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永樂宮的書房內,趙立慶與趙禎相向而坐。
“父親,兒臣意欲對朝中的機構加以變革,如今朝堂閑人眾多,諸多事務在各個衙門之間相互推諉,致使辦事效率極其低下。”趙立慶經過兩日的深思熟慮,決定先與趙禎通氣。
“立慶,此事朕二十多年前未曾達成,反對之人眾多。為父相信你有成功的可能,但切不可過於激進,以免引發過大的動蕩。”提及當年的變法,趙禎感慨萬千。
“自古以來,未有一場變革不付出血的代價。兒臣會盡量避免采用過於鐵血的手段,若實在無奈,殺雞儆猴一番即可。”
趙禎神情躊躇,許久之後方才開口:“立慶,當年宮中那場暴亂,雖說後來暴亂之人皆被誅殺,以致死無對證,可朕認為與此前的改革關聯甚深,你定要留意宮城的防衛。”
發生於慶曆八年正月的‘宿衛之變’,至今仍令趙禎心有餘悸。那晚倘若他被那幾個暴亂的宿衛尋到,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父親放心,兒臣定會小心謹慎。”
趙立慶將自己有關改革朝中各部門的一些構想向趙禎一一陳述,二人商談了整整一上午方才結束。
回到福寧殿,或許是這幾日思慮之事繁多,趙立慶於東側殿內昏昏沉沉睡過去,也不知睡了多久。待其醒來,睜眼一瞧,隻見鍾夢菲正坐在床榻邊失神發呆。
“夢菲,你在想些什麽?”
正在回想前幾日發生於此床榻之事的鍾夢菲,冷不丁被這麽一喚,瞬間回過神來,臉上頓時泛起紅暈,“臣妾未曾想什麽。”說罷,轉身端起旁邊的茶杯,“夫君,先喝杯茶。”
趙立慶接過茶杯,一飲而盡,隨後眯起眼睛凝視著她,“你莫不是在想那天的事?”邊說邊伸出手。
“夫君……”鍾夢菲的臉愈發紅了,拿過他手中的茶杯,轉過身去不讓他瞧見自己的麵容,嬌羞地說道:“夫君,天尚亮著呢,等天黑再說。”
趙立慶哪管什麽天亮天黑……
大年初七,大宋官員們仍在盡情享受新年假期、歡暢度日之時,趙立慶卻已偕同眾女官開始投身工作。
紫宸殿內,女官們分坐於兩側。趙立慶時而安坐於禦座之上,時而在殿中來回踱步,但凡腦海中浮現出什麽想法,便即刻道出,女官們則逐一認真記錄。
直至傍晚時分,趙立慶方才讓女官們回去歇息,而後移步前往惠妃呂若蘭所在的景春殿。
“若蘭姐,快給我弄些吃的,中午送至紫宸殿的飯食,我不過吃了寥寥幾口。”忙碌了整整一天,此刻的趙立慶已是饑腸轆轆。
呂若蘭趕忙讓人去煮餃子,轉身回來嗔怪道:“皆言太上皇最為勤政,依我看,你這皇帝當得亦是足夠勤勉。那些大臣們躲在家中吃喝玩樂,你卻在宮中忙得累死累活。”
“無非是想為百姓多做些實事,趁著當下尚有精力,多操勞些,往後幾年或許便能輕鬆些。”今年已然二十八歲的趙立慶,想到那些三十多歲便離世的皇帝,頓感時間緊迫異常。
呂若蘭在他身旁緩緩坐下,眼神中滿是幽怨地望著他,說道:“自搬進宮至今將近一年,你在我這裏僅睡過三個晚上,莫不是嫌棄我了?如今肚子餓了才想到來我這。”
“我都快累癱了,哪還有心思尋思那些,”趙立慶說的很無辜
餃子很快便送了過來,一盤餃子,一碗湯,一小碟醋。皇宮中的吃食頗為普通,此乃趙禎留下的傳統。
次日,紫宸殿繼續著昨日未竟的工作,不過今日的趙立慶略顯疲憊,基本上都是坐著發言。
女官們連續忙碌了三天,直至初十才將記錄整理完畢。女官李秋荷手捧整理完成的文書放置於禦案之上,說道:“陛下,整理好了。”
趙立慶拿起來粗略翻看了一下,遞予她,說道:“你念給朕聽吧。”
“是。陛下。”李秋荷雙手接過文書,翻開念道:“一、將‘中書門下’改稱為‘政務院’,設左丞相一名,右丞相三名,統管政務。二、‘樞密院’設樞密使一名,副使三名,統管軍務。三、諫院及禦史台合並成立監察院,設監察使一名,副使三名。四、恢複六部的職能,六部各設尚書一名,左右兩侍郎。鹽鐵司及度支司並入戶部。”
這便是趙立慶所設想的三院六部製,李秋荷翻開下一頁,接著念細則,整整念了半個多時辰方才念完。
“將文書抄寫十幾份,而後你們再仔細想想有無遺漏之處。”趙立慶輕揉著略微發脹的腦袋說道。
此方案一經公布,定然會在朝堂掀起巨大波瀾,必須先與諸位相公商議一番,不知究竟會有幾人支持,還是修改一下吧,不然根本沒多少人會支持,想想就頭疼。
次日,王安石與蘇軾奉詔來到紫宸殿。兩人落座後,趙立慶給他們每人一份機構改革方案,讓其閱後提出意見。
王安石率先表達疑慮:“官家,實官實祿、收回職田之舉固然不錯,然而朝中眾多官員恐怕難以接受,這等同於削減了他們半數的俸祿。”
“介甫,後續還有關於補貼的細則,你閱完再言。”趙立慶為削減官員的這些額外福利,苦思冥想了好幾日。當下的這些官員所受影響不大,隻是對日後的官員福利影響甚多。
蘇軾率先閱畢,放下文書說道:“官家,將發放給官員的糧食物品全部折算成銀錢這一條甚好,收回職田所給予的補貼也隻是減少了約一成多的收益,應當不會有太大問題。”
“這些並非主要問題,朕為使這改革方案能夠順利施行,已然做出了一些妥協。那些分布於各地的職田收回之後,接下來就得依靠你們去運作了。”
王安石閱完始終未發一言,認為這樣一份改革方案改動甚微,直至趙立慶說出這番話,方才恍然大悟:“官家,您莫非是要先將這些職田分給百姓,從而逼迫地主們減租或者低價賣地?”
“介甫,朕這些日子深思熟慮,僅給地多之人加稅這一項,恐怕難以達成我們的目的,他們定會將稅轉嫁至百姓頭上。所以我們要為百姓留有退路,就如當年在那十幾個縣的運作一般。”
“官家,此策甚妙。”王安石皺了皺眉頭,接著道:“可如此一來,需要眾多人手,而且極有可能導致許多地方的田地荒蕪,屆時恐怕會引發糧荒。”
蘇軾緊接著說道:“是啊!官家,需提前預防此類狀況。一旦因糧荒引發動亂,改革便無法繼續推進了。”
“糧食方麵無需擔憂,朕已讓‘四海貿易’修建了五個糧倉,絕不會讓糧荒之事在大宋發生。”
王安石和蘇軾聞聽此言,甚為吃驚,皇帝竟將一切都考慮周全,同時拱手道:“陛下聖明。”
“父親,兒臣意欲對朝中的機構加以變革,如今朝堂閑人眾多,諸多事務在各個衙門之間相互推諉,致使辦事效率極其低下。”趙立慶經過兩日的深思熟慮,決定先與趙禎通氣。
“立慶,此事朕二十多年前未曾達成,反對之人眾多。為父相信你有成功的可能,但切不可過於激進,以免引發過大的動蕩。”提及當年的變法,趙禎感慨萬千。
“自古以來,未有一場變革不付出血的代價。兒臣會盡量避免采用過於鐵血的手段,若實在無奈,殺雞儆猴一番即可。”
趙禎神情躊躇,許久之後方才開口:“立慶,當年宮中那場暴亂,雖說後來暴亂之人皆被誅殺,以致死無對證,可朕認為與此前的改革關聯甚深,你定要留意宮城的防衛。”
發生於慶曆八年正月的‘宿衛之變’,至今仍令趙禎心有餘悸。那晚倘若他被那幾個暴亂的宿衛尋到,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父親放心,兒臣定會小心謹慎。”
趙立慶將自己有關改革朝中各部門的一些構想向趙禎一一陳述,二人商談了整整一上午方才結束。
回到福寧殿,或許是這幾日思慮之事繁多,趙立慶於東側殿內昏昏沉沉睡過去,也不知睡了多久。待其醒來,睜眼一瞧,隻見鍾夢菲正坐在床榻邊失神發呆。
“夢菲,你在想些什麽?”
正在回想前幾日發生於此床榻之事的鍾夢菲,冷不丁被這麽一喚,瞬間回過神來,臉上頓時泛起紅暈,“臣妾未曾想什麽。”說罷,轉身端起旁邊的茶杯,“夫君,先喝杯茶。”
趙立慶接過茶杯,一飲而盡,隨後眯起眼睛凝視著她,“你莫不是在想那天的事?”邊說邊伸出手。
“夫君……”鍾夢菲的臉愈發紅了,拿過他手中的茶杯,轉過身去不讓他瞧見自己的麵容,嬌羞地說道:“夫君,天尚亮著呢,等天黑再說。”
趙立慶哪管什麽天亮天黑……
大年初七,大宋官員們仍在盡情享受新年假期、歡暢度日之時,趙立慶卻已偕同眾女官開始投身工作。
紫宸殿內,女官們分坐於兩側。趙立慶時而安坐於禦座之上,時而在殿中來回踱步,但凡腦海中浮現出什麽想法,便即刻道出,女官們則逐一認真記錄。
直至傍晚時分,趙立慶方才讓女官們回去歇息,而後移步前往惠妃呂若蘭所在的景春殿。
“若蘭姐,快給我弄些吃的,中午送至紫宸殿的飯食,我不過吃了寥寥幾口。”忙碌了整整一天,此刻的趙立慶已是饑腸轆轆。
呂若蘭趕忙讓人去煮餃子,轉身回來嗔怪道:“皆言太上皇最為勤政,依我看,你這皇帝當得亦是足夠勤勉。那些大臣們躲在家中吃喝玩樂,你卻在宮中忙得累死累活。”
“無非是想為百姓多做些實事,趁著當下尚有精力,多操勞些,往後幾年或許便能輕鬆些。”今年已然二十八歲的趙立慶,想到那些三十多歲便離世的皇帝,頓感時間緊迫異常。
呂若蘭在他身旁緩緩坐下,眼神中滿是幽怨地望著他,說道:“自搬進宮至今將近一年,你在我這裏僅睡過三個晚上,莫不是嫌棄我了?如今肚子餓了才想到來我這。”
“我都快累癱了,哪還有心思尋思那些,”趙立慶說的很無辜
餃子很快便送了過來,一盤餃子,一碗湯,一小碟醋。皇宮中的吃食頗為普通,此乃趙禎留下的傳統。
次日,紫宸殿繼續著昨日未竟的工作,不過今日的趙立慶略顯疲憊,基本上都是坐著發言。
女官們連續忙碌了三天,直至初十才將記錄整理完畢。女官李秋荷手捧整理完成的文書放置於禦案之上,說道:“陛下,整理好了。”
趙立慶拿起來粗略翻看了一下,遞予她,說道:“你念給朕聽吧。”
“是。陛下。”李秋荷雙手接過文書,翻開念道:“一、將‘中書門下’改稱為‘政務院’,設左丞相一名,右丞相三名,統管政務。二、‘樞密院’設樞密使一名,副使三名,統管軍務。三、諫院及禦史台合並成立監察院,設監察使一名,副使三名。四、恢複六部的職能,六部各設尚書一名,左右兩侍郎。鹽鐵司及度支司並入戶部。”
這便是趙立慶所設想的三院六部製,李秋荷翻開下一頁,接著念細則,整整念了半個多時辰方才念完。
“將文書抄寫十幾份,而後你們再仔細想想有無遺漏之處。”趙立慶輕揉著略微發脹的腦袋說道。
此方案一經公布,定然會在朝堂掀起巨大波瀾,必須先與諸位相公商議一番,不知究竟會有幾人支持,還是修改一下吧,不然根本沒多少人會支持,想想就頭疼。
次日,王安石與蘇軾奉詔來到紫宸殿。兩人落座後,趙立慶給他們每人一份機構改革方案,讓其閱後提出意見。
王安石率先表達疑慮:“官家,實官實祿、收回職田之舉固然不錯,然而朝中眾多官員恐怕難以接受,這等同於削減了他們半數的俸祿。”
“介甫,後續還有關於補貼的細則,你閱完再言。”趙立慶為削減官員的這些額外福利,苦思冥想了好幾日。當下的這些官員所受影響不大,隻是對日後的官員福利影響甚多。
蘇軾率先閱畢,放下文書說道:“官家,將發放給官員的糧食物品全部折算成銀錢這一條甚好,收回職田所給予的補貼也隻是減少了約一成多的收益,應當不會有太大問題。”
“這些並非主要問題,朕為使這改革方案能夠順利施行,已然做出了一些妥協。那些分布於各地的職田收回之後,接下來就得依靠你們去運作了。”
王安石閱完始終未發一言,認為這樣一份改革方案改動甚微,直至趙立慶說出這番話,方才恍然大悟:“官家,您莫非是要先將這些職田分給百姓,從而逼迫地主們減租或者低價賣地?”
“介甫,朕這些日子深思熟慮,僅給地多之人加稅這一項,恐怕難以達成我們的目的,他們定會將稅轉嫁至百姓頭上。所以我們要為百姓留有退路,就如當年在那十幾個縣的運作一般。”
“官家,此策甚妙。”王安石皺了皺眉頭,接著道:“可如此一來,需要眾多人手,而且極有可能導致許多地方的田地荒蕪,屆時恐怕會引發糧荒。”
蘇軾緊接著說道:“是啊!官家,需提前預防此類狀況。一旦因糧荒引發動亂,改革便無法繼續推進了。”
“糧食方麵無需擔憂,朕已讓‘四海貿易’修建了五個糧倉,絕不會讓糧荒之事在大宋發生。”
王安石和蘇軾聞聽此言,甚為吃驚,皇帝竟將一切都考慮周全,同時拱手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