,我去工業區時廖輝說製藥廠的事我才想到我們烏市還沒開始製造藥品呢。”


    楊為民笑著說道:“不用這麽著急,慢慢來吧,你這車間堆的資料是什麽?這麽多?”


    “這是一些藥品的技術資料…”


    許大茂話還沒說完,楊為民就不淡定了,“藥品的?太好了,我正為製造廠發愁呢,製藥廠都造出來了,可是沒有什麽藥品能生產的,你這可真是及時雨啊!”


    在知道許大茂車間堆放的是製藥技術後,他馬上派警衛拉走了一百多種藥的技術資料。


    “大茂,以後有這藥品的資料先給我們烏市啊!”


    許大茂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先把這些藥都製造出來再說吧,對了現在製藥廠安排上了,那醫院的問題你考慮了沒有?”


    一聽醫院,楊為民臉馬上黑了,“我們哪有醫生啊!這才剛上馬了十所大學,根本沒這條件啊!”


    許大茂也發愁,這初建城市真的是處處麻煩。


    外猛醫生本來就稀少無比,還是他們培養的西醫靠譜一些。


    “實在不行先辦幾所中專學校,開辦護理等專業,最起碼打個針包個紮的也算一種方法。”


    “中專也是需要國家審批的,等審批下來時間都過去了,不如就變通一下,我們搞技術學校算了。”楊為民說道。


    “技術學校?那生源從哪裏來?我們這大部分是過了歲數18到25歲的知青。”


    楊為民笑了笑,“這還不好辦嗎?對全國招生,就要63和64年初中畢業生。”


    許大茂一拍大腿,“這個貌似可以啊!我回去寫個報告上去。”


    說完他也不聊了,鎖了車間門回到家裏就打了個電話。


    手寫報告太慢,他先打個電話通個氣。


    果然領導同意了這個方案,現在十五六歲的孩子是最不好找工作的,進廠也隻能當學徒工,而且沒有關係還不好進。


    有了領導的肯定,這事就好辦了,直接讓秘書處的秘書打報告就可以了。


    給領導打完電話,又給吳少明打了電話,讓他帶著飛行員明天上午到烏市機場集合。


    第二天,許大茂閑著沒事又製造了許多製藥廠的設備,這些都是準備放到島城去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個院:許大茂我為國為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多寶大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多寶大少並收藏四個院:許大茂我為國為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