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壽和沈千山在清風樓接到通知,倆人匆匆趕到銀監局。恭敬地躬身行禮,齊聲說道:“拜見林局長。”
林培堂微微擺了擺手,“兩位行長不必多禮,坐吧。先看看最新的股票交易規則。”
兩人依言落座,侍從隨即給徐允壽和沈千山各遞上一份文書。仔細閱看,不禁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些規則實在是太過嚴格。
“林局長,為何突然要出台如此嚴厲的監管規則?” 沈千山心中已然咒罵了十幾遍。徐允壽雖未言語,但臉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林培堂似乎早已料到他們的反應,緩緩開口道:“百姓將那麽多錢財交到你們手上,朝廷若不嚴厲監管,如何能行?一旦出了亂子,誰來負責?剛才中原銀行已經過來簽字畫押了。你們自己選擇要不要簽這份文書,隻有簽了才能得到設立股票交易處的批文。”
最終,徐允壽和沈千山盡管心中有所不滿,但還是在文書上簽字畫押。隨後,他們各自得到了一張準許開設股票交易處、發售股票的批文。
走出銀監局的大門,徐允壽忍不住吐槽道:“原想著那些錢要是一時放貸不完,可以先存到大宋銀行吃點利息,想不到連這條路都被堵死了。”
“那點利息有什麽用?買了股票的人可看不上。還是要另想辦法,大不了到北方來設立幾個分行,搶中原銀行的生意。” 沈千山現在一心想著從股票買賣中賺上一筆大錢。
其實徐允壽也有同樣的心思,不然剛才也不會在文書上簽名。歎了口氣,說道:“既然批文已經到手,收拾一下回家吧。我們還是按原來劃分的區域各自經營股票。”
“行,反正中原銀行那些招數也看的差不多了,回去後就依樣畫葫蘆。”
兩人回到清風樓,簡單收拾一番後便離開汴京城。
與此同時,汴京城股票交易處正上演著一場精彩的交易戰。股票價格一度被抬高到一元五百六十文,經過一番激烈的拉扯,又回落到一元五百一十文。
在交易處不遠的小院裏,王文常一臉焦慮,“這些人都是從哪裏來的?什麽地方的口音都有,難道全大宋的人都跑來買賣股票了?”
“王東家,這裏麵不會有什麽貓膩吧?那些人哪來的這麽多股票?難道銀行股東裏也有人跟我們一樣,找來這麽一大幫人手,專門做股票的買賣。” 石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王文常看了一眼桌上的記錄本,說道:“今日所有賣出的股票基本都被我們買了,已經有七萬多股,也不知道那些人手裏還有多少股票,這麽下去我們的錢就快用完了。”
這時,一個年輕小夥子跑進來稟報:“兩位東家,那邊價格降到一元五百文,現在有十幾單掛著賣,都是幾百股的小單子,加起來大概有四千多股,請示要不要買下來。”
石泊揮了揮手說:“別買了,今日就到此為止。等打烊後去查一下,那些出售股票的人都是什麽來曆。”
“是。” 小夥子躬身退下。
半個時辰後,股票交易處打烊,股票價格也回落到每股一元四百八十文。所有的股票存折和現金存折被送回小院。
自從租下這個小院後,石泊和王文常也正式合夥一起買賣股票。
算完總賬後,王文常苦笑道:“按現在的價格算,光今日就虧了三千多元。”
石泊無力地喃喃道:“那些人到底是不是一夥的,怎麽手裏的股票像是買不完似的。”
“看著不像是一夥人,我估計這些人也是看到股票裏有利可圖,從各地來到京城,專門從事股票買賣。” 王文常分析道。
“要是這樣說,股票價格越高不就對他們越有利,幹嘛每次一接近一元六百文就拚命地賣出來?” 石泊有些疑惑。
王文常笑道:“石總經理,要是手裏有五千股的話,每股賺二十文,那可就是一百元。我們是看不上這點錢,可你知道就算是全天下工錢最高的四海貿易作坊,一個人要幹多久才能賺到一百元嗎?”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大宋經濟越來越繁榮,物價水平也隨之提升。汴京城更是全大宋物價最貴的地方,但一百元也夠普通居民將近兩年的生活支出。
石家可以說是大宋開國勳貴裏最有錢的,王文常家裏好幾代人都在經商,資產早就以百萬計,倆人對一兩百元的小錢自然是看不上。
石泊畢竟是在戶部當過官,對有些事還是比較了解的,說道:“你說的沒錯,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兩百元已經算是大錢了。”
“兩位東家,去查那些人的兄弟都回來了。那些人共有十七個住處,多的有六七個人一夥,少的隻有兩三個人。住的地方也很分散,有的住在客棧,也有租房子住的。目前還看不出來他們有什麽聯係,都是各自在買賣股票。” 一個小夥子進來稟報。
王文常吩咐道:“安排人盯著他們,主要看有沒有互相來往。”
“是。” 小夥子躬身退下。
“這麽看來這些人應該不是同一夥人,幹脆拉攏一些人來幫我們,他們也是為了賺錢,怎麽幹不是幹。” 石泊提出建議。
王文常略一思索,回應道:“這些人裏麵肯定有銀行其他股東的人,我們沒辦法分辨,如果剛好找上的話,到時候就不好辦,還是等等看吧。”
“我們現在買股票的錢隻剩下兩三萬元,幹脆就停幾日,看看那些人都會怎麽操作,然後再做定奪。” 石泊看著桌上的匯總表,有些喪氣。
王文常點頭道:“那就這麽定了,先看看這些人葫蘆裏賣什麽藥。”
翌日,股票交易處大門口貼了張朝廷的最新監管告示,兩名銀監局的人員進駐股票交易處,監督股票交易。
這些對來到股票交易處進行買賣的人並沒有絲毫影響,雖然交易量比昨天少了一些,但依然有不少人在進行買賣。
石泊和王文常重點關注的十幾夥人,還是跟以前一樣進行股票交易,這讓倆人更加確信這些人不是同一夥人。
其實這都是邱業安排的障眼法而已。交易量少的時候,十幾夥人就相互進行買賣,隨時控製漲跌,反正又不要手續費,左手換右手的事。
股票價格老是在一元五百文左右浮動,這讓吳廣生有些苦惱。他每天都要去交易處兩趟,早上待半個多時辰,下午再去待一會,總是等不到價格跌到一元三百文。
林培堂微微擺了擺手,“兩位行長不必多禮,坐吧。先看看最新的股票交易規則。”
兩人依言落座,侍從隨即給徐允壽和沈千山各遞上一份文書。仔細閱看,不禁都倒吸了一口涼氣,這些規則實在是太過嚴格。
“林局長,為何突然要出台如此嚴厲的監管規則?” 沈千山心中已然咒罵了十幾遍。徐允壽雖未言語,但臉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林培堂似乎早已料到他們的反應,緩緩開口道:“百姓將那麽多錢財交到你們手上,朝廷若不嚴厲監管,如何能行?一旦出了亂子,誰來負責?剛才中原銀行已經過來簽字畫押了。你們自己選擇要不要簽這份文書,隻有簽了才能得到設立股票交易處的批文。”
最終,徐允壽和沈千山盡管心中有所不滿,但還是在文書上簽字畫押。隨後,他們各自得到了一張準許開設股票交易處、發售股票的批文。
走出銀監局的大門,徐允壽忍不住吐槽道:“原想著那些錢要是一時放貸不完,可以先存到大宋銀行吃點利息,想不到連這條路都被堵死了。”
“那點利息有什麽用?買了股票的人可看不上。還是要另想辦法,大不了到北方來設立幾個分行,搶中原銀行的生意。” 沈千山現在一心想著從股票買賣中賺上一筆大錢。
其實徐允壽也有同樣的心思,不然剛才也不會在文書上簽名。歎了口氣,說道:“既然批文已經到手,收拾一下回家吧。我們還是按原來劃分的區域各自經營股票。”
“行,反正中原銀行那些招數也看的差不多了,回去後就依樣畫葫蘆。”
兩人回到清風樓,簡單收拾一番後便離開汴京城。
與此同時,汴京城股票交易處正上演著一場精彩的交易戰。股票價格一度被抬高到一元五百六十文,經過一番激烈的拉扯,又回落到一元五百一十文。
在交易處不遠的小院裏,王文常一臉焦慮,“這些人都是從哪裏來的?什麽地方的口音都有,難道全大宋的人都跑來買賣股票了?”
“王東家,這裏麵不會有什麽貓膩吧?那些人哪來的這麽多股票?難道銀行股東裏也有人跟我們一樣,找來這麽一大幫人手,專門做股票的買賣。” 石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王文常看了一眼桌上的記錄本,說道:“今日所有賣出的股票基本都被我們買了,已經有七萬多股,也不知道那些人手裏還有多少股票,這麽下去我們的錢就快用完了。”
這時,一個年輕小夥子跑進來稟報:“兩位東家,那邊價格降到一元五百文,現在有十幾單掛著賣,都是幾百股的小單子,加起來大概有四千多股,請示要不要買下來。”
石泊揮了揮手說:“別買了,今日就到此為止。等打烊後去查一下,那些出售股票的人都是什麽來曆。”
“是。” 小夥子躬身退下。
半個時辰後,股票交易處打烊,股票價格也回落到每股一元四百八十文。所有的股票存折和現金存折被送回小院。
自從租下這個小院後,石泊和王文常也正式合夥一起買賣股票。
算完總賬後,王文常苦笑道:“按現在的價格算,光今日就虧了三千多元。”
石泊無力地喃喃道:“那些人到底是不是一夥的,怎麽手裏的股票像是買不完似的。”
“看著不像是一夥人,我估計這些人也是看到股票裏有利可圖,從各地來到京城,專門從事股票買賣。” 王文常分析道。
“要是這樣說,股票價格越高不就對他們越有利,幹嘛每次一接近一元六百文就拚命地賣出來?” 石泊有些疑惑。
王文常笑道:“石總經理,要是手裏有五千股的話,每股賺二十文,那可就是一百元。我們是看不上這點錢,可你知道就算是全天下工錢最高的四海貿易作坊,一個人要幹多久才能賺到一百元嗎?”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大宋經濟越來越繁榮,物價水平也隨之提升。汴京城更是全大宋物價最貴的地方,但一百元也夠普通居民將近兩年的生活支出。
石家可以說是大宋開國勳貴裏最有錢的,王文常家裏好幾代人都在經商,資產早就以百萬計,倆人對一兩百元的小錢自然是看不上。
石泊畢竟是在戶部當過官,對有些事還是比較了解的,說道:“你說的沒錯,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兩百元已經算是大錢了。”
“兩位東家,去查那些人的兄弟都回來了。那些人共有十七個住處,多的有六七個人一夥,少的隻有兩三個人。住的地方也很分散,有的住在客棧,也有租房子住的。目前還看不出來他們有什麽聯係,都是各自在買賣股票。” 一個小夥子進來稟報。
王文常吩咐道:“安排人盯著他們,主要看有沒有互相來往。”
“是。” 小夥子躬身退下。
“這麽看來這些人應該不是同一夥人,幹脆拉攏一些人來幫我們,他們也是為了賺錢,怎麽幹不是幹。” 石泊提出建議。
王文常略一思索,回應道:“這些人裏麵肯定有銀行其他股東的人,我們沒辦法分辨,如果剛好找上的話,到時候就不好辦,還是等等看吧。”
“我們現在買股票的錢隻剩下兩三萬元,幹脆就停幾日,看看那些人都會怎麽操作,然後再做定奪。” 石泊看著桌上的匯總表,有些喪氣。
王文常點頭道:“那就這麽定了,先看看這些人葫蘆裏賣什麽藥。”
翌日,股票交易處大門口貼了張朝廷的最新監管告示,兩名銀監局的人員進駐股票交易處,監督股票交易。
這些對來到股票交易處進行買賣的人並沒有絲毫影響,雖然交易量比昨天少了一些,但依然有不少人在進行買賣。
石泊和王文常重點關注的十幾夥人,還是跟以前一樣進行股票交易,這讓倆人更加確信這些人不是同一夥人。
其實這都是邱業安排的障眼法而已。交易量少的時候,十幾夥人就相互進行買賣,隨時控製漲跌,反正又不要手續費,左手換右手的事。
股票價格老是在一元五百文左右浮動,這讓吳廣生有些苦惱。他每天都要去交易處兩趟,早上待半個多時辰,下午再去待一會,總是等不到價格跌到一元三百文。