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正統之爭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 作者:老張061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隆武朱聿鍵和魯王朱以海都屬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旁係後裔,在南京、杭州相繼淪陷並降清之後,他們分別在福建和浙東地區建立了隆武和魯監國這兩個政權。
不出任何意外,抗清戰線,因隆武和魯監國的同時存在而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隆武帝與魯監國之間的爭鬥主要圍繞著爭奪正統地位展開,隆武為了提升自己的正統性,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浙東地區勸說,並試圖說服浙江官員前往福建。同時,他還讓福建官員掌控了溫、處、衢等府。
相比之下,魯監國政權的建立時間較晚,而且在建權初期相對封閉。因此,一些浙江官員認為隆武具有更高的正統性。然而,當魯王麵臨隆武的威脅時,他表現出了強烈的抗拒態度。從此,隆武帝與魯監國這兩個政權幾乎勢同水火,在清軍向南逼近的嚴峻形勢下,雙方互相不提供援助,甚至多次發生使節被殺害的事件。
每當踏入諸侯割據或者改朝換代的時期,文人墨客們常常會不擇手段地利用言語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標,甚至不惜誇大其詞,對所效力的政權進行阿諛奉承和歌功頌德。明朝的遺老遺少們往往憑借著儒家禮製,將南明的幾個政權視為當時的正統代表。他們秉持著“晉既然被賦予了正統地位,琅琊又是晉帝的兒子,懷湣二帝已經駕崩,江南地區便興起了新的政權,兄長去世後由弟弟繼承皇位”這樣的觀念,與仕清的士人以“繼承明朝驅除盜賊”作為清朝正統來源的依據進行激烈對抗。
不僅在明清兩代之間存在正統之爭,就連南明的各個政權之間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例如隆武帝與魯監國兩個政權之間的爭鬥。當南京和杭州相繼被清軍占領之後,隆武帝率先在隆武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七日登基稱帝,魯王則在下個月開始監國。於是,雙方圍繞著正統性展開了多次激烈的口水戰。
地方鄉紳作為魯王和隆武兩個政權官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們以本土為立足點,充分發揚\"忠孝節義\"的精神,成為傳播本政權正統性的主力軍。隆武帝朱聿鍵從浙江北部前往福建時,跟隨者大多是即將赴任福建的官員、福建的勳貴將領,還有在浙江不得誌的遺老遺少。這些人將朱聿鍵包裝成南陽的漢光武帝劉秀。
黃道周的勸進表指出,朱聿鍵具備晉元帝和漢光武帝的特點:坎坷的身世、良好的品德、合乎倫理的血緣關係以及所處的南北亂世局麵,而且身處昔日越王勾踐忍受屈辱的地區。如此眾多的巧合匯聚在一起,意味著朱聿鍵必定能夠收複二京、告慰列祖列宗,從而確立了朱聿鍵即位的合法性。
張家玉從聯係和曆史發展規律的角度出發,認為光武帝中興的曆史將會循環發生在擁有相似背景身世朱聿鍵身上,以此激勵部將、宣傳忠義。
隆武朱聿鍵即位之後,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後代,所以他想要恢複明朝的舊製度,並讓明朝再次繁榮起來。同時,他還想證明自己和明世宗一樣,通過旁係親屬晉升到皇位,並且肩負著政治責任。於是,他模仿明世宗對於\"統\"的改革,大力推崇明太祖以及自己所在的唐國藩王,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此外,他還在福州建立了太廟和唐國宗廟,追封唐國的祖先們都為皇帝皇後,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尊敬。
與此同時,浙江地區的鄉紳們紛紛將魯王朱以海比作西晉末年的司馬睿。當魯王在紹興監國之後,張岱曾經親自接待過他。在這次接待過程中,張岱精心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賣油郎》傳奇表演。無論是出於巧合還是張岱刻意為之,這一情節都與他想要表達對魯王登基的祝賀之意不謀而合。
在前文敘述中,一直使用“魯王”來稱呼這位新君。然而,當話題轉向戲劇和飲酒時,卻突然改用了“睿”這個字。\"睿\"作為一種尊稱,通常用於臣子對君主的恭敬稱謂。
這裏的“睿”可不僅僅是指魯王本人,更指代那位南渡中興的東晉元帝司馬睿。畢竟,晉元帝司馬睿與南宋的宋高宗趙構一同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南遷中興名主。這樣一來,“睿”就成了一個雙關語,可以同時指向司馬睿和魯王朱以海。
盡管魯王隻是監國,按常理來說不應有年號,但他的臣子們卻給他弄了個“魯監國”的年號。這個舉動實際上抬高了魯王的地位,將其與其他急於稱帝的人相提並論。這種做法不僅是在年號上做文章,更意味著魯王已經被確立為正統,與隆武帝並肩而立。
除了年號的微妙變化,隆武和魯監國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來展現他們的正統性——拉攏宗藩。自南京淪陷以來,南方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許多宗人受到地方勢力的擁護。隆武帝和魯監國政權都深知,獲得宗室的支持對於證明本政權的正統性至關重要。通過爭取這些宗室成員的認可,他們可以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並贏得更多人的支持。
隆武政權的君臣們一直將自己視為正統,並且試圖說服那些保持中立的宗藩來支持自己。比如,隆武在監國之後就寫下了《諭惠王詔》《諭靖江王詔》《諭魯王詔》等等。這些詔書表明,隆武政權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君王,而其他的藩王則被視為臣子。
此外,黃道周也積極地為朱聿鍵奔走。他仔細分析了當時各地藩王的形勢,發現除了魯王以外,淮王還很年輕。因此,他建議朱聿鍵可以先爭取靖江王、惠王和魯王的支持。黃道周甚至親自寫信給這三位藩王,希望他們能夠服從隆武的命令。然而,益陽王並不願意接受這個提議。
麵對這種情況,隆武政權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首先,他們派遣使者到益陽王那裏,表揚他的功勞,同時也鼓勵他要忠誠於朝廷。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最後,隆武政權隻能通過總兵陳謙和方國安之間的關係,讓益陽王放棄獨立的想法。
隆武帝和魯監國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都試圖通過藩封來拉攏宗室,以確保他們在血緣上的正統地位。這種做法導致了許多問題。首先,大量的宗室成員得到了冊封,如隆武封朱華堞為楚王、封朱術雅為遼王等,當藩王入閩,隆武必將厚遇,由此冊封為藩王者多達二十餘名,其中包括一些並沒有太多實際貢獻的人。
其次,這種行為嚴重地破壞了明朝的傳統製度,導致藩爵體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原本有序的封爵製度被打亂,許多藩爵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更糟糕的是,有些藩爵甚至出現了同一個爵位同時被兩個政權授予不同人的情況。比如,\"翼王\"這個爵位就曾先後被隆武帝和魯監國賜予朱議氻和朱治海。這樣的混亂局麵不僅讓人們感到困惑和迷茫,更是對明朝權威的一種削弱。】
*****
作為參與大明藩爵製度建立的李善長,他看著眼前的混亂局麵,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不禁感歎,如今這一切都變了樣,原本井然有序的大明藩爵製度也變得混亂不堪。
他心中暗自嘀咕著:“隆武與魯監國之間的正統之爭,實在是有害無益啊!藩爵製度乃是大明的傳統,其設立初衷本就是為了維護朝廷的權威和秩序。然而現在,這場爭鬥卻讓藩爵製度變得混亂起來,簡直就是對祖宗之法的褻瀆。更讓人痛心的是,同一個爵位竟然被兩個政權分別授予不同的人,就像‘翼王’這個爵位,隆武帝將它賜給了朱議氻,而魯監國卻又把它給了朱治海,這樣的亂象,怎能不讓天下人恥笑呢?”
想到這裏,李善長深深地歎了口氣,他知道,這種正統之爭,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百姓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它不僅會造成內部的混亂,削弱朝廷的權威,還會讓百姓陷入戰亂的痛苦之中。此刻,對於南明來講,最緊迫的任務應該是停止爭鬥,共同維護大明的江山社稷,隻有這樣才是正確之道。而朱聿鍵還有朱以海這種做法,簡直是自取滅亡啊。
*****
朱元璋看著天空中的繁星點點,心中感慨萬千:“朕曾經認為東晉的司馬睿和南宋的趙構並不是稱職的皇帝,但如今看來,朕的子孫與他們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不禁想起自己一生的輝煌成就,以及對後世子孫的期望。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到失望,朱家的子孫似乎並沒有繼承他的智慧和勇氣。
朱元璋輕輕歎了口氣,慢慢站起身來,目光凝視著遠方的山巒。他心想,如果自己的子孫能夠像自己一樣英勇無畏,或許明朝就不會麵臨如此多的困境。但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無濟於事。他隻能默默祈禱,希望未來的朱家子孫能夠振奮精神,重拾祖先的榮耀。
朱元璋緩緩地走回龍椅前,輕輕地撫摸著椅背,仿佛在感受著自己曾經坐在上麵時的威嚴和權力。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靜靜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思考著未來的道路。在這一刻,他放下了過去的驕傲和自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朱家子孫的命運。
“父皇何必為二三百年後的子孫不成器而責備自己呢,畢竟我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已經足夠了,我們何必在得隴望蜀呢?”太子朱標在一旁安慰著自己的父親,雖然此時最應該得到安慰的是他自己才對,畢竟這276年的大明江山其實跟他這個太子還有後代一點關係都沒有,按照天幕目前的啟示,恐怕自己這個太子是真的絕嗣了。
但是作為一個兒子,看到自己的父親如此自責,還是忍不住開口寬慰道:“父皇,您不必過於自責。曆史的發展是複雜多變的,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即使明朝在二三百年後走向衰落,那也是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所導致的。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現在設立的製度,畢竟這個製度也維護了大明二百多年不是。”
朱元璋聽了朱標的話,心中稍微好受了一些,但依然眉頭緊鎖。他知道朱標說的有道理,但內心深處仍然感到一絲愧疚和不安。
朱標繼續說道:“父皇,我們應該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統治,努力讓國家繁榮昌盛。同時,也要教育子孫們要勤勉治國,不辜負祖宗的期望。這樣才能保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朱標的觀點。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治理好國家,為後世子孫留下一份堅實的基業。
不出任何意外,抗清戰線,因隆武和魯監國的同時存在而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隆武帝與魯監國之間的爭鬥主要圍繞著爭奪正統地位展開,隆武為了提升自己的正統性,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浙東地區勸說,並試圖說服浙江官員前往福建。同時,他還讓福建官員掌控了溫、處、衢等府。
相比之下,魯監國政權的建立時間較晚,而且在建權初期相對封閉。因此,一些浙江官員認為隆武具有更高的正統性。然而,當魯王麵臨隆武的威脅時,他表現出了強烈的抗拒態度。從此,隆武帝與魯監國這兩個政權幾乎勢同水火,在清軍向南逼近的嚴峻形勢下,雙方互相不提供援助,甚至多次發生使節被殺害的事件。
每當踏入諸侯割據或者改朝換代的時期,文人墨客們常常會不擇手段地利用言語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標,甚至不惜誇大其詞,對所效力的政權進行阿諛奉承和歌功頌德。明朝的遺老遺少們往往憑借著儒家禮製,將南明的幾個政權視為當時的正統代表。他們秉持著“晉既然被賦予了正統地位,琅琊又是晉帝的兒子,懷湣二帝已經駕崩,江南地區便興起了新的政權,兄長去世後由弟弟繼承皇位”這樣的觀念,與仕清的士人以“繼承明朝驅除盜賊”作為清朝正統來源的依據進行激烈對抗。
不僅在明清兩代之間存在正統之爭,就連南明的各個政權之間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例如隆武帝與魯監國兩個政權之間的爭鬥。當南京和杭州相繼被清軍占領之後,隆武帝率先在隆武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七日登基稱帝,魯王則在下個月開始監國。於是,雙方圍繞著正統性展開了多次激烈的口水戰。
地方鄉紳作為魯王和隆武兩個政權官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們以本土為立足點,充分發揚\"忠孝節義\"的精神,成為傳播本政權正統性的主力軍。隆武帝朱聿鍵從浙江北部前往福建時,跟隨者大多是即將赴任福建的官員、福建的勳貴將領,還有在浙江不得誌的遺老遺少。這些人將朱聿鍵包裝成南陽的漢光武帝劉秀。
黃道周的勸進表指出,朱聿鍵具備晉元帝和漢光武帝的特點:坎坷的身世、良好的品德、合乎倫理的血緣關係以及所處的南北亂世局麵,而且身處昔日越王勾踐忍受屈辱的地區。如此眾多的巧合匯聚在一起,意味著朱聿鍵必定能夠收複二京、告慰列祖列宗,從而確立了朱聿鍵即位的合法性。
張家玉從聯係和曆史發展規律的角度出發,認為光武帝中興的曆史將會循環發生在擁有相似背景身世朱聿鍵身上,以此激勵部將、宣傳忠義。
隆武朱聿鍵即位之後,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孫後代,所以他想要恢複明朝的舊製度,並讓明朝再次繁榮起來。同時,他還想證明自己和明世宗一樣,通過旁係親屬晉升到皇位,並且肩負著政治責任。於是,他模仿明世宗對於\"統\"的改革,大力推崇明太祖以及自己所在的唐國藩王,以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此外,他還在福州建立了太廟和唐國宗廟,追封唐國的祖先們都為皇帝皇後,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尊敬。
與此同時,浙江地區的鄉紳們紛紛將魯王朱以海比作西晉末年的司馬睿。當魯王在紹興監國之後,張岱曾經親自接待過他。在這次接待過程中,張岱精心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賣油郎》傳奇表演。無論是出於巧合還是張岱刻意為之,這一情節都與他想要表達對魯王登基的祝賀之意不謀而合。
在前文敘述中,一直使用“魯王”來稱呼這位新君。然而,當話題轉向戲劇和飲酒時,卻突然改用了“睿”這個字。\"睿\"作為一種尊稱,通常用於臣子對君主的恭敬稱謂。
這裏的“睿”可不僅僅是指魯王本人,更指代那位南渡中興的東晉元帝司馬睿。畢竟,晉元帝司馬睿與南宋的宋高宗趙構一同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南遷中興名主。這樣一來,“睿”就成了一個雙關語,可以同時指向司馬睿和魯王朱以海。
盡管魯王隻是監國,按常理來說不應有年號,但他的臣子們卻給他弄了個“魯監國”的年號。這個舉動實際上抬高了魯王的地位,將其與其他急於稱帝的人相提並論。這種做法不僅是在年號上做文章,更意味著魯王已經被確立為正統,與隆武帝並肩而立。
除了年號的微妙變化,隆武和魯監國還有另外一種方式來展現他們的正統性——拉攏宗藩。自南京淪陷以來,南方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許多宗人受到地方勢力的擁護。隆武帝和魯監國政權都深知,獲得宗室的支持對於證明本政權的正統性至關重要。通過爭取這些宗室成員的認可,他們可以更好地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並贏得更多人的支持。
隆武政權的君臣們一直將自己視為正統,並且試圖說服那些保持中立的宗藩來支持自己。比如,隆武在監國之後就寫下了《諭惠王詔》《諭靖江王詔》《諭魯王詔》等等。這些詔書表明,隆武政權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君王,而其他的藩王則被視為臣子。
此外,黃道周也積極地為朱聿鍵奔走。他仔細分析了當時各地藩王的形勢,發現除了魯王以外,淮王還很年輕。因此,他建議朱聿鍵可以先爭取靖江王、惠王和魯王的支持。黃道周甚至親自寫信給這三位藩王,希望他們能夠服從隆武的命令。然而,益陽王並不願意接受這個提議。
麵對這種情況,隆武政權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首先,他們派遣使者到益陽王那裏,表揚他的功勞,同時也鼓勵他要忠誠於朝廷。但是,並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最後,隆武政權隻能通過總兵陳謙和方國安之間的關係,讓益陽王放棄獨立的想法。
隆武帝和魯監國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都試圖通過藩封來拉攏宗室,以確保他們在血緣上的正統地位。這種做法導致了許多問題。首先,大量的宗室成員得到了冊封,如隆武封朱華堞為楚王、封朱術雅為遼王等,當藩王入閩,隆武必將厚遇,由此冊封為藩王者多達二十餘名,其中包括一些並沒有太多實際貢獻的人。
其次,這種行為嚴重地破壞了明朝的傳統製度,導致藩爵體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原本有序的封爵製度被打亂,許多藩爵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更糟糕的是,有些藩爵甚至出現了同一個爵位同時被兩個政權授予不同人的情況。比如,\"翼王\"這個爵位就曾先後被隆武帝和魯監國賜予朱議氻和朱治海。這樣的混亂局麵不僅讓人們感到困惑和迷茫,更是對明朝權威的一種削弱。】
*****
作為參與大明藩爵製度建立的李善長,他看著眼前的混亂局麵,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不禁感歎,如今這一切都變了樣,原本井然有序的大明藩爵製度也變得混亂不堪。
他心中暗自嘀咕著:“隆武與魯監國之間的正統之爭,實在是有害無益啊!藩爵製度乃是大明的傳統,其設立初衷本就是為了維護朝廷的權威和秩序。然而現在,這場爭鬥卻讓藩爵製度變得混亂起來,簡直就是對祖宗之法的褻瀆。更讓人痛心的是,同一個爵位竟然被兩個政權分別授予不同的人,就像‘翼王’這個爵位,隆武帝將它賜給了朱議氻,而魯監國卻又把它給了朱治海,這樣的亂象,怎能不讓天下人恥笑呢?”
想到這裏,李善長深深地歎了口氣,他知道,這種正統之爭,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對於百姓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它不僅會造成內部的混亂,削弱朝廷的權威,還會讓百姓陷入戰亂的痛苦之中。此刻,對於南明來講,最緊迫的任務應該是停止爭鬥,共同維護大明的江山社稷,隻有這樣才是正確之道。而朱聿鍵還有朱以海這種做法,簡直是自取滅亡啊。
*****
朱元璋看著天空中的繁星點點,心中感慨萬千:“朕曾經認為東晉的司馬睿和南宋的趙構並不是稱職的皇帝,但如今看來,朕的子孫與他們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不禁想起自己一生的輝煌成就,以及對後世子孫的期望。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到失望,朱家的子孫似乎並沒有繼承他的智慧和勇氣。
朱元璋輕輕歎了口氣,慢慢站起身來,目光凝視著遠方的山巒。他心想,如果自己的子孫能夠像自己一樣英勇無畏,或許明朝就不會麵臨如此多的困境。但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無濟於事。他隻能默默祈禱,希望未來的朱家子孫能夠振奮精神,重拾祖先的榮耀。
朱元璋緩緩地走回龍椅前,輕輕地撫摸著椅背,仿佛在感受著自己曾經坐在上麵時的威嚴和權力。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靜靜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思考著未來的道路。在這一刻,他放下了過去的驕傲和自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朱家子孫的命運。
“父皇何必為二三百年後的子孫不成器而責備自己呢,畢竟我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已經足夠了,我們何必在得隴望蜀呢?”太子朱標在一旁安慰著自己的父親,雖然此時最應該得到安慰的是他自己才對,畢竟這276年的大明江山其實跟他這個太子還有後代一點關係都沒有,按照天幕目前的啟示,恐怕自己這個太子是真的絕嗣了。
但是作為一個兒子,看到自己的父親如此自責,還是忍不住開口寬慰道:“父皇,您不必過於自責。曆史的發展是複雜多變的,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即使明朝在二三百年後走向衰落,那也是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所導致的。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現在設立的製度,畢竟這個製度也維護了大明二百多年不是。”
朱元璋聽了朱標的話,心中稍微好受了一些,但依然眉頭緊鎖。他知道朱標說的有道理,但內心深處仍然感到一絲愧疚和不安。
朱標繼續說道:“父皇,我們應該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統治,努力讓國家繁榮昌盛。同時,也要教育子孫們要勤勉治國,不辜負祖宗的期望。這樣才能保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朱標的觀點。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必須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治理好國家,為後世子孫留下一份堅實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