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明新聞司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 作者:朔九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爹,這就要說到新聞了,新聞就類似於現在咱的邸報。”
這個邸報老朱是知道的,就是在京官員或者行省的常駐京師官員,將朝廷的諭旨、詔書、奏議一類,反正就是官方的文書傳給各個行省。
“那新聞與邸報二者又有何區別?”
老朱已經顧不上了,不懂的太多了,咋辦啊,問唄。
“邸報,大多數為官員非正式的傳輸文書的方法,大多數都是政令等,尋常百姓也看不到,可是這新聞就不是了,首先必須是官方發布的,而且發布的信息不單單是政令這些官方文書一類。”
“可以是奇聞軼事,可以是朝廷的一些利民政策,就比如新糧食,就可以寫上新聞,然後各州府縣都可傳播,尋常百姓也就都知道了,豐富一下茶餘飯後的生活嘛,還有就是這樣下來,識字的人會越來越多。”
老朱一聽,一下就來了精神啊,這是開教化的事情啊。
“去,把李善長、宋濂叫來。”
老朱叫人可不管啥時候,畢竟老子還沒睡,管你們睡不睡。不過聽到老朱的召喚,宋濂和李善長哪裏敢怠慢,趕緊收拾收拾就進宮了。
朱標和老朱又聊了很多,還說了那個國有冶煉廠,本來老朱對這些都不在乎,因為他覺得隻有糧食最能讓人踏實。但是經過朱標這麽一說,再想想火器等重要性,老朱也覺得可以試試看。
“陛下,韓國公、宋夫子在殿外候著。”
“叫他們進來吧。”
老朱揮了揮手,梅欒子就出去傳旨了。
“臣,李善長、宋濂參見陛下,太子殿下。”這二人現在心裏正打鼓呢,到底是什麽啊,這三更半夜的,把人叫來,不過這話二位是萬萬不敢說的。
“善長,宋夫子,你們來了啊。”
“叫你們來呢,是有兩個事情,交給你們,主要的太子和你們說說。”
“標兒,你說吧。”
朱標又大概的將新聞、廣告,還有國有製冶煉廠的事情說了一下。
李善長和宋濂一時半會還消化不了,不過朱家父子也不急。老朱叫梅欒子給李善長和宋濂備好鼓凳,還有一碗薑湯,慢慢的等著這兩位。
端上薑湯的李善長和宋濂就差痛哭流涕了,自己是想也沒有想過啊,上位怎會如此的貼心啊,一時間看著朱元璋,老朱都有點不好意思,異常尷尬的說。
“呃,這個馬上入冬了,天氣也冷,咱們都上了歲數,喝薑湯暖暖身子。”
“上位\/陛下...”
李善長和宋濂端著薑湯,久久不能自已啊,這要是百官知道,陛下如此禮遇,那足以名傳後世啊,一時間二位都覺得誰說我家陛下刻薄寡恩來著?一時間君臣上演了一段君臣一心的戲碼。
“上位,這冶煉臣覺得可行啊,要是真如太子殿下所說,朝廷所需的鋼鐵數量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現在的煉鐵大多都是民間的,朝廷也有,不過數量不多。要是統一控製,數量、質量都會有一定保證,就是這一年所需銀兩...”
“這個韓國公不必擔心,以後自會解決。”
朱標可是知道的,這玩意以後也是很掙錢的。
“陛下,太子殿下大才啊,老夫...老夫...有所不及。”
宋濂紅著臉,低聲說著,那神情有點落寞。看的朱標心裏有點不是滋味。
老朱好像也明白了什麽,不過也沒有明說。
“宋夫子何出此言啊。”
“陛下,老臣一生致力於文學,可是新聞、廣告之法,老臣竟然想不出來,老臣懇求陛下準許老臣辭去太子太師,太子殿下學問在老臣之上,老臣教不動了。”
宋濂說的情真意切,這些時間,太子的所作所為自己都是看在眼裏的,進河南賑災,出漠北滅敵,治鹽道,興教化,早已是聖君之象。
“老師,您不能這樣說啊,學生還有很多要學呢。”
朱標趕緊說道,老朱也忙出來打圓場,自己這輩子還是比較尊敬讀書人的,這裏的讀書人就是宋濂、劉基之人。
“宋夫子,標兒就是奇思異想,都是些奇技淫巧而已,你可萬萬不可妄自菲薄啊。”
一來二去的,宋濂也沒有再說這個,畢竟哪有臣子拒絕君上的。
“陛下,這新聞大有可為,我大明百姓知大明陛下之聖恩,明我皇明之政要,還可啟蒙,這是曆朝曆代不曾想,不敢想,做不了的立國之策啊。比如此次太子殿下殲滅蒙元太尉蠻子一部,殲敵7萬餘,要是新聞出來,我漢人士氣,百姓民意都是一種讚頌。”
“好、好、好。”
還是文人說話有水平啊,自己就是覺得有用,但是你看看人家說的,直接就國策了。
“那此時就勞煩宋夫子了,善長啊,國有冶煉廠你想個章程,這事你去辦。”
“臣謹遵陛下旨意。”
“好了,兩位愛卿早些休息吧。”
“臣等告退...”
朱標真是佩服自家老爹的執行力啊,強的不是一點點啊。現在李景隆看著軍工,呂昶負責農業,李善長負責工業,宋濂負責大明新聞、輿論。
朱標想想,自己簡直是棒極了。
“標兒,想著起個名字啊。”
“爹,就叫大明新聞司吧,宋夫子等一杆夫子主管著,這個廣告就叫大明日報吧。”
“這個好,大明日報好啊。”
“爹,那你為大明日報題字吧,我大明百姓一看此報,猶如我大明開國聖君就在眼前啊。”
朱元璋被朱標說的心花怒放,嘴上說著小兔崽子拍馬屁,身體卻是很誠實,提筆在紙上筆走龍蛇的寫下了“大明日報”四個字。
“爹,你這字寫的猶如千軍萬馬一般,鐵畫銀鉤、氣勢磅礴、剛勁有力...”
“得得得,你小子怎麽和那二丫頭一樣,滿嘴嘩嘩。”
不過還真的不是朱標拍馬屁,老朱幼年行乞,少年為僧,青年為帥,中年成皇,他的字,自成一脈,不是一兩句就可以概括的,人家是真有兩把刷子。
“爹,以後您要多多題字,讓百姓就感覺您就在身邊,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君王。”
“嗯,吾兒所言甚是,你也一樣,也得題字。”
一老一小之後更是一語成讖,全世界都有他們的手跡... ...
這個邸報老朱是知道的,就是在京官員或者行省的常駐京師官員,將朝廷的諭旨、詔書、奏議一類,反正就是官方的文書傳給各個行省。
“那新聞與邸報二者又有何區別?”
老朱已經顧不上了,不懂的太多了,咋辦啊,問唄。
“邸報,大多數為官員非正式的傳輸文書的方法,大多數都是政令等,尋常百姓也看不到,可是這新聞就不是了,首先必須是官方發布的,而且發布的信息不單單是政令這些官方文書一類。”
“可以是奇聞軼事,可以是朝廷的一些利民政策,就比如新糧食,就可以寫上新聞,然後各州府縣都可傳播,尋常百姓也就都知道了,豐富一下茶餘飯後的生活嘛,還有就是這樣下來,識字的人會越來越多。”
老朱一聽,一下就來了精神啊,這是開教化的事情啊。
“去,把李善長、宋濂叫來。”
老朱叫人可不管啥時候,畢竟老子還沒睡,管你們睡不睡。不過聽到老朱的召喚,宋濂和李善長哪裏敢怠慢,趕緊收拾收拾就進宮了。
朱標和老朱又聊了很多,還說了那個國有冶煉廠,本來老朱對這些都不在乎,因為他覺得隻有糧食最能讓人踏實。但是經過朱標這麽一說,再想想火器等重要性,老朱也覺得可以試試看。
“陛下,韓國公、宋夫子在殿外候著。”
“叫他們進來吧。”
老朱揮了揮手,梅欒子就出去傳旨了。
“臣,李善長、宋濂參見陛下,太子殿下。”這二人現在心裏正打鼓呢,到底是什麽啊,這三更半夜的,把人叫來,不過這話二位是萬萬不敢說的。
“善長,宋夫子,你們來了啊。”
“叫你們來呢,是有兩個事情,交給你們,主要的太子和你們說說。”
“標兒,你說吧。”
朱標又大概的將新聞、廣告,還有國有製冶煉廠的事情說了一下。
李善長和宋濂一時半會還消化不了,不過朱家父子也不急。老朱叫梅欒子給李善長和宋濂備好鼓凳,還有一碗薑湯,慢慢的等著這兩位。
端上薑湯的李善長和宋濂就差痛哭流涕了,自己是想也沒有想過啊,上位怎會如此的貼心啊,一時間看著朱元璋,老朱都有點不好意思,異常尷尬的說。
“呃,這個馬上入冬了,天氣也冷,咱們都上了歲數,喝薑湯暖暖身子。”
“上位\/陛下...”
李善長和宋濂端著薑湯,久久不能自已啊,這要是百官知道,陛下如此禮遇,那足以名傳後世啊,一時間二位都覺得誰說我家陛下刻薄寡恩來著?一時間君臣上演了一段君臣一心的戲碼。
“上位,這冶煉臣覺得可行啊,要是真如太子殿下所說,朝廷所需的鋼鐵數量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現在的煉鐵大多都是民間的,朝廷也有,不過數量不多。要是統一控製,數量、質量都會有一定保證,就是這一年所需銀兩...”
“這個韓國公不必擔心,以後自會解決。”
朱標可是知道的,這玩意以後也是很掙錢的。
“陛下,太子殿下大才啊,老夫...老夫...有所不及。”
宋濂紅著臉,低聲說著,那神情有點落寞。看的朱標心裏有點不是滋味。
老朱好像也明白了什麽,不過也沒有明說。
“宋夫子何出此言啊。”
“陛下,老臣一生致力於文學,可是新聞、廣告之法,老臣竟然想不出來,老臣懇求陛下準許老臣辭去太子太師,太子殿下學問在老臣之上,老臣教不動了。”
宋濂說的情真意切,這些時間,太子的所作所為自己都是看在眼裏的,進河南賑災,出漠北滅敵,治鹽道,興教化,早已是聖君之象。
“老師,您不能這樣說啊,學生還有很多要學呢。”
朱標趕緊說道,老朱也忙出來打圓場,自己這輩子還是比較尊敬讀書人的,這裏的讀書人就是宋濂、劉基之人。
“宋夫子,標兒就是奇思異想,都是些奇技淫巧而已,你可萬萬不可妄自菲薄啊。”
一來二去的,宋濂也沒有再說這個,畢竟哪有臣子拒絕君上的。
“陛下,這新聞大有可為,我大明百姓知大明陛下之聖恩,明我皇明之政要,還可啟蒙,這是曆朝曆代不曾想,不敢想,做不了的立國之策啊。比如此次太子殿下殲滅蒙元太尉蠻子一部,殲敵7萬餘,要是新聞出來,我漢人士氣,百姓民意都是一種讚頌。”
“好、好、好。”
還是文人說話有水平啊,自己就是覺得有用,但是你看看人家說的,直接就國策了。
“那此時就勞煩宋夫子了,善長啊,國有冶煉廠你想個章程,這事你去辦。”
“臣謹遵陛下旨意。”
“好了,兩位愛卿早些休息吧。”
“臣等告退...”
朱標真是佩服自家老爹的執行力啊,強的不是一點點啊。現在李景隆看著軍工,呂昶負責農業,李善長負責工業,宋濂負責大明新聞、輿論。
朱標想想,自己簡直是棒極了。
“標兒,想著起個名字啊。”
“爹,就叫大明新聞司吧,宋夫子等一杆夫子主管著,這個廣告就叫大明日報吧。”
“這個好,大明日報好啊。”
“爹,那你為大明日報題字吧,我大明百姓一看此報,猶如我大明開國聖君就在眼前啊。”
朱元璋被朱標說的心花怒放,嘴上說著小兔崽子拍馬屁,身體卻是很誠實,提筆在紙上筆走龍蛇的寫下了“大明日報”四個字。
“爹,你這字寫的猶如千軍萬馬一般,鐵畫銀鉤、氣勢磅礴、剛勁有力...”
“得得得,你小子怎麽和那二丫頭一樣,滿嘴嘩嘩。”
不過還真的不是朱標拍馬屁,老朱幼年行乞,少年為僧,青年為帥,中年成皇,他的字,自成一脈,不是一兩句就可以概括的,人家是真有兩把刷子。
“爹,以後您要多多題字,讓百姓就感覺您就在身邊,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君王。”
“嗯,吾兒所言甚是,你也一樣,也得題字。”
一老一小之後更是一語成讖,全世界都有他們的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