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中國飛行員的故事,這位飛行員,因為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表現而被銘記。但今天我們懷念的,其實不是他一個人,而是他所代表的一批當時中國的空中精英。  1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二天。


    日本的鹿屋航空隊18架“九六式”轟炸機,每架攜帶著2枚250公斤的炸彈,從台北的日本空軍基地起飛,飛向中國大陸。


    這是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穀川清的命令。就在這一天的淩晨,中國的空軍出動飛機76架次,轟炸了日本在上海的司令部、碼頭、倉庫和艦船。


    日本人根本就沒有想到:孱弱的中國空軍,居然敢在大日本帝國的空軍麵前主動出擊!


    所以,這是日軍的一次報複行動,報複的目標之一,就是上海附近的杭州筧橋機場。與黃埔軍校齊名的筧橋中央航校,可以說是中國空軍的搖籃,如果能摧毀筧橋機場,不僅可以緩解在上海作戰的日軍的壓力,更能一舉摧毀中國空軍的士氣。  <h5>“九六式”轟炸機</h5>


    8月14日下午,9架“九六式”轟炸機飛臨筧橋機場上空,日本的飛行員甚至已經可以看到,中國的飛機正在向機場降落。


    根據情報,中國空軍的第四大隊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中隊,剛剛從河南的周口轉場到杭州的筧橋機場,剛降落的飛機肯定燃料已經不足,正是攻擊的好時機。


    筧橋機場的空襲警報拉響了。


    日本飛行員吃驚地發現,剛剛降落的中國飛機,立刻滑出跑道起飛升空,而正在降落的中國飛機隨即拉升了機頭,轉身向自己的編隊撲來。


    淞滬會戰的第一場空戰,就在筧橋機場上空拉開。


    這是一場遭遇戰。按理說,日本空軍的轟炸機應該有戰鬥機護航,但當天因為天氣原因,日軍航母上的“九六式”艦載機不能起飛。更重要的是,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穀川清,根本不相信中國有什麽像樣的空軍力量,認為單憑“九六式”轟炸機就夠了。


    “九六式”轟炸機是日本三菱重工研發的當時世界上非常先進的單翼戰鬥機,雖然體型笨重,但每架飛機上配有3挺7.7毫米口徑的旋回機槍,完全可以對抗普通戰鬥機。而中國空軍駕駛的,是從美國購買的霍克–3型雙翼驅逐機,火力不及“九六式”轟炸機,但飛機性能上卻優於對手。  <h5>霍克-3型驅逐機</h5>


    這場不到30分鍾的空中絞殺,結局讓日本人大吃一驚,甚至讓中國人也大吃一驚:日本空軍被擊落三架飛機(當時戰報是擊落6架),擊傷一架,而中國空軍無一損失!


    杭州的報紙,兩個小時後就出了號外: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


    全國沸騰。連很多中國人都不相信這個消息。蔣介石親自打來電話,問消息是否屬實,然後詢問:擊落第一架日本飛機的我方飛行員叫什麽名字?


    他得到的回答是三個字:高誌航。  2


    高誌航,原名高銘久,1907年,出生在吉林省通化縣。1920年,13歲的高誌航考入了奉天中法學校,後來又進了張作霖父子辦的炮科學校(東北軍當時以炮兵打天下)。1922年,張學良改組軍隊,決定大力發展空軍,從國外買了120多架飛機(可見當時張氏父子多麽有錢),籌建空軍學校,並準備從炮科學校中選拔18名學員到法國留學學習飛行技術。


    當時高誌航非常想去,但因為身高隻有167厘米,落選了。他一個人在學校走廊裏哭,但沒人理睬。後來,他用法語給張學良寫了一封信,並在信中把名字“銘久”改成了“誌航”,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張學良最終同意將高誌航加入留學生的行列。


    1927年1月,19歲的高誌航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隨後被張學良將軍任命為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駕駛員,隨即轉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h5>高誌航(前排右二)與留法同學的合影</h5>


    在那期間,高誌航遭遇了一次事故:他試駕一架剛買進的新型飛機,出了故障,彈出的操縱杆敲斷了高誌航的腿骨。因為接骨效果不理想,需要敲斷重接。為了避免影響飛行員最重要的神經係統,高誌航堅決不肯打麻藥,在無麻醉狀態下敲斷腿骨重接。接完骨後,高誌航的傷腿短了1厘米,從此人稱“高瘸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不放一槍,全線退回關內(詳見本書收錄的《“九一八事變”前後的四張麵孔》)。這件事給了高誌航極大的刺激,他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返回關內——作為一名當時中國極度稀缺的優秀飛行員,他希望能有一個報國的機會。


    高誌航當年的留法同學邢鏟非,當時已經做到了當時國民黨軍政部南京航委會航空大隊長。經他的介紹,高誌航來到杭州筧橋中央航校,接受了一個高級班的短期培訓。但因為他當時東北軍的身份,處處受人猜忌和排擠,結業後隻得到了一個空軍見習少尉的頭銜,還沒有單獨飛行資格。  <h5>高誌航的座機(第四大隊一號機)</h5>


    但是,高誌航一點都不在意,因為他有過硬的飛行技術。在之後幾年,他通過刻苦自修,掌握了“夜間起飛不打燈”“倒飛”“弧形飛”


    等當時國際一流的飛行技術,並在幾次檢閱中技驚四座,很快就成為空軍教導總隊的少校總隊副。


    1936年10月31日,蔣介石50歲生日。那天,南京航委會特別在南京舉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國空軍參加的空戰技術和飛行特技表演。當時正留守杭州的高誌航聞訊後,主動駕機前往參加。當時,他那些拿手好戲讓外國飛行員的特技都相形見絀,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以後,高誌航聲名大振。


    1935年,高誌航奉命去意大利考察並購買飛機。在意大利,酷愛飛行的墨索裏尼對高誌航的飛行技術大為讚賞,甚至希望他能留下,當然遭到了拒絕。意大利的飛機製造廠商出了重金賄賂高誌航,試圖讓他買下一批落後的飛機帶回國,高誌航堅決不答應,隨即向美國購買了100架霍克–3型飛機。


    這就是1937年8月14日,中國飛行員駕駛的那批飛機。  3


    再回到1937年8月14日那一天。


    當時筧橋機場上空大雨,由河南飛來的中國空軍第四大隊第二十一中隊9架飛機剛剛降落在機場準備加油,第二十二、二十三中隊還在飛行途中,準備降落。


    已經是第四大隊隊長的高誌航,得到日機來襲的警報後,隨即奔了出去。因為通信設施不靈,高誌航騎了輛自行車,不停用手勢加喊叫:“起飛!趕緊起飛!”在命令第二十一中隊起飛迎敵後,高誌航自己也跳上了一架霍克–3型戰鬥機,帶了兩架僚機迎了上去。


    當時的日本“九六式”轟炸機編隊因為過分輕敵,已經四處分散尋找轟炸目標,放棄了交叉火力掩護,這也給升空後的中國空軍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高誌航率先在雲層下發現了一架塗著迷彩色的“九六式”轟炸機,對方同時也發現了他,機槍馬上從炮口中伸了出來。


    但高誌航不可能給予對手任何機會,他先是用機關槍摧毀了那架飛機的尾炮,然後從容跟進瞄準,精準擊中了對手飛機的主油箱,日機像一個火球一般,墜落在錢塘江畔。


    8月15日,不相信失敗事實的日軍從馬鞍群島附近的“加賀”號航母上起飛了16架轟炸機和29架戰鬥機,再次奔襲杭州。高誌航率第四大隊起飛迎敵,又打下日機3架(高誌航本人擊落2架)。那一天,中國空軍第四、第五大隊一共打下17架日本飛機。8月16日,又擊落日機8架。


    短短幾天,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木更津和鹿屋兩個航空隊,竟然在他們本以為“不存在”的中國空軍麵前,損失了一半最新式的“九六式”轟炸機,且對戰略目標的打擊根本不能完成。


    在“大日本帝國巨大的恥辱”麵前,木更津航空隊聯隊長石井義大佐,剖腹自殺。  4


    但令人揚眉吐氣的勝利,畢竟隻是暫時的。


    1937年,中日兩國的空軍實力對比是這樣的:日本擁有91個飛行中隊,各類作戰飛機2100架左右,而中國一共隻有300架左右的作戰飛機,日本作戰飛機是中國的7倍。


    更關鍵的是,日本自己擁有飛機製造能力和技術更新能力(1940年後服役的著名“零式戰機”,曾給中美空軍造成巨大麻煩)。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的飛機越打越多,越打越強。而中國所有的飛機包括零件都從外國采購,本身沒有任何製造能力,換句話說,打一架就少一架。在最初的交手之後,中國空軍飛行員每一次駕機升空,往往要單挑對方10架甚至20架飛機。  <h5>1993年,92歲的張學良為《高誌航傳》題詞</h5>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一個中國飛行員都知道自己的必然結局——殉國。


    其中當然也包括高誌航。


    1937年11月,因為中國的飛機越打越少,隻能從蘇聯秘密購買(美國當時因不願得罪日本,不再向中國出口飛機)。高誌航受命到蘭州接收從蘇聯購買的飛機。11月28日,轉場的飛機抵達河南周口機場,隨時準備飛赴南京支援前線。


    但是,這個情報卻被日本人獲悉了(一說是漢奸告密)。


    11月28日清晨,數十架日軍轟炸機飛臨周口機場上空,對新到的中國飛機施行轟炸。高誌航率先衝進機艙準備升空迎敵,但一連發動兩次飛機都失敗了。這時,炸彈已經在機場爆炸,身邊的軍械長勸他先找地方避一避。高誌航回答:“身為中國空軍,怎麽能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


    就在第三次發動的時候,密集的炸彈落在了他的座機周圍,高誌航連同14架飛機,淹沒在一片火海中。


    殉國時,高誌航的雙手還緊緊握著飛機的操縱杆,時年30歲。  5


    悲壯殉國的,不僅僅是高誌航。


    當時,包括高誌航在內,中國空軍有“四大天王”。


    樂以琴,曾被稱作“空中趙子龍”,一人擊落過8架日機。在南京保衛戰中,與戰友董明德駕駛僅存的兩架飛機升空迎戰數十架日機,飛機被擊中後,跳傘落地身亡。時年23歲。


    李桂丹,“八一四空戰”中擊落第二架日機的王牌飛行員。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以寡敵眾,在擊落3架敵機後,在空中被日機擊中油箱,機毀人亡。時年24歲。


    劉粹剛,一人擊落過敵機11架。南京保衛戰中,日機欺負中國空軍已無力量,在南京上空做特技表演,劉粹剛單獨駕駛飛機升空,在數萬南京市民眼前擊落日機一架。1937年10月,在支援山西戰場夜航時,為了保全珍貴的飛機而不肯跳傘,最終飛機撞上高平縣魁星樓,機毀人亡,時年24歲。


    除了這些英雄,還有一批名字值得銘記。


    沈崇誨,在1937年8月19日的淞滬空戰中,飛機冒煙起火,與同機的陳錫純決定放棄跳傘,駕機撞擊日軍旗艦“出雲號”,最終失敗,墜機入海殉國。沈崇誨時年26歲,陳錫純時年22歲。


    陳懷民,在1938年武漢“四二九空戰”中,飛機中彈起火,但他放棄跳傘,駕機翻轉180度,與當時日本王牌飛行員“紅武士”高橋憲一的日機相撞,同歸於盡。時年22歲。  <h5>上一:高誌航,下一排左起:劉粹剛,李桂丹,樂以琴</h5>


    還有很多在空戰中犧牲的飛行員,隻是留下了一個名字。


    1944年第5期《中國的空軍》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殉國成仁的烈士群》的文章,其中記載了很多當時中國空軍的飛行員,而最多的一句就是:“某天,他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在筧橋中央航校,同學之間最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同年入校,同年畢業,同年殉國。


    這些飛行員殉國時,風華正茂,他們大多有著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但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退縮。劉粹剛在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家書中這樣寫道:“真的,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那是盡了我的天職!因為我們生在現代的中國,是不容我們偷生片刻的!”


    翻開當年中國空軍的飛行員花名冊,你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在與日本慘烈的空中戰鬥中,中國的第一批精英飛行員,基本沒有一個活過1938年。


    以高誌航為首的中國空軍“四大天王”,在開戰一年之內,全部殉國。


    饅頭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的溫度:尋找曆史背麵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瑋並收藏曆史的溫度:尋找曆史背麵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