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衛軍製造坊的工匠周大成,沒幾天就把他的想法給弄成實物了。趙立慶一聽說這消息,就讓他帶著東西到訓練場試試。
一個木頭架子擺在那兒,凹槽上放著一支三尺長、粗細跟普通槍杆差不多的箭,旁邊還有兩支一樣的箭。周大成站在架子旁邊,看到趙立慶來了,趕緊彎腰行禮。
“殿下,這火箭的箭杆是用竹子掏空做的,外麵裹了三層麻布,箭頭有四斤重,裏麵裝的是沙子,以後再換成霹靂彈。”
趙立慶仔細瞧了瞧這個大號的“二踢腳”,感覺這玩意兒發射出去可能會亂飄,往後退了幾步,“嗯,點火試試。”
點火發射,“咻”的一下,火箭飛出去了,剛開始飛的時候還挺正常,大概一百米之後,整支箭就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然後朝另一邊又飛了差不多一百米,掉地上了。
周大成趕忙跑過去把箭撿回來,一臉鬱悶地說:“殿下,看來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趙立慶在沒點火的時候就料到會這樣,接過他手裏的箭,整個箭還是完整的,這說明用竹子當箭杆沒問題,隻要能解決飛行中的平衡就行。
“周大成,你給箭加個翅膀,多做幾個,分別裝在箭的不同位置,過幾天咱們再試試。”趙立慶把手裏的箭遞給他。
“是,殿下,我馬上回去做。”
過了幾天,呂若蘭把“四海貿易”的管理權交給邱業,趙立慶陪著她來到城東的一個小院。
“若蘭姐,這小院看著還不錯,你啥時候找著的?”
“上個月就買了,過陣子我跟家裏說要去江南,然後再過來這邊,要在這兒住半年多,你可得來看我。”
趙立慶伸手把她摟在懷裏,“讓你受委屈了,我會經常來的。”
“我不委屈,為了孩子,讓我幹啥都行。”
跟呂若蘭分開後回到隨園,吳秀娥和石妃還是沒懷上,趙立慶隻能分別安慰安慰,在石妃那兒播完種,又來到吳秀娥的小院。
“立慶,你咋跑這邊來了,不在石妃那兒過夜?”吳秀娥還是跟以前一樣,光替別人著想。
“娥姐,我想多陪你一會兒。”
“那個狐媚子也是過了好久才懷上,姐遲早也能懷上,你不用怕姐傷心。”吳秀娥對別人都挺好,就是看呂若蘭不太順眼。
第二天,在龍衛軍訓練場,周大成用竹條編成翅膀,有大有小,分別裝在箭的不同地方,翅膀也用麻布條裹著。
試射了二十多次,有一支小翅膀裝在箭頭下麵七寸的火箭表現最好,連續裝了三次火藥試射,最後一次箭杆裂開了,這才不試了。
射程都在百丈左右(大概 300 米),準頭也不錯,偏差不超過一丈。
趙立慶對這個結果挺滿意,拍著周大成的肩膀說:“大成,幹得不錯,獎勵你一百貫,以後這個大火箭的製造就歸你管了,順便再看看能不能把火箭筒用的箭杆也換成竹子,能省不少鐵呢。”
“是,謝謝殿下,我一定好好幹。”
給周大成重獎,就是想刺激刺激工匠們的發明積極性。沒幾天,他還真把小鐵箭的箭杆換成竹子了,試驗結果也挺好,他的工錢也翻了一倍,變成兩貫。
龍衛軍的裝備再有一個月就能都弄好了,四海貿易的生意也順順當當的,趙立慶感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軍營沒啥事,他就準備回隨園多陪陪快生的種雲思。
楊興誌的護衛營現在滿編五百人,三百人守著幾個工坊,一百人守隨園,趙立慶身邊的守衛是一百人。
馬車慢慢在街上走著,前麵好像有人在吵架,路給堵了走不了,馬車隻好停下。
‘哐當’,‘咻’
街邊二樓的一個窗戶射出一把長槍,直接把趙立慶坐的車廂給射穿了……
“有刺客,保護殿下。”楊興誌驚慌地大喊,馬上抽出腰刀,和幾十個離馬車近的護衛把馬車圍住,拿刀指著旁邊二樓那個窗戶,大聲喊:“去幾個人抓住刺客。”
街上一下子亂成一鍋粥,行人都趕緊躲開,二十多個護衛衝進小樓……
護衛們爬上馬車,用身體擋著車廂,楊興誌顫抖的手打開車廂門,看到趙立慶躺在車廂裏,那把長槍就比他身體高三四寸,從胸口上方橫穿在車廂兩邊。
趙立慶做了個別出聲的手勢,小聲說:“關上門,回隨園。”
“走,回去。”楊興誌關上車廂門,揮了一下手,馬車慢慢往前走,扭頭喊道:“多留點人圍著那個小樓。”
趙禎氣得摔了好幾個杯子,臉色表情都有點扭曲了,聲音顫抖著喊:“去查,看看是誰這麽大膽子想要朕兒子的命,朕要滅他九族。”
跪在地上的皇城司都知顧立,哆哆嗦嗦地回答:“是,陛下。”然後起身退出福寧殿。
隨園裏,趙立慶換了身衣服,之前那身衣服都被冷汗濕透了,正在研究那把射穿車廂的長槍。
護衛回來報告:“殿下,那地方是個客棧,射出長槍的是一架床子弩,跟軍隊用的不一樣,應該是民間做的,有兩個人在那個房間住了二十多天,射完長槍從樓上跳到後院,從後門跑了,皇城司已經接手客棧了。”
“嗯,要是軍隊用的,估計這把長槍就不會留在車廂裏了。”趙立慶伸手拔了一下長槍,拔不動。
大白天在大街上刺殺親王,大宋開國近百年都沒發生過這種事,汴京城的四個城門都關了,每條街上都有禁軍和皇城司的人巡邏。
街上很快就貼出兩個嫌犯的畫像,禁軍和皇城司到處找人,到第二天還是一點嫌犯的消息都沒有,城門又重新開了,出城的人都要嚴查。
趙禎在很多人的保護下來到隨園,坐下後說:“立慶,這事你怎麽看?”
“父親,這事可能性太多了,以後我小心點就行。”
“皇城司這幫沒用的東西,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朕一定要查出來是誰幹的,滅他九族。”趙禎氣得臉都紅了。
“刺客說不定早就出城了,安排得這麽周到,估計不會留下什麽線索,父親別太著急。”
兩天後,龍衛軍製造坊的工匠們加班加點做了三個車廂送到隨園,車廂的木板夾層用了鐵片,以後趙立慶出門就得三輛馬車一起,不讓人知道他在哪個車裏。
安慰完家裏的幾個女人,還得去城東小院安慰呂若蘭。
“讓人給你送信到現在都三天了,你才來,不知道我擔心嗎?”呂若蘭看到他沒啥事,這才放心。
趙立慶輕輕摸著她已經有點鼓起來的小肚子,“好了好了,我這不是一點事沒有,別生氣,小心傷著孩子。”
“查到是誰幹的了嗎?這麽齷齪。”
“上哪兒查去,人家安排得這麽仔細,說不定兩個刺客都已經被滅口了。”
“那怎麽辦?說不定還有下次。”呂若蘭一臉憂愁。
“我現在出門三輛馬車,我自己都不知道坐哪輛,還跟著三百個護衛,再要刺殺就得派軍隊來了,你別擔心。”
呂若蘭靠在他懷裏,歎口氣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把你的事告訴陛下,現在你還在寧陵逍遙自在呢。”
“這就是我的命,就算你不說,我遲早也得來汴京,別瞎想了,你現在好好養著,給我生個健康的孩子。”
雖然趙禎和趙立慶沒再對刺殺的事做什麽後續處理,但是朝堂的氣氛跟以前不一樣了,有股暗流在偷偷湧動。
一個木頭架子擺在那兒,凹槽上放著一支三尺長、粗細跟普通槍杆差不多的箭,旁邊還有兩支一樣的箭。周大成站在架子旁邊,看到趙立慶來了,趕緊彎腰行禮。
“殿下,這火箭的箭杆是用竹子掏空做的,外麵裹了三層麻布,箭頭有四斤重,裏麵裝的是沙子,以後再換成霹靂彈。”
趙立慶仔細瞧了瞧這個大號的“二踢腳”,感覺這玩意兒發射出去可能會亂飄,往後退了幾步,“嗯,點火試試。”
點火發射,“咻”的一下,火箭飛出去了,剛開始飛的時候還挺正常,大概一百米之後,整支箭就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然後朝另一邊又飛了差不多一百米,掉地上了。
周大成趕忙跑過去把箭撿回來,一臉鬱悶地說:“殿下,看來是我想得太簡單了。”
趙立慶在沒點火的時候就料到會這樣,接過他手裏的箭,整個箭還是完整的,這說明用竹子當箭杆沒問題,隻要能解決飛行中的平衡就行。
“周大成,你給箭加個翅膀,多做幾個,分別裝在箭的不同位置,過幾天咱們再試試。”趙立慶把手裏的箭遞給他。
“是,殿下,我馬上回去做。”
過了幾天,呂若蘭把“四海貿易”的管理權交給邱業,趙立慶陪著她來到城東的一個小院。
“若蘭姐,這小院看著還不錯,你啥時候找著的?”
“上個月就買了,過陣子我跟家裏說要去江南,然後再過來這邊,要在這兒住半年多,你可得來看我。”
趙立慶伸手把她摟在懷裏,“讓你受委屈了,我會經常來的。”
“我不委屈,為了孩子,讓我幹啥都行。”
跟呂若蘭分開後回到隨園,吳秀娥和石妃還是沒懷上,趙立慶隻能分別安慰安慰,在石妃那兒播完種,又來到吳秀娥的小院。
“立慶,你咋跑這邊來了,不在石妃那兒過夜?”吳秀娥還是跟以前一樣,光替別人著想。
“娥姐,我想多陪你一會兒。”
“那個狐媚子也是過了好久才懷上,姐遲早也能懷上,你不用怕姐傷心。”吳秀娥對別人都挺好,就是看呂若蘭不太順眼。
第二天,在龍衛軍訓練場,周大成用竹條編成翅膀,有大有小,分別裝在箭的不同地方,翅膀也用麻布條裹著。
試射了二十多次,有一支小翅膀裝在箭頭下麵七寸的火箭表現最好,連續裝了三次火藥試射,最後一次箭杆裂開了,這才不試了。
射程都在百丈左右(大概 300 米),準頭也不錯,偏差不超過一丈。
趙立慶對這個結果挺滿意,拍著周大成的肩膀說:“大成,幹得不錯,獎勵你一百貫,以後這個大火箭的製造就歸你管了,順便再看看能不能把火箭筒用的箭杆也換成竹子,能省不少鐵呢。”
“是,謝謝殿下,我一定好好幹。”
給周大成重獎,就是想刺激刺激工匠們的發明積極性。沒幾天,他還真把小鐵箭的箭杆換成竹子了,試驗結果也挺好,他的工錢也翻了一倍,變成兩貫。
龍衛軍的裝備再有一個月就能都弄好了,四海貿易的生意也順順當當的,趙立慶感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軍營沒啥事,他就準備回隨園多陪陪快生的種雲思。
楊興誌的護衛營現在滿編五百人,三百人守著幾個工坊,一百人守隨園,趙立慶身邊的守衛是一百人。
馬車慢慢在街上走著,前麵好像有人在吵架,路給堵了走不了,馬車隻好停下。
‘哐當’,‘咻’
街邊二樓的一個窗戶射出一把長槍,直接把趙立慶坐的車廂給射穿了……
“有刺客,保護殿下。”楊興誌驚慌地大喊,馬上抽出腰刀,和幾十個離馬車近的護衛把馬車圍住,拿刀指著旁邊二樓那個窗戶,大聲喊:“去幾個人抓住刺客。”
街上一下子亂成一鍋粥,行人都趕緊躲開,二十多個護衛衝進小樓……
護衛們爬上馬車,用身體擋著車廂,楊興誌顫抖的手打開車廂門,看到趙立慶躺在車廂裏,那把長槍就比他身體高三四寸,從胸口上方橫穿在車廂兩邊。
趙立慶做了個別出聲的手勢,小聲說:“關上門,回隨園。”
“走,回去。”楊興誌關上車廂門,揮了一下手,馬車慢慢往前走,扭頭喊道:“多留點人圍著那個小樓。”
趙禎氣得摔了好幾個杯子,臉色表情都有點扭曲了,聲音顫抖著喊:“去查,看看是誰這麽大膽子想要朕兒子的命,朕要滅他九族。”
跪在地上的皇城司都知顧立,哆哆嗦嗦地回答:“是,陛下。”然後起身退出福寧殿。
隨園裏,趙立慶換了身衣服,之前那身衣服都被冷汗濕透了,正在研究那把射穿車廂的長槍。
護衛回來報告:“殿下,那地方是個客棧,射出長槍的是一架床子弩,跟軍隊用的不一樣,應該是民間做的,有兩個人在那個房間住了二十多天,射完長槍從樓上跳到後院,從後門跑了,皇城司已經接手客棧了。”
“嗯,要是軍隊用的,估計這把長槍就不會留在車廂裏了。”趙立慶伸手拔了一下長槍,拔不動。
大白天在大街上刺殺親王,大宋開國近百年都沒發生過這種事,汴京城的四個城門都關了,每條街上都有禁軍和皇城司的人巡邏。
街上很快就貼出兩個嫌犯的畫像,禁軍和皇城司到處找人,到第二天還是一點嫌犯的消息都沒有,城門又重新開了,出城的人都要嚴查。
趙禎在很多人的保護下來到隨園,坐下後說:“立慶,這事你怎麽看?”
“父親,這事可能性太多了,以後我小心點就行。”
“皇城司這幫沒用的東西,到現在一點消息都沒有,朕一定要查出來是誰幹的,滅他九族。”趙禎氣得臉都紅了。
“刺客說不定早就出城了,安排得這麽周到,估計不會留下什麽線索,父親別太著急。”
兩天後,龍衛軍製造坊的工匠們加班加點做了三個車廂送到隨園,車廂的木板夾層用了鐵片,以後趙立慶出門就得三輛馬車一起,不讓人知道他在哪個車裏。
安慰完家裏的幾個女人,還得去城東小院安慰呂若蘭。
“讓人給你送信到現在都三天了,你才來,不知道我擔心嗎?”呂若蘭看到他沒啥事,這才放心。
趙立慶輕輕摸著她已經有點鼓起來的小肚子,“好了好了,我這不是一點事沒有,別生氣,小心傷著孩子。”
“查到是誰幹的了嗎?這麽齷齪。”
“上哪兒查去,人家安排得這麽仔細,說不定兩個刺客都已經被滅口了。”
“那怎麽辦?說不定還有下次。”呂若蘭一臉憂愁。
“我現在出門三輛馬車,我自己都不知道坐哪輛,還跟著三百個護衛,再要刺殺就得派軍隊來了,你別擔心。”
呂若蘭靠在他懷裏,歎口氣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把你的事告訴陛下,現在你還在寧陵逍遙自在呢。”
“這就是我的命,就算你不說,我遲早也得來汴京,別瞎想了,你現在好好養著,給我生個健康的孩子。”
雖然趙禎和趙立慶沒再對刺殺的事做什麽後續處理,但是朝堂的氣氛跟以前不一樣了,有股暗流在偷偷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