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弘光差在哪兒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 作者:老張061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樣都是偏安一隅,為何朱由崧和趙構的命運會如此不同?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後,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史稱南明弘光政權。然而,這個政權僅僅存在了一年就被清軍消滅。
而宋朝時期,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軍擄走,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雖然南宋一直麵臨著金國的威脅,但它卻能夠維持一百多年的統治。
從表麵上來看,趙構和朱由崧在建立政權初期時所麵臨的環境似乎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都城都已經被外敵占領,而皇室成員則紛紛向南遷徙。此外,他們仍然得到了全國大部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這些情況,就會發現這兩個時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盡管朱由崧看起來比趙構更有優勢,但事實上他與趙構相比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首先,從權力繼任者的正統性來看,靖康之恥中,北宋徽、欽二帝以及一大幫皇子皇女都被金兵擄走,押往金國,康王趙構因為不在京城而幸免於難。因此,趙構成為了南宋朝廷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沒有人有能力能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他可以利用自己法統上的優勢,迅速整合南方的資源和力量,與金國展開對抗。
然而,南明卻麵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誰來繼承皇位?崇禎皇帝猶豫不決,錯過了南遷的最佳時機,導致他的兒子們在戰火中失蹤或死亡,沒有直接的嫡係繼承人。這使得皇位的候選人變得多樣化,大臣們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有人擁護福王朱由崧,有人擁護潞王朱常淓,還有人如史可法等主張擁立桂王朱常瀛。而以鄭芝龍、鄭鴻逵、鄭成功為代表的鄭氏家族則傾向於唐王朱聿鍵一脈。這種混亂局麵導致了南明內部的分裂和內耗,無法形成統一的抵抗力量。
在這種複雜而微妙的局勢下,即使最終福王朱由崧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威望卻不足以讓眾人信服。要明白,在封建社會裏,推舉皇帝本身就是一場風險極高的賭博。成功則可享受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失敗則可能麵臨悲慘的結局。
因此,那些曾支持過其他宗室的大臣們不禁感到惶恐不安。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所投入的巨大政治資本不甘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弘光帝的繼位僅僅是各方勢力間暫時互相妥協的結果,他的地位極為不穩定。
事實上,南明政權自成立之初,人心便已渙散。這個勢力內部存在著無數的破綻和缺陷,甚至連駐守武昌的左良玉都膽敢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並聲稱擁護所謂的\"假太子\",試圖奪取南明政權。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江淮防線的空虛,使得弘光政權迅速走向崩潰。
其次,戰略方向的偏差也是導致南明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北宋政權是被金國所滅,所以南宋一直視金國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並全力以赴地抗擊金兵。
然而,明朝政權卻是亡於李自成的\"大順軍\"之手,而清朝則打出了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這使得南明將大部分的憤怒都發泄在了農民軍身上。弘光政權甚至幻想通過\"聯虜平寇\"的方式來報國家之仇,但實際上這種做法無異於與虎謀皮。
因此,在南明政權建立之初,它就與農民軍處於對立狀態,這極大地削弱了抗清的力量。即使到了後期,當南明終於意識到滿清的野心時,他們仍然無法完全放下對農民軍的疑慮,雙方之間的隔閡始終存在。這種不信任和對立關係無疑進一步加速了南明政權的衰敗。
第三,從軍事實力上的對比來看,雖然北宋和明朝都一直堅持以文製武,由於對軍人的貶抑,同級文官的地位總是略高於武官。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朝武將的素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要麽是從底層士兵一步步晉升上來的,要麽是依靠家族世襲獲得職位。這樣的軍隊忠誠度實在難以令人置信。
不過,盡管都是退守南方,南宋和南明麵臨的敵人實力以及自身的實力存在差異。南宋初建時,他們僅需應對金國這一強敵,而此時宋高宗趙構麾下擁有舉世聞名的絕世名將嶽飛。
與滿清相比,金國的實力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滿清在山海關外與明朝糾纏數十年,其野心勃勃可見一斑。早在努爾哈赤當權時,這位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若想在中原逐鹿,就必須爭取漢族士大夫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幾乎所有投降過來的漢人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清兵入關後,迅速與漢族官僚地主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得以在關內站穩腳跟。而金國卻並非如此,他們似乎對漢化的重要性毫無意識,依舊沿襲著女真部落落後的製度,最終導致了北方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由於無法在中原立足,金國不得不扶持一個偽政權。然而,這種做法卻使得他們陷入了困境。北方漢人的激烈反抗,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金國實力的進一步增長。他們被迫分散精力去應對北方的局勢,從而給了南宋喘息修養的寶貴時機。
因此,可以說南明之所以失敗,並非因為軟實力的不足,而是輸在了硬實力上。滿清強大的軍事力量讓南明無法喘息,也無法繼續掙紮。滿清不給南明任何苟延殘喘的機會,最終導致了南明的覆滅。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南明的軍事力量,如左良玉、劉良佐、黃得功 等人,他們與關寧軍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從李成梁開始,直到吳三桂,這支軍隊一直在與滿清長期接觸,雖然在前期與後金以及改名後的清軍死戰不休,但自從祖大壽第二次不得不投降清朝之後,其他人再叛變就容易得多了。
而高傑則與李自成有著深厚的關係,同樣難以讓人放心。
即使高傑、黃得功這兩位主帥沒有遭遇意外先死去,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背叛明朝,至少他們一死,他們的手下就如同飛蛾撲火一般投降了滿清。
與明末軍隊不同的是,北宋的禁軍忠誠度要高得多。在這些禁軍中,有許多人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和勇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出身西軍的韓世忠和張浚等人。他們一直忠誠於宋高宗,並在南宋初期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外,還有一些小兵出身的將領,如嶽飛等,更是以其忠誠和勇敢著稱於世。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北宋禁軍的忠誠和勇敢,成為了南宋初期抵抗金兵入侵的重要力量。
第四點,我們不得不提到統治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對於國家命運的影響。
盡管宋高宗趙構因殺害嶽飛一事備受詬病,但從總體來看,他作為皇帝還算差強人意。在他的治理下,南宋雖在外事上奉行屈膝求和的策略,但國內局勢得以穩定,社會秩序得到維持。趙構對大臣們有足夠的手段駕馭,成功地與金國達成了劃江而治的協議。此後數十年間,南宋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市井文化日益繁榮。若單論其守成之能,趙構或可算作一個稱職的皇帝。
至於南明的弘光皇帝朱由崧,他繼位之後,對外完全看不出來滿清的狼子野心,沒有任何長遠眼光;對內也根本無法服眾,甚至都無力去製止朝堂內部的激烈黨爭。而弘光一朝的文臣們整日勾心鬥角,武將們則各自割據一方,這樣的局勢讓弘光政權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幾乎毫無作為。
至於馬士英,他從一開始就一直被東林黨所攻擊,但實際上,他在國家大政上也是不斷犯錯,尤其是在高傑死後,他做出了一係列錯誤的決策和舉措,最終導致高傑的部隊四分五裂,原本還有希望的江左防線瞬間變得脆弱不堪一擊,這無疑是他的責任所在。】
******
“曆史上的事果然難以一概而論呀,本以為弘光能像宋高宗那樣建立南宋,沒想到他根本不配這個稱號。隻能寄望於南明的其他皇帝能力挽狂瀾,但我認為一旦失去長江,南明可能就無法長久存在了。”朱元璋神情落寞地從皇宮外的龍椅上站起來,緩緩地走向大殿。遭受這次打擊後,他已無心繼續觀看,隻想回到宮殿裏靜靜地思考。
“可惜了由崧那孩子啊!”萬曆皇帝歎息著,他對朱由崧沒有絲毫怪罪之意。畢竟,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想要實現國家的複興,遠比開創一個新朝代還要艱難得多!
******
至於在洛陽的朱常洵和朱由崧父子二人,此時卻是相視苦笑不已,心中暗自歎息。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啊!
朱常洵一臉疲憊地看著朱由崧,語氣沉重地說:“兒子啊,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現在看來,這隻是個笑話罷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和無奈,仿佛所有的希望都已破滅。
朱由崧也同樣感到心灰意冷,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安慰父親道:“父親,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我們盡力了,接下來就聽天由命吧。”
朱常洵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苦澀的笑意。他明白,再怎麽努力也是無濟於事,不如放下執念,好好休息一下。於是,父子倆轉身回到房間,默默收拾起心情,準備入睡。
夜晚來臨,洛陽城陷入一片寂靜之中。朱常洵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想起了未來的種種事跡,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而朱由崧則躺在另一張床上,同樣無法平靜。盡管如此,他們也隻能接受現實.......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自縊身亡後,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史稱南明弘光政權。然而,這個政權僅僅存在了一年就被清軍消滅。
而宋朝時期,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軍擄走,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雖然南宋一直麵臨著金國的威脅,但它卻能夠維持一百多年的統治。
從表麵上來看,趙構和朱由崧在建立政權初期時所麵臨的環境似乎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都城都已經被外敵占領,而皇室成員則紛紛向南遷徙。此外,他們仍然得到了全國大部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然而,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這些情況,就會發現這兩個時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盡管朱由崧看起來比趙構更有優勢,但事實上他與趙構相比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首先,從權力繼任者的正統性來看,靖康之恥中,北宋徽、欽二帝以及一大幫皇子皇女都被金兵擄走,押往金國,康王趙構因為不在京城而幸免於難。因此,趙構成為了南宋朝廷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沒有人有能力能威脅到他的地位,所以他可以利用自己法統上的優勢,迅速整合南方的資源和力量,與金國展開對抗。
然而,南明卻麵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誰來繼承皇位?崇禎皇帝猶豫不決,錯過了南遷的最佳時機,導致他的兒子們在戰火中失蹤或死亡,沒有直接的嫡係繼承人。這使得皇位的候選人變得多樣化,大臣們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有人擁護福王朱由崧,有人擁護潞王朱常淓,還有人如史可法等主張擁立桂王朱常瀛。而以鄭芝龍、鄭鴻逵、鄭成功為代表的鄭氏家族則傾向於唐王朱聿鍵一脈。這種混亂局麵導致了南明內部的分裂和內耗,無法形成統一的抵抗力量。
在這種複雜而微妙的局勢下,即使最終福王朱由崧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威望卻不足以讓眾人信服。要明白,在封建社會裏,推舉皇帝本身就是一場風險極高的賭博。成功則可享受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失敗則可能麵臨悲慘的結局。
因此,那些曾支持過其他宗室的大臣們不禁感到惶恐不安。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所投入的巨大政治資本不甘心就這樣白白浪費掉。弘光帝的繼位僅僅是各方勢力間暫時互相妥協的結果,他的地位極為不穩定。
事實上,南明政權自成立之初,人心便已渙散。這個勢力內部存在著無數的破綻和缺陷,甚至連駐守武昌的左良玉都膽敢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並聲稱擁護所謂的\"假太子\",試圖奪取南明政權。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江淮防線的空虛,使得弘光政權迅速走向崩潰。
其次,戰略方向的偏差也是導致南明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知道,北宋政權是被金國所滅,所以南宋一直視金國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並全力以赴地抗擊金兵。
然而,明朝政權卻是亡於李自成的\"大順軍\"之手,而清朝則打出了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這使得南明將大部分的憤怒都發泄在了農民軍身上。弘光政權甚至幻想通過\"聯虜平寇\"的方式來報國家之仇,但實際上這種做法無異於與虎謀皮。
因此,在南明政權建立之初,它就與農民軍處於對立狀態,這極大地削弱了抗清的力量。即使到了後期,當南明終於意識到滿清的野心時,他們仍然無法完全放下對農民軍的疑慮,雙方之間的隔閡始終存在。這種不信任和對立關係無疑進一步加速了南明政權的衰敗。
第三,從軍事實力上的對比來看,雖然北宋和明朝都一直堅持以文製武,由於對軍人的貶抑,同級文官的地位總是略高於武官。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朝武將的素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要麽是從底層士兵一步步晉升上來的,要麽是依靠家族世襲獲得職位。這樣的軍隊忠誠度實在難以令人置信。
不過,盡管都是退守南方,南宋和南明麵臨的敵人實力以及自身的實力存在差異。南宋初建時,他們僅需應對金國這一強敵,而此時宋高宗趙構麾下擁有舉世聞名的絕世名將嶽飛。
與滿清相比,金國的實力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滿清在山海關外與明朝糾纏數十年,其野心勃勃可見一斑。早在努爾哈赤當權時,這位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就已經深刻地認識到,若想在中原逐鹿,就必須爭取漢族士大夫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幾乎所有投降過來的漢人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清兵入關後,迅速與漢族官僚地主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得以在關內站穩腳跟。而金國卻並非如此,他們似乎對漢化的重要性毫無意識,依舊沿襲著女真部落落後的製度,最終導致了北方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由於無法在中原立足,金國不得不扶持一個偽政權。然而,這種做法卻使得他們陷入了困境。北方漢人的激烈反抗,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金國實力的進一步增長。他們被迫分散精力去應對北方的局勢,從而給了南宋喘息修養的寶貴時機。
因此,可以說南明之所以失敗,並非因為軟實力的不足,而是輸在了硬實力上。滿清強大的軍事力量讓南明無法喘息,也無法繼續掙紮。滿清不給南明任何苟延殘喘的機會,最終導致了南明的覆滅。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南明的軍事力量,如左良玉、劉良佐、黃得功 等人,他們與關寧軍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從李成梁開始,直到吳三桂,這支軍隊一直在與滿清長期接觸,雖然在前期與後金以及改名後的清軍死戰不休,但自從祖大壽第二次不得不投降清朝之後,其他人再叛變就容易得多了。
而高傑則與李自成有著深厚的關係,同樣難以讓人放心。
即使高傑、黃得功這兩位主帥沒有遭遇意外先死去,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背叛明朝,至少他們一死,他們的手下就如同飛蛾撲火一般投降了滿清。
與明末軍隊不同的是,北宋的禁軍忠誠度要高得多。在這些禁軍中,有許多人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忠誠和勇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出身西軍的韓世忠和張浚等人。他們一直忠誠於宋高宗,並在南宋初期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外,還有一些小兵出身的將領,如嶽飛等,更是以其忠誠和勇敢著稱於世。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北宋禁軍的忠誠和勇敢,成為了南宋初期抵抗金兵入侵的重要力量。
第四點,我們不得不提到統治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對於國家命運的影響。
盡管宋高宗趙構因殺害嶽飛一事備受詬病,但從總體來看,他作為皇帝還算差強人意。在他的治理下,南宋雖在外事上奉行屈膝求和的策略,但國內局勢得以穩定,社會秩序得到維持。趙構對大臣們有足夠的手段駕馭,成功地與金國達成了劃江而治的協議。此後數十年間,南宋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市井文化日益繁榮。若單論其守成之能,趙構或可算作一個稱職的皇帝。
至於南明的弘光皇帝朱由崧,他繼位之後,對外完全看不出來滿清的狼子野心,沒有任何長遠眼光;對內也根本無法服眾,甚至都無力去製止朝堂內部的激烈黨爭。而弘光一朝的文臣們整日勾心鬥角,武將們則各自割據一方,這樣的局勢讓弘光政權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幾乎毫無作為。
至於馬士英,他從一開始就一直被東林黨所攻擊,但實際上,他在國家大政上也是不斷犯錯,尤其是在高傑死後,他做出了一係列錯誤的決策和舉措,最終導致高傑的部隊四分五裂,原本還有希望的江左防線瞬間變得脆弱不堪一擊,這無疑是他的責任所在。】
******
“曆史上的事果然難以一概而論呀,本以為弘光能像宋高宗那樣建立南宋,沒想到他根本不配這個稱號。隻能寄望於南明的其他皇帝能力挽狂瀾,但我認為一旦失去長江,南明可能就無法長久存在了。”朱元璋神情落寞地從皇宮外的龍椅上站起來,緩緩地走向大殿。遭受這次打擊後,他已無心繼續觀看,隻想回到宮殿裏靜靜地思考。
“可惜了由崧那孩子啊!”萬曆皇帝歎息著,他對朱由崧沒有絲毫怪罪之意。畢竟,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想要實現國家的複興,遠比開創一個新朝代還要艱難得多!
******
至於在洛陽的朱常洵和朱由崧父子二人,此時卻是相視苦笑不已,心中暗自歎息。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啊!
朱常洵一臉疲憊地看著朱由崧,語氣沉重地說:“兒子啊,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現在看來,這隻是個笑話罷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和無奈,仿佛所有的希望都已破滅。
朱由崧也同樣感到心灰意冷,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安慰父親道:“父親,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我們盡力了,接下來就聽天由命吧。”
朱常洵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苦澀的笑意。他明白,再怎麽努力也是無濟於事,不如放下執念,好好休息一下。於是,父子倆轉身回到房間,默默收拾起心情,準備入睡。
夜晚來臨,洛陽城陷入一片寂靜之中。朱常洵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想起了未來的種種事跡,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而朱由崧則躺在另一張床上,同樣無法平靜。盡管如此,他們也隻能接受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