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紫宸殿內,趙立慶和蘇軾坐在圓形會議桌旁商議收購土地之事。


    “官家,經過這三年的運作,現已將兩千八百多萬畝田地收購至監管衛名下。加上朝廷原來掌控的四千四百多萬畝官田,大概占總數的一成六。當然,這並未把那些土地國有的地方算進來。” 蘇軾所說的土地國有,指的是燕雲地界以及趙立慶登基以後新開拓出來的疆域。


    監管衛運作收購土地這件事,是趙立慶期望通過經濟手段實現土地國有化的重要舉措。然而,照目前的進展來看,這一目標的實現之路漫長而艱難,甚至可能在他有生之年都難以完成。


    趙立慶微微皺眉,若有所思地說道:“子瞻,看來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實現土地全部國有,著實有點難啊!銀行貸款的利息能還得上嗎?”


    “官家,銀行的利息倒是沒什麽問題。那兩千八百多萬畝有四成多,是從那些犯罪的富商士紳手中收繳來的,戶部還是按每畝兩百文撥款。前兩天剛跟銀行結算完利息,現在那個專用的賬戶上還有七百多萬元。” 蘇軾有條不紊地回答著,語氣中帶著一絲沉穩。


    趙立慶扭頭看了一眼牆上那幅巨大的地圖,眼神中流露出感慨之色,歎道:“大宋的將士們浴血奮戰,打下這麽多土地,可百姓們卻不願意移民過去,這不等於白打了。”


    “官家,故土難離啊!百姓們除非是到了走投無路的情形,才會選擇移民。朝廷出了那麽大的優惠政策,也隻從那些遭災地方移出一部分百姓。今年大宋大部分區域都是豐收年,現在百姓一個豐收年就能存下三年的口糧。想勸說他們遷移去那麽遠的地方,實在是難上加難。” 蘇軾十分明白皇帝的心思,有華夏百姓的地方才真正算是大宋疆域,可他也一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把百姓遷移過去。


    “目前也沒有什麽好的法子,就慢慢來吧。朕現在寄希望於那些學堂,那些新開拓疆域上的百姓如果認同華夏文化,那他們以後也是華夏之人。” 趙立慶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期望。


    這時,門外值守太監匆匆進來稟報:“陛下,軍情衛朱師長帶著一條大黃狗求見。”


    “哦,來了,快讓他進來。” 趙立慶的臉上露出一絲期待,扭頭對蘇軾說道:“子瞻,一起見識一下立下大功的大黃狗。” 說著,他站起身來,大步走向中殿,蘇軾連忙起身跟上。


    朱進牽著大黃狗緩緩進殿,向站在禦案前的趙立慶躬身行禮,“拜見陛下。”


    趙立慶微微眯起眼睛,仔細打量著大黃狗,臉上露出一絲失望之色,說道:“這狗有點瘦。”


    “陛下,臣剛見到它的時候更瘦,養了這些日子已經胖了不少,以後應該會更胖點。” 朱進說著蹲下身子,溫柔地摸了下狗子的腦袋,“快拜見陛下。”


    隻見大黃狗兩隻前腿前伸,低下腦袋,像是人在做躬身的姿勢,“汪、汪。” 朝趙立慶叫了兩聲。


    “呀,這狗挺通人性。” 蘇軾驚呼出聲,眼神中滿是驚訝。


    趙立慶上前蹲下,伸手輕輕摸了摸狗子,蘇軾也連忙蹲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


    “子瞻,朕上次說的沒錯吧?這狗要是訓練好了,能幫忙做到很多事。”


    “官家,臣已經讓監管衛去辦這事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訓練出這樣的狗來。” 蘇軾微微頷首。


    趙立慶站起來問道:“朱進,這大黃狗叫什麽名字?”


    “陛下,還沒給它取名字。” 朱進現在對這狗子甚是喜愛,幾乎每天都帶在身邊。


    趙立慶蹙眉思索片刻,說道:“這狗能守在死去主人的身邊,還幫忙找到凶手,就叫它‘阿忠’吧。對了,它是公狗還是母狗?”


    “回陛下,阿忠是公狗。” 朱進又撫摸了一下狗子,說道:“阿忠,快謝陛下賜名。”


    “汪、汪。” 狗子又把剛才的動作做了一遍。


    趙立慶大笑起來:“哈哈…… 不錯,朕挺喜歡這狗子,朱進,找些好的母狗來跟它配種,到時候生下小狗給朕送兩隻過來。”


    “是,陛下。” 朱進躬身領旨。


    趙立慶接著說:“還有個事,朕已經問清楚了,那個沈百善應該是當年方友章的手下,那些死士是日月教的暗線,既然提前跑到海外,肯定早就找好了落腳點,你們軍情衛就順著這個線索查去查吧。”


    “是,陛下。臣告退。” 朱進躬身行禮,帶著‘阿忠’離開大殿。


    蘇軾躬身奏道:“官家,雲南省的土地改革即將完成。由於當地有眾多高山密林,能耕種的土地隻有不到兩成,又要預留一部分土地,應對將來的人口增長,監管衛就將一部分百姓遷移至安南省。那些不配合的家族也由監管衛押送至西寧省農場安置。”


    “嗯,那塊地方遲早都會是大宋的疆域,一年能收成三次糧食的地方,必須是我華夏的疆土,還是要多從中原和江南遷移些百姓過去。” 趙立慶這話的意思很清楚,將來不會再有什麽蒲甘國或暹羅國,那地方隻會是大宋的一個或兩個省。


    “是,官家,臣會讓監管衛盡力做好此事。臣告退。” 蘇軾躬身行禮,退出大殿。


    民以食為天,隻要有糧食就會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那樣一塊一年三熟的好地方,有條件拿下,誰也不會放過。蘇軾深知自己接下來幾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這件事。


    秦良從四海貿易回來已經半個多時辰,一直在殿外耐心等待皇帝忙完。看到蘇軾離開,他馬上進殿,躬身奏道:“陛下,奴婢從四海貿易回來了。”


    “味精作坊的事怎樣了?” 趙立慶走回禦案後的龍椅,緩緩坐下。


    “回陛下,已經定下從遼東半島上的金州開始,沿著海邊一路往南到安南的占城,共設立八個作坊。味精生產出來後,還是按各省分銷的法子進行,零售價暫定為比鹽務局售賣精鹽的價格高兩成。邱業說這樣作坊還能有三成多的利潤。” 秦良詳細地匯報著情況。


    “那就先這樣吧,如果正式售賣後,作坊賺取利潤太高的話,就把價格降下來,朕可不想從百姓嘴裏賺錢。” 趙立慶原本是想把價格定為跟精鹽一樣。


    “是,陛下。奴婢還見到石泊……” 秦良把石泊去四海貿易商談出售樊樓和想成立商行的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趙立慶聽完秦良的講述,蹙眉思索,許久才開口問道:“樊樓如果光算那塊地和幾座樓,大概能值多少錢?”


    “陛下,這幾年汴京城裏的房子是越來越值錢,奴婢覺得應該不會低於五六十萬元。” 秦良剛才在門口就一直在想這個事。


    “那就五十萬吧,朕還不到低價去買臣子東西的地步,隻要他們老老實實就行,那個味精的經銷權也可以給他們五個省。” 趙立慶果斷地做出決定。


    “是,奴婢明日就把陛下旨意告訴邱業。” 秦良停頓一下接著說道:“陛下,這樊樓該如何處理?”


    “四海貿易總部現在人多了不少,那地方有些局促了,就把樊樓整修一下搬過去吧。記住要把朝皇宮這邊的那些玻璃窗戶換掉,一有陽光就照射到皇宮這邊,朕看著心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出了個武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七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七郎並收藏大宋出了個武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