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太子橫空出世,大宋的所有臣民皆深切感受到天下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巨變。武力之強盛,絲毫不輸漢唐,經濟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之境。
往昔,尚有零星百姓因不滿現狀而聚眾鬧事,如今此等情形不再。若覺生活不如意,可前往衙門申請移民西北,全家一同前往便能分得幾十畝土地,更有各類補貼,足以確保衣食無憂。
遼與西夏亦不敢再對大宋輕易動武,反而懇求與大宋開展互市,以換取些許生活用品。大宋朝廷之中,人人皆言此乃前所未有的盛世之象。
然而,唯有趙立慶一人對當下現狀頗為不滿。在三個省十幾個縣推行的土地改革難言成功,僅僅為百姓謀取了些許利益,僅能讓百姓辛苦勞作後免於挨餓罷了。他有時甚至萌生出率領虎衛軍造反的念頭,意欲打破這個舊世界,構建一個理想的新世界。
嘉佑九年六月,孫大山、劉義達和朱進各自攜手下返回汴京。加上分布在遼國、西夏以及大宋各處的人員,這支獨立連已然擴充至四千餘人。
連這一編製級別顯然已不再適用,趙立慶遂將編製改為師級,下設三個團。孫大山出任一團長,劉義達擔任二團長,朱進則為三團長,並將其命名為“軍情衛”,所從事工作依舊,不過重點轉為監控大宋內部。
不知從何時起,群臣驚覺太子似乎對處理政務心生厭煩。常常於文德殿批閱一上午的奏本,下午便返回隨園,在朝會上亦鮮少言語。
對此,群臣持歡迎態度。不折騰的太子便是天下最好的太子,眾人相安無事,一同快樂度日,如此甚好。
隨園之中,趙立慶又於中午歸來。此時正值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呂若蘭的小院房間裏卻格外涼爽,屋內放置了好幾盆冰,令他仿若置身於空調房內。
趙立慶躺在呂若蘭的腿上,雙目無神,呆呆地望著屋頂發呆。
“你這些日子究竟怎麽了?常常回來如此之早,而且總是悶悶不樂。”呂若蘭的手指在他額頭輕柔地滑動著。
“沒什麽事,早點回來陪你們和孩子難道不好嗎?”
呂若蘭傷感地說道:“回來陪我們,可你進來一個時辰有餘,一直這般躺著。我老了,你對我不再感興趣了,對嗎?”
“說的這是什麽話,如此大熱天,稍動一下便全身是汗,對你沒興趣還能在你身上躺這麽久?”趙立慶直翻白眼。
“你定然心中有事,從未見你這般模樣。”她的手已開始解他的衣衫。
“最近心中的確有些煩悶,不知該如何宣泄,與你試試或許能好。”趙立慶起身將她撲倒......
這惱人的天氣,稍動一下便滿身大汗,完事之後,全身猶如剛從水裏撈出一般。
呂若蘭拿著毛巾為他擦汗,邊擦邊道:“究竟何事令你如此煩悶?”
“我總想著讓這大宋變得更為美好,當下卻感覺自己仿若無能為力。”趙立慶無奈地歎氣,“唉......”
“如今的大宋哪裏不好了?你已然做得極為出色。前些日子我大伯(呂公著)還說,大宋自太子殿下出現後,短短數年,四夷臣服,已現盛世之端倪。”
“這算哪門子盛世,仍有眾多百姓整日辛勤勞作,卻連肚子都填不飽。”
呂若蘭換了條毛巾,繼續為他擦汗,“北邊那些地方不是已然變好許多,你莫要太過心急,想要瞬間將天下變成你想象中的模樣。天下如此廣袤,諸多事宜不可能瞬間得以改變。”
“可我覺得沒有那麽多時間去慢慢行事。”
呂若蘭白了他一眼,“你才二十五歲,如此著急作甚?”
次日大清早,趙立慶依舊按時來到文德殿,隻見好幾疊奏本整齊擺放在禦案之上。他隨意拿起一份翻閱。
這是一份來自江東省江寧府的奏本,大致意思是近些年來江南地區興起給女孩纏小腳的風氣,期望朝廷出麵幹預此事。
趙立慶的火氣瞬間被點燃,提筆於奏本後麵書寫道:堅決打擊此事,發現誰給女孩纏腳判刑五年,送往西北種棉花。
“小林子,將這份奏本送至政事堂,讓他們即刻辦理,並通知‘大宋月報’編輯司針對此事撰寫一篇文章。”
“是,殿下”太監小林子進入殿內,躬身雙手接過奏本。
趙立慶接著查看奏本。雖說如今的奏本不像往昔那般冗長,但一般寫上七八百字仍屬正常,有些歸納起來也就兩三句話。
望著這些長篇大論,他便心煩意亂,索性將一些字數較多的全部挑出,寫下一張條子:往後上奏本全部采用白話,字數不得超過兩百。
朝著殿外喊道:“外麵可還有人?”
“殿下,有何吩咐。”一個小太監快步走入殿內。
“將這堆奏本與這張條子送往政事堂。”
由於奏本數量眾多,小太監隻得尋來一個竹筐,又叫上一位太監,兩人一同抬著前往政事堂。
剩下的奏本所剩無幾,很快便批閱完畢。
閑來無事,又不想歸家,趙立慶出城前往虎衛軍營地閑逛一圈。
新的軍裝已然全員配備齊全,馬匹也已備妥,剩下的九個團將士都渴望外出執行任務,可趙立慶哪有任務交付於他們,隻能讓他們在汴京周邊溜達一圈,權當練習騎術。
從軍營出來後,又來到不遠處的武器院。周大成一看到便急忙跑來,“殿下,您上次提及的火槍已製作完成。”
“哦,那便去試試。”趙立慶頓時來了興致。
來到實驗場地,看著周大成拿來的火槍,外形與後世二戰時期的步槍頗為相似。趙立慶舉槍做出瞄準的姿勢,感覺尚可,隻是不知效果究竟如何。
“打一下瞧瞧。”趙立慶將火槍遞給他。
周大成掰開火槍上的燧石激發錘,同時打開彈倉,拿出帶有一條引線的紙殼彈,關閉彈倉,將子彈的引線置於激發錘下方。
舉槍瞄準前方五十步外的一塊木板,扣動扳機,“碰”,周大成麵前湧起一股白煙。
趙立慶快步走到木板前,隻見彈丸鑲嵌在木板上,距離靶心約有兩米的距離,看樣子準頭和威力皆不盡人意。
“殿下,這威力和準頭甚至不如複合弓。”周大成查看過後,略感失望。
趙立慶拿過他手中的火槍,打開彈倉,裏麵尚有不少殘渣,“大成,你將彈頭製成半錐形的形狀,再在槍管裏用鑽頭拉出幾條線,如此一來,彈頭射出便會旋轉,能夠使威力增大一些,準頭也會更好。”
周大成蹲下撿起一塊小石子,畫出一個錐形的彈頭,“殿下,是這樣嗎?”
“差不多吧,還有這子彈,我覺得也可以改進一下。當下這種點燃引線的方式,倘若碰到雨天便無法點燃。”
趙立慶也蹲下身子,兩人邊說邊在地上畫圖,整整交談了一個時辰。
往昔,尚有零星百姓因不滿現狀而聚眾鬧事,如今此等情形不再。若覺生活不如意,可前往衙門申請移民西北,全家一同前往便能分得幾十畝土地,更有各類補貼,足以確保衣食無憂。
遼與西夏亦不敢再對大宋輕易動武,反而懇求與大宋開展互市,以換取些許生活用品。大宋朝廷之中,人人皆言此乃前所未有的盛世之象。
然而,唯有趙立慶一人對當下現狀頗為不滿。在三個省十幾個縣推行的土地改革難言成功,僅僅為百姓謀取了些許利益,僅能讓百姓辛苦勞作後免於挨餓罷了。他有時甚至萌生出率領虎衛軍造反的念頭,意欲打破這個舊世界,構建一個理想的新世界。
嘉佑九年六月,孫大山、劉義達和朱進各自攜手下返回汴京。加上分布在遼國、西夏以及大宋各處的人員,這支獨立連已然擴充至四千餘人。
連這一編製級別顯然已不再適用,趙立慶遂將編製改為師級,下設三個團。孫大山出任一團長,劉義達擔任二團長,朱進則為三團長,並將其命名為“軍情衛”,所從事工作依舊,不過重點轉為監控大宋內部。
不知從何時起,群臣驚覺太子似乎對處理政務心生厭煩。常常於文德殿批閱一上午的奏本,下午便返回隨園,在朝會上亦鮮少言語。
對此,群臣持歡迎態度。不折騰的太子便是天下最好的太子,眾人相安無事,一同快樂度日,如此甚好。
隨園之中,趙立慶又於中午歸來。此時正值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節,呂若蘭的小院房間裏卻格外涼爽,屋內放置了好幾盆冰,令他仿若置身於空調房內。
趙立慶躺在呂若蘭的腿上,雙目無神,呆呆地望著屋頂發呆。
“你這些日子究竟怎麽了?常常回來如此之早,而且總是悶悶不樂。”呂若蘭的手指在他額頭輕柔地滑動著。
“沒什麽事,早點回來陪你們和孩子難道不好嗎?”
呂若蘭傷感地說道:“回來陪我們,可你進來一個時辰有餘,一直這般躺著。我老了,你對我不再感興趣了,對嗎?”
“說的這是什麽話,如此大熱天,稍動一下便全身是汗,對你沒興趣還能在你身上躺這麽久?”趙立慶直翻白眼。
“你定然心中有事,從未見你這般模樣。”她的手已開始解他的衣衫。
“最近心中的確有些煩悶,不知該如何宣泄,與你試試或許能好。”趙立慶起身將她撲倒......
這惱人的天氣,稍動一下便滿身大汗,完事之後,全身猶如剛從水裏撈出一般。
呂若蘭拿著毛巾為他擦汗,邊擦邊道:“究竟何事令你如此煩悶?”
“我總想著讓這大宋變得更為美好,當下卻感覺自己仿若無能為力。”趙立慶無奈地歎氣,“唉......”
“如今的大宋哪裏不好了?你已然做得極為出色。前些日子我大伯(呂公著)還說,大宋自太子殿下出現後,短短數年,四夷臣服,已現盛世之端倪。”
“這算哪門子盛世,仍有眾多百姓整日辛勤勞作,卻連肚子都填不飽。”
呂若蘭換了條毛巾,繼續為他擦汗,“北邊那些地方不是已然變好許多,你莫要太過心急,想要瞬間將天下變成你想象中的模樣。天下如此廣袤,諸多事宜不可能瞬間得以改變。”
“可我覺得沒有那麽多時間去慢慢行事。”
呂若蘭白了他一眼,“你才二十五歲,如此著急作甚?”
次日大清早,趙立慶依舊按時來到文德殿,隻見好幾疊奏本整齊擺放在禦案之上。他隨意拿起一份翻閱。
這是一份來自江東省江寧府的奏本,大致意思是近些年來江南地區興起給女孩纏小腳的風氣,期望朝廷出麵幹預此事。
趙立慶的火氣瞬間被點燃,提筆於奏本後麵書寫道:堅決打擊此事,發現誰給女孩纏腳判刑五年,送往西北種棉花。
“小林子,將這份奏本送至政事堂,讓他們即刻辦理,並通知‘大宋月報’編輯司針對此事撰寫一篇文章。”
“是,殿下”太監小林子進入殿內,躬身雙手接過奏本。
趙立慶接著查看奏本。雖說如今的奏本不像往昔那般冗長,但一般寫上七八百字仍屬正常,有些歸納起來也就兩三句話。
望著這些長篇大論,他便心煩意亂,索性將一些字數較多的全部挑出,寫下一張條子:往後上奏本全部采用白話,字數不得超過兩百。
朝著殿外喊道:“外麵可還有人?”
“殿下,有何吩咐。”一個小太監快步走入殿內。
“將這堆奏本與這張條子送往政事堂。”
由於奏本數量眾多,小太監隻得尋來一個竹筐,又叫上一位太監,兩人一同抬著前往政事堂。
剩下的奏本所剩無幾,很快便批閱完畢。
閑來無事,又不想歸家,趙立慶出城前往虎衛軍營地閑逛一圈。
新的軍裝已然全員配備齊全,馬匹也已備妥,剩下的九個團將士都渴望外出執行任務,可趙立慶哪有任務交付於他們,隻能讓他們在汴京周邊溜達一圈,權當練習騎術。
從軍營出來後,又來到不遠處的武器院。周大成一看到便急忙跑來,“殿下,您上次提及的火槍已製作完成。”
“哦,那便去試試。”趙立慶頓時來了興致。
來到實驗場地,看著周大成拿來的火槍,外形與後世二戰時期的步槍頗為相似。趙立慶舉槍做出瞄準的姿勢,感覺尚可,隻是不知效果究竟如何。
“打一下瞧瞧。”趙立慶將火槍遞給他。
周大成掰開火槍上的燧石激發錘,同時打開彈倉,拿出帶有一條引線的紙殼彈,關閉彈倉,將子彈的引線置於激發錘下方。
舉槍瞄準前方五十步外的一塊木板,扣動扳機,“碰”,周大成麵前湧起一股白煙。
趙立慶快步走到木板前,隻見彈丸鑲嵌在木板上,距離靶心約有兩米的距離,看樣子準頭和威力皆不盡人意。
“殿下,這威力和準頭甚至不如複合弓。”周大成查看過後,略感失望。
趙立慶拿過他手中的火槍,打開彈倉,裏麵尚有不少殘渣,“大成,你將彈頭製成半錐形的形狀,再在槍管裏用鑽頭拉出幾條線,如此一來,彈頭射出便會旋轉,能夠使威力增大一些,準頭也會更好。”
周大成蹲下撿起一塊小石子,畫出一個錐形的彈頭,“殿下,是這樣嗎?”
“差不多吧,還有這子彈,我覺得也可以改進一下。當下這種點燃引線的方式,倘若碰到雨天便無法點燃。”
趙立慶也蹲下身子,兩人邊說邊在地上畫圖,整整交談了一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