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北京的燒殺搶掠嚴重影響了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導致他們無法迅速行動。李自成並不知道吳三桂不來北京的真實原因——劉宗敏搶了陳圓圓,這個理由看起來有些荒謬——作為一代梟雄的李自成顯然不會相信這樣的借口。因此,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自離開北京後,行軍速度一直較為緩慢。直到 4 月 21 日,這支軍隊才抵達山海關。


    李自成這次出征可謂煞費苦心。他特意帶上了被俘的前明太子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試圖從國家和家庭兩個方麵占據道德製高點。此外,李自成的軍隊人數實際上不超過 10 萬,但他卻對外宣稱自己擁有 30 萬大軍。這種策略無疑是一種心理戰,目的是通過宣傳絕對優勢的力量,給被困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施加巨大壓力。


    然而,出身卑微的李自成卻無法理解吳三桂當時的想法——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寧願用自己僅有的不到四萬人的軍隊拚死一搏。而且,吳三桂手中掌握著防禦嚴密的山海關防線,正靜待大順軍的來襲。


    此時,還有一支軍隊——滿清的八旗軍也到了山海關附近。原本,他們隻是想趁亂分一杯羹,並未料到有機會與關寧軍並肩作戰。然而,麵對如此緊張的局勢,吳三桂竟然主動向滿清求助,這讓他們感到意外和興奮。雖然吳三桂與滿清有著多年的敵對關係,但如今他願意放下成見,尋求合作,隻為了對抗李自成的大順軍。吳三桂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個公開的理由就是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


    “要真是為了崇禎報仇,早幹什麽去了!”諸天之下的皇帝、臣子們聽到這話後都嗤笑不已,對這個理由表示不屑一顧。他們認為,如果吳三桂真心想要為崇禎報仇,早就應該采取行動,而不是等到現在才來聲稱自己的目的。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讓人難以信服。


    然而,盡管他們對吳三桂的動機持懷疑態度,但也不得不承認,在當前的局勢下,吳三桂確實已經沒有其他可行的道路可供選擇。麵對李自成的強大壓力和明朝的衰落,吳三桂必須做出決定。要麽與李自成合作,要麽投靠清朝。這兩條路都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讓他陷入了困境之中。


    【李自成對於山海關的安排可以說是井井有條,讓人不禁感歎他的智慧與決斷力。首先,他將自己的精銳部隊留在原地休整,以保持他們的戰鬥力。而與此同時,那些饑餓疲憊的流民以及急於表現忠誠的新附軍,則被派往前線衝鋒陷陣。這樣的安排既能夠利用這些軍隊的力量,又能避免對自身精銳造成過多消耗。


    大順軍行動迅速,很快抵達了山海關附近的一片石地區,成功切斷了吳三桂向關外撤退的道路。這一策略使得吳三桂陷入困境,無法輕易逃脫。


    除此之外,李自成還精心部署了其餘的六萬人馬,兵分多路,分別向著山海關的西羅城、北翼城以及東羅城發起猛烈的攻擊。這樣的多方位進攻戰術讓吳三桂陷入了被動,他不得不將自己有限的兵力分散開來,以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威脅。


    在公元1645年4月23日這一天,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隊可謂是傾盡了全力,施展出了他們聲名遠揚的\"三堵牆\"戰陣。這支軍隊被巧妙地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主力步兵,他們手持著鋒利的長矛,排列成整齊的方陣,橫向展開,宛如一道堅固的城牆。


    其次,在步兵方陣之後,還有一群裝備精良的弓弩手,時刻保持警惕,準備給予前方部隊強力的支援。


    而在大順軍隊中最為強大和勇猛的騎兵則緊密跟隨在步兵的後方,形成了一個堅實的後盾。更為重要的是,李自成本人親自帶領著一支壓陣的精銳騎兵隊伍,穩穩地鎮守在全軍的最後方,彰顯出他作為領袖的威嚴與決心。


    吳三桂的關寧軍擺出的陣法也相差無幾。大量手持長形盾牌和長矛的重步兵整齊地排列在陣列的中央位置,一共分成了四排。在這些重步兵的前方,布置著三排手持圓盾和砍刀的近戰步兵;而在他們身後,則是三排背負著弓弩和火銃的輕步兵。至於那些精銳的關寧鐵騎等騎兵部隊,同樣被安置在步兵戰線的後方。


    大順軍的騎兵如同疾風一般從步兵陣線的後方疾馳而出,他們騎在馬背上,以驚人的速度衝向關寧軍的陣地前沿。騎手們動作熟練地拉開弓弦,搭上箭矢,隨後箭如雨點般密集地飛出。麵對如此猛烈的箭雨,關寧軍的重步兵們手忙腳亂,紛紛舉起手中的盾牌試圖抵擋。然而,對於遠處的射擊步兵來說,他們可以自由選擇目標並進行還擊。


    大順軍的步兵陣線猶如潮水般地向前推進著。就在這時,關寧軍的火力如雨點般集中向他們傾瀉過來。然而,在弓弩手的掩護下,大順軍的重步兵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長矛,側身緊緊依靠著長盾,不慌不忙、悠然自得地向前緩緩移動。明軍火力不足的致命弱點瞬間暴露無遺。


    大順軍幾乎沒有遭受任何損失,便迅速逼近了吳三桂的刀牌手。伴隨著一陣激烈而沉悶的盾牌撞擊聲響起,大順軍長矛手的優勢變得異常明顯。關寧軍的刀牌手在重壓之下,不得不連連後退。見狀,關寧軍的第二線盾矛兵迅速衝上前來,接替了已經開始敗退的前排。


    這兩支裝備和戰法差不多的隊伍,在戰場上就這麽短兵相接了。這種情況,上一次出現還是200多年前的靖難之役呢。


    吳三桂的關寧軍雖然號稱精銳,可大部分人都隻是躲在精銳後麵的老油條。這些人打仗的時候,通常都是出工不出力,隻要一看到形勢不對頭,立馬撒腿開溜。而大順軍則完全不同,他們在西北長期曆練,又在中原等地多次與明軍拚殺過,戰鬥力非常強大。


    由於數量上不占優勢,山海關的守軍逐漸支撐不住。而大順軍的精銳在前兩天的戰鬥中保存了實力,現在依靠著人數和體力的優勢,成功地擊退了關寧軍的兩翼。最終,吳三桂和他的精銳部隊被大順軍三麵圍困。


    此時此刻,吳三桂的關寧軍已然瀕臨崩潰邊緣!他們的步兵遭到大順軍自左右兩側的圍剿,而雙方的騎兵則在方陣的空隙與兩側激戰正酣。至於身處北方山頭觀望戰局的清軍心中作何感想,我們無從得知。然而,多爾袞卻機敏地察覺到,時機已至!


    隨著嘹亮的號角聲劃破天際,李自成最不願見到的一幕終究還是上演了。隻見清軍的阿濟格與多鐸各率兩萬精銳騎兵,順著風向從山坡上疾馳而下。在釋放出一輪淩厲的箭雨後,滿洲與蒙古的騎兵如猛虎般撲向大順軍步兵身後的輕步兵。


    眾多大順軍尚未有時間擺出射擊架勢,便被裝備精良的重甲騎兵擊潰得暈頭轉向。緊接著便是一片混亂與潰敗。那些仍在前方奮勇搏殺的重步兵,很快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許多士兵紛紛倒在了清軍與關寧軍的夾擊之下。


    李自成這位曾經威震天下、縱橫南北的一代霸主,其輝煌的征程卻在這片血跡斑斑的石堆戰場上戛然而止。他的精銳部隊在城門和山間遭到了來自兩麵敵軍的夾擊,被打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麵對如此慘敗,李自成別無選擇,隻得率領著殘部退回北京。


    而此時,清軍剛剛取得一場大勝,又怎會錯過乘勝追擊、鞏固勝利果實的良機呢?他們迅速派出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緊緊追殺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的部隊經曆了長時間的戰鬥,已經疲憊不堪,難以抵擋敵人的進攻。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李自成終於擺脫了追兵,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時間來到了1644年6月6日,這一天,清軍在這場戰役中大獲全勝,並成功地進入了北京城。而在此之前,那些撤退到這裏的大順軍早已逃之夭夭。李自成在離開之前,還殘忍地處決了吳三桂留在北京的家人,這一舉動無疑將他與吳三桂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了頂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清軍的先頭部隊正是由吳三桂所率領的關寧軍。吳三桂作為明朝末年的重要將領,曾鎮守山海關一帶,如今他投靠了清朝,成為了清軍的得力幹將。打這以後,這位前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就被封為清朝的平西王啦,而且還發誓要為清軍統一天下出把力呢。


    再看看一路向西的李自成,雖然他也很厲害,但畢竟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嘛。所以他還是想著守住關中的根據地,然後找機會再打回去。可是啊,清軍自從進了關,就跟瘋狗一樣追著他不放,根本不讓他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隨著大順軍堅守的另一個重要關口——潼關,被清軍的紅衣大炮給攻破了,李自成徹底沒了割據一方的本錢,隻能帶著軍隊到處亂跑,又變回以前的流寇咯。結果呢,才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在湖北武宮山被一個老農民給打死了,他那起起落落的一生就這麽結束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