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受傷的帝王們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 作者:老張061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說剛才聽到祖陵被毀,各時空的皇帝、皇子、親王們不得不表現出一些悲痛的話,那麽現在,他們內心的悲痛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了。他們知道自己的王位不可能永遠傳下去,但眼前這些子孫後代的慘狀,卻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這種結局實在是太過慘烈,讓人難以接受。
尤其是洪武時空的馬皇後和太子朱標,以及其他大臣們,此刻更是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無奈。他們深知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期望和疼愛,如今看到這一幕,他們寧願朱元璋此刻暈倒過去,也好過讓他親眼目睹自己的子孫們遭受如此悲慘的命運。
如果朱元璋真的看到了這一切,恐怕他不僅會氣得暈過去,甚至可能會被活活氣死。而即使他死了,也很可能會從棺材裏跳出來,砸爛自己的棺材板,以表達他對子孫後代命運的憤怒和不滿。
********
已經身在長安的秦王朱樉佇立在天幕之下良久,心中湧起無數感慨。他的目光穿越時光,仿佛看到了末代秦王朱存極在戰火中的身影,感受到了他的無奈與絕望。朱樉深知,朱存極的命運並非偶然,而是那個動蕩時代的必然產物。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歲月裏,農民起義軍如洶湧的浪潮般席卷而來,大明王朝的統治根基已然動搖。朱存極身為秦王,麵對這股強大的力量,顯得無能為力。最終,城池淪陷,他被俘後走向死亡。
朱樉不禁反思起自己的命運。他深刻認識到,在曆史的洪流麵前,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然而,他也明白,作為秦王,他肩負著守護家族榮耀、傳承先輩意誌的重任。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將朱存極的教訓銘記於心,警示子孫後代,努力提升自身實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挑戰。
在這一刻,朱樉的內心燃起了一團火焰。他決心要讓秦王之名如李世民那樣在曆史長河中閃耀光芒,成為家族的驕傲。他知道,這條路充滿艱辛,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堅信,隻有不斷前行,才能讓家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
“吾深知,這亂世之中,百姓受苦,諸侯亦難以自保。朱華奎或許有其不足之處,但他畢竟是吾之子孫,其不幸遭遇,亦是吾家族之恥辱。隻願後世子孫能以史為鑒,奮發圖強,莫再重蹈覆轍,讓吾家族之榮光得以延續。”楚王朱楨站在天幕之下,看著末代楚王朱華奎全家之不幸,心中實感悲痛。
盡管此時距離朱華奎的悲劇發生還有二百多年,但是身為楚王的朱楨卻能夠通過天幕目睹未來之事。他凝視著天空中的畫麵,眼中充滿了悲傷和無奈。
洪武十四年,年輕的朱楨尚未前往武昌就藩,但他早已立下了勵精圖治、為百姓謀福祉的決心。他深知作為一名諸侯王,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努力治理好自己的封地,保護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然而,當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子孫後代朱華奎遭到如此厄運時,心中的痛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仿佛感受到了朱華奎一家人在江水中掙紮求救的絕望,那種無助的感覺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朱楨默默地歎了口氣,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他知道,曆史的車輪無法阻擋,但是他希望後世的子孫們能夠汲取教訓,不斷努力,讓家族的榮光得以延續。
在這一刻,朱楨意識到,即使身處不同時代,他與朱華奎之間依然有著血脈相連的親情。他決定將這份悲痛轉化為動力,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為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天空中的畫麵漸漸消失,朱楨緩緩轉過身,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光芒。他明白,未來的道路可能會充滿挑戰,但他願意為了家族的榮耀和百姓的幸福而奮鬥到底。
*****
除此之外,洪武的其他兒子都還小,有些甚至還沒有出生,所以也少了那麽多驚訝與悲痛。
然而,已經就藩在太原的晉王卻非常驚訝,因為他沒有看到自己子孫的結局。要知道,太原位於西安和北京之間,如果李自成要攻打北京,肯定不會放過晉藩。
但是,當他想到晉王一藩就有子孫五千多人時,心中的悲痛頓時減輕了許多。
畢竟,相比於楚王一家被滅門,晉王府好歹還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這樣一來,即使李自成真的打到了太原,也不至於像楚王一樣全家無一幸免。想到這裏,晉王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
解說繼續......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還有很多後世的皇帝,他們的兒子除了一個繼承皇位之外,其餘兒子也按照朱元璋的祖製受封為親王,這一次同樣在劫難逃。
趙王:封地彰德府,始封祖是明太宗之子朱高燧。末代趙王朱常清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李自成軍隊俘虜後下落不明。
襄王:封地襄陽府,始封祖是明仁宗之子朱瞻墡。末代襄王朱常澄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攻陷襄陽,襄王朱翊銘戰死。
荊王:封地蘄州府,始封祖為 明仁宗之子朱瞻堈。末代荊王朱慈煏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張獻忠攻陷蘄州,末代荊王死。
崇王:封地汝寧府,始封祖為明英宗之子朱見澤。末代崇王朱由樻 崇禎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攻汝寧,俘虜末代崇王朱由樻,封他做襄陽伯。崇王不從,被殺。
榮王:封地常德府,始封祖為明憲宗之子朱佑樞。末代榮王朱慈炤明末,張獻忠入湖南,末代榮王朱慈炤和母親姚氏逃走,不知所終。
瑞王:封地漢中府,始封祖為明神宗之子朱常浩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攻重慶,朱常浩被俘,死。
惠王:封地荊州府,始封祖為明神宗之子朱常潤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張獻忠攻長沙,朱常潤逃亡後皈依佛門,但仍然於順治三年在北京的菜市口被殺,和朱常潤一起被殺的還有潞王朱常淓、弘光帝朱由崧、末代衡王朱由棷、末代周王第五子朱紹烿等十一人。
............
這還不包括人數更多的君王、將軍以及沒有封號的宗室子孫們,萬曆年間曾經統計的數十萬朱明皇室子孫,僅僅在幾年間,就消失不見了,甚至在幾十年後,統一天下的清朝皇帝想找一個朱明皇室後人都很困難。
他們原本享受著榮華富貴,生活在高牆深院之中,但隨著起義軍的逼近,他們的世界開始崩塌。有的親王試圖抵抗,但麵對強大的敵人,他們往往無力回天;有的親王選擇逃跑,但最終還是無法逃脫起義軍的追捕。他們曾經擁有的權力、財富和地位,如今都化為烏有。】
******
“高燧一脈可惜了,就不知道高煦後代如何?”
由於這個天幕是解說南明痛史,所以還是燕王的朱棣在北平並不知道才兩歲的高煦如何,是幼年夭折,還是受封為王,他目前隻有這高熾與高煦兩個兒子,至於那個所謂趙王要明年才能出生,他完全是猜測這同樣應該是自己的徐王妃妙雲所生之子。
至於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這兩個孫子,朱棣更來不及關心了,甚至連他們的父親朱高熾也才不過四歲而已。此刻的朱棣,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如何穩定自己的地位,如何應對來自各方的挑戰上......
*****
“常浩、常潤……嗚嗚……”已經深受福王朱常洵被做成了福?宴和朱由崧在位不到一年就被俘的雙重打擊,一直在強裝堅強的萬曆皇帝終於再也無法忍受內心的痛苦,在天幕下放聲大哭。他的兩個兒子,朱常浩和朱常潤,命運多舛,令人同情,他們的後代甚至未能傳承下去,要麽被殺,要麽失蹤,這對一個父親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一時間,大明朱元璋以後的皇帝們紛紛陷入了悲痛之中,為自己的後代痛哭流涕。其中,明憲宗最為傷心,他的兒子眾多,所以也最為擔心。而孝宗、武宗和嘉靖則因為自己要麽沒有兒子,要麽兒子太少而感到悲哀。他們哭泣著,心中充滿了無奈和遺憾。
孝宗在位期間,雖然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但卻始終未能生育出足夠多的子嗣,甚至最後連孫子都沒有,導致皇位旁落。
武宗更是曆經坎坷,雖然一直在努力,但卻未能改變無子的命運。
嘉靖雖然生了九個兒子,但活下來的卻隻有兩個,除了有一個兒子能夠繼承皇位,另一個封王的兒子年僅二十九歲就死了,當然也就不用擔心子孫後代的事兒了。
然而天幕卻沒有停下來.....
尤其是洪武時空的馬皇後和太子朱標,以及其他大臣們,此刻更是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無奈。他們深知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期望和疼愛,如今看到這一幕,他們寧願朱元璋此刻暈倒過去,也好過讓他親眼目睹自己的子孫們遭受如此悲慘的命運。
如果朱元璋真的看到了這一切,恐怕他不僅會氣得暈過去,甚至可能會被活活氣死。而即使他死了,也很可能會從棺材裏跳出來,砸爛自己的棺材板,以表達他對子孫後代命運的憤怒和不滿。
********
已經身在長安的秦王朱樉佇立在天幕之下良久,心中湧起無數感慨。他的目光穿越時光,仿佛看到了末代秦王朱存極在戰火中的身影,感受到了他的無奈與絕望。朱樉深知,朱存極的命運並非偶然,而是那個動蕩時代的必然產物。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歲月裏,農民起義軍如洶湧的浪潮般席卷而來,大明王朝的統治根基已然動搖。朱存極身為秦王,麵對這股強大的力量,顯得無能為力。最終,城池淪陷,他被俘後走向死亡。
朱樉不禁反思起自己的命運。他深刻認識到,在曆史的洪流麵前,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然而,他也明白,作為秦王,他肩負著守護家族榮耀、傳承先輩意誌的重任。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將朱存極的教訓銘記於心,警示子孫後代,努力提升自身實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種種挑戰。
在這一刻,朱樉的內心燃起了一團火焰。他決心要讓秦王之名如李世民那樣在曆史長河中閃耀光芒,成為家族的驕傲。他知道,這條路充滿艱辛,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堅信,隻有不斷前行,才能讓家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
“吾深知,這亂世之中,百姓受苦,諸侯亦難以自保。朱華奎或許有其不足之處,但他畢竟是吾之子孫,其不幸遭遇,亦是吾家族之恥辱。隻願後世子孫能以史為鑒,奮發圖強,莫再重蹈覆轍,讓吾家族之榮光得以延續。”楚王朱楨站在天幕之下,看著末代楚王朱華奎全家之不幸,心中實感悲痛。
盡管此時距離朱華奎的悲劇發生還有二百多年,但是身為楚王的朱楨卻能夠通過天幕目睹未來之事。他凝視著天空中的畫麵,眼中充滿了悲傷和無奈。
洪武十四年,年輕的朱楨尚未前往武昌就藩,但他早已立下了勵精圖治、為百姓謀福祉的決心。他深知作為一名諸侯王,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努力治理好自己的封地,保護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然而,當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子孫後代朱華奎遭到如此厄運時,心中的痛苦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仿佛感受到了朱華奎一家人在江水中掙紮求救的絕望,那種無助的感覺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朱楨默默地歎了口氣,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他知道,曆史的車輪無法阻擋,但是他希望後世的子孫們能夠汲取教訓,不斷努力,讓家族的榮光得以延續。
在這一刻,朱楨意識到,即使身處不同時代,他與朱華奎之間依然有著血脈相連的親情。他決定將這份悲痛轉化為動力,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為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天空中的畫麵漸漸消失,朱楨緩緩轉過身,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光芒。他明白,未來的道路可能會充滿挑戰,但他願意為了家族的榮耀和百姓的幸福而奮鬥到底。
*****
除此之外,洪武的其他兒子都還小,有些甚至還沒有出生,所以也少了那麽多驚訝與悲痛。
然而,已經就藩在太原的晉王卻非常驚訝,因為他沒有看到自己子孫的結局。要知道,太原位於西安和北京之間,如果李自成要攻打北京,肯定不會放過晉藩。
但是,當他想到晉王一藩就有子孫五千多人時,心中的悲痛頓時減輕了許多。
畢竟,相比於楚王一家被滅門,晉王府好歹還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這樣一來,即使李自成真的打到了太原,也不至於像楚王一樣全家無一幸免。想到這裏,晉王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
解說繼續......
【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還有很多後世的皇帝,他們的兒子除了一個繼承皇位之外,其餘兒子也按照朱元璋的祖製受封為親王,這一次同樣在劫難逃。
趙王:封地彰德府,始封祖是明太宗之子朱高燧。末代趙王朱常清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李自成軍隊俘虜後下落不明。
襄王:封地襄陽府,始封祖是明仁宗之子朱瞻墡。末代襄王朱常澄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攻陷襄陽,襄王朱翊銘戰死。
荊王:封地蘄州府,始封祖為 明仁宗之子朱瞻堈。末代荊王朱慈煏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張獻忠攻陷蘄州,末代荊王死。
崇王:封地汝寧府,始封祖為明英宗之子朱見澤。末代崇王朱由樻 崇禎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攻汝寧,俘虜末代崇王朱由樻,封他做襄陽伯。崇王不從,被殺。
榮王:封地常德府,始封祖為明憲宗之子朱佑樞。末代榮王朱慈炤明末,張獻忠入湖南,末代榮王朱慈炤和母親姚氏逃走,不知所終。
瑞王:封地漢中府,始封祖為明神宗之子朱常浩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攻重慶,朱常浩被俘,死。
惠王:封地荊州府,始封祖為明神宗之子朱常潤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張獻忠攻長沙,朱常潤逃亡後皈依佛門,但仍然於順治三年在北京的菜市口被殺,和朱常潤一起被殺的還有潞王朱常淓、弘光帝朱由崧、末代衡王朱由棷、末代周王第五子朱紹烿等十一人。
............
這還不包括人數更多的君王、將軍以及沒有封號的宗室子孫們,萬曆年間曾經統計的數十萬朱明皇室子孫,僅僅在幾年間,就消失不見了,甚至在幾十年後,統一天下的清朝皇帝想找一個朱明皇室後人都很困難。
他們原本享受著榮華富貴,生活在高牆深院之中,但隨著起義軍的逼近,他們的世界開始崩塌。有的親王試圖抵抗,但麵對強大的敵人,他們往往無力回天;有的親王選擇逃跑,但最終還是無法逃脫起義軍的追捕。他們曾經擁有的權力、財富和地位,如今都化為烏有。】
******
“高燧一脈可惜了,就不知道高煦後代如何?”
由於這個天幕是解說南明痛史,所以還是燕王的朱棣在北平並不知道才兩歲的高煦如何,是幼年夭折,還是受封為王,他目前隻有這高熾與高煦兩個兒子,至於那個所謂趙王要明年才能出生,他完全是猜測這同樣應該是自己的徐王妃妙雲所生之子。
至於襄王朱瞻墡、荊王朱瞻堈這兩個孫子,朱棣更來不及關心了,甚至連他們的父親朱高熾也才不過四歲而已。此刻的朱棣,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如何穩定自己的地位,如何應對來自各方的挑戰上......
*****
“常浩、常潤……嗚嗚……”已經深受福王朱常洵被做成了福?宴和朱由崧在位不到一年就被俘的雙重打擊,一直在強裝堅強的萬曆皇帝終於再也無法忍受內心的痛苦,在天幕下放聲大哭。他的兩個兒子,朱常浩和朱常潤,命運多舛,令人同情,他們的後代甚至未能傳承下去,要麽被殺,要麽失蹤,這對一個父親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一時間,大明朱元璋以後的皇帝們紛紛陷入了悲痛之中,為自己的後代痛哭流涕。其中,明憲宗最為傷心,他的兒子眾多,所以也最為擔心。而孝宗、武宗和嘉靖則因為自己要麽沒有兒子,要麽兒子太少而感到悲哀。他們哭泣著,心中充滿了無奈和遺憾。
孝宗在位期間,雖然兢兢業業地治理國家,但卻始終未能生育出足夠多的子嗣,甚至最後連孫子都沒有,導致皇位旁落。
武宗更是曆經坎坷,雖然一直在努力,但卻未能改變無子的命運。
嘉靖雖然生了九個兒子,但活下來的卻隻有兩個,除了有一個兒子能夠繼承皇位,另一個封王的兒子年僅二十九歲就死了,當然也就不用擔心子孫後代的事兒了。
然而天幕卻沒有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