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內,氣氛肅穆莊重。皇帝趙立慶正全神貫注地閱覽著歐陽修的奏本,這是一份言辭懇切、滿含真情的告老還鄉奏折。
“臣歐陽修啟奏陛下,臣自入朝為官以來,承蒙陛下聖恩眷顧,委以重任,得以效力於朝廷,至今已數十載光陰。歲月匆匆流逝,恰似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臣如今已然步入暮年,身體每況愈下,衰弱多病,實在難以再肩負起朝廷之重任。遙想往昔,臣初入朝堂之時,意氣風發,壯誌淩雲,一心隻為陛下之江山社稷,為百姓謀得福祉。數十年來,臣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曆經諸多風雨,見證了王朝之興衰榮辱。然如今,臣自覺精力日益衰退,思維也漸漸遲鈍,唯恐有負陛下之重托。臣雖對陛下之聖恩與朝堂之榮耀戀戀不舍,但為了國家之長遠利益考慮,臣不得不懇請陛下恩準臣告老還鄉。臣衷心期盼陛下能體恤臣之苦衷,恩準臣之請求。臣不勝感激,頓首再拜。”
這一封奏本,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歐陽修的真情實意。近兩年來,歐陽修的身體愈發衰弱多病,近些日子更是連朝會都無法參加。
趙立慶深知,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這位大文豪也僅有一年多的壽命了。看完奏報,趙立慶心中感慨萬千,思緒如潮水般湧動。他沉思片刻,遂提筆在奏本上寫下一個 “準” 字。
“林檜,速速去傳召王安石與蘇軾前來見朕。” 趙立慶放下筆,朝著門口大聲喊了一聲。太監林檜在門口連忙躬身應道:“是,陛下。” 隨後便匆匆離去。
趙立慶起身,踱步來到圓桌旁,而後緩緩坐下。微微抬起頭,凝視著牆上那幅巨大的地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眼神中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期望,心中盤算著如何更好地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
不多時,王安石和蘇軾聯袂而來。他們邁著沉穩的步伐,恭敬地躬身行禮,“拜見官家。”
“朕有些事要跟你們商議,坐下再說。” 趙立慶擺手示意他們落座。
兩人拱手道:“謝,官家。” 然後才各自坐下,坐姿端正。
趙立慶神情淡然,緩緩開口道:“朕已經準了歐陽相公告老還鄉,想著借此機會,把三院三司調整一番。”
“官家,您想如何調整?” 王安石對此早有些想法,但他還是決定先等皇帝表態,以便更好地了解皇帝的意圖。
蘇軾緊接著說道:“官家,是要撤銷合並三司嗎?”
其實,自從上次機構改革後,六部的權限被恢複,皇帝的很多旨意都是直接下達六部。三司的職責與六部重疊的地方有很多,群臣也都覺得皇帝遲早還要對三司進行改革。
趙立慶點頭道:“朕想撤銷度支司和鹽鐵司,把度支司的職責分成兩塊。一部分並入戶部,監督的事交給監察院。鹽鐵司改成跟‘四海貿易’一樣,但還是由朝廷管控,就算是國營的一個商號吧。”
“官家,朝廷經營商號,這怕是有些不妥,那些言官們會出來勸阻的。” 王安石麵露疑慮之色,眉頭微微皺起。
蘇軾對此也頗為擔心,說道:“官家,拆分度支司是應該的,可這鹽鐵司要是改成商號,恐會遭到很多反對的意見。”
“兩位誤解朕的意思了。” 趙立慶擺手道:“朕的意思是把三司一起撤銷,有些職責就拆分給各部或各院。鹽鐵司所管理的事務就拆分開,鐵就不必再由朝廷專營,放開給民間。鹽的管理就成立一個‘鹽務司’,和監管司、銀監司一樣由政務院管理,各司的長官跟六部侍郎一樣的級別。”
兩人聽明白了皇帝的意圖,皇帝是要精簡三院三司的人員。王安石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官家,此事雖好,但眾相公們該如何安排?”
如此一來,朝廷的十幾個相公就要精簡掉好幾個,都是一些老資格的重臣。除了歐陽修自己主動告老還鄉,其他人又該如何安排呢?
趙立慶笑道:“朕這兩天要去探望歐陽相公,會邀請幾位相公同行,過後此事自然就解決了。”
王安石和蘇軾一下就明白了,皇帝是要利用歐陽修告老還鄉的機會,讓幾個年紀較大的老臣也主動告老還鄉。但這事兩人都沒辦法答話,就都沉默著不吭聲。
其實,趙立慶曾想過要撤銷宰相這個位置,但又覺得不妥。還是要給天下的讀書人留個念想,再說自己也不想那麽累。幹脆就讓政務院以後多點事做,宰相能當皇帝跟百官的緩衝,有些事讓宰相去幹,比皇帝自己直接下旨更方便。
趙立慶接著說道:“王相,以後政務院的事你就多費心,蘇相你也還負責監管司。”
“是,官家,臣一定不負官家的信任。” 王安石和蘇軾離座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堅定。
皇帝這樣的安排也是群臣早就能看出來的,王安石是遲早要當政務院的左相。
至於蘇軾,不過是換個地方辦公而已,以他的資曆成為政務院右相,升遷的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
翌日,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趙立慶率領文彥博、張方平、韓琦、富弻、曾公亮、楊文廣幾人上門看望歐陽修。
這些老臣中年紀最大的楊文廣和曾公亮已經七十多了,最小的韓琦也有六十三,歐陽修也隻有六十四。眾人看到其他沒超過六十歲的相公沒被邀請一起過來,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眾人來到歐陽修府中,府內布置簡潔而典雅。寒暄過後,眾人在歐陽修府中大廳依次落座。趙立慶開口說道:“歐陽相公為國操勞幾十年,今身體抱恙,提出告老還鄉,朕雖然很不舍,但考慮到歐陽相公的身體狀況,也隻能應允。朕今日來此,一是看望相公,二是想聽一聽相公對朝政可有什麽囑托之言。”
歐陽修拱手行禮道:“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臣雖將歸鄉,但心中仍掛念著我大宋江山。如今我朝雖四海升平,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邊疆之地,需時刻警惕外敵之侵擾,當加強軍備,選拔良將,以保我大宋邊境安寧。再者,朝堂之上,當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唯才是舉,使有識之士皆能為陛下效力。陛下亦當勤勉治國,心係百姓,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居樂業,如此我大宋方能長治久安。”
趙立慶微微頷首,神色凝重道:“相公之言,朕定當銘記於心。朕會依照相公所言,用心治理國家。相公歸鄉之後,務必好好調養身體,若有需要,隨時差人告知朕,朕定當全力相助。”
眾人皆為歐陽修的忠言所感動,大廳之中彌漫著一股肅穆而又溫暖的氛圍。都在思索該如何向皇帝請辭。
歐陽修望著趙立慶,眼中滿是欣慰與期待,他知道,自己雖將離去,但大宋的未來,仍充滿希望。
“臣歐陽修啟奏陛下,臣自入朝為官以來,承蒙陛下聖恩眷顧,委以重任,得以效力於朝廷,至今已數十載光陰。歲月匆匆流逝,恰似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臣如今已然步入暮年,身體每況愈下,衰弱多病,實在難以再肩負起朝廷之重任。遙想往昔,臣初入朝堂之時,意氣風發,壯誌淩雲,一心隻為陛下之江山社稷,為百姓謀得福祉。數十年來,臣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曆經諸多風雨,見證了王朝之興衰榮辱。然如今,臣自覺精力日益衰退,思維也漸漸遲鈍,唯恐有負陛下之重托。臣雖對陛下之聖恩與朝堂之榮耀戀戀不舍,但為了國家之長遠利益考慮,臣不得不懇請陛下恩準臣告老還鄉。臣衷心期盼陛下能體恤臣之苦衷,恩準臣之請求。臣不勝感激,頓首再拜。”
這一封奏本,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歐陽修的真情實意。近兩年來,歐陽修的身體愈發衰弱多病,近些日子更是連朝會都無法參加。
趙立慶深知,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這位大文豪也僅有一年多的壽命了。看完奏報,趙立慶心中感慨萬千,思緒如潮水般湧動。他沉思片刻,遂提筆在奏本上寫下一個 “準” 字。
“林檜,速速去傳召王安石與蘇軾前來見朕。” 趙立慶放下筆,朝著門口大聲喊了一聲。太監林檜在門口連忙躬身應道:“是,陛下。” 隨後便匆匆離去。
趙立慶起身,踱步來到圓桌旁,而後緩緩坐下。微微抬起頭,凝視著牆上那幅巨大的地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眼神中透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期望,心中盤算著如何更好地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
不多時,王安石和蘇軾聯袂而來。他們邁著沉穩的步伐,恭敬地躬身行禮,“拜見官家。”
“朕有些事要跟你們商議,坐下再說。” 趙立慶擺手示意他們落座。
兩人拱手道:“謝,官家。” 然後才各自坐下,坐姿端正。
趙立慶神情淡然,緩緩開口道:“朕已經準了歐陽相公告老還鄉,想著借此機會,把三院三司調整一番。”
“官家,您想如何調整?” 王安石對此早有些想法,但他還是決定先等皇帝表態,以便更好地了解皇帝的意圖。
蘇軾緊接著說道:“官家,是要撤銷合並三司嗎?”
其實,自從上次機構改革後,六部的權限被恢複,皇帝的很多旨意都是直接下達六部。三司的職責與六部重疊的地方有很多,群臣也都覺得皇帝遲早還要對三司進行改革。
趙立慶點頭道:“朕想撤銷度支司和鹽鐵司,把度支司的職責分成兩塊。一部分並入戶部,監督的事交給監察院。鹽鐵司改成跟‘四海貿易’一樣,但還是由朝廷管控,就算是國營的一個商號吧。”
“官家,朝廷經營商號,這怕是有些不妥,那些言官們會出來勸阻的。” 王安石麵露疑慮之色,眉頭微微皺起。
蘇軾對此也頗為擔心,說道:“官家,拆分度支司是應該的,可這鹽鐵司要是改成商號,恐會遭到很多反對的意見。”
“兩位誤解朕的意思了。” 趙立慶擺手道:“朕的意思是把三司一起撤銷,有些職責就拆分給各部或各院。鹽鐵司所管理的事務就拆分開,鐵就不必再由朝廷專營,放開給民間。鹽的管理就成立一個‘鹽務司’,和監管司、銀監司一樣由政務院管理,各司的長官跟六部侍郎一樣的級別。”
兩人聽明白了皇帝的意圖,皇帝是要精簡三院三司的人員。王安石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官家,此事雖好,但眾相公們該如何安排?”
如此一來,朝廷的十幾個相公就要精簡掉好幾個,都是一些老資格的重臣。除了歐陽修自己主動告老還鄉,其他人又該如何安排呢?
趙立慶笑道:“朕這兩天要去探望歐陽相公,會邀請幾位相公同行,過後此事自然就解決了。”
王安石和蘇軾一下就明白了,皇帝是要利用歐陽修告老還鄉的機會,讓幾個年紀較大的老臣也主動告老還鄉。但這事兩人都沒辦法答話,就都沉默著不吭聲。
其實,趙立慶曾想過要撤銷宰相這個位置,但又覺得不妥。還是要給天下的讀書人留個念想,再說自己也不想那麽累。幹脆就讓政務院以後多點事做,宰相能當皇帝跟百官的緩衝,有些事讓宰相去幹,比皇帝自己直接下旨更方便。
趙立慶接著說道:“王相,以後政務院的事你就多費心,蘇相你也還負責監管司。”
“是,官家,臣一定不負官家的信任。” 王安石和蘇軾離座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堅定。
皇帝這樣的安排也是群臣早就能看出來的,王安石是遲早要當政務院的左相。
至於蘇軾,不過是換個地方辦公而已,以他的資曆成為政務院右相,升遷的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
翌日,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趙立慶率領文彥博、張方平、韓琦、富弻、曾公亮、楊文廣幾人上門看望歐陽修。
這些老臣中年紀最大的楊文廣和曾公亮已經七十多了,最小的韓琦也有六十三,歐陽修也隻有六十四。眾人看到其他沒超過六十歲的相公沒被邀請一起過來,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眾人來到歐陽修府中,府內布置簡潔而典雅。寒暄過後,眾人在歐陽修府中大廳依次落座。趙立慶開口說道:“歐陽相公為國操勞幾十年,今身體抱恙,提出告老還鄉,朕雖然很不舍,但考慮到歐陽相公的身體狀況,也隻能應允。朕今日來此,一是看望相公,二是想聽一聽相公對朝政可有什麽囑托之言。”
歐陽修拱手行禮道:“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臣雖將歸鄉,但心中仍掛念著我大宋江山。如今我朝雖四海升平,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邊疆之地,需時刻警惕外敵之侵擾,當加強軍備,選拔良將,以保我大宋邊境安寧。再者,朝堂之上,當廣納賢才,不論出身,唯才是舉,使有識之士皆能為陛下效力。陛下亦當勤勉治國,心係百姓,輕徭薄賦,讓百姓安居樂業,如此我大宋方能長治久安。”
趙立慶微微頷首,神色凝重道:“相公之言,朕定當銘記於心。朕會依照相公所言,用心治理國家。相公歸鄉之後,務必好好調養身體,若有需要,隨時差人告知朕,朕定當全力相助。”
眾人皆為歐陽修的忠言所感動,大廳之中彌漫著一股肅穆而又溫暖的氛圍。都在思索該如何向皇帝請辭。
歐陽修望著趙立慶,眼中滿是欣慰與期待,他知道,自己雖將離去,但大宋的未來,仍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